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评价及其驱动机制——以贵州省台江县3个典型村庄为例
1
作者 冯应斌 李静静 +1 位作者 吴爽 辜磊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101,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因素,构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优化调控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大德、交密3个典型村庄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功能转型... 研究目的:剖析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因素,构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优化调控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大德、交密3个典型村庄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功能转型协调测度与逐步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17—2023年3个典型村庄农户宅基地居住保障功能仍是主导功能且分值有所增加,但经济财产功能有着明显的强化,农业生产功能逐步弱化。(2)3个典型村庄农村宅基地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趋势,功能转型协调指数均呈上升态势。(3)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有宅基地利用状况满意度、宅基地权利认知、房屋结构、就业行业、就业地点及家庭人口总数。研究结论: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趋向于复合多元化,且这一趋势逐渐增强,应根据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构建其转型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转型 驱动机制 偏远山区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延展与区域性共同体的形成——以贵州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霍晓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1,共10页
道路是各族民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地理通道,兼容物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影响共同体地理空间的伸缩,对区域性共同体的形成及演进具有重要作用。贵州道路网络经历了乡间小道、出山之道、现代交通的延展,共同体的地理空间也从传统村落走向边... 道路是各族民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地理通道,兼容物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影响共同体地理空间的伸缩,对区域性共同体的形成及演进具有重要作用。贵州道路网络经历了乡间小道、出山之道、现代交通的延展,共同体的地理空间也从传统村落走向边界模糊的“社区”,形成自然村寨、社区和各民族互嵌区域的多层级共同体,最终突破地理限制,在文化和心理层面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从古至今,民众的共同体观念从村落走向社区,从家族空间走向区域社会,道路的延展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在道路延展中,由民众的血脉亲情、守望相助、同根共祖等层累的共同体意识为区域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黏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共同体 地理空间 共同体意识 道路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李新宇 刘祖璇 宋军卫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55-157,共3页
本文以贵州五处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中的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分析方法,将5处文化遗产的坐标抽象在贵州版图上,探究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为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定性分析... 本文以贵州五处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中的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分析方法,将5处文化遗产的坐标抽象在贵州版图上,探究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为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定性分析来对影响其开发利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应该如何在坚持保护绿水青山的条件下,开发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开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村域耕地边际化风险评价及防控策略——以贵州省舍烹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辜磊 冯应斌 李静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1,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微观视角探究耕地边际化风险评价及防控策略,为山区耕地利用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缓冲区分析与三角坐标图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耕作条件、自然适宜、机会成本维度的舍烹村耕地边际... 研究目的:基于微观视角探究耕地边际化风险评价及防控策略,为山区耕地利用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缓冲区分析与三角坐标图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耕作条件、自然适宜、机会成本维度的舍烹村耕地边际化高度风险分别占比分别为6.03%、7.39%和16.16%,机会成本风险为主要类型,各类风险分布差异明显,与地块类型、耕作距离及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且主要发生在坡耕地范围;(2)舍烹村耕地边际化风险防控主要存在粮食稳产保护、政策保护促进及经济效益提升三种类型,对应防控分区分别占比为19.88%、44.62%和33.50%;(3)山区耕地边际化风险防控是一个“区域协调—村域管控—农户能动”的多主体参与及边际风险“预警—调控—实施”的综合性系统治理过程。研究结论:山区耕地边际化风险防控应着重突出区域集中耕地的粮食生产定位、加大劣质耕地的政策保护力度及激发农户零散耕地的经济生产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边际化 耕地撂荒 风险评价 防控策略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礼迅 吴倩 《南方农机》 2024年第6期189-192,共4页
如何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并将遥感数据集成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发展中的瓶颈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发现的土地管理数字化困境,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从多个层面... 如何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并将遥感数据集成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发展中的瓶颈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发现的土地管理数字化困境,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从多个层面提升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形成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数字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因其涉及空间数据,庞大的数据量使其远比普通信息系统复杂。未来,可以重构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产业链、推进地理信息企业集成化和个性化发展、构建以国际标准为导向的产品与技术系统为发展路径,提升我国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助推数字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分配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研究——以贵州省湄潭县调整入市为例
6
作者 郑安民 韩德军 《农业展望》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中国“三块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作为产权交易主体将本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不仅能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入市收益分配机制关系到参与主体利益,...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中国“三块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作为产权交易主体将本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不仅能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入市收益分配机制关系到参与主体利益,对改革推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本研究基于贡献分配理论,以贵州省湄潭县调整入市为例,综合考虑各主体的贡献度以及入市土地用途,测算各类用地能带来的增值收益以及调整入市过程中各主体应享有的收益分配比例。从土地增值收益来看,基于收益分配比例,相比当前入市收益分配比例,各主体基于贡献分配理论所得的收益分配比例均发生变化;以贡献分配理论测算出的收益分配比例能够因地和因模式制宜,集体在收益分配中获益较多,政府收益有所提高,符合建立兼顾各方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方向。基于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未来改革推行过程,可根据贡献分配理论来设计分配比例,不断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贡献分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以贵州省剑河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莲 韩德军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97-102,共6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剑河县为例,利用GIS技术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剑河县生态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剑河县为例,利用GIS技术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剑河县生态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坡向>坡度>高程。剑河县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61%,低敏感等级区面积较少,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8%。剑河县生态敏感度的分布特点与当地的人文、水文及地形地貌密不可分。基于剑河县五级生态敏感区的划分,提出相关建议,为剑河县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剑河县 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县为例
8
作者 吴倩 杨韡韡 +2 位作者 张艳 陈琢玉 李远鹏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8期135-138,共4页
为了深入探究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现状,识别并破解农村宅基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率。本研究以贵州省镇远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村干部访谈、实地勘察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宅基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剖... 为了深入探究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现状,识别并破解农村宅基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率。本研究以贵州省镇远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村干部访谈、实地勘察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宅基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其现存问题及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宅基地分类管制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镇远县宅基地利用主要存在宅基地闲置、宅基地荒废、宅基地面积超标等问题,其中,宅基地闲置问题尤为突出;宅基地现存问题产生的核心因素在于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监管机制不完善以及农户对法律法规认知的欠缺。结合镇远县实际情况及农户意愿,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实施宅基地分类管制,以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法律意识;制定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引导农户合理合规利用宅基地;探索宅基地转型利用的途径,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宅基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镇远县 农村宅基地 土地利用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交通平台监管治理的实践模式与路径选择
9
作者 赵光辉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数字交通平台是交通出行、货运物流等系统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和高阶形态,通过共享交通生态极大提升了社会系统运转效率,是实现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带来的一系列监管问题则限制了共享交通生态的健康发展... 数字交通平台是交通出行、货运物流等系统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和高阶形态,通过共享交通生态极大提升了社会系统运转效率,是实现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带来的一系列监管问题则限制了共享交通生态的健康发展和系统的集约高效运转。基于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文章对数字交通平台的相关主体及行为典型问题、发展特点、利益相关主体展开了系统剖析,并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数字交通平台监管治理实践的需要,探讨了数字交通平台监管治理的路径选择和优化策略,从而为数字时代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选择合适的数字交通平台监管治理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交通平台 平台治理 案例分析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的效应及机制——基于重庆市1022个农户的实证
10
作者 王刚 石飞 孟玉山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农民合作社通过发挥互助合作功能无差别联结小农户,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已有研究对获得感的贡献多集中在理论认知层面,从实证角度分析获得感影响的文献较少。文章以重庆市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022... 农民合作社通过发挥互助合作功能无差别联结小农户,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已有研究对获得感的贡献多集中在理论认知层面,从实证角度分析获得感影响的文献较少。文章以重庆市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022户农户为样本,在构建经济获得感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反事实分析框架”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思想,逐步递进地回答了农民合作社能否提升入社农户经济获得感、如何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以及影响入社农户经济获得感的显著因素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①农民合作社的互助合作功能可显著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②户主性别和土地要素对入社农户的经济获得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③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入农民合作社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化解生产风险和拓宽营销渠道的途径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因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重视农民合作社的互助性联农带农作用,继续鼓励小农户积极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要从生产成本、生产风险和销售渠道3个方面深化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要强化政府对农民合作社运行的指导力度及政策激励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获得感 农民合作社 产业振兴 倾向得分匹配(PSM)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空间分异——格局、过程与驱动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月 刘静兰 +2 位作者 白晓永 冯霞 邱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62-3078,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对探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差异变化成因有着极大的诉求,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尺度变化过程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贵州马尾河流域为研究对... 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对探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差异变化成因有着极大的诉求,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尺度变化过程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贵州马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500 m×500 m、1000 m×1000 m、1500 m×1500 m和2000 m×2000 m四种格网尺度单元,综合运用ESV当量系数法、敏感性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技术手段,明晰不同格网尺度下流域ESV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多元驱动因素对ESV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500—2000 m格网尺度中,流域ESV的空间分布特征兼具一致性与差异性,整体表现为西、东部较高,南、北部相对较低,沿水域形成一条ESV高值带,且ESV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随着格网尺度增大,流域ESV整体特征更为突出,但精细度有所降低,其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效应逐渐减弱。(2)流域ESV空间异质性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双重影响,其中,人为影响指数在不同格网尺度下始终是影响流域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q值均超过50%,相较于单一因子效应,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ESV空间分异的贡献更为突出。在500 m格网尺度中,人为影响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作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解释力,达到78.7%,而在较大尺度中,其与高程的交互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各驱动因素对ESV的影响具有尺度差异,较小尺度下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在不同格网尺度下,人为影响指数对ESV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部分驱动因素对ESV所呈现的显著性和作用方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为调控各类驱动因素以制定马尾河流域生态系统多级管理决策,乃至推动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精准治理和多层次人地耦合协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格网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绿色治理的机制研究——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廖小东 史军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复杂的发展问题,经济增长、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高效、协调、和谐... 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复杂的发展问题,经济增长、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高效、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绿色治理机制是包括政府引导、社会自治、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等要素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贵州案例的研究,对西部地区实现绿色治理的现状与困境、意义和基础以及运行机制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社会治理 生态保护 绿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桑志芹 魏杰 伏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0,共4页
本研究根据对现有心理健康标准文献的回顾与分析,归纳出27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评价项目。继而对101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因素分析后得到5个因子;46名专家对此进行评定与调整,最终完成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本研究根据对现有心理健康标准文献的回顾与分析,归纳出27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评价项目。继而对101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因素分析后得到5个因子;46名专家对此进行评定与调整,最终完成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有5个维度,即基本心理能力、内外协调适应、情绪情感稳定、角色功能协调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共24个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心理健康量表 专家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舒小林 黄明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105,共7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贵州省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贵州省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而发展旅游业是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在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循环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驱动运行机制,为全国欠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 发展模式 驱动运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地碳足迹和植被碳承载力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媛 蔡绍洪 王名绍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山地碳排放与碳固定的平衡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利用2002-2012年贵州省能源消费量及植被面积等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足迹、植被碳承载力和碳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碳足...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山地碳排放与碳固定的平衡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利用2002-2012年贵州省能源消费量及植被面积等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足迹、植被碳承载力和碳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碳足迹总量由2002年的12643.6677吨上升到2012年的35153.63万吨,增长幅度为278.03%,年均增长16.18%,其中化石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占总碳足迹的84.35%-93.78%,表明化石能源消费是导致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期植被碳承载力从2002年的8988.8377吨上升-12012年的15032.65万吨,增长幅度为67.24%,年均增长6.11%,其中森林固碳量76.94%-85.63%,园地固碳量占11.79%-21.00%,农作物仅占1.90%-3.48%,揭示森林的固碳量最高。2002-2012年碳赤字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2002年的3654.83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20120.98万吨;碳生态压力指数由2002年的1.41上升到2012年的2.34,而单位GDP碳足迹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10.17吨/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5.13吨/万元。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在碳减排方面的政策措施有一定成效,但碳排放与碳固定之间不平衡,碳循环的生态环境压力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承载能力 碳生态压力指数 碳循环 贵州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应斌 韩德军 敖贵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2-296,共5页
城镇化是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发展方式下的快速城镇化模式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耕地的有效保护,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严... 城镇化是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发展方式下的快速城镇化模式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耕地的有效保护,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城镇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等凸出问题。优质耕地空间分布与城市扩展区、工业园区存在空间"重叠",面临着坝区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占用的"两难困境"。基于此,从设置耕地保护"规模红线"与城镇用地"扩展红线"2个方面提出了贵州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数量保护的策略与措施;从提升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管控农村宅基地规模2个方面明确了贵州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应强调城乡建设用地内涵式管控方向。同时,加强坝区耕地高标准整治,通过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促进坝区耕地高效利用;通过合理配置坡耕地种植模式,稳步提升坡耕地生态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保护 问题 对策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属地管理、运行机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变革取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飞跃 郭怀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159,共6页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运行主要有属地管理机制和垂直管理机制两种,两种运行机制各有其优劣。因应中央相关政策,"三分离"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运行机制,即将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体系中的行政性职能、公益事业类...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运行主要有属地管理机制和垂直管理机制两种,两种运行机制各有其优劣。因应中央相关政策,"三分离"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运行机制,即将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体系中的行政性职能、公益事业类职能和公共服务类职能相互分离为下一步改革重点。以西部某省为例,比较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三分离"改革前后状况,发现实施"三分离"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配置,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体制运行 “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略—基于物联网供应管理视角 被引量:8
18
作者 敖贵艳 王静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27,共2页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流通渠道效率低等问题逐渐向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发展新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当务之急。笔者在文章中分析了国内农产品行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基...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流通渠道效率低等问题逐渐向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发展新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当务之急。笔者在文章中分析了国内农产品行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可以解决目前农产品流通中的困境。最后从国外物联网与农产品生产、流通相结合的经验出发,构建了我国鲜活农产品基于物联网流通的总体架构,并对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 物联网 流通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贵州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魏媛 简小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背景,结合贵州省2005-2019年土地利用面板数据,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究并预测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研究区净碳排放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碳源主要来自建设用地,碳汇则来自林地...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背景,结合贵州省2005-2019年土地利用面板数据,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究并预测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研究区净碳排放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碳源主要来自建设用地,碳汇则来自林地和耕地。(2)由灰色关联度可知,各类土地对净碳排放的影响依次为耕地>未利用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牧草地>水域。(3)根据预测结果,2020-203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净碳排放实际值和预测值的一致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4)贵州省减排降碳关键在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土地农转非。研究区应抓住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发展关键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碳汇的固碳减排作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减少碳源的排放量,探索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灰色理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管理的问题与反思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涛 仇雨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6-71,共6页
工伤保险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启动时间不长,相关制度设计及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基金统筹层级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伤保险制度的管理。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工伤... 工伤保险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启动时间不长,相关制度设计及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基金统筹层级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伤保险制度的管理。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工伤保险基金也要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但是,由于工伤保险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层级并非越高越好。除了基金的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外,政府和企业主体的责任意识、制度保障的公平性等问题也应重点考虑。适度的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应当与政府的管理主体责任、企业的工伤事故防控能力相适应。可考虑在"市级统筹+省级调剂金"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省级统筹 统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