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迪 陆扬 李如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170-171,共2页
根据2015-2019年贵州省气象灾情直报的灾情数据,分析贵州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大风是贵州省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别,出现次数多,死亡人数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
关键词 气象灾害 评估 时空分布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贵州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2
作者 李迪 陆扬 李如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9期192-192,共1页
2018年,贵州省气象灾害频繁,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秋绵雨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干旱、冰雹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造成的损失严重。本文对上述几种影响贵州省农业的气象灾害进行分述,以期为农作物品种布局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 洪涝 冰雹 秋绵雨 贵州省 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击村”雷击事件调查分析及防御措施
3
作者 范传华 龙世林 +2 位作者 丁旻 向杯菊 夏昌基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312-315,共4页
通过对贵州省黄平县一碗水乡的“雷击村”(长龙湾村)雷击事件进行现场走访和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气象特征、地形地貌,调取当时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了“雷击村”雷击事故发生和雷电多发的原因:当地春季受西南热低压影响,水... 通过对贵州省黄平县一碗水乡的“雷击村”(长龙湾村)雷击事件进行现场走访和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气象特征、地形地貌,调取当时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了“雷击村”雷击事故发生和雷电多发的原因:当地春季受西南热低压影响,水汽抬升凝结易形成局地的雷暴天气;夏季受东南和西南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加上地形作用触发了局地雷暴天气。通过总结该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和建议,旨在有效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 雷电多发原因 雷电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4
作者 李迪 陆扬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9期185-185,187,共2页
通过研究分析贵州省农村气象灾害以及贵州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状,探讨如何减少或者避免气象灾害性天气对贵州省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贵州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对策,为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合理规避自然灾害对... 通过研究分析贵州省农村气象灾害以及贵州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状,探讨如何减少或者避免气象灾害性天气对贵州省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贵州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对策,为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合理规避自然灾害对农业的造成损失提供了可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 贵州省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春季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双线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勇 曹水 +2 位作者 杨哲 李丽丽 张淑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178-180,共3页
为探索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对冰雹云识别效果,对贵州春季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偏振雷达降水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线偏振雷达能够从水平反射率因子识别出冰雹云,在有效探测范围内能够获取冰雹粒子真实回波信息。偏振雷达的降水类型识别... 为探索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对冰雹云识别效果,对贵州春季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偏振雷达降水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线偏振雷达能够从水平反射率因子识别出冰雹云,在有效探测范围内能够获取冰雹粒子真实回波信息。偏振雷达的降水类型识别能够正确识别冰雹,同时识别到冰雹落区与实际降雹落区基本一致。在人工防雹作业时,可以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识别冰雹云,获得科学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双线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降水粒子识别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水条件下喀斯特地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天福 吴安坤 +1 位作者 陈昌文 刘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4期162-164,168,共4页
选取六盘水市暴雨日数比例、地灾隐患指数、年均暴雨量、年均暴雨日数、年均降雨量、坡度6个指标作为暴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价因子,采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值,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暴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划分... 选取六盘水市暴雨日数比例、地灾隐患指数、年均暴雨量、年均暴雨日数、年均降雨量、坡度6个指标作为暴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价因子,采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值,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暴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划分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及高风险区五级。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大致分布在3个区域,东北部六枝的中寨、陇脚、折溪、箐口、新窑等乡镇,南部的玛依及西部的松河、断江、盘江、柏果、洒基等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地质灾害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化剂组合对水稻土Pb、Zn赋存形态及水稻根系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韦小了 牟力 +3 位作者 付天岭 李相楹 张弛 何腾兵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67,共9页
为筛选出有效抑制Pb、Zn在土壤-水稻根系中积累的有机、无机材料钝化剂组合,选取水稻土,以盆栽试验研究了15种钝化剂组合(生石灰、鸡粪、钝化剂D1—D4,分别构成一元组合、二元组合、三元组合)对水稻土壤Pb、Zn赋存形态及水稻根系富集的... 为筛选出有效抑制Pb、Zn在土壤-水稻根系中积累的有机、无机材料钝化剂组合,选取水稻土,以盆栽试验研究了15种钝化剂组合(生石灰、鸡粪、钝化剂D1—D4,分别构成一元组合、二元组合、三元组合)对水稻土壤Pb、Zn赋存形态及水稻根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钝化剂后,与CK相比,土壤pH值上升0.25~1.0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加2.65%~50.96%,有机质(OM)含量上升0.22%~17.20%,土壤总Pb、Zn含量无明显变化。施用钝化剂后,与CK相比,可交换态Pb含量降低14.59%~27.06%,可还原态Pb含量增加7.99%~17.65%,土壤可氧化态、残渣态Pb含量无明显变化。施用钝化剂后,与CK相比,可交换态Zn含量降低12.58%~33.30%,可还原态Zn含量增加1.35%~22.40%,可氧化态、残渣态Zn含量无明显变化。施用钝化剂后,与CK相比,水稻根系中Pb、Zn含量降低,一元、二元、三元组合使水稻根系中Pb含量分别降低8.53%~47.40%、29.09%~52.54%、43.54%~68.97%,一元、二元、三元组合使水稻根系中Zn含量分别降低20.41%~42.39%、6.45%~44.90%、45.40%~57.89%,施用钝化剂后,与CK相比,水稻根系Pb、Zn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5.00%~70.00%、4.55%~59.09%。综上所述,施用钝化剂后,与CK相比,土壤Pb、Zn由可交换态向其他形态转化,钝化剂三元组合在降低水稻根系中Pb、Zn含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水稻土壤 根系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闪电定位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旻 吴安坤 刘芸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7-54,共8页
为更准确地应用闪电定位资料,实现资料的共享、互补,更好地为防雷减灾服务,利用贵州省2017年ADTD、VLF/LF两种闪电定位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SPSS、MATLAB和ArcMap对闪电频次、雷电流强度等的时间分布和雷电流强度变化等进行对比... 为更准确地应用闪电定位资料,实现资料的共享、互补,更好地为防雷减灾服务,利用贵州省2017年ADTD、VLF/LF两种闪电定位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SPSS、MATLAB和ArcMap对闪电频次、雷电流强度等的时间分布和雷电流强度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贵州省云闪中正闪发生的概率较高,正闪比例的峰值区域集中在冬季且雷电流强度最高;ADTD的雷电流强度整体大于VLF/LF,均较符合高斯分布;从探测到的闪电次数分析VLF/LF的探测效率较ADTD高。可见两套系统探测结果存在异同,因受探测站点安装时间的制约,需要积累长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 云闪 探测效率 雷电流强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环境对大气电场测量的影响及修正 被引量:8
9
作者 黄钰 吴安坤 张淑霞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期35-38,共4页
为了解决大气电场仪探测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环境建筑及仪器本身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并给出对应的修正关系式。结果表明:建筑的存在使电场发生畸变,仪器距离建筑较近的时候,电场受建筑屏蔽作用显著,屏蔽距离以... 为了解决大气电场仪探测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环境建筑及仪器本身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并给出对应的修正关系式。结果表明:建筑的存在使电场发生畸变,仪器距离建筑较近的时候,电场受建筑屏蔽作用显著,屏蔽距离以内电场修正系数与距离呈指数关系;当仪器置于建筑物顶端时,建筑物所处高度处的电场修正系数随建筑高度的变化较明显,随宽度变化不明显,随仪器本身高度的变化最大,在地面处和楼顶时同样高度的仪器对应的修正系数楼顶的要大于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电场 畸变 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雷电潜势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安坤 吴仕军 +2 位作者 丁旻 张弛 张淑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124,共8页
为探索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在非线性预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雷电潜势预测的准确率,构建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并以贵阳探空站为例,统计站点周边100 km、12 h范围内的闪电次数,获取23个与雷电活动关联度r>0.8的探空物理量参... 为探索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在非线性预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雷电潜势预测的准确率,构建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并以贵阳探空站为例,统计站点周边100 km、12 h范围内的闪电次数,获取23个与雷电活动关联度r>0.8的探空物理量参数,以此作为预测模型的样本特征;分析超参数选取对模型的影响,开展(0,24]h内的雷电潜势预测研究,并对比检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学习率为0.0001、批量样本量为32、输入序列长度为10的LSTM网络模型,有利于提高模型泛化和快速收敛;通过输入前5天的大风指数、修正指数等23个探空物理量参数,发现(0,12]h的雷电潜势预测效果明显优于(12,24]h;采用该模型验证(0,12]h测试数据,得出被试工作特征曲线线下面积(AUC)接近于1,命中率(POD)为93.4%,虚警率(FAR)为17.4%,临界成功指数(CSI)为78.1%,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LSTM) 循环神经网络 雷电潜势预测 大气物理量参数 关联度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湿变量的仁怀市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
11
作者 杨雨蒙 杨熠 +5 位作者 张莉 罗晨艺 吴新豪 骆海顺 梅可远 穆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9-17,共9页
基于ERA5资料(ECMWF Reanalysis v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从湿度、热力等方面对1979—2022年间仁怀市周边地区做气候分析,结合西南地区气候时空态分解划分气候变化敏感区。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不同要... 基于ERA5资料(ECMWF Reanalysis v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从湿度、热力等方面对1979—2022年间仁怀市周边地区做气候分析,结合西南地区气候时空态分解划分气候变化敏感区。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不同要素气候变化趋势相似:春季增湿(温),夏季达到顶峰,秋季开始回落。仁怀市受喇叭口地形及季风影响,5—6月降水达最大值。年最高温度出现在7—8月,高温降水错峰导致赤水河流域中段径流量减少。REOF(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发现,西南地区四季温度呈年代际变化。春冬、夏秋降水有明显季节差异,前者为年际变化,后者为准年代际。自2000以后西南地区发生气候态位相转变,仁怀市处于全年增暖、夏秋少雨的气候敏感区内,该地干热复合事件出现概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REOF 赤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22年赤水河流域极端温度降水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杨雨蒙 吴新豪 +4 位作者 张莉 赵亮 赵劲松 张正强 穆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8期138-149,共12页
基于气温日均值资料,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资料在赤水河流域周边地区的可信度.通过ERA5计算1979-2022年间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热源在2000年后发生位相转换,呈青... 基于气温日均值资料,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资料在赤水河流域周边地区的可信度.通过ERA5计算1979-2022年间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热源在2000年后发生位相转换,呈青藏高原暖周边冷分布,异常信号进一步影响位于下游的赤水河流域,导致该地温度上升,降水减少.赤水河流域2005年前后温度、降水模态发生位相转换,由于温度经向梯度异常,阻碍夏季西南风发生发展,导致该地水汽条件不充分,转为干热气候.其中,2006年、2013年、2022年为异常暖干年份.在该气候背景下高温指数与降水显著相关,满足高温总伴随少雨天气现象,且干热复合事件出现次数逐年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极端温度 赤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