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Cys-C水平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国丽 赵伟丽 +1 位作者 王洪权 许海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42-234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ys-C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评估所有入组人群的NIHSS评分,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分别测定入院时、7 d时、14 d时血...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ys-C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评估所有入组人群的NIHSS评分,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分别测定入院时、7 d时、14 d时血清Cys-C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7 d时血清Cys-C含量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 d时血清Cys-C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ys-C的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胱抑素C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铁死亡与癫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亚红 李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834,共7页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反复发作或长时间癫痫发作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死亡;然而,癫痫对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反复发作或长时间癫痫发作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死亡;然而,癫痫对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与癫痫的病理生理进展有关。研究表明,药理学上抑制铁死亡可以减轻癫痫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本文简要描述了铁死亡的核心分子机制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能够通过抑制铁死亡治疗癫痫药物的现状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铁死亡 铁死亡抑制剂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cGAS-STING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钱庆芳 李文静 李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0-694,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全球性的破坏性神经系统疾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小胶质细胞激活驱动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脑缺血发作后,坏死神经元细胞释放的胞质双链DNA(dsDNA)是一种潜在的损伤相关分子模...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全球性的破坏性神经系统疾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小胶质细胞激活驱动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脑缺血发作后,坏死神经元细胞释放的胞质双链DNA(dsDNA)是一种潜在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可激活环状GMP-AMP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cGAS-STING信号通路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活化、无菌性神经炎症和细胞死亡的关键参与者。靶向该通路有望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有效减轻神经炎症,防止细胞死亡,并提高患者的预后。本文首先概述了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主要组成和激活机制,然后讨论了该通路激活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最后概述了作为cGASSTING通路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分子机制。同时讨论了当前靶向该通路的主要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可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GAS STING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丁新玲 孙会艳 +1 位作者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6-1810,共5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EGCG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成为PD治疗的潜在药物。该文系统总...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EGCG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成为PD治疗的潜在药物。该文系统总结了EGCG在PD中神经保护的最新进展,重点归纳了其在抗凋亡、抗氧化、抗炎、调节多巴胺生成以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方面的分子机制。该综述强调了EGCG的药理学特征及其对PD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帕金森病 凋亡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刚 李强 +1 位作者 孙会艳 王洪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73-1080,共8页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本综述表明鼠尾草酸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迷迭香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及其衍生物防治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晓东 孙会艳 李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9-2033,共5页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中药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数十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在过去十余年中,TMP因其对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中药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数十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在过去十余年中,TMP因其对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重要的是,TMP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表明,TMP在PD中发挥多种药理学作用,如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使其成为治疗PD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因此,该综述旨在总结TMP在P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最新进展以及机制,证明TMP可能成为防治PD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帕金森病 抗凋亡 抗氧化 抗炎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志华 王洪权 李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3-986,共4页
丹参酮(tanshinone)是从丹参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亲脂性二萜类化合物,对多种疾病具有药理活性。近年来,丹参酮因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之一。近年研究显示,... 丹参酮(tanshinone)是从丹参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亲脂性二萜类化合物,对多种疾病具有药理活性。近年来,丹参酮因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之一。近年研究显示,丹参酮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调控beta-淀粉样蛋白生成和聚集、调控tau蛋白磷酸化和抗炎作用,而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该文对以丹参酮IIA为代表的丹参酮在AD中的运用基础研究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丹参酮 丹参酮IIA 神经保护 神经炎症 beta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铁死亡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会艳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驱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过程,新证据表明铁死亡参与AD的病理过程,而一些针对铁死亡的新化合物能够在AD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对AD显示出具有治疗作用。因此,该文系统总结了铁死亡参与A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治疗A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AD的未来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铁失衡 脂质过氧化 铁死亡 铁死亡抑制剂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铁死亡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会艳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SBI-ICH)可导致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研究表明,细胞铁死亡可以介导脑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而抑制铁死亡能够有效地减少SBI-ICH。作者综述了铁死亡参与SBI-ICH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在SBI-ICH防治...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SBI-ICH)可导致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研究表明,细胞铁死亡可以介导脑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而抑制铁死亡能够有效地减少SBI-ICH。作者综述了铁死亡参与SBI-ICH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在SBI-ICH防治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脑出血防治方法的探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铁死亡 神经保护 铁死亡抑制剂 继发性脑损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Nrf2-铁死亡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梅 李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转录上控制铁死亡途径的许多关键成分进而抑制铁死亡,将其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靶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铁死亡过... 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转录上控制铁死亡途径的许多关键成分进而抑制铁死亡,将其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靶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铁死亡过程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同时对Nrf2与铁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重要的概述,重点综述药物靶向激活Nrf2通路抑制铁死亡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NRF2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海霞 李国丽 +2 位作者 芦军 赵伟丽 郑纪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34-2135,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7 d、14 d评定神经功能和测定血小板活化产物CD62p、PAC-1含量进...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7 d、14 d评定神经功能和测定血小板活化产物CD62p、PAC-1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7 d、14 d时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7d时治疗组CD62p及PAC-1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14 d时CD62p及PAC-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血小板活化产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可明显改善脑梗死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尹国明 赵伟丽 芦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51-2352,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联合丹红注射液...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与患者短期预后。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改善患者短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艳辉 王彦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6-1937,共2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方法:本院收治的40例首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方法:本院收治的40例首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后进行NIHSS评分和溶血磷脂酸、高敏CRP、MMP-9的水平检测。结果:两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治疗两周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红注射液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溶血磷脂酸、高敏CRP、MMP-9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丹红注射液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缺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通过激活ERK1/2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洪权 王玉敏 +3 位作者 崔其福 赵伟丽 王丽娜 张俊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actesoide)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信号机制。方法类叶升麻苷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或运用ERK1/2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RK1/2和ERK1/2以及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actesoide)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信号机制。方法类叶升麻苷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或运用ERK1/2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RK1/2和ERK1/2以及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叶升麻苷可以诱导HO-1的表达上调,类叶升麻苷激活ERK1/2,后者激活介导类叶升麻苷诱导HO-1的表达上调,因为PD98059预处理后可以减弱类叶升麻苷引起的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类叶升麻苷通过激活ERK1/2通路诱导HO-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血红素加氧酶-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caten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丽红 康慧卿 +6 位作者 王霞 康海燕 张健 杨志强 王洪权 张朝军 张俊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9-415,共7页
背景与目的:作为黏附分子Catenin家族中的一员,Delta-catenin蛋白在众多肿瘤中的表达意义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探讨了Delta-caten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芯片中Delta-c... 背景与目的:作为黏附分子Catenin家族中的一员,Delta-catenin蛋白在众多肿瘤中的表达意义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探讨了Delta-caten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芯片中Delta-caten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另选32例冻存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用于Delta-catenin的mRNA和蛋白检测。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Delta-catenin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且Delta-caten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6,P=0.022)。此外,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揭示Delta-catenin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表达的患者(P=0.015),同时Cox多变量分析显示Delta-catenin高表达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结论:作为一个癌蛋白,Delta-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catenin 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会艳 周立燕 +2 位作者 任丽雪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81-1785,共5页
木犀草素(luteolin)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在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中,木犀草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之一。其可抑制胆碱酯... 木犀草素(luteolin)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在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中,木犀草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之一。其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调控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和聚集、调控tau蛋白磷酸化、调控脑内葡萄糖代谢、抗神经炎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等,而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该文对木犀草素在AD中的运用基础研究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保护 Β-淀粉样蛋白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铁死亡治疗实验性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会艳 李强 王玉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大脑铁稳态失调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过氧化过度驱动的铁依赖性调节性细胞死亡,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PD患者表现出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耗竭、D...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大脑铁稳态失调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过氧化过度驱动的铁依赖性调节性细胞死亡,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PD患者表现出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耗竭、DJ-1和辅酶Q10缺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减少、线粒体病变、铁累积和α突触核蛋白聚集均与铁死亡相关。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抑制铁死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体外和体内PD模型中具有干预帕金森病发展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铁死亡参与P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铁死亡抑制剂干预PD的应用,为靶向干预铁死亡治疗和预防P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铁死亡 铁死亡抑制剂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赵伟丽 崔其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76-1877,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及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后评定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及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后评定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优于单用氯吡格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丹红注射液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尹国明 赵伟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予以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43,予以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予以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43,予以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增高(P <0. 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ADL、NIHSS评分及IL-10、IL-6水平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取脑心通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脑心通胶囊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建 李强 +1 位作者 李延峰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神经元丢失和认知功能障碍,该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因此,探索AD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源自丹参的主要水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神经元丢失和认知功能障碍,该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因此,探索AD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源自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活性天然化合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SAB对AD具有改善作用。该研究旨在回顾SAB对AD治疗的实验研究,并阐述总结SAB对AD治疗的潜在分子机制,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天然化合物 丹酚酸B 神经疾病防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