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凤 李媛媛 +3 位作者 杨乃坤 周泉 刘海燕 邹天才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种群各生长阶段植株分布特点及关联性进行了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种群各发育阶段植株在较小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个体间聚集程度逐步降低,呈现出由集群分布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小尺度聚集、大尺度随机的基本特征。(2)小尺度下,植株相互庇佑提高种群存活率,种群各相邻年龄阶段植株均表现出正相关,其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并走向负相关;中-大尺度下,中龄、成年植株抑制林下更新以保障其生长优势。物种发育原始、生境资源竞争压力大、种内自疏牵制性强及生境干扰等因素,是贵州红山茶种群因难于扩散而呈狭窄分布特征以及物种稀有濒危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自然分布种群生境条件、疏林结构适当调整以及物种迁地保育和育苗回归栽培是保障贵州红山茶种群稳定繁衍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贵州红山茶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研究植物种群发育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稀有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成对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气象雷达数据资料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
作者 蒙延雷 余代辉 兰世怀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271-273,共3页
随着气象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管理和分析雷达数据资料成为提升预报准确性的关键。研究聚焦于黔东南地区特有的气象状况,针对当前雷达数据资料管理的需求及面临的挑战,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气象雷达数据资料管理系统,提出了系统设计理念... 随着气象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管理和分析雷达数据资料成为提升预报准确性的关键。研究聚焦于黔东南地区特有的气象状况,针对当前雷达数据资料管理的需求及面临的挑战,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气象雷达数据资料管理系统,提出了系统设计理念,并详述了系统的架构。通过对黔东南气象雷达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结合前沿的开发工具与开发环境,实现了一系列功能,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雷达 数据资料管理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州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3
作者 李威 梁平 +1 位作者 何炜 兰世怀 《农技服务》 2025年第4期37-42,共6页
水稻“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黔东南州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威胁当地粮食安全,制约当地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黔东南州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提供参考,保障当地粮食安全并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对2019—2023年黔东南州水稻“两迁... 水稻“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黔东南州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威胁当地粮食安全,制约当地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黔东南州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提供参考,保障当地粮食安全并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对2019—2023年黔东南州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结果表明:2019—2023年黔东南州水稻“两迁”害虫全年迁入峰次和迁入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发生程度加剧;危害发生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造成的水稻产量实际损失增大,危害加剧。黔东南州5—9月的温度、降雨、日照条件适宜水稻“两迁”害虫繁衍,加之当地水稻品种结构及生产布局的多样化、栽培的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中施肥(偏施氮肥)与施药不当(大量使用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加剧其危害发生。应立足于黔东南州水稻生产现状与现有防控人员及技术优势,从加强监测预警与栽培管理、推行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方面实施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迁”害虫 稻纵卷叶螟 发生特点 影响因素 防控措施 黔东南州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