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云南木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茶炭疽病的防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辉 冯月玲 +5 位作者 朱秀英 郑周洲 刘思睿 周罗娜 潘雪珍 宋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8,共12页
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 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获得发酵液,比较其对茶炭疽病的抑菌活性、离体叶片和盆栽茶树叶片防效及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T.yunnanense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马铃薯200 g·L^(-1)、甘露醇18.85 g·L^(-1)、酵母浸膏4.73 g·L^(-1)、装液量372.60 mL·L^(-1)、培养温度25℃、pH 6.6、12L∶12D。10%的发酵液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达92.61%,对感染茶炭疽病的离体茶树叶片与盆栽茶树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3.71%与68.95%,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T.harzianum)可湿性粉剂与多菌灵的防效。同时,10%发酵液处理后的茶树幼苗根长提升69.16%,根鲜重提升215.70%,株高增加42.13%,地上部鲜重增加212.11%。表明T.yunnanense发酵液兼具抗菌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为T.yunnanense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霉菌 茶炭疽病 发酵液 响应面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炭疽病拮抗木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
2
作者 刘辉 冯月玲 +3 位作者 周罗娜 陈恩发 罗可 刘思睿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7-768,共12页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具有显著效果的拮抗木霉菌;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ITS、Tef1-α双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和关键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拮抗木霉菌进行形态学、系统发育树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9株木霉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其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其中,菌株F2的抑菌率最高,达83.68%。菌落形态观察与ITS、Tef1-α双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菌株F2与云南木霉菌(Trichoderma yunnanense)聚为一枝,相似率达91%,因此将F2鉴定为T.yunnanense。该木霉菌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其24 h和48 h的菌落直径及7 d的产孢量均最高,分别为3.73 cm、7.83 cm和24.02×10^(8)个孢子/mL。其最佳培养条件:PDA培养基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酸碱度(pH)为6.0;温度为25℃,光照时间为光/暗(12 h/12 h)交替培养。在各最佳单因素培养条件下,其7 d产孢量分别达17.95×10^(8)个/mL(碳源)、18.63×10^(8)个/mL(氮源)、18.69×10^(8)个/mL(pH)、21.26×10^(8)个/mL(温度)和19.84×10^(8)个/mL(光照时间)。相较于另一株抑菌效果较差的木霉菌株D6,F2菌株的嗜铁素含量、吲哚乙酸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87.28%、27.82%和10.71%,但几丁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相比,病原菌的丙二醛(MDA)含量上升41.8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8.08%、80.06%、51.50%、43.87%和63.63%。感病茶树经木霉菌发酵液处理,茶青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5.92%,茶炭疽病田间防效达68.55%,表明云南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茶叶产量和抗病性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筛选获得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云南木霉菌,其可以通过释放嗜铁素和I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而起到免疫诱抗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破坏茶炭疽病原菌细胞壁,进而损坏病原菌的抗氧化保护系统,最终抑制病原菌生长。本研究结果为云南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山茶刺盘孢菌 云南木霉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根农杆菌的大豆CRISPR/Cas9系统靶点可行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3
作者 罗可 王珞 刘辉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7期56-58,共3页
研究选取大豆FAD2-1A和FAD2-1B基因为靶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靶点的基因敲除载体,并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的特性侵染大豆植株,以获取不定根,通过对不定根的DNA提取和PCR测序鉴定,发现靶点前的序列峰图平稳且准确,在靶点处... 研究选取大豆FAD2-1A和FAD2-1B基因为靶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靶点的基因敲除载体,并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的特性侵染大豆植株,以获取不定根,通过对不定根的DNA提取和PCR测序鉴定,发现靶点前的序列峰图平稳且准确,在靶点处开始出现杂乱的套峰,表明大豆FAD2-1A与FAD2-1B2个基因均被成功编辑。此方法操作简单、实验周期较短,实现了对大豆中选择靶点的可行性的快速鉴定,为研究大豆的FAD2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大豆 发根农杆菌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宁马铃薯传统储藏方式对马铃薯种薯主要病害发生及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陈恩发 刘怒安 +2 位作者 阳腾 何学佳 何天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为明确威宁马铃薯传统储藏方式的优缺点,对威宁马铃薯种薯储藏后主要病害发生及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储藏方式节能、空间利用率高,但主要病害发生明显提高,就地土培储藏增加最为明显,其中土传病害增加显著。马铃薯种... 为明确威宁马铃薯传统储藏方式的优缺点,对威宁马铃薯种薯储藏后主要病害发生及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储藏方式节能、空间利用率高,但主要病害发生明显提高,就地土培储藏增加最为明显,其中土传病害增加显著。马铃薯种薯储藏最佳储藏方式为智能冷库恒温储藏;传统储藏方式储藏室散装堆储在储藏空间充足的条件下可用作种薯储藏;就地土培储藏不适用于种薯储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储藏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