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相控阵输出声场优化及仿真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伟 曾德平 +3 位作者 王华 向军 刘冬 刘冰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使超声相控阵在输出平面上的声压输出达到较好的分布模式,本研究通过预先设定相控阵输出面上的声压分布形态,然后利用迭代算法来求解超声相控阵驱动向量,最终实现了超声相控阵在输出平面上声压输出的有效控制,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这种... 为使超声相控阵在输出平面上的声压输出达到较好的分布模式,本研究通过预先设定相控阵输出面上的声压分布形态,然后利用迭代算法来求解超声相控阵驱动向量,最终实现了超声相控阵在输出平面上声压输出的有效控制,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这种算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相控阵 声场优化 迭代算法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射频回波分布的脂肪厚度测量 被引量:3
2
作者 廖长义 王华 +2 位作者 周慧婷 汤旭东 吕朋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6-81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射频(RF)回波分布检测皮下脂肪厚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浅表组织结构特征,找出射频回波信号中不同组织间界面的分布,然后采用脉冲反射法测量各层组织厚度,并将结果与B型超声诊断仪和直尺对比,最后设定阈值对射频...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射频(RF)回波分布检测皮下脂肪厚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浅表组织结构特征,找出射频回波信号中不同组织间界面的分布,然后采用脉冲反射法测量各层组织厚度,并将结果与B型超声诊断仪和直尺对比,最后设定阈值对射频回波进行峰值检测。实验结果证实了利用射频(RF)回波分布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脉冲反射法 射频信号 皮下脂肪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对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卜锐 邹建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5-557,共3页
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无创治疗技术,已应用于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与此同时,FU对肿瘤内较小血管的瞬间破坏、用于止血和溶栓的疗效已得到肯定,这将扩大FU的应用领域。本文就近年... 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无创治疗技术,已应用于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与此同时,FU对肿瘤内较小血管的瞬间破坏、用于止血和溶栓的疗效已得到肯定,这将扩大FU的应用领域。本文就近年来FU对血管方面的作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强聚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超声止血 超声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对Beagle犬牙周骨开窗缺损修复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翔 宋锦璘 +2 位作者 邓锋 赵纯亮 王智彪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5-901,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再生术(GBR),对Beagle犬牙周骨开窗缺损的修复效应。构建5只Beagle犬尖牙颊侧根中1/3处5 mm×5 mm矩形牙周骨开窗缺损模型,将每只Beagle犬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个治疗组:LIPUS(90 mW/cm... 本研究探讨了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再生术(GBR),对Beagle犬牙周骨开窗缺损的修复效应。构建5只Beagle犬尖牙颊侧根中1/3处5 mm×5 mm矩形牙周骨开窗缺损模型,将每只Beagle犬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个治疗组:LIPUS(90 mW/cm2,20 min/d)组、LIPUS(90 mW/cm2,20 min/d)+GBR组、GBR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共计5颗实验牙。4周后处死Beagle犬,通过对实验区进行HE、Masson染色、Micro-CT检测以及对新生牙槽骨面积(NBA)及新生牙槽骨占初始缺损面积百分比(NBA%)的测量,比较各组牙周骨开窗缺损的组织学修复差异。Micro-CT观察显示,各组新生牙槽骨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LIPUS+GBR组、GBR组、LIPUS组、空白对照组;Masson染色显示,相比GBR组和空白对照组,LIPUS组和LIPUS+GBR组新生牙槽骨胶原成熟度较高;组织学测量各组NBA及NBA%,LIPUS组为(0.39±0.06)mm2,7.74%±1.09%;LIPUS+GBR组为(0.52±0.13)mm2,10.3%±2.22%;GBR组为(0.41±0.11)mm2,7.44%±2.20%;空白对照组为(0.24±0.04)mm2,4.64%±0.99%,各组间牙槽骨修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牙槽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LIPUS+GBR组、GBR组、LIPUS组、空白对照组。LIPUS辅助GBR治疗能够促进牙周骨开窗缺损的早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引导骨组织再生 BEAGLE犬 牙周骨开窗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声相控阵大焦域聚焦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军 王华 +3 位作者 许山川 陈伟 刘冬 钟珊珊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2,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实现超声相控阵换能器大焦域声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多次正向—逆向变换计算出相控阵换能器各阵元的激励向量。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准确地控制169阵元相控阵换能器的声场模式,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单焦点大焦域声场分布。
关键词 大焦域 高强度聚焦超声 相控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支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帅 王嫣 +3 位作者 陈小菊 周兰 陈文直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冰冻法制备三维海藻酸钠凝胶,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定孔隙率,石蜡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形成情况,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孔径大小。结果:采用液体替代法... 目的:探讨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冰冻法制备三维海藻酸钠凝胶,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定孔隙率,石蜡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形成情况,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孔径大小。结果: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得三维海藻酸钠凝胶孔隙率为91.14%,石蜡切片HE观察显示形态为多孔状,大部分孔隙类似于圆形,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一,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孔径长度为205.26±78.98μm。扫描电镜下,三维海藻酸钠凝胶表面粗糙,高低起伏,孔隙较多,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不一。结论:冰冻法可以构建具有多孔等特性,能满足组织工程骨及其血管化生长要求的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使其成为一种较适宜的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骨组织工程 三维支架 海藻酸钠凝胶 冰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针灸的“针”形声场实现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悦欣 陈伟 +1 位作者 向军 王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0-593,653,共5页
从改进超声针灸的声场形态入手,研究了"针"形声焦域的实现。通过在凹球面压电陶瓷片分割成6个面积相等的环域,对6个环域产生的轴向声场进行离散化。为了保证在"针"形声场区域内的声场尽可能的均匀、集中,"针&q... 从改进超声针灸的声场形态入手,研究了"针"形声焦域的实现。通过在凹球面压电陶瓷片分割成6个面积相等的环域,对6个环域产生的轴向声场进行离散化。为了保证在"针"形声场区域内的声场尽可能的均匀、集中,"针"形区域外的声强尽可能的低,建立了约束规划模型。采用了拉格朗日乘子约束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了想要的声场分布。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都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针灸 凹球壳环形阵列换能器 拉格郎日约束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rylene膜的法-珀干涉型光纤超声水听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洁 赵纯亮 +4 位作者 曾德平 贾平岗 王帅杰 马兹国 王代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5-358,共4页
针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声场测量,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Parylene膜的法-珀干涉型光纤水听器。采用真空气相沉积法在光纤的端面蒸镀Parylene膜构成光纤水听器的法-珀腔,分析了光纤水听器的传感原理和解调原理,建立了HIFU声场检测的实... 针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声场测量,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Parylene膜的法-珀干涉型光纤水听器。采用真空气相沉积法在光纤的端面蒸镀Parylene膜构成光纤水听器的法-珀腔,分析了光纤水听器的传感原理和解调原理,建立了HIFU声场检测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arylene膜的法-珀干涉型光纤水听器能准确传感超声信号,其输出与换能器驱动电压的非线性度小于0.01,且与聚偏氟乙烯(PVDF)针式水听器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法-珀干涉 Parylene膜 水听器 高强度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辐照离体牛眼晶状体致凝固性坏死出现时间与空化关系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琦 王静 +4 位作者 李雅芬 李发琪 艾慧坚 钟明松 王智彪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照离体牛眼睛所致热凝固性坏死出现的时间与空化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制支架固定牛眼晶状体,使用不同辐照参数(100w-6s、200w-3s、300w-2s、600w-1s)的HIFU辐照离体...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照离体牛眼睛所致热凝固性坏死出现的时间与空化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制支架固定牛眼晶状体,使用不同辐照参数(100w-6s、200w-3s、300w-2s、600w-1s)的HIFU辐照离体牛眼晶状体,辐照过程中使用高速摄影系统摄录晶状体中凝固性坏死的形成过程,并用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对辐照中牛眼晶状体中发出的声散射信号(acoustic emissions)进行检测后在LabVIEW开发平台上编程对其量化分析。辐照结束后,观察HIFU致牛眼晶状体中的损伤形态。结果:HIFU辐照牛眼晶状体,都产生了凝固性坏死,且出现的时间不同。100、200、300和600W功率的HIFU辐照中凝固性坏死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921、1.109、0.627和0.240 s。辐照结束后,肉眼观察可见牛眼晶状体中形成的凝固性坏死大小和形态类似。除100W外,其余功率的HIFU辐照过程中均观察到了空化的发生,且辐照功率越大,空化越剧烈。结论:HIFU辐照中空化的发生影响凝固性坏死的产生,且空化越剧烈,凝固性坏死形成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U 凝固性坏死 空化 晶状体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致新西兰大白兔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月苹 王嫣 +3 位作者 汪伟 于海生 张成宇 陈文直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构建新西兰大白兔白细胞减少症模型。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的耳缘静脉注射环磷酰胺(50mg/kg),连续4天,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细胞数。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于注射...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构建新西兰大白兔白细胞减少症模型。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的耳缘静脉注射环磷酰胺(50mg/kg),连续4天,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细胞数。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于注射环磷酰胺后开始减少,至第4天降至低值(白细胞:2.37±1.03;中性粒细胞:0.61±0.79;淋巴细胞:1.8±0.77),并维持较长时间,观察至22天时外周中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仍处于较低水平(白细胞:4.90±0.54;中性粒细胞:2.75±0.55;淋巴细胞:2.04±0.76),与给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新西兰大白兔白细胞减少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白细胞减少症模型 新西兰大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微环境中自然分组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别分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嫣 陈小菊 +4 位作者 徐杰 于海生 罗月苹 周兰 陈文直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是否具有自然分组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两种不同细胞同时分化的可能。方法:将BMSCs采用成骨诱导剂和成内皮细胞诱导剂以1:1的比例...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是否具有自然分组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两种不同细胞同时分化的可能。方法:将BMSCs采用成骨诱导剂和成内皮细胞诱导剂以1:1的比例混合培养12天。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骨钙素和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探讨BMSCs向成骨细胞和EC的分化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BMSCs向EC的分化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s 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进一步观察细胞向两个方向分化的情况。结果:使用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可在一个视野里见到形态不同的几种细胞。分别进行骨钙素和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体视分析EC面密度为14.1%。LSCM显示细胞同时表达两种抗原。结论:在由成骨诱导剂和成内皮细胞诱导剂混合而成的特定微环境中,BMSCs可能具有被诱导后自然分组向两个方向同时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3压电复合材料的透镜式聚焦换能器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旭东 曾德平 +1 位作者 杨增涛 赵强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548,共4页
为了抑制压电陶瓷透镜式聚焦换能器振动的多模耦合现象,提高换能器电声转换效率,采用1-3压电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透镜式聚焦换能器;首先计算并仿真了1-3压电复合材料的厚度谐振频率ft和厚度机电耦合系数kt,理论和仿真结果分别相差... 为了抑制压电陶瓷透镜式聚焦换能器振动的多模耦合现象,提高换能器电声转换效率,采用1-3压电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透镜式聚焦换能器;首先计算并仿真了1-3压电复合材料的厚度谐振频率ft和厚度机电耦合系数kt,理论和仿真结果分别相差2.947%和0.933%;接着对换能器做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在换能器谐振频率ft处,声透镜中心径向振幅仅为厚度振幅的7.9%,径向振动得到有效抑制,这有助于提高换能器电声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压电复合材料 声透镜 聚焦换能器 有限元分析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IFU辐照离体组织过程中焦域处沸腾特征声信号研究
13
作者 李雅芬 李发琪 +3 位作者 艾慧坚 钟明松 王琦 王智彪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基于被动检测的方法,探索HIFU辐照离体组织过程中,焦域处组织液沸腾的特征声信号。方法使用连续HIFU辐照脱气后的离体牛肝组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每组重复20次。1、2组应用50W声功率分别辐照10s和80s,3、4组应用200W声功率分别辐... 目的:基于被动检测的方法,探索HIFU辐照离体组织过程中,焦域处组织液沸腾的特征声信号。方法使用连续HIFU辐照脱气后的离体牛肝组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每组重复20次。1、2组应用50W声功率分别辐照10s和80s,3、4组应用200W声功率分别辐照2s和5s。辐照过程中通过B超实时监控靶区回声,同时使用热电偶测量焦域处组织的温度;并通过被动检测方法系统采集焦域处的声散射信号,之后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辐照结束后,切开牛肝组织,观察损伤形态。结果辐照中,第2、4组的组织焦域处温度较高,平均最高温度分别为93.52℃和87.76℃,且被动检测系统测得的信号经分析后出现四次谐波幅值的增大,通过B超观察到焦域处有明显的回声增强。而1、3组的温升较低,辐照中的平均最高温度分别为63.23℃和68.24℃,四次谐波幅值未出现明显变化,且焦域处无明显的回声增强。辐照后牛肝中均形成了凝固性坏死,且第2、4组辐照后观察到了损伤形态的形变,第1、3组未见形变。结论:HIFU辐照过程中,被动检测系统所测声散射信号的四次谐波可作为焦域处沸腾的特征声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U 沸腾 四次谐波 强回声 凝固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研究
14
作者 徐杰 王嫣 +3 位作者 罗月苹 向波 周兰 陈文直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组成的培养液中是否能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方法:将BMSCs在加入DEX(10-8mo...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组成的培养液中是否能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方法:将BMSCs在加入DEX(10-8mol/L)和VEGF(10μl)形成的微环境中培养12天,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情况;将BMSCs培养12天后与海藻酸钠凝胶混合后移植入Wistar大鼠体内让其继续生长,10天后取材,采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数个细胞通过紧密连接围成一个环状、类似于血管样结构;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生成了原始血管腔。结论:DEX和VEGF形成的微环境可以使BMSCs分化后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并在活体动物体内进一步形成原始血管腔。为骨组织工程化血管形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珂 吕朋 +2 位作者 王华 赵纯亮 沈勇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57,462,共4页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激励源和换能器两部分。分析了激励源及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对换能器振动系统的基频频率进行测量,依据周边嵌定振动板的基频与各次泛频的关系得到换能器振动系统的各次泛频;换能器在较高...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激励源和换能器两部分。分析了激励源及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对换能器振动系统的基频频率进行测量,依据周边嵌定振动板的基频与各次泛频的关系得到换能器振动系统的各次泛频;换能器在较高频率振动时,还应具有足够的电声转换效率和较高的输出功率,采用得到的振动系统的各次泛频作为机电耦合的匹配频率来满足这一要求。检测结果表明,设计制作的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源 换能器 电磁 冲击波 机电耦合匹配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