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刚 班显秀 袁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5-1026,共2页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基本气象资料、人影专有气象资料和作业点地理信息及实际作业等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建设思想和技术,设计开发了数据处理、数据查询、图表统计、数据输出等实用功能,为开展人工增雨...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基本气象资料、人影专有气象资料和作业点地理信息及实际作业等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建设思想和技术,设计开发了数据处理、数据查询、图表统计、数据输出等实用功能,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及相关科研提供各种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系统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的辽宁省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系垂直结构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孙丽 马嘉理 +5 位作者 赵妹慧 杨磊 刘旸 秦鑫 张晋广 袁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8-967,共10页
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 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的云垂直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典型系统影响下的作业云系垂直结构特征。根据系统配置差异,2004-2014年间影响辽宁省的共有225次过程,可划分为17种配置类型,其中典型天气系统四种,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冷锋(CF型)、西风槽-低涡-蒙古气旋(MCW型)、西风槽-低涡-南方气旋(SC型)和低涡-低涡-蒙古气旋型(MCV型)。对四种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垂直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层均以单层云为主。SC影响下的云层发展较为旺盛,云底较低而云顶较高,云层深厚。MCW影响下的云层云底高度较高,云层较薄。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夹层厚度大多(>50%)在1 km以下,而且随着云层数目增加,低于1 km的云夹层所占的比例增加。将云底高度≤2 km且云厚≥2 km视为作业云系,发现有云条件下,SC型符合条件的作业云系最多(59.7%),而MCW型影响下最少(14.5%)。作业云系以单层低冷云为主,单层低冷云的云底高度低于1 km且云顶高度可达7 km以上,作业云系的云夹层厚度对降水云催化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卫星 云垂直结构 天气系统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在营口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福涛 耿树江 +1 位作者 原久淞 高智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在“双循环”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对农产品的流通起到了良好的影响。然而,目前看来,随着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提升,发生规模也明显扩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应当重... 在“双循环”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对农产品的流通起到了良好的影响。然而,目前看来,随着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提升,发生规模也明显扩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借助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通过人工降雨、降雪、防雹、防霜等措施的实施,为农作物营造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助推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概述了营口市地理气候环境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在营口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防灾减灾 对策 营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辽宁省近地面风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敖雪 翟晴飞 +4 位作者 崔妍 沈历都 周晓宇 赵春雨 朱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3-1164,共12页
利用1979-2018年辽宁省逐月风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分类方法,并采用UMR(urban minus rural)方法和OMR(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近地面风速的影响。研究表明:近40年辽宁省年和四季风速均... 利用1979-2018年辽宁省逐月风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分类方法,并采用UMR(urban minus rural)方法和OMR(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近地面风速的影响。研究表明:近40年辽宁省年和四季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城市站的减小速率明显快于乡村站,UMR值的变化趋势为-0.11 m·s^-1·(10 a)^-1,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为73.3%;空间分布上,辽宁中北部城市群减小趋势较明显,南部和东南部风速减小相对缓慢;UMR方法计算的城市化影响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纬向分布形势。再分析资料的减小趋势与乡村站的减小趋势较接近,春季风速的减小速率最明显;OMR值的变化趋势为-0.10 m·s^-1·(10 a)^-1,对应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为66.7%,利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城市化影响和贡献率较一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对风速的影响。空间分布上,再分析资料显示渤海海峡风速呈微弱增加趋势,风速减小的高值区位于渤海北部和黄海北部。两种方法计算的城市化影响空间分布均呈现为西部和南部受城市化影响较小、中东部受城市化影响较大,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风速 气候变化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健 赵姝慧 +1 位作者 张维全 秦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8-508,602,共2页
针对云中液态水含量的重要意义、不同方法探测云中液态水含量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提出了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云中液态水含量 人工影响天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对辽宁降水及气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旭 胡伟 +3 位作者 赵姝慧 陈刚 张鹏亮 秦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2-826,共5页
根据1961~2008年辽宁气象观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了辽宁年降雨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利用小波变换和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对辽宁降水和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年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人工增... 根据1961~2008年辽宁气象观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了辽宁年降雨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利用小波变换和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对辽宁降水和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年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人工增雨在春季的效果比较明显;48年降水量变化是“稳中有降”,平均降水量减少1.3mm/年;平均气温趋于升高,各季节变化不一,平均气温为9.3℃,温度上升速率为0.34℃/10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冬季温度上升速率为0.53℃/10年,对年均温度上升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降水量 气温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河套气旋影响下的人工增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广元 张云海 +1 位作者 毕继国 陈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32-136,共5页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T639数值预报资料、MM5中尺度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3月4-6日期间辽宁地区发生的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天气形势、云宏观和云微观物理量场进行了再分析,探讨并总结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该次春季大范围雨雪天气...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T639数值预报资料、MM5中尺度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3月4-6日期间辽宁地区发生的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天气形势、云宏观和云微观物理量场进行了再分析,探讨并总结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该次春季大范围雨雪天气是高空冷涡底部分裂的高空槽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共同影响的;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条件是判断降水强度及人工增雨潜力的重要条件;立体分析宏观及云微观物理量场是确定人工增雨作业时间和部位的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类似的河套气旋或河套倒槽的降水天气系统提供人工增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河套气旋 T639 冰水转化区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辽宁春季第一场透雨的人工增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广元 王永亮 王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06-2509,2514,共5页
利用M icaps实时资料、高分辨率T639零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21日白天辽宁省降水系统的宏观特点及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高空槽的合并加强与地面江淮气旋北上是此次降水过... 利用M icaps实时资料、高分辨率T639零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21日白天辽宁省降水系统的宏观特点及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高空槽的合并加强与地面江淮气旋北上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东部高压的阻挡及低空急流对水汽的不断输送是造成近3 d多持续降水的主要降水机制;500 hPa以下高度为水汽辐合区,同时又是上升运动区,700 hPa是急流区,也是水汽输送最强区;雷达回波的零度层亮带与高度场、温度场配置相互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NCEP再分析资料 江淮气旋 急流 零度层亮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耿树江 班显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258-14261,共4页
根据辽宁省典型降水天气类型,建立了以辽宁沈阳辉山雷达观测站为中心、300km×300km范围内的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试验区,以试验区为依托给出了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检验方法,提出了增雨作业区域、作... 根据辽宁省典型降水天气类型,建立了以辽宁沈阳辉山雷达观测站为中心、300km×300km范围内的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试验区,以试验区为依托给出了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检验方法,提出了增雨作业区域、作业时段与作业效果检验有机结合的新思路,在试验区内随机地选取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以便更好地利用效果检验中的随机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降水量计算系统在辽宁省人工增雨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鑫 赵姝慧 金博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区域降水量计算系统采用VB.NET编程语言,通过调用自动站数据库中降水量的实时数据,实现了对任意区域面积以及降水量的计算。
关键词 区域降水量 人工增雨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业务系统
11
作者 袁健 班显秀 +3 位作者 耿树江 陈刚 杨旭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318-11320,共3页
辽宁省人工增雨业务系统基于高性能计算机、先进网络技术及多年相关科研成果而设计实现。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关键词 人工增雨 业务系统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成龙 李遥 +4 位作者 陈刚 李鸣钰 胡伟 田广元 秦鑫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9期94-96,共3页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非常广泛,农业生产、云水资源开发、江河湖泊蓄水、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机场公路消雾、重大活动保障、改善空气质量、...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非常广泛,农业生产、云水资源开发、江河湖泊蓄水、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机场公路消雾、重大活动保障、改善空气质量、应对突发污染事件、城市降温等多领域,特别是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生产方面,已成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方法不断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从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简要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现代化技术 乡村振兴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风场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海岸带的比较与评估 被引量:15
13
作者 敖雪 翟晴飞 +5 位作者 崔妍 周晓宇 易雪 沈历都 赵春雨 林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海岸带20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与同期ERA-Interim、JRA-55和CFSR三种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风速场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海岸带的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大风相关性均通过显著性检... 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海岸带20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与同期ERA-Interim、JRA-55和CFSR三种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风速场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海岸带的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大风相关性均通过显著性检验,ERA资料相关性最好,但ERA的最大小时风速明显较观测资料偏小。三种再分析资料在空间上的偏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绥中、兴城一带偏差较小,旅顺口站偏差较大;CFSR资料最大小时风速的偏差绝对值小于1的站点最多,适用性较好;ERA资料的大风次数与观测资料最为接近,且14:00(北京时,下同)最大小时风速和大风次数的偏差均较08:00偏小。三个海区最大小时风速平均绝对误差的差别不显著,基本在1.5~3 m·s-1之间,而大风次数的误差较显著,渤海海峡误差相对较大,黄海北部次之,渤海北部误差最小,其中CFSR资料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观测的最大小时风速和大风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JRA和CFSR资料呈缓慢减少趋势,而ERA资料呈增加趋势;ERA和JRA资料的年代际曲线波动平稳,不能表现出观测资料的年代际变化趋势,CFSR资料与观测值最为接近,但是变化趋势较观测资料缓慢。在长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CFSR资料的可信度相对较好,JRA资料次之,ERA资料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辽宁省海岸带 最大小时风速 大风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淑杰 班显秀 纪瑞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以1980~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5个区域的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系数Kw与相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呈直线相关,辽宁省东部、北部、中... 以1980~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5个区域的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系数Kw与相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呈直线相关,辽宁省东部、北部、中部供水能力较强,西部和南部供水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水分 辽宁 土壤湿度 动态变化 北部 南部 东部 供应 中部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人工增雨量对年水资源量贡献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班显秀 王吉宏 +1 位作者 胡伟 李帅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582-19582,19851,共2页
将辽宁作为一个闭合区域,从水资源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991~2004年辽宁的水资源状况及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人工增雨量对水资源量贡献的计算方法,用以回答人工增雨对水资源的贡献。
关键词 大气降水 人工增雨 评价 水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功效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房彬 班显秀 肖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593,共8页
采用复随机化试验法对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进行功效分析,并通过对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评估方案(CA-FCM)等几种评估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适宜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的试验方案和样本容量。结果表明:在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以80... 采用复随机化试验法对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进行功效分析,并通过对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评估方案(CA-FCM)等几种评估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适宜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的试验方案和样本容量。结果表明:在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以80%检出概率(0.05显著度)检验出10%增雨效果,区域控制试验和区域回归试验需要400个样本,区域交叉试验、多区双比交叉回归试验、CA-FCM需要250个样本。其中CA-FCM评估方案在相同的样本容量和催化效果情况下,功效值最大,评估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人工增雨 复随机化试验法 CA-FCM 样本容量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吉宏 周德平 +2 位作者 房彬 赵姝慧 张鹏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264-14265,共2页
利用事后划定目标区和对比区的非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008年5月10~11日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能合理选择出对比区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可以评价出单次增雨作业的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东北冷... 利用事后划定目标区和对比区的非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008年5月10~11日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能合理选择出对比区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可以评价出单次增雨作业的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东北冷涡具有很大的增雨潜力,把握好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作业方式可以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目标区 对比区 增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旭 高杰 +3 位作者 杨青 房彬 赵姝慧 李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095-17096,17151,共3页
利用辽宁省1961~2008年5~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从48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作为基础,以人工增雨试验区平均值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人工增雨试验区48年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各月的平均变化趋势率... 利用辽宁省1961~2008年5~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从48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作为基础,以人工增雨试验区平均值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人工增雨试验区48年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各月的平均变化趋势率5、6月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0.120和0.123d/10年;7、8、9月的趋势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236、-0.034和-0.079d/10年。由此体现出辽宁省在5月的人工增雨作业对于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试验区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房彬 班显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785-10786,10792,共3页
对2007年4月12日辽宁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气形势和水汽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对云系的适当部位播撒催化剂,促使大量的人工冰核迅速形成冰晶,从而引发贝吉龙过程,可以增加地面降水。
关键词 效果评估 雷达回波 液体含水量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辽宁夏季一次人工增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晴飞 袁健 +3 位作者 敖雪 王斌飞 孙宝利 张建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94-99,共6页
2012年6月1~3日,辽宁省气象局在辽宁部分地区实施了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此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明显,有效地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本文从需水情况、天气形势、降水预报、增雨潜力及作业条件、作业方案设计、实时指挥、增... 2012年6月1~3日,辽宁省气象局在辽宁部分地区实施了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此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明显,有效地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本文从需水情况、天气形势、降水预报、增雨潜力及作业条件、作业方案设计、实时指挥、增雨作业情况及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这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人工增雨 降水预报 增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