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鹿冲关和雷公山酸雨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敖子强 瞿丽雅 +2 位作者 林文杰 赵宇中 彭世寿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6,共6页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大的省份,同时又是我国酸雨的重灾区。通过对贵阳喀斯特地区鹿冲关和非喀斯特地区雷公山的酸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的酸雨都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而且鹿冲关的SO^2- 4和Ca^2+含量很高,其降水、...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大的省份,同时又是我国酸雨的重灾区。通过对贵阳喀斯特地区鹿冲关和非喀斯特地区雷公山的酸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的酸雨都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而且鹿冲关的SO^2- 4和Ca^2+含量很高,其降水、树冠水、穿落水、土壤表层水、土壤表层以下15cm、30cm的水和地表水中SO^2- 4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0.9mg/L、66.2mg/L、56.6mg/L、175mg/L、62.2mg/L、63.3mg/L、52.8mg/L;Ca抖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84mg/L、19.1mg/L、16.4mg/L、45.9mg/L、23.7mg/L、27.1mg/L、18.8mg/L;pH值分别为3.76~6.83、3.37~7.51、3.60~8.01、3.76~5.42、3.94~8.10、4.16~8.29、4.10~8.36,但小于4.50的并不多,其原因与所处的喀斯特环境缓冲能力很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水化学特征 缓冲能力 喀斯特 非喀斯特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铅锌冶炼区农田土壤镉铅有效性评价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厦 宋静 +2 位作者 高慧 张强 刘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8-336,共9页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不同活性库分布和土壤-溶液分配模型能够提供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浸出能力等信息,因而在风险评价和修复实践中非常重要。本研究采集毕节铅锌冶炼区30个历史污染农田土壤,同时在贵州省范围内采集5种类型背景土壤制成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不同活性库分布和土壤-溶液分配模型能够提供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浸出能力等信息,因而在风险评价和修复实践中非常重要。本研究采集毕节铅锌冶炼区30个历史污染农田土壤,同时在贵州省范围内采集5种类型背景土壤制成不同浓度Pb/Cd单一污染土壤;经3个月老化,分别测定由0.43 mol/L HNO_3、0.1 mol/L HCl和0.005 mol/L DTPA提取态表征的重金属反应活性库以及由0.01 mol/L CaCl_2提取态表征的直接有效库;分析铅锌冶炼区农田土壤Cd、Pb不同有效库的分布特征,建立土壤-溶液分配模型,并讨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污染土壤中Cd和Pb的直接有效库占全量比例分别比人工污染土壤低4倍和223倍,然而历史污染土壤Cd和Pb的反应活性库(0.43 mol/L HNO_3提取态)占全量比例要高于相应人工污染土壤中的比例。拓展Freundlich形式吸附方程能够准确描述各提取态表征的Cd和Pb活性库与土壤全量Cd和Pb的关系,尤其0.43 mol/L HNO_3提取方法能够克服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Cd和Pb提取的影响而与总量建立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H依附性Freundlich吸附方程准确描述了Cd和Pb的总反应活性库分别与土壤溶液Cd和Pb的关系,对于Pb而言,还要考虑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修复以及农田有效态标准的推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有效性 土壤.溶液分配模型 化学提取 农田土壤 土法炼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中段水环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鹤 董泽琴 +1 位作者 张帅 邹凤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203-10205,10254,共4页
选取赤水河中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环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赤水河中段阴离子以HCO3-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75%,阳离子以Ca2+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66.7%,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钙型Ⅱ类水质,与"七.... 选取赤水河中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环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赤水河中段阴离子以HCO3-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75%,阳离子以Ca2+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66.7%,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钙型Ⅱ类水质,与"七.五"时期相比,水质类型变化不大,且水系河水以HCO3--Ca2+型水的基本组成是稳定的;河水水质属于偏碱性、中等矿化度水,其矿化度随着HCO3-的增加而增加,赤水河中段河水的pH值、矿化度、总硬度等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Ⅱ类水质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水质要求,可以作为城镇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周边诸多酒厂生产白酒所用加浆水的水源;赤水河中段干流水中Eh较高,溶解氧丰富,自净能力强,是优质的中等矿化度淡水资源,与河流的水质评价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 水化学特征 水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辣椒镉的累积特性及土壤风险阈值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立志 刘鸿雁 +4 位作者 刘青栋 罗凯 余志 王雪雯 冉晓追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193-200,共8页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西南喀斯特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的特色农作物,属茄科,具有一定镉(Cadmium)富集能力。为明确贵州主产区辣椒Cd的富集状况,探究辣椒质量安全的土壤风险阈值,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采集贵州省9个县区辣椒及土...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西南喀斯特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的特色农作物,属茄科,具有一定镉(Cadmium)富集能力。为明确贵州主产区辣椒Cd的富集状况,探究辣椒质量安全的土壤风险阈值,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采集贵州省9个县区辣椒及土壤样品105组,利用ICP-MS检测Cd含量,研究土壤Cd分布,辣椒富集系数,并根据土壤pH建立回归模型推导基于辣椒质量安全的土壤Cd风险阈值。结果表明,有4个研究区土壤均值超过贵州省土壤Cd背景值(0.659 mg·kg^(-1)),超出率分别是:WS(25.8%)、HZ(42.2%)、LD(146%)、WN(439%);18.1%的辣椒超过国家食品安全Cd限值标准(GB2762—2017,0.05 mg·kg^(-1)),点位超标率为LD(20.8%)、TZ(7.69%)和WN(100%);辣椒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范围是0.019至0.108,均值0.046。由回归模型推算出酸性土(pH<6.5)、中性土(6.5≤pH≤7.5)、石灰性土(pH>7.5)中Cd风险阈值分别为1.00、1.26和2.50 mg·kg^(-1),分别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15618—2018)的3.33、4.21、4.17倍,阈值准确率达91.1%;有效态Cd风险阈值为0.071、0.017和0.005 mg·kg^(-1),阈值准确率达86.1%。地质高背景区农田土壤Cd超标严重,但辣椒的生物富集系数相对较低,基于辣椒质量安全的土壤Cd风险阈值远高于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 辣椒 富集系数 风险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重金属修复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代宽 李心清 +4 位作者 董泽琴 刘永霞 周思 周强 余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生物炭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一定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CEC),同时还兼有使用成本低、技术原理简单、环境友好性突出等特点,不仅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还可以为农村过剩生物质处理提供解决途径,近年来生物炭在土壤... 生物炭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一定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CEC),同时还兼有使用成本低、技术原理简单、环境友好性突出等特点,不仅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还可以为农村过剩生物质处理提供解决途径,近年来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倍受关注。概述了生物炭的理化特性以及环境特性,着重介绍了生物炭在提高土壤CEC、提升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提高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环境效应与土壤重金属迁移性之间的关系;对今后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迁移性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在进一步研究中,不仅要对不同生物质原材料、制备条件下的生物炭进行对比研究,还要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情况(土壤自身理化条件、重金属种类、含量、形态),结合测土施肥的基本原理,对生物炭的土壤重金属修复能力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重金属 污染修复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枫湖水体营养盐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孟凡丽 王立志 +3 位作者 宋红丽 肖劲松 邱如稚 韩洪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2期77-85,共9页
在红枫湖自北向南依次布设1—6号采样点,全年监测(采样频率每月一次)点位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含量的变化,以分析环境因子和湖水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体营养盐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呈夏冬两季升高春秋两季降低的双峰型波动... 在红枫湖自北向南依次布设1—6号采样点,全年监测(采样频率每月一次)点位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含量的变化,以分析环境因子和湖水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体营养盐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呈夏冬两季升高春秋两季降低的双峰型波动,且夏季营养盐含量高于冬季。环境因子监测结果表明水体pH、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水温和透明度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将营养盐提取得到1个主成分F,相关分析表明F与DO、Chl-a、COD_(Mn)、水温和透明度呈显著相关,Chl-a、COD_(Mn)和水温随着主成分得分F的升高而升高,而DO和透明度随着主成分得分F的升高而降低。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主成分F与DO、Chl-a、COD_(Mn)、水温和透明度均获得较好的线性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湖 环境因子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环境规划后评估研究——以某省“十一五”环境规划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玉献 董泽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140-9143,共4页
[目的]采用逻辑框架法对环境规划进行后评估。[方法]以某省"十一五"环境规划为例,采用逻辑框架法,从评估内容、指标体系、实施步骤、评估反馈以及环境规划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对环境规划进行后评估。[结果]采用逻辑框架法对环... [目的]采用逻辑框架法对环境规划进行后评估。[方法]以某省"十一五"环境规划为例,采用逻辑框架法,从评估内容、指标体系、实施步骤、评估反馈以及环境规划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对环境规划进行后评估。[结果]采用逻辑框架法对环境规划进行后评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对环境规划各阶段不同规划指标的评估,通过建立规划项目问题树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环境规划的后评估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框架法 “十一五”环境规划 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农村家庭炉灶及燃料改良成本-健康效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利英 董泽琴 +1 位作者 吴可嘉 潘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117,共6页
固体燃料燃烧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易导致人体健康损害。文章采用WHO推荐的基于燃料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对贵州省使用固体燃料(柴薪和煤)的农村农户炉灶及燃料改良干预的成本-健康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清洁能源(沼气)替代、无烟... 固体燃料燃烧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易导致人体健康损害。文章采用WHO推荐的基于燃料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对贵州省使用固体燃料(柴薪和煤)的农村农户炉灶及燃料改良干预的成本-健康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清洁能源(沼气)替代、无烟囱炉灶改造、部分清洁能源和部分炉灶改造结合的3种干预情景下,均能取得较高的健康效益,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所致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成人肺癌的发病率,测算出这3种干预场景减少的早死亡病例数分别可达9 419、2 617、5 509例,健康效益/成本比BCR分别为3.6、2.3、3.0,在贵州农村地区实行炉灶干预措施能取得较好的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农村 室内空气污染 固体燃料 炉灶干预 成本效益比 早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葛皓 林齐维 《热带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31-35,共5页
分析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贵州 可持续发展对策 现状 生态环境 对策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PUFF模型在贵州某复杂地形区域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艳妮 王金乐 +1 位作者 辛亚蒲 顾会明 《绿色科技》 2014年第9期225-227,共3页
指出了环境空气评价的技术方法和预测模型均有很多,其应用的条件各有不同。CALPUFF模型作为一种预测模型,在复杂地形的预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采用CALPUFF模型预测了贵州某复杂地形区域某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为... 指出了环境空气评价的技术方法和预测模型均有很多,其应用的条件各有不同。CALPUFF模型作为一种预测模型,在复杂地形的预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采用CALPUFF模型预测了贵州某复杂地形区域某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为当地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UFF模型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复杂地形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空间分配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敬婷 王艳妮 王金乐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1-4,14,共5页
为建立贵州省高空间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提供技术依据,以黔东南州现有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开展了3 km×3 km空间分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各市(县)排放的污染物分布不均衡,与人类活动区域基本呈一致... 为建立贵州省高空间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提供技术依据,以黔东南州现有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开展了3 km×3 km空间分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各市(县)排放的污染物分布不均衡,与人类活动区域基本呈一致分布。不同污染物在不同市(县)单位面积排放量、总排放量的排序不同,凯里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大气污染物 排放清单 空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污染源区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敬婷 王艳妮 +2 位作者 谢凯夫 彭科曼 杨俊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120-128,共9页
通过收集和整理贵阳市监测站点所得数据,对贵阳市2023年各污染物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2023年贵阳市春季和夏季,受降雨洗净效应,颗粒物较其他季节偏低,但光照和温度升高导致臭氧浓度达到年内高峰,特别是碧云窝站... 通过收集和整理贵阳市监测站点所得数据,对贵阳市2023年各污染物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2023年贵阳市春季和夏季,受降雨洗净效应,颗粒物较其他季节偏低,但光照和温度升高导致臭氧浓度达到年内高峰,特别是碧云窝站点记录的105.66μg/m^(3)。秋冬季节,人为活动及大气逆温增加了污染物浓度,红边门站点PM_(2.5)达40.19μg/m^(3),中院村PM_(10)最高达59.59μg/m^(3),显示出工业和交通活动对污染的显著影响。同样,SO_(2)和NO_(2)浓度在冬季显著上升,SO_(2)最大浓度出现在中院村达17.90μg/m^(3),NO_(2)最大浓度出现在市环保站,为25.50μg/m^(3)。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M_(2.5)与PM_(10)、SO_(2)与NO_(2)呈现极强正相关,CO与PM_(2.5)、PM_(10)、SO_(2)、NO_(2)相关系数为0.575~0.608,反映交通和工业燃烧是其主要来源。O_(3)与其他污染物关联性较弱,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SO_(2)与PM_(2.5)、PM_(10)强正相关,可能与硫酸盐生成有关,而NO_(2)与PM_(2.5)、PM_(10)、SO_(2)相关性强,强调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对污染浓度的重要影响。通过对2023年污染天潜在源区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利用PSCF与CWT分析确认了长距离污染物输送路径,尤其是广西自治区西乡塘区和武鸣县大气污染物输送在此次污染事件中影响显著,最大贡献浓度为107.74μg/m^(3)。旨在为贵阳市的空气质量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建议,为制定科学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相关性分析 潜在源区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万山汞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73
13
作者 胡国成 张丽娟 +7 位作者 齐剑英 杨剑 于云江 郑海 陈凤 陈棉彪 王程程 黎华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885,共7页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伴随着矿山的开采、冶炼等人为活动,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掌握贵州万山汞矿政策性关停后对周边环境的产生的不利影响,以贵州万山汞矿周边主要乡镇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随机布点的方法在汞矿周边6 个乡镇采...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伴随着矿山的开采、冶炼等人为活动,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掌握贵州万山汞矿政策性关停后对周边环境的产生的不利影响,以贵州万山汞矿周边主要乡镇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随机布点的方法在汞矿周边6 个乡镇采集30 个土壤样品,通过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原子荧光仪测定所有土壤样品中的Cr、Ni、Cu、Cd、Pb、As、Hg.以贵州省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参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贵州万山汞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万山汞矿周边土壤中Cr、Ni、Cu、Cd、Pb、As 和Hg 的平均含量水平分别为353.22、33.58、41.45、0.87、59.30、14.34、14.15mg·kg^-1,其中Hg 污染最严重,最高超标倍数为135 倍.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r 的地积累指数为1-2 之间,属于偏中度污染范畴;Hg 的地累积指数为4-10 之间,处于严重~极重污染范畴;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RI)评价结果显示:万山汞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较强的生态风险程度,其中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中的Cr、Ni、Cu 的来源可能与土壤背景值有关;Cd、Pb、As、Hg 的来源与大气沉降、汞矿采选冶炼等外源性污染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矿区 土壤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沟式污水土地处理和人工湿地中植物对磷去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笑一 史莉 +2 位作者 彭润芝 刘春丽 关小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采用盆栽实验和中试实验系统,研究了地沟式土地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中不同植物对磷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磷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芋头、菖蒲和岩豆藤3种植物对磷的净化效率最高。同时还对中试各处理槽的不... 采用盆栽实验和中试实验系统,研究了地沟式土地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中不同植物对磷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磷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芋头、菖蒲和岩豆藤3种植物对磷的净化效率最高。同时还对中试各处理槽的不同位置和深度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地沟式土地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中植物的除磷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式污水 土地处理 人工湿地 植物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太湖流域城镇扩张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乔旭宁 顾羊羊 +2 位作者 邹长新 黄贤峰 胡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883-5893,共11页
理解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生态环境变化区域及其成因,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17A3和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结合RS与GIS技术,构建城镇开发程度指数,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城镇开发... 理解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生态环境变化区域及其成因,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17A3和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结合RS与GIS技术,构建城镇开发程度指数,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城镇开发程度进行分区,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城镇开发程度与NPP的作用关系,并运用热点分析模型探讨土地利用转型对NP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太湖流域年均NPP变化范围是388.79—452.54 gC m^(-2)a^(-1),NPP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2)城镇开发程度缓慢增加区对NPP变化影响较小,增加区与快速增加区对NPP变化影响较大;(3)太湖流域土地转型主要发生在耕地转建设用地、林地转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扩张及由此导致的城镇开发程度的增加,是流域NPP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扩张 夜间灯光数据 NPP 热点分析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株真菌对铊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嘉龙 肖唐付 +3 位作者 宁增平 贾彦龙 杨菲 彭景权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1-344,349,共5页
铊是13种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之一,研究微生物与铊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区采集土壤和沉积物,借助平板筛选法在铊浓度为1000 mg/L水平筛选得到九株高耐受性菌株,用于真菌对铊的胞外吸... 铊是13种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之一,研究微生物与铊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区采集土壤和沉积物,借助平板筛选法在铊浓度为1000 mg/L水平筛选得到九株高耐受性菌株,用于真菌对铊的胞外吸附作用实验,并采用液体发酵法考察真菌对铊的胞外吸附作用,实验设计了1000 mg/L、1200 mg/L和1500mg/L三种铊处理水平,借助ICP-MS检测分析样品的铊含量,以此计算吸附效率。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水平中,真菌菌株对铊的吸附效率为4.63%~16.89%,且随着环境中铊浓度的上升,菌丝体(或菌丝球)生物量明显减少,导致吸附效率的下降;真菌对常量元素如钙、钠、钾的吸附与对铊的吸附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真菌细胞对钙、钾的吸附方式可能与对铊的吸附方式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真菌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座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与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丽丽 李秋华 +2 位作者 滕明德 刘送平 张明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104~55.8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占到了总量的82.55%,6个采样点中有3个(大坝、野鸭滩和革布)检出了微囊藻毒素MC-RR,且有1个点(革布)质量浓度超标,另外3个点(坝艾、坝达章和九里堡)未检出;百花湖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共同构成优势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是主要优势藻,浮游植物丰度在6.16×104~65.0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为33.25%,3个采样点(大坝、岩脚寨和码头)均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形成2个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和微囊藻毒素分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2个水库中氮、磷营养盐水平不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同,进而导致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群落结构 微囊藻毒素 万峰湖 百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法炼锌区废渣重金属固定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敖子强 严重玲 +3 位作者 林文杰 瞿丽雅 窦扬扬 叶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903,共5页
黔西北土法炼锌形成大量的废弃地,废渣重金属Zn、Pb和Cd全量分别为:7521、5365和53.4mg·kg-1,废渣的pH值为8.53,当地的背景土壤的pH值为5.39。重金属污染是当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来说防止重... 黔西北土法炼锌形成大量的废弃地,废渣重金属Zn、Pb和Cd全量分别为:7521、5365和53.4mg·kg-1,废渣的pH值为8.53,当地的背景土壤的pH值为5.39。重金属污染是当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来说防止重金属的迁移扩散显得尤其必要。用优级纯硝酸调控废渣的pH值检验pH值降低时废渣重金属释放程度;用碱石灰、活性炭、粉煤灰和有机质对重金属进行吸附;野外用碱石灰、纯碱和烧碱在土法炼锌区对废渣释放的重金属进行吸附。结果发现废渣重金属Pb、Zn和Cd随pH值降低而释放,Cd和Zn的释放量较大,pH值是影响重金属迁移扩散的重要因子;碱石灰、活性炭、粉煤灰和有机质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比较得出碱石灰的吸附效果最好;野外实验进一步发现碱石灰固定重金属稳定性好、吸附性强。黔西北土法炼锌区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区分布,碱石灰来源广,用作废渣重金属释放的固定材料相对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法炼锌区 重金属 吸附 碱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酸雨区大气干沉降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仁军 柴立元 +3 位作者 曾光明 漆燕 肖劲松 赵大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湖南蔡家塘、贵州雷公山和重庆铁山坪3个小流域长年大气干沉降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三地大气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地大气干沉降中主要的酸性物质均为SO2,SO42-,NO2;主要的碱性物质均为NH4+,Ca2+,K+,... 以湖南蔡家塘、贵州雷公山和重庆铁山坪3个小流域长年大气干沉降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三地大气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地大气干沉降中主要的酸性物质均为SO2,SO42-,NO2;主要的碱性物质均为NH4+,Ca2+,K+,NH3.SO2的干沉降跟当地S的来源有密切的关系,且具有季节性变化.三地的NH3+NH4+浓度均大于HNO3+NO3-浓度.NO2,NH3的年平均浓度大小均为铁山坪>蔡家塘>雷公山.蔡家塘、雷公山、铁山坪铵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均小于1,蔡家塘硝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接近1;雷公山年硝态氮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大于1;铁山坪硝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大气 气溶胶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非残渣态Rb/Sr比值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艳 陈敬安 +2 位作者 张维 朱正杰 李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7,共9页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变化主要受控于Sr含量的变化,而真正反映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主要是迁移至集水盆地(湖泊)的溶解态Sr^2+,在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形式存在。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比值与相应的S...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变化主要受控于Sr含量的变化,而真正反映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主要是迁移至集水盆地(湖泊)的溶解态Sr^2+,在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形式存在。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比值与相应的Sr含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对比分析发现,沉积物非残渣态Rb/Sr比值更好地反映了流域化学风化。根据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非残渣态Rb/Sr比值的剖面变化,恢复了该流域一千多年来的化学风化历史。湖光岩玛珥湖非残渣态的Rb/Sr比值在AD704~1850年存在2个低值.即AD740~860年和AD1400~1750年,表明这两个时段该流域化学风化较强,其中AD1550~1700化学风化最强。湖光岩玛珥湖流域的化学风化主要受降水的控制,而温度对它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Rb/Sr比值 化学风化 湖光岩玛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