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不同气候区烟草青枯病发生现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吉凤 谷小平 +2 位作者 刘健锋 姜于兰 桑维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8-90,共3页
立足贵州省三大典型气候区2012年烟草青枯病发生流行的概况和新特点,采用系统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不同气候区青枯病的发生规律,重点分析了三大气候区2012年度气候条件和不同品种对青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 立足贵州省三大典型气候区2012年烟草青枯病发生流行的概况和新特点,采用系统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不同气候区青枯病的发生规律,重点分析了三大气候区2012年度气候条件和不同品种对青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在贵州省天柱、开阳、威宁3个气候区始发时间逐渐延迟,为害程度呈逐渐减弱趋势。气候条件是影响青枯病的主要因素,而温度是引起3个气候区烟草青枯病发生流行早晚及轻重程度不同的关键因子。此外,不同品种在同一气候区的发病情况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区的发病情况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气候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曾琛 姜于兰 +2 位作者 谷晓平 莫建国 向红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4,共3页
2011年对贵州省5个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进行了调查。调查烤烟品种为感病品种(云烟87),共获得5个区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多种增长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曲线估计,通过Sig值、R2的比较,认为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 2011年对贵州省5个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进行了调查。调查烤烟品种为感病品种(云烟87),共获得5个区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多种增长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曲线估计,通过Sig值、R2的比较,认为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赤星病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赤星病发病因素,证明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风速及降雨量是影响赤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烟草赤星病田间增长速率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气候 烟草赤星病 气象因子 表观侵染速率 病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牛鲁燕 郑有飞 +2 位作者 吴荣军 吴战平 刘宏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利用RS和GIS技术,采用美国NASA最新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研究数据(GIMMS NDVI),采用均值法、差值法、一元线性回归模拟法,对贵州省1982—2003年的地表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分析评价贵州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 GIMMS NDVI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洋 曾琛 +1 位作者 向红琼 姜于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79,共3页
烟草赤星病是发生较严重的一种常见烟草病害,为了模拟室外不同的气象条件下烟草赤星病的最适发生环境,对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25℃、湿度达到100%、黑暗的条件最适合烟草赤星病菌生存;ZA培养基最适... 烟草赤星病是发生较严重的一种常见烟草病害,为了模拟室外不同的气象条件下烟草赤星病的最适发生环境,对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25℃、湿度达到100%、黑暗的条件最适合烟草赤星病菌生存;ZA培养基最适宜赤星菌菌丝生长,而OA培养基最适宜赤星菌产孢。赤星病菌的生长随温度、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到达一定数值后逐渐下降。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温度和湿度对烟草赤星病菌落平均直径增长量的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15x2+0.0158x-0.04,y=-0.001x2+0.213x-4.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生物学特性 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75-1782,共8页
基于贵州省81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和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水稻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随时间推进而呈现递减趋势,递减速率... 基于贵州省81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和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水稻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随时间推进而呈现递减趋势,递减速率分别为484.46、206.78、357.38 kg·hm^(-2)·10 a^(-1)。空间分布上,光合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东西部高、中北部低,光温生气潜力表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水稻气候资源利用率多年平均为9.06%,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为0.017%·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利用率 变化趋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威宁县烟草花叶病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吉凤 陈庆园 +4 位作者 曾琛 刘健锋 刘洋 桑维钧 向红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82,F0003,共4页
为摸清烟草花叶病在威宁烟区的发生情况,以更准确地进行预防,于2012年选择不同烟草品种、海拔及轮作情况的烟草种植区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间发病情况不同,贵烟2号抗病性最弱,韭菜坪2号次之,抗病性最... 为摸清烟草花叶病在威宁烟区的发生情况,以更准确地进行预防,于2012年选择不同烟草品种、海拔及轮作情况的烟草种植区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间发病情况不同,贵烟2号抗病性最弱,韭菜坪2号次之,抗病性最强的是2010-6;不同海拔高度田块病害发生情况不同,病害严重程度表现为山脚>山腰>山顶;不同轮作地块病害发生存在极显著差异,隔年轮作地烟草花叶病发病最轻,连作地发病较重,且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年贵州省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波 谷晓平 +1 位作者 古书鸿 胡家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了解贵州省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影子,根据1961-2015年贵州省80个气象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贵州省潜在蒸散量及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 为了解贵州省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影子,根据1961-2015年贵州省80个气象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贵州省潜在蒸散量及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5年来贵州省ET_0呈下降趋势,空间上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变化趋势;除平均风速外,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相对湿度与ET_0均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GIS 气候因子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最大日降雨量时空分布及重现期估算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利用1961—2012年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概率分布、线性趋势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近52年来最大日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2年来,贵州最大日降雨量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为2.3mm/10a,全省最大日降... 利用1961—2012年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概率分布、线性趋势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近52年来最大日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2年来,贵州最大日降雨量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为2.3mm/10a,全省最大日降雨量为336.7mm,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205.1mm,年际变化趋势表明,2000年以后最大日降雨量呈递减趋势;最大日降雨量季节差异明显,春季、秋季最大日降雨量呈递减趋势,夏季、冬季最大日降雨量均为递增趋势,最大日降雨量空间分布不均,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最大日降雨量100年和200年重现期估算值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一致性,高值区主要在贵州南部一带,100年和200年一遇的最大日降雨量分别为350.9mm和375.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日降雨量 重现期 Gumbe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湿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淑杰 何兴潼 +3 位作者 何源 谷晓平 潘媞 于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90,96,共9页
利用2011-2015年贵州喀斯特区域53个土壤湿度自动观测站逐日土壤湿度观测及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应用EOF分析了10~100 cm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可能蒸散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10~20,30~50,60~100 cm空间分布较为相近,威宁、沿河... 利用2011-2015年贵州喀斯特区域53个土壤湿度自动观测站逐日土壤湿度观测及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应用EOF分析了10~100 cm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可能蒸散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10~20,30~50,60~100 cm空间分布较为相近,威宁、沿河、正安、印江、思南地区各层土壤湿度较小,铜仁、安顺、都匀地区均较大。(2)10~50 cm土壤湿度7、9月中旬相对偏低,3、5月中旬居中,11、1月中旬偏高; 60~100 cm土壤湿度相差不大。(3)10~100cm土壤湿度场方差累计贡献率超过98%,第一主分量最大值在黔西北及东南等地区,最小值在黔西地区;(4)镇远、纳雍、凤冈春季可能蒸散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较小;夏季可能蒸散对10~50 cm影响的滞后时间为一旬,60~100 cm相关性较低;秋季可能蒸散对10~50 cm土壤湿度滞后一或两旬,与60~100 cm滞后不明显;冬季可能蒸散对10~50 cm土壤湿度的影响较小。(5)春季,镇远降水对10~60 cm土壤湿度影响的滞后时间为两旬,纳雍降水对土壤湿度影响不明显,凤冈春季降水对10~30 cm土壤湿度滞后时间为当旬或一旬;夏季镇远、纳雍、凤冈降水对10~30 cm土壤湿度滞后当旬或一旬;秋季镇远、纳雍、凤冈降水对土壤湿度影响不明显。冬季镇远、凤冈降水对10、20 cm影响滞后时间为一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土壤湿度 气象要素 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预测的山地典型农业生长期干旱指标筛选——以贵州遵义为例
10
作者 侯双双 谷晓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4期54-60,共7页
为探明适宜贵州的干旱指标,以便更准确的预报干旱,本文以遵义为例,统计分析了1961-2012年这52年的逐日降水气温数据。通过分析0、5、10、15和20℃5个典型农业生长期特征,分别构建了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干燥度(K)两种类型的干旱指标序... 为探明适宜贵州的干旱指标,以便更准确的预报干旱,本文以遵义为例,统计分析了1961-2012年这52年的逐日降水气温数据。通过分析0、5、10、15和20℃5个典型农业生长期特征,分别构建了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干燥度(K)两种类型的干旱指标序列并进行旱涝状态的长期预报,根据旱涝风险预报的准确度来筛选典型农业生长期的干旱指标。分析得到了不同农业生长期内旱涝状态界限和两种类型干旱指标对应下的旱涝状态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对于遵义地区来讲,除0℃生长期外,其余4个典型农业生长期内Pa指标作为干旱指标进行旱涝灾害预测时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 山地 农业生长期 干旱指标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凝冻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谷晓平 于飞 +1 位作者 汤泌 罗宇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498-6500,6569,共4页
探讨了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理论模型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为了更完全地描述气象灾害风险,在超越概率计算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分布曲线规律,并定义了超越概率信息熵来衡量风险的不确定性,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更详细的参考。利用贵... 探讨了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理论模型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为了更完全地描述气象灾害风险,在超越概率计算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分布曲线规律,并定义了超越概率信息熵来衡量风险的不确定性,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更详细的参考。利用贵州省凝冻灾害指数资料,对贵州省凝冻灾害风险评估进行实例分析,并得出凝冻灾害风险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信息扩散 信息熵 凝冻灾害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霜冻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波 于飞 +1 位作者 吴战平 胡家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5-695,共11页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利用贵州省1961-2018年84个气象站点地面0 cm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地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贵州地区平均初霜冻...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利用贵州省1961-2018年84个气象站点地面0 cm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地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贵州地区平均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分别为12月2日和2月23日,平均无霜冻期为291 d,分别以2.34 d·(10a)^-1、2.95 d·(10a)^-1和5.76 d·(10a)^-1的速率呈明显推迟、提前和延长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初霜冻日呈现西部早、东部晚,北部早、南部晚的变化特征,69%的站点呈显著推迟的变化趋势;终霜冻日呈现南部早、西北部和东北部晚的变化特征;无霜冻期整体呈延长趋势,82%的站点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海拔高度是影响贵州地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关键因子,无霜冻期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升高呈缩短趋势。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前和无霜冻期的延长,为贵州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资源,利于粮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冻日 终霜冻日 无霜冻期 贵州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辣椒主产区气候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波 杨世琼 +2 位作者 刘宇鹏 于飞 莫建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98-104,共7页
为建立辣椒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辣椒生产的适宜程度,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科学防灾减灾提供依据。选取贵州省20个辣椒主要产区的气象台站1961—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构建辣... 为建立辣椒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辣椒生产的适宜程度,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科学防灾减灾提供依据。选取贵州省20个辣椒主要产区的气象台站1961—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构建辣椒不同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利用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移栽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3、0.90、0.86和0.88,大田生长期至始花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76、0.89、0.86和0.82,开花挂果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1、0.88、0.84和0.86,成熟采收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88、0.93、0.83和0.87,温度、降水和日照均能满足辣椒在不同生育期适宜生长的需要;大田生长期至始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异系数为16%,为中等变异,开花挂果期的温度适宜度变异系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气候适宜度 变异系数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气候适宜种植夏秋错季喜凉蔬菜的乡镇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文 左晋 +3 位作者 谷晓平 胡锋 李桂莲 孟平红 《农技服务》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白菜、甘蓝、萝卜、莴笋、花椰菜等叶、根、茎、花类喜凉蔬菜的生长适宜季节为冬季.喜凉蔬菜夏秋错季栽培,主要是利用贵州中高海拔地区夏秋季“天然空调”的凉爽气候,提前于舂夏季播种,夏秋季上市,可补充夏秋蔬菜淡季市场,经济效益较高... 白菜、甘蓝、萝卜、莴笋、花椰菜等叶、根、茎、花类喜凉蔬菜的生长适宜季节为冬季.喜凉蔬菜夏秋错季栽培,主要是利用贵州中高海拔地区夏秋季“天然空调”的凉爽气候,提前于舂夏季播种,夏秋季上市,可补充夏秋蔬菜淡季市场,经济效益较高.贵州省夏季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夏季气温过高会影响喜凉蔬菜的正常生长,只有在热蛰条件完全适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喜凉蔬菜垔秋错季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季 贵州省 蔬菜 气候 乡镇 种植 夏季播种 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棚草莓应对低温灾害天气的技术措施
15
作者 杨仕品 马红叶 +2 位作者 李荣飞 乔荣 左晋 《农技服务》 2024年第3期53-55,共3页
草莓芳香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1—2月是大棚草莓上市的黄金时间,也是常年极端低温天气发生的时段,如何安全越冬成为大棚草莓生产的一大挑战。为减少低温灾害天气对贵州大棚草莓造成的损失,为草莓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草莓芳香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1—2月是大棚草莓上市的黄金时间,也是常年极端低温天气发生的时段,如何安全越冬成为大棚草莓生产的一大挑战。为减少低温灾害天气对贵州大棚草莓造成的损失,为草莓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针对2024年贵州低温冷(冻)害天气情况介绍低温对大棚草莓的危害以及应对低温冷(冻)害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草莓 冷害 冻害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付芳婧 谷晓平 于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5期175-178,共4页
以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丹寨县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采集和实地调查园区蓝莓全生产周期的光照、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数据,以及影响蓝莓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对气候资源和蓝莓品质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以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丹寨县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采集和实地调查园区蓝莓全生产周期的光照、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数据,以及影响蓝莓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对气候资源和蓝莓品质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认定其气候品质等级,并将认证信息和等级标志应用于蓝莓及其加工产品的销售宣传中,评估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地区蓝莓的气候品质为特优,即丹寨县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种植优质蓝莓;该示范园区蓝莓的气候品质认证和认证标志的使用,在不增加园区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蓝莓及其相关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明显。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农产品生产企业参考和借鉴,可在其他农业产业园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气候资源 气候品质认证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降水状况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博 穆彪 谷晓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利用贵州省12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小时土壤水分及降雨数据,对持续干旱、连续阴雨天气背景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一次降雨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并根据仁怀、镇远、罗甸、荔波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分变... 利用贵州省12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小时土壤水分及降雨数据,对持续干旱、连续阴雨天气背景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一次降雨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并根据仁怀、镇远、罗甸、荔波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化图,对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体积含水量 垂直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哲 许弋 +2 位作者 曾勇 曹水 李丽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2期92-94,97,共4页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共12个月的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该风廓线雷达的探测性能和风场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时刻、月份、季节和天气条件的变化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也会有所不同,以时刻来看...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共12个月的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该风廓线雷达的探测性能和风场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时刻、月份、季节和天气条件的变化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也会有所不同,以时刻来看,一天中晚上17时至21时数据获取率最大,清晨05时至07时数据获取率最小;以月份来看,1月、12月数据获取率最差,6、7月最好;以季节来看,夏季数据获取率最好,秋季、春季次之,冬季获取率最差;以有、无降水来看,有降水的数据获取率好于无降水的且其有效探测高度始终高于无降水时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宁 风廓线雷达 风场数据 数据获取率 探测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正安夏季雨滴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福增 王秋淞 +2 位作者 何山 谷晓平 于飞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689-696,共8页
为了能更好地对正安夏季降水进行准确预报,需要对本地夏季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2019年夏季6-8月降水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降水雨滴谱特征,根据降水状况分层积云、对流云及混合云3种情况,分别对粒径分布规律、粒径与降水速度... 为了能更好地对正安夏季降水进行准确预报,需要对本地夏季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2019年夏季6-8月降水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降水雨滴谱特征,根据降水状况分层积云、对流云及混合云3种情况,分别对粒径分布规律、粒径与降水速度的关系、降水强度与粒径的关系、粒径分布与降水强度贡献率、Z-I关系及降水分布特征几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3种降水状态,层状云降水粒径变化范围小,速度较低,粒径主要集中在小于1 mm,并且此部分粒子降水贡献率占71.41%;对流云降水粒子变化范围较大,速度可达10 m/s,粒径小于1 mm的粒子占64.4%,但降水贡献率只占16.95%;混合云降水粒子分布介于层状云与对流云之间,由粒径小于1 mm粒径粒子降水贡献率占50%。(2)层状云降水拟合的关系Z=154.86×I1.33,混合云降水拟合的关系Z=172.01×I1.39;对流云降水的Z-I关系Z=498.86×I1.12;3种状态降水拟合关系都比推荐的经典关系数值小。(3)3种状态降水分布特征用GAMMA分布拟合优于M-P分布,用分段拼接拟合,当粒径在0~0.937 mm使用GAMMA分布拟合,粒径大于0.937 mm使用M-P分布拟合的拼接拟合方式对雨滴谱进行拟合更为精确,层状云、对流云以及混合云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99.6%、96.98%、9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安 雨滴谱 降水贡献率 Z-I关系 降水特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不同茶产区绿茶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20
作者 旦艺豪 蒋梓烨 +2 位作者 刘燕 孙思思 吴俨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4期155-161,共7页
为探究黔北五大产区主栽品种福鼎大白所制绿茶感官评审品质、香气的物质基础以及其主要的呈香特征,采用感官审评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区绿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五大产区绿茶均... 为探究黔北五大产区主栽品种福鼎大白所制绿茶感官评审品质、香气的物质基础以及其主要的呈香特征,采用感官审评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区绿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五大产区绿茶均呈现较好的香气,如嫩香、栗香等纯正香气,且不同产区茶汤滋味差异较为明显,桐梓产区存在明显浓、苦的滋味。在五大产区的绿茶中共分离鉴定出6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醛类、烃类、酮类等化合物。2-乙基己醇、β-环柠檬醛、天然壬醛、戊醛、丙酮、(-)-α-蒎烯、(-)-α-柏木烯等共同构成黔北绿茶香气成分。其中,道真、凤冈两产区香气成分比较突出,具有较高的香气和锐度。桐梓和正安两产区果香味较为明显,有明显的花香以及微弱的蜜甜水果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 绿茶 品质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