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主要病害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利 庞金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综述了黄瓜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病毒病等主要病害的遗传规律研究现状,对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多抗育种是黄瓜抗病育种的目的与核心。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疫病 炭疽病 细菌性角斑病 黑星病 抗病性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微生物杀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宿秀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4-56,共3页
以稀释平板计数法 ,测定了臭氧对水体和空气环境的消毒杀菌作用。结果表明 :随着臭氧浓度 (时间 )的增加 ,对各类微生物杀灭率明显上升 ,除了芽孢杆菌外 ,杀灭率可以达到 1 0 0 %。
关键词 臭氧 微生物 杀菌作用 氧化剂 消毒 水体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主要病虫害诊断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衣杰 张向华 杨东霞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韭菜 病虫害 诊断 无公害防治技术 危害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矮紫杉扦插育苗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德金 刘丽华 刘丹梅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2期52-53,共2页
东北矮紫杉为东北红豆杉变种,是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为东北地区特有的常绿灌木。由于种子繁殖困难,组织培养技术复杂,扦插繁殖则是扩大其繁殖可行的、有效的、实用的育苗技术。
关键词 东北矮紫杉 东北红豆杉变种 赤柏松 扦插 育苗 繁殖 苗床 插穗 栽植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闷杀甜瓜白粉虱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衣杰 李键 周公臣 《现代化农业》 2004年第5期10-11,共2页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闷杀甜瓜白粉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且对甜瓜安全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 ,湿度越大 ,致死效果越好 ;在相同温度、湿度、时间条件下 ,成虫死亡率高于若虫 ,表明若虫比成虫更耐高温。防治甜瓜白粉虱的温度、湿度、时...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闷杀甜瓜白粉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且对甜瓜安全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 ,湿度越大 ,致死效果越好 ;在相同温度、湿度、时间条件下 ,成虫死亡率高于若虫 ,表明若虫比成虫更耐高温。防治甜瓜白粉虱的温度、湿度、时间的最佳组合为 :室温 4 5~ 4 8℃ ,空气相对湿度 90 %以上 ,时间保持 2h。在此条件下 ,成虫和若虫的致死效果均为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害虫 白粉虱 高温闷杀 致死效果 生态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疣草化学防治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东来 郭德金 +3 位作者 吕刚 衣杰 刘丽华 傅民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种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疣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插秧前采用毒土法施药 ,施用马歇特(1125gai·hm -2)、赛龙(636gai·hm -2)、稻草克(1125ml·hm -2) ,药后43d,株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0%、85.4 %、8...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种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疣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插秧前采用毒土法施药 ,施用马歇特(1125gai·hm -2)、赛龙(636gai·hm -2)、稻草克(1125ml·hm -2) ,药后43d,株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0%、85.4 %、85.8% ;插秧后25d采用茎叶喷雾施药 ,施用韩乐天(52.5ml·hm -2),药后35d,株防治效果达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疣草 化学防治 水稻 化学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7
作者 衣杰 张向华 唐忠艳 《中国果菜》 2004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萝卜 细菌性病害 发生特点 无公害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矮紫杉扦插育苗技术
8
作者 郭德金 刘丽华 《农技服务》 2004年第10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东北矮紫杉 扦插育苗 插穗 苗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及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9
作者 高利 《农村科学实验》 2004年第1期12-12,共1页
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多样性以及变化趋势一直是国内外玉米育种家十分关注的问题。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者对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质的遗传基础相当狭窄,由地方品种选出的一... 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多样性以及变化趋势一直是国内外玉米育种家十分关注的问题。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者对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质的遗传基础相当狭窄,由地方品种选出的一环系已很少应用,国内选系大部分渗入国外种质,无法用国内、国外种质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玉米 杂交种 遗传基础 杂种优势 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