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为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4例2010UICC分期为Ⅲ~Ⅳb期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行TPF方案诱导化疗3周期。诱导化疗前行DCE-MR检查,获取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T_1 on s...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为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4例2010UICC分期为Ⅲ~Ⅳb期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行TPF方案诱导化疗3周期。诱导化疗前行DCE-MR检查,获取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T_1 on set),造影剂到达强化高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值(SI),强化峰值(PV),强化百分数(SI%)等参数,将其与诱导化疗后肿瘤缩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诱导化疗后鼻咽癌原发灶PR24例,NC40例。2)鼻咽癌原发灶缩小率与T_1 on set(r=-0.378,P<0.001)及TTP(r=-0.285,P=0.02)负相关;与SI(r=0.027,P=0.834)、PV(r=0.042,P=0.741)、SI%(r=0.026,P=0.841)无明确相关关系。结论:造影剂到达组织及达到强化高峰时间早的病例化疗后肿瘤缩小率大;肿瘤强化程度与化疗后肿瘤缩小率无相关性;T_1 on set、TTP有可能作为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指标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iASPP、ASPP2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ASP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及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iASPP、ASPP2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ASP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及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NSCLC术后的新鲜肺癌组织54例、癌组织边缘2cm以外的癌旁组织44例用于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ASPP、ASPP2和P53的表达情况;比较iASPP、ASPP2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阴性时,NSCLC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1.7%(P=0.001),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组织iASP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57±0.36)vs(0.28±0.24),P=0.001],ASPP2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iASPP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53阳性组织中的表达(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与P53阳性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NSCLC组织中iASPP表达与P53表达状态有关,P53阴性时iASPP高表达。iASPP、ASPP2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为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4例2010UICC分期为Ⅲ~Ⅳb期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行TPF方案诱导化疗3周期。诱导化疗前行DCE-MR检查,获取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T_1 on set),造影剂到达强化高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值(SI),强化峰值(PV),强化百分数(SI%)等参数,将其与诱导化疗后肿瘤缩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诱导化疗后鼻咽癌原发灶PR24例,NC40例。2)鼻咽癌原发灶缩小率与T_1 on set(r=-0.378,P<0.001)及TTP(r=-0.285,P=0.02)负相关;与SI(r=0.027,P=0.834)、PV(r=0.042,P=0.741)、SI%(r=0.026,P=0.841)无明确相关关系。结论:造影剂到达组织及达到强化高峰时间早的病例化疗后肿瘤缩小率大;肿瘤强化程度与化疗后肿瘤缩小率无相关性;T_1 on set、TTP有可能作为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文摘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iASPP、ASPP2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ASP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及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NSCLC术后的新鲜肺癌组织54例、癌组织边缘2cm以外的癌旁组织44例用于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ASPP、ASPP2和P53的表达情况;比较iASPP、ASPP2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阴性时,NSCLC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1.7%(P=0.001),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组织iASP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57±0.36)vs(0.28±0.24),P=0.001],ASPP2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iASPP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53阳性组织中的表达(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与P53阳性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NSCLC组织中iASPP表达与P53表达状态有关,P53阴性时iASPP高表达。iASPP、ASPP2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