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韦仕丽 李顺会 +1 位作者 李舟鑫 张辉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95-97,共3页
冰雹灾害是黔西南州每年3—9月出现的自然灾害,开展人工影响天气防雹减灾是黔西南州防灾减灾、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近14年(2009—2022年)全州人影作业及冰雹日数、冰雹主要活动路径,调研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情况,分析存... 冰雹灾害是黔西南州每年3—9月出现的自然灾害,开展人工影响天气防雹减灾是黔西南州防灾减灾、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近14年(2009—2022年)全州人影作业及冰雹日数、冰雹主要活动路径,调研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推动黔西南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人员 黔西南州 冰雹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23年黔西南州二十四节气的气温变化特征
2
作者 饶仕吉 王泽雁 +2 位作者 杨茜 王媛 黄廷学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12-114,117,共4页
利用黔西南州8个国家站1964—2023年日气温资料,将60年分为T1时段(1964—1993年)和T2时段(1994—2023年)2个时段,分析各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T2段整体气温上升,变化趋势以单峰型分布为主,小暑为最热节气。Ⅰ区最冷节气由... 利用黔西南州8个国家站1964—2023年日气温资料,将60年分为T1时段(1964—1993年)和T2时段(1994—2023年)2个时段,分析各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T2段整体气温上升,变化趋势以单峰型分布为主,小暑为最热节气。Ⅰ区最冷节气由小寒变为小寒和大寒同时最冷,Ⅱ区最冷节气由小寒推后到大寒,Ⅲ区无夏季。大部分节气升温,春分、大寒升温显著,冬至、大雪等少部分节气出现降温。T2段置信度检验高于T1段,显示气候变化特征较为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气候变化监测和适应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黔西南州 气温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宗笛 刘相 +2 位作者 徐啟元 朱君 田茂清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202-204,共3页
选取2016—2019年4—9月黔西南州8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雨量、10 min降雨量及闪电数据,分析短时强降水过程日的地闪特征。结果表明:(1)发生短时强降水日的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占总地闪的95.1%,其中,盛夏时节地闪频次高于初夏时节;(2)短时强... 选取2016—2019年4—9月黔西南州8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雨量、10 min降雨量及闪电数据,分析短时强降水过程日的地闪特征。结果表明:(1)发生短时强降水日的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占总地闪的95.1%,其中,盛夏时节地闪频次高于初夏时节;(2)短时强降水日的地闪密度分布呈“东多西少”,地闪的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册亨、望谟、贞丰、安龙、晴隆,地闪高密度中心出现在册亨县,其次是望谟县;(3)近4年最大正闪强度为565.18 kA,发生在2019年7月,最大负闪强度为-728.75 kA,发生在2016年6月,而发生强度在100 kA以上次数最多的是2019年,发生1 382次;(4)单次地闪频次变化只能作为一次天气过程降水量变化的指标,不能直接用于判断短时强降水,但地闪频次峰值增加、保持、骤降都能很好地反映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对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闪电密度 闪电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10℃积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腹广 徐啓元 +1 位作者 蒋尚雄 李舟鑫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为摸清贵州省黔西南州热量的分布和变化,促进种植业合理布局及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5d滑动平均法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1981—2014年≥10℃积温和积温日数的分布规律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年黔西南州≥10℃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 为摸清贵州省黔西南州热量的分布和变化,促进种植业合理布局及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5d滑动平均法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1981—2014年≥10℃积温和积温日数的分布规律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年黔西南州≥10℃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变化达显著水平;≥10℃积温和积温日数从北至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增幅较北部明显,二者的空间分布较一致。≥10℃积温和积温日数变化除贞丰县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望谟县≥10℃积温增加最明显,晴隆县≥10℃积温日数增加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10℃积温将增加101.3~503.7℃·d,≥10℃积温日数将延长1.5~20.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积温 积温日数 变化特征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闪电活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依遥 付琼 朱曦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221-222,237,共3页
利用贵州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0~2013年发生在黔西南州的闪电从年变化、月变化和雷电流强度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在黔西南州雷电的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结果表明,2010~2013年黔西南州闪电以负闪为主,占总闪电数的9... 利用贵州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0~2013年发生在黔西南州的闪电从年变化、月变化和雷电流强度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在黔西南州雷电的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结果表明,2010~2013年黔西南州闪电以负闪为主,占总闪电数的96.2%,正闪电次数较少,占总闪电数的3.8%;近4年黔西南州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峰值较高为5—8月,11月一次年3月雷电发生很少;负闪电分布基本与总闪电一致;近4年黔西南州最大正闪电强度为249.90kA,最大负闪强度-249.95kA,平均正闪电强度54.21kA,平均负闪强度-34.82kA。强度在100kA以上的有3779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活动规律 分布特征 闪电强度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雷电天气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与防灾减灾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依山 蒋尚雄 《河北农机》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农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畜禽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雷电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雷电天气不仅会导致庄稼减产、牲畜伤亡,还可... 农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畜禽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雷电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雷电天气不仅会导致庄稼减产、牲畜伤亡,还可能对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近年来,我国雷电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农牧区由于地形相对开阔的特点,更易遭受雷击,防雷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防雷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本文研究雷电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与防灾减灾对策,对黔西南州的气候和雷电天气进行了简单概述,重点分析了雷电天气黔西南州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及农牧区防雷工作现状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雷减灾策略,以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雷电天气 农牧业生产 防灾减灾 天气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泽雁 杨茜 +2 位作者 饶仕吉 邹昌津 罗浪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178-180,共3页
根据地理位置和海拔不同,将黔西南州分为3个区域,利用1981—2020年8个国家站二十四节气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地面观测资料,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初终日期,统计各节气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黔西南州二十四节气日平均气... 根据地理位置和海拔不同,将黔西南州分为3个区域,利用1981—2020年8个国家站二十四节气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地面观测资料,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初终日期,统计各节气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黔西南州二十四节气日平均气温呈单峰型分布,黔西南州南部谷雨进入夏季,寒露至翌年清明为秋、春季,夏季长,全年无冬季;黔西南州中部雨水进入春季,夏至进入夏季,处暑进入秋季,大雪进入冬季,全年四季分明;黔西南州北部小雪至翌年雨水为冬季,其余节气为春秋季,全年无夏季。黔西南州二十四节气降水量呈单峰型分布,三个区域降水量最多的节气为芒种,南部和中部降水量最少在大雪,北部最少则在冬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个季节。黔西南州二十四节气的日照时数呈多峰型分布,三个区域日照时数最多的节气均在大暑,南部日照时数最少的节气在小寒,中部、北部日照时数最少的节气在大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黔西南州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人工增雨专业气象服务探索与思考
8
作者 李婧 范倩 +1 位作者 李顺会 饶仕吉 《绿色科技》 2021年第4期143-146,共4页
总结了近年来黔西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现状,概述了实施人工增雨服务过程,分析了专业气象服务在团队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开拓新用户方面的不足,剖析了增雨效果与用户要求的理论降水量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在建立健全专业气象服务体... 总结了近年来黔西南州专业气象服务现状,概述了实施人工增雨服务过程,分析了专业气象服务在团队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开拓新用户方面的不足,剖析了增雨效果与用户要求的理论降水量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在建立健全专业气象服务体系、构建人工增雨专业气象服务团队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如何科学、高效开展人工增雨专业气象服务、增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以及气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气象服务 人工增雨 建议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早春茶采收期适宜性气候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婧 范倩 +2 位作者 郑元春雷 李顺会 吴静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9期106-109,共4页
黔西南州早春茶采收期从上年12月至当年5月,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号”“福鼎大白”“安吉白茶”。本文选取早春茶种植区域2018—2022年的温度、湿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区域早春茶采收期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 黔西南州早春茶采收期从上年12月至当年5月,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号”“福鼎大白”“安吉白茶”。本文选取早春茶种植区域2018—2022年的温度、湿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区域早春茶采收期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得出采收期的气象要素指标,为黔西南州早春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茶 采收期 适宜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庭 吴古会 +2 位作者 赵玉金 杨玲 张强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260-2263,共4页
[目的]分析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FY-2E的红外云图TBB资料,地面七要素、两要素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5日夜晚~6日08:00黔西南州望谟县上游地区特... [目的]分析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FY-2E的红外云图TBB资料,地面七要素、两要素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5日夜晚~6日08:00黔西南州望谟县上游地区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850 hPa冷式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提供的冷空气、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所致。MCS是直接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沿着地面辐合线自北向南移动影响黔西南州,且降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对应,降雨强弱也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和减弱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谟县 特大暴雨 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 地面辐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优质烤烟种植分区农业气象关键因子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斌 田野 +3 位作者 尚峰 高贵 岑启林 易烈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81-9683,共3页
[目的]为黔西南地区优质烤烟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黔西南烤烟主要种植区的温度、降水、日照条件考察了黔西南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因子。[结果]Ⅰ区海拔高度为1 450~1 650 m,≥20℃的天数为80 d左右,活动积温为1 200~2 10... [目的]为黔西南地区优质烤烟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黔西南烤烟主要种植区的温度、降水、日照条件考察了黔西南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因子。[结果]Ⅰ区海拔高度为1 450~1 650 m,≥20℃的天数为80 d左右,活动积温为1 200~2 100℃,年均温为13.5~14.6℃。Ⅱ区海拔高度为1 300~1 450 m,≥20℃的天数为110 d左右,活动积温为2 100~2 700℃,年均温为14.6~16.3℃。Ⅲ区海拔高度为1 050~1 300 m,≥20℃的天数为150 d左右,活动积温为2 700~3 600℃,年均温为16.3~17.0℃。Ⅳ区分两个区,一区海拔高度<1 000 m,≥20℃的天数>160 d,活动积温>3 600℃,年均温为>17.5℃;二区海拔>1 700 m,基本无连续≥20℃日数,年均温<13.0℃。[结论]该研究提出了各海拔区域的优质烤烟种植农业气候指标条件,为贵州发展烤烟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 优质烤烟 农业气候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研究及其对烤烟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腹广 杨玲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8期198-199,共2页
选取了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排频、连续无雨日数和土壤相对湿度建立了黔西南州烤烟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黔西南州烤烟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及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得出黔西南州干旱频率情况,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春旱对烤烟的影响主要集中... 选取了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排频、连续无雨日数和土壤相对湿度建立了黔西南州烤烟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黔西南州烤烟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及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得出黔西南州干旱频率情况,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春旱对烤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兴义大部、兴仁和普安的局部,发生干旱的概率最大达到42.4%;夏旱对烤烟的影响主要在安龙,干旱发生概率达40%以上;秋旱对烤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望谟、贞丰和安龙,秋旱发生的概率超过了40%,其中望谟秋旱发生概率最大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烤烟 干旱等级指标 干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若敏 徐啟元 +3 位作者 张伟 凌明 李腹广 李顺会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210-211,共2页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基本理论,并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减灾、保障农业和人民生产及生活中的作用,分析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包含炮站管理、作业人员管理、作业装备等,探讨了黔西...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基本理论,并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减灾、保障农业和人民生产及生活中的作用,分析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包含炮站管理、作业人员管理、作业装备等,探讨了黔西南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对策,以充分发挥出人工影响天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贵州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7年黔西南州乡镇雨量站的暴雨基本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浩鹏 王芬 +1 位作者 范倩 孟庆怡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88-191,196,共5页
本文利用2013-2017年黔西南州乡镇自动站雨量数据,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逐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3-2017年黔西南州特大暴雨点数累积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8月;大... 本文利用2013-2017年黔西南州乡镇自动站雨量数据,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逐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3-2017年黔西南州特大暴雨点数累积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8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10月,6月最多;暴雨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7月、9月。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雨日呈现明显的单峰结构,6月最多,达到88 d。大暴雨分布在4-12月,集中分布在6-9月,其中6月最多,达到27个大暴雨日,平均每年4.5 d;特大暴雨分布在5-9月,其中8月最多,有4个特大暴雨日,平均每年0.8 d。暴雨以上量级日数夏季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少。暴雨、大暴雨季节变化特征相同,均为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少;特大暴雨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同,均为2日。2013-2017年黔西南州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兴义市东南部、兴义与兴仁交界以及兴仁中部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自动站 暴雨 贵州黔西南 2013-201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夏季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阳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利用1981—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暴雨天观测资料以及暴雨灾情资料分析了黔西南州夏季暴雨天气特征,并阐述了黔西南州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20年黔西南州共出现暴雨日数1325d,年平均暴雨日数33d;近40a黔西南州夏... 利用1981—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暴雨天观测资料以及暴雨灾情资料分析了黔西南州夏季暴雨天气特征,并阐述了黔西南州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20年黔西南州共出现暴雨日数1325d,年平均暴雨日数33d;近40a黔西南州夏季暴雨日数整体上呈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07d·10a^(-1);夏季暴雨日数占黔西南州年暴雨日数的71.25%;夏季暴雨日数最多的月份为6月,该月暴雨日数占夏季累计暴雨日数的45.23%。7月份次之,占夏季累计暴雨日数的32.63%;8月份最少,占22.14%;夏季为大多数农作物旺长期,暴雨天气的频发,会影响到作物的开花、结实,还会导致作物地块土壤的透气性下降,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暴雨天气还会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暴雨天气,黔西南州各级气象部门应联合防汛部门以及农业单位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御暴雨洪涝灾害的措施,确保黔西南州农业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夏季暴雨 特征 农业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黔西南州烤烟欠产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仕丽 何依遥 李婧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1期68-69,共2页
2017年,受气候条件等方面影响,黔西南州各烟区在烟叶大田生育期移栽后遭遇干旱,成熟期多低温阴雨寡照,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均不同程度遭受冰雹、干旱、风灾等气候灾害影响,烤烟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本文从与烟草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温度、... 2017年,受气候条件等方面影响,黔西南州各烟区在烟叶大田生育期移栽后遭遇干旱,成熟期多低温阴雨寡照,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均不同程度遭受冰雹、干旱、风灾等气候灾害影响,烤烟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本文从与烟草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温度、日照、降雨量等气候因子入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017年黔西南州异常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光照、温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烤烟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欠产 气候条件 分析 黔西南州 201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4月11日黔西南州防雹作业分析
17
作者 蒋若敏 何依遥 +1 位作者 俆啟元 付琼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3期196-196,共1页
2019年4月11日,由于受南支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黔西南州出现了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范围甚广。本文介绍了全州出现大范围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实况,8个县(市)、义龙新区均有降雹,冰雹最大直径20 mm(安龙县龙山镇),贞丰... 2019年4月11日,由于受南支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黔西南州出现了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范围甚广。本文介绍了全州出现大范围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实况,8个县(市)、义龙新区均有降雹,冰雹最大直径20 mm(安龙县龙山镇),贞丰、册亨个别乡镇出现暴雨,贞丰县出现了21 m/s的雷暴大风。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跟踪观测,分析了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实际作业情况和降雹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人工影响天气 防雹作业 贵州黔西南 2019年4月11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7月1日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18
作者 刘相 张宗笛 +3 位作者 孟庆怡 刘飞 何亦瑶 胡倩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7期145-147,共3页
2020年7月1日在黔西南州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城区由于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城区内涝,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小时雨强较强,维持时间较长,其中兴义城区为记录以来近10年第二强降雨,此次过程为高层底层相互配合的降雨,水汽输送有... 2020年7月1日在黔西南州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城区由于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城区内涝,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小时雨强较强,维持时间较长,其中兴义城区为记录以来近10年第二强降雨,此次过程为高层底层相互配合的降雨,水汽输送有利。物理量场配合较好造成了这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雨强 雷达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冰雹云VIL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芬 李腹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47-9050,9080,共5页
用兴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复合体扫基数据作为原始资料,经WSR-88D提供的气象算法生成气象产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统计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对流云的VIL特征,用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 用兴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复合体扫基数据作为原始资料,经WSR-88D提供的气象算法生成气象产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统计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对流云的VIL特征,用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引入VIL密度VILD及零度层高度以上到18 dBz高度的VIL积分VILH的概念,对2007~2008年黔西南地区12个雹云单体的VIL、VILmax、VILD和VILH的演变特征及其在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降落时间基本是在VIL值达到最大时开始,降雹结束后,VIL值迅速下降;雹云单体VILmax在演变过程中存在暴发式增长和暴发式降低现象,在时间序列曲线中表现为峰型特征;雹云单体在首次降雹前3~4个资料时间间隔内其VILmax将出现2次暴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第1次暴发式增长现象时一般不会降雹,维持1~2个体扫时间间隔后出现第2次暴发式增长现象,此时才开始降雹,同一单体再次降雹前其VILmax并没有第1次暴发式增长现象,出现暴发式降低现象时降雹均停止;从季节上整体来分析,3~4月的平均VIL、VILmax、VILH和VILD数值最大,5~6月次之,8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VIL演变特征 黔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2009年初春严重低温霜冻天气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蒋斌 段荣 岑启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6-78,共3页
为了提高对黔西南州重霜冻灾害的认识,做好黔西南州冬季农作物防御低温冻害工作,利用气象资料,对2009年3月13—14日黔西南州出现的严重低温霜冻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灾较重的是中北部的兴仁、兴义、安龙、普安、晴隆等县,东... 为了提高对黔西南州重霜冻灾害的认识,做好黔西南州冬季农作物防御低温冻害工作,利用气象资料,对2009年3月13—14日黔西南州出现的严重低温霜冻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灾较重的是中北部的兴仁、兴义、安龙、普安、晴隆等县,东南部的贞丰、望谟、册亨等县降温幅度没有中部以北地区大,霜冻轻。霜冻对小麦、油菜有一定影响,对已经出苗的马铃薯影响较大,对叶菜类蔬菜、春茶和正在开花的果树等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农业灾害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