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绞股蓝总皂苷对光老化HaCaT细胞中p38MAPK蛋白和c-Jun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陶冶 张小卿 +1 位作者 吴琼 吴景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对光老化HaCaT细胞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和Jun基因(c-Ju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建立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加...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对光老化HaCaT细胞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和Jun基因(c-Ju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建立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加低、中、高剂量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于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培养液中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和UVB模型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p38MAPK蛋白和c-Ju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B模型组细胞p38MAPK蛋白和c-Jun 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VB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p38MAPK蛋白和c-Jun mRNA表达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血清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p38MAPK蛋白和c-Jun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蛋白和c-Jun mRNA表达抑制皮肤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绞股蓝总皂苷 角质形成细胞 中波紫外线 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Ju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曲池”穴循经感传的循经表面肌电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春日 谷忠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穴激发的循经感传与循经表面肌电的关系。方法:分别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引发循经感传,观察肱桡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记录肌电振幅和肌电变化维持时间。结果:针刺"曲池"穴...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穴激发的循经感传与循经表面肌电的关系。方法:分别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引发循经感传,观察肱桡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记录肌电振幅和肌电变化维持时间。结果: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8.298,P=0.000),且针刺"曲池"穴和经脉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高于非经非穴(χ2=24.783,P=0.000;χ2=19.113,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肱桡肌肌电振幅有明显差异(χ2=61.659,P=0.000),且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肌电振幅高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F=129.846,P=0.000),且针刺"曲池"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长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均能引发肱桡肌肌电振幅的改变。结论:针刺"曲池"穴循经感传相伴的肱桡肌肌电活动强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表面肌电活动影响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池”穴 循经感传 表面肌电 肱桡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红外敏感经穴贴敷对病毒载量影响的临床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歆 谷忠悦 +2 位作者 潘良萍 霍素刚 杜天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贴敷红外敏感穴位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将27例CHB患者设为穴位贴敷治疗组,运用红外敏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3周;另设空白对照组28例,不采取治疗措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 目的:观察贴敷红外敏感穴位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将27例CHB患者设为穴位贴敷治疗组,运用红外敏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3周;另设空白对照组28例,不采取治疗措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前后HBV-DNA定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贴敷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BV-DNA载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贴敷治疗组中初始HBV-DNA载量处于中低水平的患者疗效较好;3贴敷治疗组病毒载量呈次方下降的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红外敏感穴位中药贴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乙肝病毒复制量,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敏感穴位 慢性乙型肝炎 RT-PCR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动病”“所生病”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韩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5,共2页
纵观“是动病”“所生病”的古今争论焦点,提出“是动病”,为本条经脉异常变动所发生的系列疾病症候,侧重是经脉病候的诊断意义;“所生病”是古代医家对经脉病候的不断认识和补充,侧重是经脉腧穴的治疗意义,揭示了《内经》时期经络理论... 纵观“是动病”“所生病”的古今争论焦点,提出“是动病”,为本条经脉异常变动所发生的系列疾病症候,侧重是经脉病候的诊断意义;“所生病”是古代医家对经脉病候的不断认识和补充,侧重是经脉腧穴的治疗意义,揭示了《内经》时期经络理论在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上的实际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是动病 所生病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肝经中都穴红外温度与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天龙 谷忠悦 刘金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6-67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后中都体表红外温度反映病症的病理基础,论证经穴反映病症的特异性。方法:分别采集HBVDNA定量≥100 IU/m L患者和健康自愿者红外热成像,检测双侧足三阴经小腿部全部腧穴的红外温度并计算相对温度(经穴温度/膻中穴温度)... 目的:探讨HBV感染后中都体表红外温度反映病症的病理基础,论证经穴反映病症的特异性。方法:分别采集HBVDNA定量≥100 IU/m L患者和健康自愿者红外热成像,检测双侧足三阴经小腿部全部腧穴的红外温度并计算相对温度(经穴温度/膻中穴温度),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技术检测肝脏门静脉主干血管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CI)。分组进行红外温度CI、DPV、VPV双变量等级相关检验。结果:(1)疾病组足三阴所有测温点温度与VPV负相关,P<0.05。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2)双侧中都、筑宾,右侧交信、三阴交、漏谷,左侧复溜温度变化与CI负相关,P<0.05。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3)疾病组所有测温点红外温度均低于对照组,只有中都穴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右侧中都呈现相对的病理性高温表现,温度变化与门静脉瘀血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 慢乙肝 红外温度 门静脉 血液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