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湘蓉 罗力 +3 位作者 胡方芳 徐艳 许永杰 黄盛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24-629,共6页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性、耐药基因与同源性,为临床用药与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临床上分离的50株CRKP,检测其对19种抗...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性、耐药基因与同源性,为临床用药与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临床上分离的50株CRKP,检测其对19种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OXA)和bla_(NDM-1))并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耐药基因分型。采用ERIC-PCR法进行同源性检测。结果 50株CRKP均为多重耐药菌。19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低于50%的抗菌药物有多黏菌素0、替加环素4%、米诺环素20%、四环素38%。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60%,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氨曲南、含酶抑制剂、以及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为84%~100%。50株CRKP中,48株(96%)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41株(82%)bla_(KPC-2)、3株(6%)bla_(IMP-8和4)株(8%)bla_(NDM-1)。41株检出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CRKP分为6个基因型(A-F型),其中A型18株、B型6株、C型12株、D型3株、E型、F型各1株。结论 CRKP的耐药率高,主要耐药机制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其次是产NDM-1、IMP-8型碳青霉烯酶。CRKP存在科室间、科室内的克隆传播,应加强对CRKP的监测和院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8/19通过调节PARP抑制剂敏感性改善胃癌抗肿瘤疗效
2
作者 王君玓 刘万常 +6 位作者 刘建松 李天润 田艳 孙丹彤 范泽楠 李小满 王嘉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0-1297,共18页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亟需开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多聚(ADP-核糖)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已在同源重组修复(HR)缺陷型肿瘤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胃癌中的应用受...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亟需开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多聚(ADP-核糖)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已在同源重组修复(HR)缺陷型肿瘤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胃癌中的应用受限。临床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同源重组修复(HR)基因缺陷罹患胃癌的风险将大幅提高,因此,PARP抑制剂极大可能会使胃癌患者获益。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利用激酶抑制剂库与PARP抑制剂进行联合用药筛选,发现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8/19(cyclin dependent kinase 8/19,CDK8/19)抑制剂Senexin A与PARP抑制剂合成致死效果显著(P<0.05)。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证实,联合用药较单药处理具有更强的抗增殖和克隆抑制能力(P<0.0001)。机制上,通过彗星电泳实验发现,联合用药组出现了比单药组更显著彗星拖尾(P<0.0001),说明该过程是通过抑制DNA修复相关通路促进DNA损伤从而实现对肿瘤更好的杀伤效果。另外,我们还发现单独使用CDK8/19抑制剂细胞内γH2AX及53BP1 foci的数目显著增加(P<0.0001),这说明CDK8/19影响了辐射后的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通过转录物组测序分析发现,CDK8/19抑制剂靶向胃癌细胞中的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以及RNA剪接等相关信号通路。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抑制CDK8/19激酶活性可以显著抑制PARP1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结果发现,CDK8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具有潜在的预后与治疗靶点价值。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机制上揭示了CDK8/19增强PARP抑制剂敏感性的作用路径,为胃癌的精准治疗和PARP抑制剂适应症扩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转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8/19 多聚(ADP-核糖)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胃癌 合成致死 同源重组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恶性肿瘤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永梅 张海燕 +3 位作者 郭青青 娄方方 周湘红 冉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7-851,共5页
目的:分析实体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Ta-VT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研究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的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是否患有实体恶性肿瘤,分为Ta-VET组和单纯VTE组,分析两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和实... 目的:分析实体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Ta-VT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研究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的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是否患有实体恶性肿瘤,分为Ta-VET组和单纯VTE组,分析两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将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Ta-VTE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8例静脉血栓患者,其中Ta-VTE组64例,单纯VTE组224例。两组患者间住院时长(14.20±15.29 d vs 10.05±6.90 d,t=3.112,P=0.002)、疼痛患者比例(35.94%vs 65.18%,χ^(2)=17.554,P=0.000)、近期手术史患者比例(75.00%vs 37.50%,χ^(2)=28.196,P=0.000)、D-D[2.8(0.92,7.55)μg/ml vs 5.69(2.25,13.91)μg/ml,Z=-2.710,P=0.007]、PLR[198.59(139.54,312.16)vs 149.76(114.08,233.66),Z=-2.924,P=0.003]、TBIL[10.90(7.63,15.68)μmol/L vs 12.90(9.33,18.28)μmol/L,Z=-2.066,P=0.039]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水平升高(OR=1.003,95%CI:1.000-1.006,P=0.027)、近期手术史(OR=4.312,95%CI:2.093-8.885,P=0.000)和住院时间延长(OR=1.037,95%CI:1.002-1.074,P=0.038)是恶性实体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疼痛(OR=0.274,95%CI:0.133-0.564,P=0.000)是一项保护性因素。结论:PLR水平升高、近期手术史和住院时间延长是Ta-V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利用这些指标有助于Ta-VTE患者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因子差异表达研究
4
作者 瞿玉洁 李婷婷 +4 位作者 李茂媛 胡方芳 金婷婷 杨斌 罗振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 目的比较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及微卫星分型方法,对临床真菌感染患者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进行鉴定,检测各菌株产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及生物膜形成的能力,比较各菌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BCR1、EFG1、HWP1及天冬氨酸蛋白酶毒力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的差异。结果共收集8株临床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经基因鉴定均为基因Ⅰ型。微卫星分型结果显示,8株临床菌株分为4个微卫星型别,G1、G2、G3菌株为不同型别,分别分离自甲患者的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血;J1、J2、J3、J4、J5菌株为同一型别,分离自乙患者不同时期血标本。8株临床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能力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其中G1、G3和J5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J1、J2、J3、J4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中等,G2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弱。8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酶体外表达水平均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 22019,G3、G1、G2菌株分别为低表达、中表达、高表达,酶体外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1、J5菌株为中表达,J2、J3、J4菌株为高表达,中表达菌株与高表达菌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生物膜形成基因BCR1、EFG1、HWP1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甲患者G1菌株EFG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G2菌株(P<0.05),乙患者分离的菌株BCR1、EFG1、HWP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乙患者分离的各菌株天冬氨酸蛋白基因SAPP1、SAPP2、SAPP3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G1菌株的SAPP1和SAPP2表达水平高于G2、G3(均P<0.05),乙患者SAPP1、SAPP2、SAPP3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和天冬氨酸蛋白酶产生能力均高于标准菌株,分离自不同标本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具有差异性,不同时期分离的菌株毒力因子表达差异不明显。患者可能存在同一时期多部位感染不同MT型别近平滑念珠菌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念珠菌 毒力因子 生物膜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Notch1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自噬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兴梅 张莹莹 +4 位作者 王圆圆 石明隽 肖瑛 张帆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69-2174,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和自噬水平的变化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中Notch1通过抑制自噬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取db/m小鼠(正常对照组)和db/db小鼠(糖尿病组),每组各8只。饲养12周后处死...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和自噬水平的变化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中Notch1通过抑制自噬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取db/m小鼠(正常对照组)和db/db小鼠(糖尿病组),每组各8只。饲养12周后处死小鼠,测定相应生化指标,免疫组化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组织Notch1、PTEN、p-Akt(Thr308)、Akt、p-mTOR(Ser2448)、mTOR、LC3、P62、Ⅰ型胶原(Col-I)和Ⅲ型胶原(Col-III)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明显增高(P<0.01);HE染色可见db/db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Masson染色可见db/db小鼠的肾脏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样物质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和肾间质,肾小管结构排列紊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b/db小鼠的肾组织中Notch1、P62、p-mTOR(Ser2448)、p-Akt(Thr308)、Col-I和Col-III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PTE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LC3-Ⅱ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总的mTOR和Akt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组织中的Notch1蛋白表达增加,PTEN蛋白表达减少,Akt/mTOR通路活性升高,自噬受到抑制,这些变化促进了肾脏纤维化病变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自噬 NOTCH1蛋白 肾纤维化 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兴梅 沈燕 +4 位作者 班晓霞 何玉 李红梅 何晓兰 张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NG)组、高糖(HG)组及高渗(M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TEN、LC3、P62、Ⅰ型胶... 目的探讨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NG)组、高糖(HG)组及高渗(M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TEN、LC3、P6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另将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NG)组、高糖对照(HG)组和高糖过表达PTEN(HG+pPTEN)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TEN对自噬的影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TEN对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PTEN、LC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6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A组PTEN、LC3、P6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HG组红色斑点和黄色斑点数减少,表明存在明显的自噬抑制,而其余两组未见明显自噬抑制。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G组PTEN红色荧光减弱、表达降低,胶原荧光染色增强、表达升高,而其余两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TEN表达降低,自噬被抑制,进而可加重肾纤维化;过表达PTEN后,可恢复自噬并缓解肾纤维化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 自噬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及耐药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湘蓉 李恒翠 +4 位作者 袁军 刘心梅 牟霞 胡方芳 黄盛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2-614,620,共4页
目的了解ICU患者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同源性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35株IRAB,采用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采用EDTA协同实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表型... 目的了解ICU患者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同源性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35株IRAB,采用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采用EDTA协同实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表型检测;采用多重PCR技术扩增IRAB的OXA-23、OXA-24、OXA-51、OXA-58基因及Imp、Vim、Sim基因。结果 35株IRAB经ERIC-PCR基因分型,分为A、B型,其中31株为A型,4株为B型。所有菌株均携带有OXA-23和OXA-51基因。MBLs的表型及基因型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该院ICU流行的IRAB主要由克隆株传播所致,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OXA-2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亚胺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 同源性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黄盛文 陈保林 +3 位作者 向道康 黄凌 安邦权 李贵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多态性与个体间华法林维持剂量差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249例已获得华法林维持剂量患者的apo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多态性与个体间华法林维持剂量差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249例已获得华法林维持剂量患者的apo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差异。结果:249例患者中,基因型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ε4/ε4的频率分别为1.20%,15.66%,0.80%,72.29%,9.24%,0.80%,等位基因ε2,ε3,ε4的频率分别为9.44%,84.74%,5.82%。ε2组(ε2/ε2,ε2/ε3)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为(3.24±1.36)mg/d,略高于ε3(ε3/ε3)和ε4(ε4/ε4,ε3/ε4)组[(2.91±1.14)mg/d,(2.98±1.05)mg/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8,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华法林个体间用量差异的主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 基因分型 华法林 个体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干扰素通路IRF5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红梅 刘水和 +1 位作者 叶震璇 张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4-578,583,共6页
目的:研究Ⅰ型干扰素通路IRF5基因rs2004640、rs10954213、rs472814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运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218例SLE患者及200例健康对照者IRF5基因rs10954213、rs4728142、rs2004640... 目的:研究Ⅰ型干扰素通路IRF5基因rs2004640、rs10954213、rs472814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运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218例SLE患者及200例健康对照者IRF5基因rs10954213、rs4728142、rs2004640位点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SLE的关系;用IIF法和LIA法测定218例SLE患者血浆中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特异性抗体,并分析其与IRF5 rs2004640、rs10954213位点基因频率的关系。结果:IRF5 rs2004640位点等位基因T频率分布SLE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9,P=0.009),基因型GG/TT分布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1,P=0.024,);IRF5 rs10954213位点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在SLE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基因型GG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5,P=0.016);IRF5 rs4728142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组IRF5 rs2004640位点等位基因T和抗Sm抗体、抗Rib-P抗体相关(χ~2=8.512、4.057;P=0.005、0.048)。218例SLE患者中活动期患者特异性抗体主要以Anti-NUC、Anti-His、Anti-Rib-P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F5基因rs2004640、rs10954213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易感性相关,rs4728142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SLE易感性不相关;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和抗Sm抗体、Anti-Rib-P抗体相关,SLE活动期患者特异性抗体主要以抗ds-DNA抗体、抗NUC抗体、抗His抗体、抗Rib-P抗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Ⅰ型干扰素通路 干扰素调节因子 基因多态性 抗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VEGF对心肌梗死兔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韦方 袁明兰 +3 位作者 周永刚 王树辉 王永梅 李世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7-600,共4页
目的:观察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兔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VEGF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常规全麻,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开,暴露心脏,结扎左室支建立心肌梗... 目的:观察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兔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VEGF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常规全麻,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开,暴露心脏,结扎左室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冠状静脉窦插管,实验组逆行灌注VEGF蛋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对照,10min后重复灌注1次。分别于术前、结扎左室支后30min、灌注后30min、1h、2h测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心功能,全程记录心电及压力监测,实验结束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结扎左室支即刻所有动物出现ST段抬高并与T波融合,结扎左室支30min所有动物CK、CK-MB、TnT均显著升高,实验组于灌注VEGF后1h、2hCK、CK-MB、TnT、ET及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灌注VEGF后30min、1h、2hVEGF、NO、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速率及左室内压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VEGF蛋白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2016-2017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胡方芳 张华 +8 位作者 季萍 喻华 贾伟 郭素芳 魏莲花 单斌 阿祥仁 鲁卫平 徐修礼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分析2016—2017年西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结合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按2017年CLSI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我国西部10家... 目的分析2016—2017年西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结合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按2017年CLSI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我国西部10家医院(贵州、新疆、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云南、青海、重庆、甘肃)呼吸道标本分离菌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7年西部十家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49643株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1.9%,革兰阳性菌为18.1%。常见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8.7%)、鲍曼不动杆菌(14.6%)、铜绿假单胞菌(12.2%)、金黄色葡萄球菌(11.3%)、肺炎链球菌(6.8%)、流感嗜血菌(6.7%)、大肠埃希菌(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8%)、阴沟肠杆菌(4.3%)等。药敏结果显示对于肺炎链球菌儿童分离株中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头孢曲松7.8%、头孢噻肟7.1%)高于成人分离株(头孢曲松7.3%、头孢噻肟6.2%),但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株较成人组少(儿童1%、成人2.8%)。两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39.5%和37.2%。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株。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45.5%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1%和65%。对3种碳氢酶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在8%左右。铜绿假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低于<30%,对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率在23%左右。鲍曼不动杆菌除了米诺环素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5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在70%左右。结论呼吸道分离菌以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呈增长趋势,临床应重视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耐药 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通过调节IGF-1介导的PI3K/mTOR信号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燕 刘波 +3 位作者 罗建华 胡方芳 刘倩 张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5-641,共7页
目的:观察乳铁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SPF级Wista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乳铁蛋白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阿仑膦酸钠组),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建立糖皮质激素... 目的:观察乳铁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SPF级Wista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乳铁蛋白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阿仑膦酸钠组),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药物治疗。放射学检测骨形态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1N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3、IGFBP-4、IGFBP-5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 receptor,IGF-1R)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MD降低(P=0.000),骨形态破坏;血清中P1NP、bALP、OC、β-CTX、IGF-1、IGFBP-3、IGFBP-4、IGFBP-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0);股骨组织中IGF-1R、p-PI3K/PI3K、p-Akt/Akt和p-mTOR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乳铁蛋白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BMD增加(P=0.030,P=0.008),骨形态改善;血清中P1NP(P=0.009,P=0.000)、bALP(P=0.002,P=0.000)、OC(P=0.007,P=0.000)和β-CTX(P=0.020,P=0.009)表达水平均降低;IGF-1(P=0.007,P=0.003)、IGFBP-3(P=0.030,P=0.007)、IGFBP-4(P=0.020,P=0.009)、IGFBP-5(P=0.040,P=0.008)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大鼠股骨组织中IGF-1R(P=0.020,P=0.006)、p-PI3K/PI3K(P=0.040,P=0.005)、p-Akt/Akt(P=0.003,P=0.007)和p-mTOR(P=0.010,P=0.00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乳铁蛋白呈剂量依赖性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且与调控IGFBP及IGF-1介导的PI3K/mTOR信号激活有关,具有潜在的抗骨质疏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通过ZEB1促进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净 任智晶 +2 位作者 魏娜 倪青 郭小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8-973,共6页
背景与目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细胞多个生物过程,如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等。有研究表明,HER-2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背景与目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细胞多个生物过程,如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等。有研究表明,HER-2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相关,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HER-2对EMT的调节机制。方法:用Transwell小室模拟细胞的迁徙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的水平。结果:Transwell小室模拟实验发现,HER-2过表达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表明,HER-2能上调ZEB1,用si RNA降低ZEB1表达使HER-2过表达细胞的侵袭能力受损;此外,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中活性氧水平较低。结论:HER-2可以上调ZEB1的表达而赋予乳腺癌细胞EMT相关特性,ZEB1可作为进一步研究HER-2与EMT调节关系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ZEB1 细胞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悦 王予川 +1 位作者 郑继明 周湘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组织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apmap数据库分析HBG1-HBD基因间序列单倍型及标签SNP的挑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文平 黄盛文 +4 位作者 黄凌 王偲颖 韩媛媛 王予川 安邦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 HBG1-HBD基因间序列在γ珠蛋白基因表达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中国北京汉族人群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单倍型并挑选标签SNP(tag SNP)。方法从Hapmap数据库中下载HBG1-HBD基因间序列上中国北京汉族人群的所有SNP数据。应用Haploview 4.... 目的 HBG1-HBD基因间序列在γ珠蛋白基因表达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中国北京汉族人群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单倍型并挑选标签SNP(tag SNP)。方法从Hapmap数据库中下载HBG1-HBD基因间序列上中国北京汉族人群的所有SNP数据。应用Haploview 4.0软件对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HBG1-HBD基因间序列范围的单倍域及单倍型。用MEGA5.10软件对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根据SNP之间的r2值挑选出可代表不同类型单倍型的tag SNP。结果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HBG1-HBD基因间序列中共有2个单倍域(Block1和Block2),分别有7种和3种单倍型,发生频率均>1%。通过聚类分析将Block1的单倍型分为2组,可通过相互代表的11个tag SNP进行分组,11个SNP依次为:rs3813727、rs10837643、rs4320977、rs4283007、rs4402323、rs4910543、rs4910736、rs2105819、rs968857、rs968856、rs10768687。结论获得了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单倍型及tag SNP,为研究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单倍型与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MAP HBG1-HBD基因间序列 单倍型 标签SNP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A刺激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趋化特性及其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军 王树辉 +4 位作者 杨永红 安邦全 李贵芳 吴军 解志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9-582,587,共5页
目的:体外动态观察ConA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趋化特性,为利用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提供线索。方法:①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hiCD127loCD25hi-int细胞。②纯化的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分别用ConA(10μ... 目的:体外动态观察ConA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趋化特性,为利用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提供线索。方法:①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hiCD127loCD25hi-int细胞。②纯化的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分别用ConA(10μg/ml)刺激0、24和48小时后,用趋化因子CCL1、CCL5、CCL20、CCL22做趋化实验,观察各趋化因子作用下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的趋化特性。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CCR4与CCR6的表达。结果:①分离得到的调节性T细胞纯度为97.4%,活细胞率为95%,得率:4.1%。②CCL1、CCL20、CCL22均可趋化调节性T细胞,且在ConA激活后趋化效率随时间而改变。CCL1与CCL22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指数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CCL20对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T细胞趋化指数都很高;CCL5对调节性T细胞趋化性则显著弱于CD4+CD25-T细胞。③ConA刺激后,调节性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CD4+CD25-细胞)。随着ConA刺激时间延长,两组细胞CCR4的表达均持续增强;两组细胞CCR6的表达均在刺激24小时后表达明显增强,48小时后CCR6的表达略有减弱,呈下降趋势。结论:①磁珠阴性分选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可分选出较高纯度及活率的调节性T细胞。②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相比,二者具有不同的趋化特性。CCL1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作用较特异,CCL22趋化作用较强,CCL5趋化作用较弱。而CCL20对CD4+CD25-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趋化作用都强。③ConA刺激后48小时内趋化因子CCL1、CCL20、CCL22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作用随刺激时间而增强。④ConA刺激可以增强受体CCR4、CCR6表达。⑤提示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细胞活化状态有关,且不同受体表达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基因甲基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 府伟灵 黄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72-75,78,共5页
【目的】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该基因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重亚硫酸盐修饰测序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h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蛋白... 【目的】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该基因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重亚硫酸盐修饰测序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h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并将甲基化状态与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织的所有CpG位点均为非甲基化。肿瘤组织中CpG岛1(CGI-Ⅰ)甲基化阳性率为20%(6/30),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15/30)。经x^2检验,CGI-Ⅰ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的hMLH1蛋白表达阴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组的甲基化阳性率(100%)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14.29%)(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1甲基化可能导致hMLH1蛋白不表达;甲基化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存在关联,提示甲基化还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 CPG岛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伟 卓召振 +1 位作者 李荣辉 袁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究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表达和纯化重组鞭毛素蛋白即全长鞭毛素蛋白Fli C(同时激活TLR5和NLRC4两条通路)、Fli CΔ90-97(不能激活TLR5通路)、Fli C-L3A(不能激活NLRC4通... 目的:探究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表达和纯化重组鞭毛素蛋白即全长鞭毛素蛋白Fli C(同时激活TLR5和NLRC4两条通路)、Fli CΔ90-97(不能激活TLR5通路)、Fli C-L3A(不能激活NLRC4通路)和Fli CΔ90-97:L3A(两条通路都不激活)。用不同浓度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刺激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72 h后,利用CCK8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抑制率。软琼脂形成实验:每孔细胞数为1 000个MCF-7细胞铺于6孔板中,重组鞭毛素蛋白浓度为1μg/ml,培养14 d后,结晶紫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克隆数,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四种鞭毛素蛋白在0.1μg/ml的浓度刺激下,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达到30%,Fli CΔ90-97对MCF-7的抑制作用是剂量依赖的。在1μg/ml时单独激活TLR5的Fli C-L3A鞭毛素蛋白的抑制率高于全长的Fli C和单独激活NLRC4的Fli CΔ90-97。Fli CΔ90-97:L3A也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四种鞭毛素蛋白对MDA-MB-231细胞在加转染试剂之后才表现出抑制效应。结论:鞭毛素蛋白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分别激活胞膜和胞内的除TLR5和NLRC4以外的其他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毛素蛋白 TLR5 NLRC4 乳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 SH3双位点突变体构建及其促进KCL22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鑫 文良雪 +3 位作者 崔淼淼 付珮一 黄凌 徐方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21-2624,共4页
目的:BCR-ABL SH3结构域双位点突变体构建,探讨其促进CML细胞株凋亡机制,为CML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双突变体,构建含ABL SH3双突变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分析突变体对KCL22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源建模构建ABL ... 目的:BCR-ABL SH3结构域双位点突变体构建,探讨其促进CML细胞株凋亡机制,为CML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双突变体,构建含ABL SH3双突变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分析突变体对KCL22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源建模构建ABL SH3双突变体;Pep Site2.0软件预测双突变体相关蛋白结合能力。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双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显示突变体较野生型显著促进KCL22细胞凋亡;成功模拟并获得稳定的双突变体三维结构,筛选出的突变体与相关蛋白结合能力较野生型大大提高。结论:双突变体显著促进KCL22细胞凋亡,为ABL SH3结构研究及CML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蛋白 重叠延伸PCR KCL22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Bloom解旋酶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金河 张望明 +2 位作者 晏文涛 许键炜 葛章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53-1460,共8页
目的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研究DMY对Bloom解旋酶(Bloom helicase,BLM)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对探索DMY的抗肿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光谱、圆二色谱、荧光偏振和自由磷检... 目的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研究DMY对Bloom解旋酶(Bloom helicase,BLM)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对探索DMY的抗肿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光谱、圆二色谱、荧光偏振和自由磷检测等方法和技术研究DMY对BLM解旋酶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圆二色谱和紫外光谱结果显示,DMY能与BLM解旋酶结合,且有1个结合位点;在0~25μmol·L^-1浓度范围内,DMY对BLM解旋酶的二级结构的干扰能力成正相关,在25~75μmol·L^-1浓度范围内则相反。荧光偏振和自由磷检测实验显示,DMY能结合在BLM解旋酶上,进而抑制BLM解旋酶的解链活性。结论DMY能够竞争性结合于BLM解旋酶的DNA结合位点上,改变BLM解旋酶的空间结构,从而抑制BLM解旋酶与DNA的结合,进而抑制BLM解旋酶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Bloom解旋酶 生化活性 构象 二级结构 圆二色谱 荧光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