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青山铅锌矿床中钒的赋存状态研究
1
作者 张鑫 孟郁苗 +4 位作者 黄小文 谢志鹏 孟松宁 李伦 王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65,共16页
钒属于战略性关键金属,其成矿作用研究备受关注。贵州省青山铅锌矿床隶属于川滇黔成矿域威宁-水城Pb-Zn-Ag成矿带,分为青山、横塘两个矿区,为中型铅锌矿床。初步研究表明,横塘矿区氧化矿带的矿石中钒异常富集,但其赋存状态未知。为此,... 钒属于战略性关键金属,其成矿作用研究备受关注。贵州省青山铅锌矿床隶属于川滇黔成矿域威宁-水城Pb-Zn-Ag成矿带,分为青山、横塘两个矿区,为中型铅锌矿床。初步研究表明,横塘矿区氧化矿带的矿石中钒异常富集,但其赋存状态未知。为此,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粉晶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多种手段对该矿床的氧化铅锌矿石、蚀变白云岩和辉绿岩的矿物组合以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铅锌矿石、蚀变白云岩和辉绿岩中钒含量分别为11.9×10^(–6)~5 963×10^(–6)、168×10^(–6)和448×10^(–6)~701×10^(–6),相对于平均地壳其富集系数分别为20、1.2和4.1。氧化矿石和蚀变白云岩中的钒皆赋存在独立矿物(钒铅锌矿[Pb Zn(VO4)(OH)])中,而且钒铅锌矿中As含量较高,As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替代V而进入钒铅锌矿中;蚀变辉绿岩中未发现钒的独立矿物,钒可能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取代锐钛矿/金红石(Ti O2)中的Ti。此外,矿石中的V与Cu、Ni、Mo、Bi四种元素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可能是共同沉淀进入矿石,有着相似的富集规律。氧化矿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蚀变白云岩比较接近,指示二者经历了相似的热液过程。钒是主要来自白云岩的交代淋滤还是与辉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表明铅锌矿床中钒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别存在于氧化矿石/蚀变白云岩和辉绿岩中,对铅锌矿石中钒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铅锌矿床 赋存状态 钒铅锌矿 锐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长冲河铝土矿区大岩矿段岩溶地下水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松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0-465,共6页
以长冲河铝土矿区大岩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区内的含水层、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矿区内的主要地层进行了抽水试验,并针对拟实施开采方案运用水均衡法、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为矿区下一... 以长冲河铝土矿区大岩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区内的含水层、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矿区内的主要地层进行了抽水试验,并针对拟实施开采方案运用水均衡法、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为矿区下一步开采方案设计提供直接依据。3种方法的涌水量预测值为:水均衡法(Qmax)19 794.75 m3/d、大井法(Q)2 195.38 m3/d、水文地质比拟法(Qmax)7 327.92 m3/d。这3种方法在对研究区边界的概化、水文地质参数及富水性的处理上较为粗略,并且缺乏整体和动态的结果反映,但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水位降深、富水性等参数进行了修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精度,故选择最合理的矿坑最大涌水量为7 327.92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涌水量 大井法 水均衡法 水文地质比拟法 长冲河铝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中锗的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羽旭 朱传威 +4 位作者 付绍洪 周国富 覃延荣 樊海峰 温汉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川滇黔地区7个铅锌矿床(大梁子、天宝山、会泽、富乐、杉树林、青山、牛角塘)的49件闪锌矿和方铅矿单矿物样品中分散元素锗的含量,结果表明锗富集于闪锌矿中,方铅矿中不富集锗。对文献报道的锗...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川滇黔地区7个铅锌矿床(大梁子、天宝山、会泽、富乐、杉树林、青山、牛角塘)的49件闪锌矿和方铅矿单矿物样品中分散元素锗的含量,结果表明锗富集于闪锌矿中,方铅矿中不富集锗。对文献报道的锗富集于方铅矿中的结论和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结论所依据的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不可信的可能原因:方铅矿中检测出锗可能是分析过程中电子束穿插了其他锗含量较高的矿物所致;闪锌矿中未检测出锗是由于锗的含量相对较低,小于电子探针仪器的检测限所致;本次分析的7个矿床的闪锌矿中锗的平均含量为0.0125%,而电子探针仪器的检测限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铅锌矿床 分散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孟松宁 孟郁苗 +2 位作者 黄小文 李伦 张鑫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68,共16页
青山矿床位于黔西北威宁-水城成矿带,为黔西北矿集区典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分析,对青山铅锌矿床黄铁矿、白铁矿和闪锌矿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成分研究。结果表... 青山矿床位于黔西北威宁-水城成矿带,为黔西北矿集区典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分析,对青山铅锌矿床黄铁矿、白铁矿和闪锌矿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认为矿床经历了多期次流体成矿事件,水岩(或流体-矿物)反应及温度的变化可能对矿石沉淀具有重要作用。矿床形成经历了早期成矿阶段(S1)、主要成矿阶段(S2)和晚期成矿阶段(S3)。将矿床中黄铁矿划分了5个世代、闪锌矿划分了3个世代、白铁矿划分了2个世代、方铅矿划分了2个世代、方解石划分了2个世代。S1阶段以形成Py1、Mrc1、Py2和Gn1为主,S2阶段以形成Py3、Py4、Sp1、Sp2、Gn2、Mrc2和Cal1为主,S3阶段以形成Sp3、Py5和Cal2为主。黄铁矿整体相对富集As、Ge、Pb、Au等,贫Co、Ni、Cu等,As和Au可能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闪锌矿整体相对富集Fe、Cd、Ge、Cl等,贫Mn、In、Hg、Sb等,Fe和Cd可能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中。S1阶段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具有温度增加、过饱和度增加的趋势,促进了白铁矿向黄铁矿的转化,且成矿元素铅得到初步富集。S2阶段成矿流体处于中温的环境下,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萃取围岩中的As及部分成矿元素。在S2阶段早期成矿流体处于温度较高,环境较稳定的条件下;而到了后期成矿环境发生动荡,温度下降,并且此过程一直持续到S3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铅锌矿床 黄铁矿 闪锌矿 结构 化学组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磁化配浆及在巷道过断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颖 鲍大忠 +3 位作者 赵国杰 薛卫峰 魏巍 马腾飞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411-414,共4页
为保障构造复杂区大巷安全快速掘进,超前对断层及其破碎带进行注浆加固。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高能磁和高矿化度矿井水对黏土、水泥浆液性能的影响。依据钻孔探测结果采用分类注浆技术,对断层及其破碎带进行了实践加固。结果表明:通过高... 为保障构造复杂区大巷安全快速掘进,超前对断层及其破碎带进行注浆加固。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高能磁和高矿化度矿井水对黏土、水泥浆液性能的影响。依据钻孔探测结果采用分类注浆技术,对断层及其破碎带进行了实践加固。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磁和高矿化度矿井水对浆液改性,可以提高黏土浆液的抗渗性约1个数量级,缩短水泥浆液初凝时间约43min,提高水泥试块抗压强度30.8%~31.1%。对断层破碎区以改性水泥浆液注浆加固为主,对断层相对完整区以改性黏土浆液注浆封堵为主,对断层-巷道交汇区以化学浆液注浆为主的分类注浆技术有效地保障了大巷安全快速通过断层。研究成果为构造复杂矿区巷道过断层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断层 黏土浆液 水泥浆液 注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仁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及等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鲍大忠 游桂芝 李丕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4期143-146,共4页
本文对兴仁市耕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钼、有效锌、阳离子交换量等7个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总结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兴仁市耕地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效钼、有效硼、有效锌... 本文对兴仁市耕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钼、有效锌、阳离子交换量等7个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总结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兴仁市耕地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效钼、有效硼、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145.07、172.54、5.19、0.22、0.43、2.40 mg/kg,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值为20.15 cmol/kg;总体来看,兴仁市除波阳镇碱解氮处于较缺乏至丰水平外,其余丰富;除城北办事处、东湖街道办事处速效磷处于缺至中等水平外,其余乡镇缺乏;各乡镇速效钾以中等至丰富为主。有效硼为较缺乏水平,以四等为主;有效钼丰-缺分布规律不明显;有效锌以丰-较丰富为主;阳离子交换量含量主要以高等、中等为主,低等次之。该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开展耕地土壤提质整治、特色农作物种植区域规划、平衡养分等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微量元素 有效态 含量 分布特征 等级 贵州兴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工程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7
作者 杨中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211-213,共3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工程设计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越发重要。通过阐述工程设计引入生态修复理念的重要性,介绍生态环境评估、绿色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等工程设计方法,从地形改造、水文设计、生态材料与可再生资源应用、生态廊道与栖... 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工程设计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越发重要。通过阐述工程设计引入生态修复理念的重要性,介绍生态环境评估、绿色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等工程设计方法,从地形改造、水文设计、生态材料与可再生资源应用、生态廊道与栖息地修复等方面提出应用策略,旨在推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理念 工程设计 生态环境评估 绿色建筑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