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赵兴丽 姚明勇 +3 位作者 罗林丽 刘思睿 贺圣凌 丁海兵 《农技服务》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微生物菌肥是一种低碳、无污染、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肥料,不仅能活化和改良土壤,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其抗逆性,提高其产量与品质。为阐明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为魔芋栽培管理的肥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基... 微生物菌肥是一种低碳、无污染、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肥料,不仅能活化和改良土壤,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其抗逆性,提高其产量与品质。为阐明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为魔芋栽培管理的肥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基肥处理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后魔芋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真菌群落结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处理相比,施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后,魔芋根际土壤中氮、磷、速效钾的含量均增加,其中氮含量分别增加2.23%和46.27%,磷含量分别增加9.09%和57.58%,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47%和517.25%;群落丰富度指数(Sobs、ACE、Chao)、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群落均一性指数(shannoneven)均表现为微生物菌肥>不施基肥>有机肥,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有效提高魔芋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富度、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均一性。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样品中Saitozyma、被孢霉(Mortierella spp)的群落丰度均高于不施基肥处理,而不施基肥处理中假单胞菌(Pseudeurotium spp)和ParapHaeospHaeria的丰度高于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处理。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升魔芋根际土壤氮、磷、速效钾的含量,并对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微生物菌肥 根际土壤 优势菌群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冬闲田马铃薯覆黑膜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团 邓宽平 +3 位作者 彭慧元 雷尊国 李丽 李云 《农技服务》 2012年第9期1015-1016,1072,共3页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起垄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对冬马铃薯物候期、株高、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未覆膜对照相比,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可以提早出苗时间、现蕾期和成熟期,但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现蕾期株高、叶...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起垄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对冬马铃薯物候期、株高、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未覆膜对照相比,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可以提早出苗时间、现蕾期和成熟期,但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现蕾期株高、叶面积影响显著,叶面积可增加25.34%;对冬马铃薯的总产量及大薯产量影响极显著,总产量增产33.34%,大薯产量增产20.15%。该栽培模式是一种值得在西南地区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黑膜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抑菌剂在甘蔗开放式组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卢加举 张正学 +3 位作者 彭仕荣 李向勇 李志琴 黄先群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68-71,共4页
以"黔糖5号"甘蔗腋芽外植体为材料,将不同浓度的"黔兴1号"抑菌剂加入甘蔗培养基中,确定"黔兴1号"抑菌剂作为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在甘蔗诱导及增殖培养阶段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黔兴1号"... 以"黔糖5号"甘蔗腋芽外植体为材料,将不同浓度的"黔兴1号"抑菌剂加入甘蔗培养基中,确定"黔兴1号"抑菌剂作为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在甘蔗诱导及增殖培养阶段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黔兴1号"抑菌剂浓度在0.5%时可有效抑制培养基的污染,外植体的成活率高达80%,芽增殖系数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兴1号抑菌剂 甘蔗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效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冯月玲 杨文利 +10 位作者 罗涯鎔 郑周洲 朱秀英 张三中 周增太 宗志伦 陈兴龙 吴元竞 张蓉 刘辉 宋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59-66,共8页
【目的】探明茶园喷施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控效果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为其在茶园病害绿色防控及茶叶提质增效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以喷施清水(CK1)和药剂〔CK2,25%吡唑醚菌酯水剂(140.63 g a.i./hm^(2))〕为对照,... 【目的】探明茶园喷施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控效果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为其在茶园病害绿色防控及茶叶提质增效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以喷施清水(CK1)和药剂〔CK2,25%吡唑醚菌酯水剂(140.63 g a.i./hm^(2))〕为对照,研究先锋蛋白肽(600 g a.i./hm^(2))不同施用次数(茶叶采摘前喷施1次、2次和3次)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控潜力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茶叶喷施先锋蛋白肽1次、2次和3次对茶饼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3.91%、69.57%和21.74%,喷施2次和3次的相对防效显著低于CK2(77.50%),与CK1相比,CK2对茶叶的增产效果仅为1.23%,而施用先锋蛋白肽1次、2次和3次的茶叶增产效果分别为4.01%、26.46%和9.32%,相应的发芽密度(1587.71个/m^(2))和百芽重(21.04 g)均以施药2次的最高。施药次数不同对茶叶中咖啡碱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鲜味、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2.68 mg/g)、甘氨酸(0.23 mg/g)和丙氨酸(0.08 mg/g)含量在施药2次的茶叶中最高,在施药3次的茶叶中则以苦味氨基酸缬氨酸(0.15 mg/g)、亮氨酸(0.37 mg/g)、酪氨酸(0.08 mg/g)和组氨酸(0.28 mg/g)含量最高;酚氨比施药2次(3.56)的最低,施药3次(4.22)的最高;施药1次的茶叶表没食子儿茶素(1.0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65%)、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0.71%)含量显著低于施药2次(1.22%、2.96%和0.81%),表儿茶素(0.73%)含量显著上升;苯丙氨酸(2.48 mg/g)、胱氨酸(6.57 mg/g)、蛋氨酸(6.63 mg/g)和脯氨酸(0.29 mg/g)等抗逆相关氨基酸含量以施药1次的最高。【结论】先锋蛋白肽施药2次既可高效防控茶饼病,亦可提高茶叶产质量,达到较好的防病、增产和提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蛋白肽 生物源药剂 茶饼病 施药次数 病情指数 田间防效 茶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霉Trichoderma yunnanense不同处理发酵液对茶炭疽菌抑制活性的稳定性
5
作者 李群 冯月玲 +2 位作者 王梅 吴元竞 刘辉 《农技服务》 2024年第9期55-61,共7页
为云南木霉在生物农药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在发酵条件为甘露醇18.85 g/L、酵母浸膏4.73 g/L、装液量93.15 mL/250 mL,发酵温度25℃、12 h光照/12 h黑暗、pH 6.6、转速150 r/min,发酵天数5 d的情况下,研究传代次数、金属元素、pH、温... 为云南木霉在生物农药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在发酵条件为甘露醇18.85 g/L、酵母浸膏4.73 g/L、装液量93.15 mL/250 mL,发酵温度25℃、12 h光照/12 h黑暗、pH 6.6、转速150 r/min,发酵天数5 d的情况下,研究传代次数、金属元素、pH、温度、储藏时间、氧化还原剂等对云南木霉T.yunnanense发酵液的茶炭疽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木霉可稳定传代10次,其抑菌率可维持在85%以上,在Ca^(2+)、Zn^(2+)、Fe^(3+)等金属离子、pH为2.32~12.03、温度为-4℃及25℃储藏5~40 d、不同浓度氧化还原剂等条件下对云南木霉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影响不显著,其抑菌率均可维持在85%以上。云南木霉T.yunnanense的环境适应性较好,可在极端环境下维持较高的茶炭疽菌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Trichoderma yunnanense 发酵稳定性 茶炭疽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体细胞胚的QTL分析及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先群 Fabre F +2 位作者 Saraffi A 刘竹梓 Genzbitelle L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4-532,共9页
为了定位向日葵体细胞胚基因和筛选相关标记用于辅助育种,以31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下胚轴表皮细胞诱导体细胞胚,获得了与体细胞胚发生率相关的,位于第5、10、13连锁群上的3个QTL位点,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4.61%、10.04%和14.07%... 为了定位向日葵体细胞胚基因和筛选相关标记用于辅助育种,以31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下胚轴表皮细胞诱导体细胞胚,获得了与体细胞胚发生率相关的,位于第5、10、13连锁群上的3个QTL位点,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4.61%、10.04%和14.07%.同时,获得了与每块胚数相关的9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2、8、10、11、12和19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64%~16.96%,其中4个QTL位点位于第10连锁群上且位置相邻(在34.57 ~ 47.1OcM之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0.39%.为了验证所获结果,在31个重组自交系中,筛选出2个体细胞胚发生率高的株系和1个低的株系杂交,构建了2个F2分离群体.利用AFLP和SSR标记对F2群体进行扫描,在与体细胞胚发生率相关的第5、10、13条连锁群上分别增加了24、6和18个新标记,标间距从6.80 ~11.40cM缩短到5.10~5.60cM.通过对F2群体与亲本基因型进行QTL区域的对比分析,预选出7个体细胞胚发生率高和7个低的株系,利用F3家系诱导体细胞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选结果与实际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控制向日葵每块胚数的基因主要位于第10连锁群上,控制体细胞胚发生率的基因主要位于第5、13连锁群上;4个AFLP标记(e32m50-1、e38 m49-2、e40m49-1、e32m62-10)是最靠近控制体细胞胚发生基因的标记,可以作为该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体细胞胚 QTL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炭疽菌中CRISPR/Cas 9敲除系统构建
7
作者 罗可 王珞 +4 位作者 刘思睿 张卫民 姚明勇 潘雪珍 刘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66-74,共9页
【目的】以调控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中的植物真菌毒素(Solanapyrones)合成的CcSOL4为例,构建CRISPR-Cas9的基因敲除载体系统,为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茶炭疽菌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转录因子... 【目的】以调控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中的植物真菌毒素(Solanapyrones)合成的CcSOL4为例,构建CRISPR-Cas9的基因敲除载体系统,为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茶炭疽菌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转录因子CcSOL4的基因序列分析,选择5个靶点以PCBC载体为模板扩增目的片段,再与表达载体PKSE401发生重组构建基因标记载体。以携带Cas9编码基因的PKSE401双元双靶点载体系统为骨架,以PCBC载体为模板扩增相应的sgRNA,运用Overlapping PCR以及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针对炭疽病的双靶点和三靶点CRISPR/Cas9编辑载体。【结果】双靶点载体片段及三靶点载体片段扩增后大小为650~750 bp,将上述PCR片段连入载体PKSE401,双靶点载体1Sol4和2Sol4经阳性鉴定得到650 bp片段,三靶点载体3Sol4经阳性鉴定后得到1200 bp的片段。【结论】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并建立了茶炭疽菌C.camelliae的CRISPR/Cas9敲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刺盘孢菌 CRISPR/Cas9 CcSOL4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