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何荣杰 国忠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50-152,共3页
文章在介绍教育技术AECT2004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过程的分析及2004定义与1994定义的比较,阐述了对新定义的理解和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演变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解读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双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9-151,共3页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非是与以社会为本相对立的个人本位,以人为本不能陷入人类中心主义,而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教育以学生为本,正...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非是与以社会为本相对立的个人本位,以人为本不能陷入人类中心主义,而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教育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勒理论对“自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瑞权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174,共3页
阿德勒认为有自卑感并不是坏事,它可以使人产生克服自卑、追求优越和完美的愿望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这便是自卑感的补偿,这是人们一生奋斗的根本动力。据此,文章分析了高校中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群体的类别、成因及表现,并对其心理... 阿德勒认为有自卑感并不是坏事,它可以使人产生克服自卑、追求优越和完美的愿望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这便是自卑感的补偿,这是人们一生奋斗的根本动力。据此,文章分析了高校中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群体的类别、成因及表现,并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卑情结 追求卓越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人的生存
4
作者 王双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173,共2页
人是以生物性的生命生存方式和灵性的意义生存方式而存在的。长久以来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人以及人的意义生存完全被忽略了。教育应关照人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生存能力的展露和发展,最终实现人在更高层次上的自由生存。
关键词 教育 存在 生存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教师教育探析
5
作者 刘桂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4-166,共3页
文章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教师教育概况,分析了阿尔伯塔大学的教师教育特点,进而阐述了阿尔伯塔大学教育的整体特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阿尔伯塔大学 教师教育 特点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辅助干预在儿童发展障碍中的应用探索——以驴辅助干预儿童孤独症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建兴 陈慧媛 +2 位作者 王艳军 李洲同 王怀栋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通过对一位孤独症男童在护理农场接受驴辅助干预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驴辅助干预在提升儿童与环境互动、交流能力和自信心方面的潜在效益。通过与驴子的有控制互动,患儿能够调动思维,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此外,驴子的积极接纳态度对增... 通过对一位孤独症男童在护理农场接受驴辅助干预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驴辅助干预在提升儿童与环境互动、交流能力和自信心方面的潜在效益。通过与驴子的有控制互动,患儿能够调动思维,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此外,驴子的积极接纳态度对增强患儿的自尊和自信起到重要作用,进而提升治疗参与度和效果。探讨了驴辅助干预的关键要素,为我国在儿童ASD治疗领域中引入这一非传统疗法提供了实践参考,同时,也为动物辅助干预在儿童发展障碍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驴辅助干预 动物辅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界Heyting代数的扩张理想和稳定理想
7
作者 刘春辉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7,共17页
运用泛代数的方法和原理深入研究有界Heyting代数的理想问题.在有界Heyting代数(H,≤,→,0,1)中引入了理想I关于H的子集的扩张理想和稳定理想概念,获得了它们的若干基本性质.系统讨论了由两类特殊扩张理想构成集合的格论特征,证明了:(1... 运用泛代数的方法和原理深入研究有界Heyting代数的理想问题.在有界Heyting代数(H,≤,→,0,1)中引入了理想I关于H的子集的扩张理想和稳定理想概念,获得了它们的若干基本性质.系统讨论了由两类特殊扩张理想构成集合的格论特征,证明了:(1)有界Heyting代数(H,≤,→,0,1)的一个给定理想I关于H的所有子集的扩张理想全体之集EI(P(H))在一定条件下构成一个分配完备格,进一步构成一个Stone格和完备Heyting代数;(2)有界Heyting代数(H,≤,→,0,1)的关于一个给定子集A■H的稳定理想全体之集S_(Id(H))(A)构成一个完备Heyting代数.最后考察了商有界Heyting代数和乘积有界Heyting代数的扩张理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界Heyting代数 理想 扩张理想 稳定理想 Stone格 完备Heyting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仁作品
8
作者 萨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概率与统计试题的统计与分析——以2021年全国课标卷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亚琼 潘禹辰 +2 位作者 徐文彬 钱诣文 张海燕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5,共6页
基于2021年6套课标卷中概率与统计试题的统计与分析,从情境设置、知识考查、统计素养、综合难度4个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试题强调问题情境的创新融合,关注基础知识的变式考查,渗透统计素养的应用考查,凸显了概率统计的综合... 基于2021年6套课标卷中概率与统计试题的统计与分析,从情境设置、知识考查、统计素养、综合难度4个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试题强调问题情境的创新融合,关注基础知识的变式考查,渗透统计素养的应用考查,凸显了概率统计的综合考查.具体表现为,注重由实际问题抽象出统计概念,并能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进行统计判断;运用概率统计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构建模型、计算结果及依据结果提出决策,凸显运用统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全国课标卷概率统计试题特点,基于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概率统计专题教学需要重视:关注新旧课标的变化,落实知识整体;兼顾情境设计与概念理解,适应趋势要求;优化概率与统计教学,提升学生统计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课标卷 概率统计 综合难度 统计素养 统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学华 付玉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35期83-83,89,共2页
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已为大多数毕业生所接受,毕业生对招聘单位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与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关系。相当多的大... 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已为大多数毕业生所接受,毕业生对招聘单位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与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关系。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正是缺少职业规划,导致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心理 职业生涯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分析综述 被引量:13
11
作者 蔡晓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65-166,共2页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经典模式。文章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重要意义及研究路线作了概述,为实证性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高校教师胜任力 行为访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理论的班级知识建构共同体的社会—认知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斯琴图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3,共5页
知识建构共同体模式是知识社会在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它所强调的共同体认知责任和公共知识的创造引来了学校教育新的组织形式,呼吁着与知识社会相迎合的新的文化适应。本文运用活动理论,通过对主体—共同体关系与活动系... 知识建构共同体模式是知识社会在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它所强调的共同体认知责任和公共知识的创造引来了学校教育新的组织形式,呼吁着与知识社会相迎合的新的文化适应。本文运用活动理论,通过对主体—共同体关系与活动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所构成的四个子系统(主体—共同体—客体、主体—共同体—劳动分工、主体—共同体—规则、主体—共同体—工具)所进行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班级背景下知识建构共同体的社会—认知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建构共同体 活动理论 知识建构原则 社会—认知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探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荣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很大不同。相应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在...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很大不同。相应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设计案例,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 教学设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职业影响力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晓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72-74,共3页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专业知识技能并非首选因素,职业精神才是企业选择的首要因素。职业精神传递的途径与高校教师在职业化活动中的职业精神有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影响力的深入分析,提出高校教...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专业知识技能并非首选因素,职业精神才是企业选择的首要因素。职业精神传递的途径与高校教师在职业化活动中的职业精神有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影响力的深入分析,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自身的职业行为给予关注与开发,从而做一名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职业化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影响力 法定影响力 威望影响力 职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进性探究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一项基于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斯琴图亚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文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在跟进性探究(Progressive Inquiry)活动中所贡献的知识特征和质量进行的内容分析和描述性过程反思,指出该模式对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研究 知识建构 跟进性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德育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海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67-68,共2页
主体性德育是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产物。它注重通过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要求,调动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培养主体性人格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它将引发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的... 主体性德育是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产物。它注重通过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要求,调动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培养主体性人格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它将引发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主体性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师的角度谈新课程改革的阻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桂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62-64,共3页
本文对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上所面临的挑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和复杂性,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身份、变化和相互适应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 教师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胜任特征模型在高校教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晓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65-66,共2页
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其相关的概念及研究成果正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文章从概念分析入手,对胜任特征模型在高校教师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胜任特征模型 高校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70-71,共2页
行动研究具有实践性、反思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它在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个性形成、提高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创设条件,促进行动研究的开展。
关键词 行动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28-129,共2页
教育从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教育技术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力普及计算机教育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加快我国教育信... 教育从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教育技术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力普及计算机教育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需要,因此,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肩负着普及和提高的双重历史使命。文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设计 信息化环境 计算机公共课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