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化防治管理相关思考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叶矛
郑先容
-
机构
贵州省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8期44-46,共3页
-
文摘
1信息化管理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信息化管理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有关林业害虫数据。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监测害虫种群动态能力,还提高了对害虫爆发预警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林业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害虫活动最新情况,并据此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信息化管理通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可以在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进行精准监控,有效映射害虫分布和迁移模式。
-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害虫
信息化管理
防治管理
防治策略
大数据分析
遥感技术
信息技术
-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魏铭
-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
文摘
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自然保护区扮演着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角色。野生动植物保护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组成部分,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贵州省桐梓黄莲柏箐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当前该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
-
关键词
林业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植物
生态平衡
-
分类号
Q16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
-
题名森林灾害风险类型及资源保护措施探究
- 3
-
-
作者
李元红
-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2期94-96,共3页
-
文摘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是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面积约为19.2万hm^(2),林下经济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同时桐梓县依据该优势,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了“林+药”“林+菌”“林+禽”等各种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林下生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就此来看,保护好桐梓县的森林资源,是最大化发挥森林效益的关键~([1])。但桐梓县森林灾害较为多发,无论是对森林资源还是林业产业都构成极大威胁,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事业造成制约。为此,文章结合对桐梓县森林灾害风险类型的分析,试着提出几点可以采用的资源保护措施,以供借鉴。
-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风险类型
森林灾害
林下经济
林地面积
林业产业
贵州省遵义市
养殖产业
-
分类号
S76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桐梓县林地资源消长分析及管理建议
- 4
-
-
作者
周平阳
翁明和
-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7期76-76,93,共2页
-
文摘
文章通过对桐梓县2006年二类调查、2012年度林地更新数据分析,阐述了林地资源消长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趋势,并对今后林地资源如何管理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林地资源
消长分析
管理建议
桐梓县
-
分类号
S727.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乡村振兴与森林生态旅游“双向奔赴”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运焕
-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
文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选择。为实现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政策支持,创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宣传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行业,使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与森林生态旅游互动融合发展的意义,其次分析了乡村振兴与森林生态旅游互动融合发展的要点,然后梳理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与森林生态旅游互动融合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与森林生态旅游的互动融合发展。
-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互动融合发展
绿色环保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
有机结合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金佛山方竹基础物性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刘文娟
王滔
赵福泽
林剑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1ZY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492)。
-
文摘
【目的】为掌握金佛山方竹基础物性,探究其化学组分与物理力学性质随竹龄与轴向部位的变化规律,进而促进其秆材资源的合理高值化利用。【方法】本研究以1~5年生天然金佛山方竹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应国家标准测定其化学组分含量(本文指的是质量分数)与密度、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等物理力学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定样品衍射曲线,进而计算其相对结晶度与微纤丝角度。【结果】金佛山方竹各化学组分含量随竹龄与轴向部位小幅度波动变化,且变化规律不显著。结晶度随竹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2年生最大,为50.39%,并随轴向部位升高逐渐增大。微纤丝角度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先减小后增大,2年生中部最小,为9.10°。基本密度为0.513~0.693 g/cm^(3),全干密度为0.535~0.725 g/cm^(3),气干密度为0.556~0.756 g/cm^(3);各密度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1~2年间显著增大,随后平稳增加至趋于稳定。全干干缩率和气干干缩率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下降趋势,1~2年间显著下降,随后平稳下降,后者波动性相对较大。顺纹抗压强度为50.73~64.58 MPa,抗弯强度为114.09~134.26 MPa,弹性模量为8.45~12.42 GPa,三者均随竹龄增加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随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内外侧硬度平均值为60.00~72.70 HD,其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金佛山方竹的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硬度均受解剖构造与主要化学组分显著影响。【结论】金佛山方竹竹龄与竹秆轴向部位均影响其基础物性,但竹龄的影响更加显著;2年以上金佛山方竹秆材质基本成熟,可作为金佛山方竹的较佳砍伐竹龄。此外,物理力学性质与解剖构造和主要化学组分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
-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基础物性
竹龄
竹秆轴向部位
-
Keywords
Chimonobambusa utilis
basic physical property
bamboo age
axial part of bamboo culm
-
分类号
S795.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81.9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S785
[农业科学—林学]
S727.1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金佛山方竹病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方法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韩霞
王华虎
陈泽民
-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林业局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现代园艺》
201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
文摘
金佛山方竹[C.utilis(ckeng)keng.f](以下简称方竹)是大娄山、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特有竹种,分布范围狭窄,仅限于黔北和川南一带,贵州桐梓县、道真县等是方竹分布的主要产区,就桐梓县24个乡镇中就有19个乡镇有方竹林,总面积11200hm2。其中上千亩以上的有10处,年产鲜笋7000多t。同时,桐梓县委县政府"十五"期间把方竹产业化建设作为桐梓县四大经济支柱产业来抓。方竹与乔、灌组成混交林,层次结构多元化,根系盘根错节,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及调节小区气候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亦居于其它林种之上,但近年来在桐梓柏箐自然保护区、大娄山相继发生方竹毒蛾和方竹煤污病危害。2000年,娄山关方竹林因方竹毒蛾危害严重并已有部分枯死。2001年5月,柏箐保护区箐坝大山发生面积近约400hm2,造成竹笋产量下降,预计经济损失100万元。经多年来调查与研究,本文对方竹病虫害作如下概述,并结合方竹的经营管理提出病虫综合防治方法。
-
关键词
方竹病虫害
虫害防治
综合治理
-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金佛山方竹细胞构成、形态及细胞壁层构造变异性
- 8
-
-
作者
刘文娟
王滔
赵福泽
林剑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6-157,共12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1ZY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492)。
-
文摘
【目的】为探究金佛山方竹细胞构成、形态及其细胞壁层构造特征,揭示其随竹龄、竹秆轴向部位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气候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丰富其基础解剖数据,促进金佛山方竹秆材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方法】以1~5年生金佛山方竹天然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切片法和富兰克林离析法制得永久横纵切片和离析单根纤维,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其组织比量、维管束、纤维细胞、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以及细胞壁壁层结构等特征。【结果】金佛山方竹基本组织占比(体积比)最大,为56.16%~65.92%;纤维组织占比次之,为27.69%~34.18%;输导组织占比最小,为6.40%~9.85%。维管束类型为开放型和半开放型,维管束密度、径向宽度和弦向宽度随竹龄、竹秆轴向变化差异均显著,宽度径弦比几乎一致,介于1.2~1.3之间。纤维细胞长度在1.7~2.1 mm之间,长宽比为110~133,属于长纤维等级。薄壁细胞形态多样,存在显著的竹壁径向差异。纤维细胞次生壁层数为奇数层,最高达9层,呈现出宽窄交替的特征;薄壁细胞次生壁层数也为奇数层,最高达9层,每层厚度近似相等,呈现出松紧相间的特征。竹壁不同位置的细胞壁层数存在差异性,但细胞壁最高层数随竹龄与竹秆轴向部位变化差异不显著。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影响金佛山方竹的输导组织比量,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显著影响维管束尺寸和薄壁细胞次生壁厚,前者呈负相关关系,后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金佛山方竹显微构造特征在竹龄和竹秆轴向部位两个变化模式下存在一定的构造差异性,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3~4年生金佛山方竹显微构造特征相对趋于稳定。此外,环境气候因素与金佛山方竹解剖构造特征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与输导组织比量、维管束尺寸和薄壁细胞次生壁厚等存在显著相关性。
-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显微构造
竹龄
竹秆
纤维细胞
薄壁细胞
-
Keywords
Chimonobambusa utilis
microstructure
bamboo age
bamboo culm
fiber cell
parenchyma cell
-
分类号
S781.9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