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在六盘水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琨 孙传东 +1 位作者 龙如勇 肖植友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4期117-119,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给农业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六盘水市以“凉都三宝”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气象灾害(干旱、冰雹和倒春寒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本文围绕六盘水市的农...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给农业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六盘水市以“凉都三宝”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气象灾害(干旱、冰雹和倒春寒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本文围绕六盘水市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分析了这些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具体影响,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灾害防御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基于气象监测仪、遥感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技术,提升了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可以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和科学的决策支持,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为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市 农业气象灾害 信息技术 防御措施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六盘水市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传东 赵琨 +2 位作者 陈昌文 王晓峰 罗通均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六盘水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冰雹、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这些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逐步引入六盘水市的农业气象服务... 六盘水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冰雹、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这些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逐步引入六盘水市的农业气象服务当中,成为减轻灾害影响、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关键手段。本文深入探究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基本理论、影响机制及其在六盘水市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状况。研究发现,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能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借助科学管理与技术应用,六盘水市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达成了灾害预防与抗灾减灾的有效融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农业气象 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市气象变化对猕猴桃种植的影响与高产对策
3
作者 张强 毛春旭 +5 位作者 秦泽玉 孙翔 徐仁慧 肖艳林 陈金梅 李英发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3期114-116,共3页
本研究利用六盘水市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年-2023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当地气象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象变化对猕猴桃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以升高趋势为... 本研究利用六盘水市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年-2023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当地气象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象变化对猕猴桃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以升高趋势为主,除了冬季外,其余时段变化趋势较为显著,说明全市气候变暖现象突出;全市降水量以增加趋势为主,只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年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日照时数以下降趋势为主,只是变化不明显;年内日照时数以春季和夏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冬季日照时数最少;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对猕猴桃的影响有利有弊,为确保猕猴桃的优质高产,需要果农重视起猕猴桃栽培管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变化 猕猴桃 高产种植对策 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贵州省水城区的暴雨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莉娟 卢璐 +2 位作者 普卓玛 严锐 李贵琼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45-147,共3页
利用1961—2020年贵州省水城区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对水城区暴雨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水城区暴雨日数呈增多趋势;水城区4月开始有暴雨出现,暴雨日主要出现在6—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现暴雨的日数最多,占总日数的4... 利用1961—2020年贵州省水城区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对水城区暴雨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水城区暴雨日数呈增多趋势;水城区4月开始有暴雨出现,暴雨日主要出现在6—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现暴雨的日数最多,占总日数的44.3%。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0年的周期振荡,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存在8年左右的周期振荡;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4年的周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特征 水城区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天福 刘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2期39-41,共3页
基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地形与气候特征,阐述了该区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包括暴雨洪涝、雷电、干旱、冰雹及霜冻等气象灾害,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并从提升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水平、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情报质量及推进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 基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地形与气候特征,阐述了该区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包括暴雨洪涝、雷电、干旱、冰雹及霜冻等气象灾害,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并从提升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水平、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情报质量及推进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等方面提出了防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时空分布 农业 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年贵州省特大气象干旱演变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润琼 陈静 周圣 《南方农业》 2013年第10期31-34,共4页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1971年1月到2010年4月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引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对2009—2010年贵州特大气象干旱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发生发展时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寻找2009—2010年贵州特大气象干旱发生...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1971年1月到2010年4月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引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对2009—2010年贵州特大气象干旱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发生发展时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寻找2009—2010年贵州特大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时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2009年10月发生轻旱到中旱的站点最多,进入11月份干旱发生范围增大,干旱程度进一步加重;12月上旬到2010年1月中旬干旱有所缓解,1月下旬随着降水的持续偏少,重旱到特旱面积迅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综合指数 演变分析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天福 刘鹏 +1 位作者 唐燕 付显容 《南方农业》 2012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根据贵州省六盘水市气候特点及其中西部、南部几个代表城市的气温、湿度、风等观测资料进行舒适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气候条件优越,全年均可开展旅游活动,尤以5—10月最佳;利用六盘水市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的优势,可以发... 根据贵州省六盘水市气候特点及其中西部、南部几个代表城市的气温、湿度、风等观测资料进行舒适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气候条件优越,全年均可开展旅游活动,尤以5—10月最佳;利用六盘水市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的优势,可以发展疗养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气候 旅游季节 舒适度 疗养旅游 贵州省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市一起“三七”高炮复进故障分析
8
作者 孙传东 王晓峰 +2 位作者 于斌 丁江 赵琨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269-271,共3页
2024年5月6日六盘水市钟山区南开炮站出现一起65式双管37 mm高射炮右管严重复进故障。故障发生后,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封锁现场,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员、有关技术专家到现场就炮膛是否有异物、是否实弹留膛、高炮后座量等... 2024年5月6日六盘水市钟山区南开炮站出现一起65式双管37 mm高射炮右管严重复进故障。故障发生后,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封锁现场,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员、有关技术专家到现场就炮膛是否有异物、是否实弹留膛、高炮后座量等进行分析。初步探明故障原因后,按照操作规范排除故障,为验证修复效果,在修复后还进行了试炮操作。最后观察到左右身管均能正常复进射击后,确认故障已经被成功排除。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故障主要由于炮尾与输弹机的连接轴簧片金属疲劳失效,连接轴脱出所致。作业人员往后须加强对高炮等关键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 三七高炮故障 炮膛异物 连接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秋季雨日时空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严小冬 宋燕 +2 位作者 夏阳 龙园 杨春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4-1072,共9页
利用贵州省81站1964—2013年秋季(9—11月)雨日数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Morlet小波、合成分析等相关诊断方法,对贵州省秋季雨日数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秋... 利用贵州省81站1964—2013年秋季(9—11月)雨日数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Morlet小波、合成分析等相关诊断方法,对贵州省秋季雨日数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秋季雨日数分布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增多,一般在30.0~52.3 d。近50年秋季全省平均雨日数为40.5 d,总体呈减少趋势,每10年雨日数减少1.9 d。秋季雨日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前后,1964—1987年为偏多时段,1988—2013年为偏少时段,其中1997年以后减少趋势最为明显。近50年贵州秋季雨日序列存在准5 a和2~3 a的振荡周期,其中准5 a振荡最为显著。当贵州秋季雨日异常偏多时,南海上空的水汽通量在贵州地区辐合抬升,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空气输送更加活跃,东亚大槽偏强,低纬度地区槽脊略有加深,贵州处于印缅槽前,偏南气流强盛,从而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贵州地区交汇,形成阴雨天气,造成贵州秋季雨日数异常偏多;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雨日 时空变化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部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被引量:17
10
作者 池再香 卢瑶 +2 位作者 胡秋舲 汤苾 张润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99-1604,共6页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甸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且连续3d相对湿度超过75%,同时连续降雨B超过5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马铃薯晚疫病 发生流行 对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六盘水市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蕴 姚静 池再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191-192,219,共3页
利用六枝、盘县、水城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3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平均气温、雨量、日照观测数据,分析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局部地区农作物在各时段出现的气象灾害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 利用六枝、盘县、水城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3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平均气温、雨量、日照观测数据,分析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局部地区农作物在各时段出现的气象灾害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市出现秋季绵雨、倒春寒,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冰雹、盛夏少雨寡照等气象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秋季绵雨天气影响秋粮收晒、秋播推迟;倒春寒天气对正处于开花期的油菜影响较大;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诱发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冰雹灾害天气造成农业生产损失较重;盛夏少雨寡照对玉米灌浆、水稻拔节孕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绵雨 倒春寒 冰雹 少雨寡照 农业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市特重干旱的气象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12
作者 黄天福 刘鹏 张润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609-19610,共2页
[目的]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特重干旱的气象因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方法]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与此次特重干旱灾害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冷暖空气在旱区交汇形成... [目的]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特重干旱的气象因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方法]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与此次特重干旱灾害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冷暖空气在旱区交汇形成的降水条件不足,导致旱区长时间降水量严重偏少,气温显著偏高加剧旱情的快速演变,特殊的地理环境(喀斯特、石漠化等)加重了干旱的危害。[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的干旱预测预报和抗旱救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干旱 成因分析 影响 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中西部6.28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13
作者 黄天福 刘鹏 袁辉 《农技服务》 2011年第3期368-370,共3页
采用对常规观测、大气环流形势特征(500hPa高度场、700hPa风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物理量场(用NECP的omega和RelativeHumidity资料作垂直剖面分析)、实时探空资料等,重点围绕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和物理量场对贵州省中西部6.28特大暴雨... 采用对常规观测、大气环流形势特征(500hPa高度场、700hPa风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物理量场(用NECP的omega和RelativeHumidity资料作垂直剖面分析)、实时探空资料等,重点围绕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和物理量场对贵州省中西部6.28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高空槽和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低涡的长时间维持并且地面从27日20时到28日20时一直有明显的辐合区维持,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天气背景。由于地面辐合线与中低层切变线触发了大量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贵州省的西南部出现强降水天气。由于辐合区较强,因此中低层辐合线及地面冷锋在贵州省境内移动缓慢,造成长时间强降水而形成了暴雨天气过程。②贵州省中西部从地面到高空为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务件。③贵州省中西部从地面到高空为高湿区,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④在700hPa、850 hPa有东西风向辐合,风速很小,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维持发展。综上因素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尺度分析 贵州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开合兴一次人工防雹个例分析
14
作者 赵琨 孙传东 +1 位作者 陈昌文 龙如勇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317-319,共3页
主要分析了2023年7月22日六盘水市钟山区南开乡合兴村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别针对此次天气过程中的冰雹灾害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天气背景条件、现场实际受灾情形、灾害发生主要原因、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作业成效评估等关... 主要分析了2023年7月22日六盘水市钟山区南开乡合兴村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别针对此次天气过程中的冰雹灾害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天气背景条件、现场实际受灾情形、灾害发生主要原因、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作业成效评估等关键方面展开研究,全面总结此次人工防雹作业的经验教训,旨在为今后应对类似天气条件下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 人工防雹 风雹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红河州雨季开始时间的环流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英发 叶文群 +2 位作者 张强 王然 胡尧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207-209,共3页
基于1991—2023年红河州13个县(市)国家观测站逐日累计降水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东南亚热带环流系统影响红河州雨季开始的季节内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23年,红河州雨季的... 基于1991—2023年红河州13个县(市)国家观测站逐日累计降水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东南亚热带环流系统影响红河州雨季开始的季节内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23年,红河州雨季的开始时间集中在5月中旬,21世纪初至10年代其开始时间整体偏早,2012年以后趋于偏晚;通过分析回归环流场发现,4月中下旬热带印度洋西风异常加强,西北侧激发出气旋式环流异常并逐渐东移北上,能强化滇南地区水汽输送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红河州雨季的提前开始;相较于西太平洋副热带季风,孟加拉湾夏季风暴发对红河州雨季开始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州 雨季 热带环流 孟加拉湾季风 西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夏季暴雨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4
16
作者 张艳梅 江志红 +1 位作者 王冀 刘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利用贵州52个测站的1961—2006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振荡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46a来贵州夏季暴雨量呈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85年发生突... 利用贵州52个测站的1961—2006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振荡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46a来贵州夏季暴雨量呈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存在15a和准10a的周期振荡;暴雨日数和暴雨量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全省呈偏多(少)的一致型同位相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暴雨 时空分布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西南涡、切变线对“07.7”贵州西部暴雨影响的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35
17
作者 池再香 杜正静 +2 位作者 赵群剑 姚敏 龚雪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938,共10页
2007年7月30日贵州西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强暴雨过程,本文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团特征和环流形势,并利用PSU/NCAR的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这次暴雨发生、发展和移向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 2007年7月30日贵州西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强暴雨过程,本文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团特征和环流形势,并利用PSU/NCAR的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这次暴雨发生、发展和移向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与中尺度云团、中低层西南涡、切变线、南支槽和中低空急流活动密切相关,同时还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相关。位于四川东部至重庆西部的西南涡、切变线出现在中低空急流的西北侧或西侧,而贵州西部强降水发生在西南涡、切变线南侧与急流交汇处。高、低空正涡度中心在贵州西北部地区上空的叠加、耦合是该西南涡、切变线持续发展的主要物理机制,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垂直上升运动是中低空急流和西南涡联系的纽带,也是西南涡动力驱动的结果。西南涡、切变线和中低空急流在暴雨出现前建立,而暴雨、中低空急流和西南涡、切变线几乎同时南移减弱,预示贵州西部暴雨即将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西部 西南涡 切变线 急流 暴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南支槽背景下地形对贵州水城南部特大暴雨的作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池再香 邱斌 +1 位作者 康学良 吴华洪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8-716,共9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日客观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雷达和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6月28日夜间发生在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特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6月28日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特大暴雨的发生,有南...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日客观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雷达和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6月28日夜间发生在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特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6月28日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特大暴雨的发生,有南支槽、中低层切变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等天气条件的有效合理配置;强降水的落区与中-γ尺度云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云团的移动、合并、发展、停滞以及减弱能很好地指示降水的落区及强度;产生于低层辐合区的强对流回波单体在位于水城县西北部的乌蒙山脉(主峰2901m)的阻挡下在发耳乡附近停滞不前,使水城县中部以南地区降水雨团合并加强,这是发耳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发耳特殊的地形,使得其附近流场发生变化,不仅使地形性垂直上升运动加强、维持,而且也使得水汽不断向云内卷入,延长了暴雨云团在其上空的停留时间;喇叭口地形的收缩作用也加强了迎风坡的辐合上升运动;区域自动站的资料显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对水城县发耳乡及附近降水雨团的形成和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此次特大暴雨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支槽 特大暴雨 地形 水城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冬季电线积冰及其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百炼 吴战平 +1 位作者 张艳梅 曹双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63,共9页
利用气象部门长期电线积冰观测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对贵州冬季电线积冰的分布、类型特征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贵州电线积冰的形成机理和天气成因,主要结论:(1)贵州电线积冰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具有雨凇、雾凇、雪... 利用气象部门长期电线积冰观测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对贵州冬季电线积冰的分布、类型特征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贵州电线积冰的形成机理和天气成因,主要结论:(1)贵州电线积冰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具有雨凇、雾凇、雪凇(湿雪)三种基本类型外,还有雨雾混合凇、雨雪混合凇(雪凝)两种混合冻结类型;贵州电线积冰以危售最大的雨凇冰为主,混合冻结在贵州省分布十分普遍,这也是造成2008年贵州电网严重冰害的重要原因;(2)持续低温阴雨的凝冻大气是贵州电线积冰总的天气成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冻雨但不局限于冻雨,此外还包括冻毛雨、雨夹雪、湿雪和过冷雾等多种天气现象,持续的凝冻天气过程往往有多种天气现象同时或交替出现,从而导致严重的覆冰灾害;(3)贵州电线积冰总体上属于较高环境温度下的低风速湿物理过程积冰,当地面气温持续降到0℃以下,出现降雨或浓雾是电线积冰开始与增长的关键气象条件,而最高温度上升到0℃以上是判断积冰转入消融的临界气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积冰 导线覆冰 积冰机理 天气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市甜樱桃主要种植区蓄冷量和蓄热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钧 张敏 +5 位作者 吴亚维 李秀亚 吕金丽 许金宽 池再香 叶发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54-58,共5页
为促进六盘水地区甜樱桃产业发展,本文应用不同的需冷量计算模型(0~7.2℃,尤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及两个需热量模型(强制模型和生长温度小时模型)对六盘水市主要樱桃种植区近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每年需冷量、需热量存在差... 为促进六盘水地区甜樱桃产业发展,本文应用不同的需冷量计算模型(0~7.2℃,尤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及两个需热量模型(强制模型和生长温度小时模型)对六盘水市主要樱桃种植区近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每年需冷量、需热量存在差异,六盘水主要种植区需冷量基本都能满足其目前主栽品种红灯、美早的需冷量,而其连年需热量则显得不足。这可能表示,在高海拔冷凉地区,限制甜樱桃栽培的可能因子应为蓄热量而非蓄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需冷量 需热量 蓄冷量 蓄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