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斜BiScO3和BiCrO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骆最芬 范梦慧 +2 位作者 黄金保 岑伟富 赵宇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2-727,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单斜BiScO_3和BiCrO_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iScO_3为无磁绝缘体,带隙为直接带隙,BiCrO_3为间接带隙磁性半导体;BiScO_3和BiCrO_3都不吸收能量小于1.02 eV...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单斜BiScO_3和BiCrO_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iScO_3为无磁绝缘体,带隙为直接带隙,BiCrO_3为间接带隙磁性半导体;BiScO_3和BiCrO_3都不吸收能量小于1.02 eV的光子,BiScO_3吸收可见光的能力强于BiCr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cO3 BiCrO3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点云中散乱电子元器件分割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伯云 陆安江 +2 位作者 赵麒 黄际玮 彭熙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16-224,共9页
目的针对散乱电子元器件计数过程中电子元器件分割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簇平均法线夹角、平均点云密度边缘提取和区域生长阈值自适应的散乱电子元器件分割方法。方法通过体素化处理、RANSAC算法和统计离群滤波算法对原始点云数... 目的针对散乱电子元器件计数过程中电子元器件分割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簇平均法线夹角、平均点云密度边缘提取和区域生长阈值自适应的散乱电子元器件分割方法。方法通过体素化处理、RANSAC算法和统计离群滤波算法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量无关点云;使用欧式聚类算法对预处理结果粗分割得到电子元器件点云簇,以点云簇为阈值设置单元,避免阈值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通常边缘点较非边缘点法线夹角更大、邻域点更少,提出通过点云簇平均法线夹角和平均点云密度自适应约束来去除点云簇中边缘点的方法;对去边缘点后的点云簇细分割,根据细分割后点云簇的平均法线夹角进行区域生长阈值的自适应选择,通过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将每个电子元器件从点云簇中分割出来。结果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方法分割正确率达97%以上,每10个目标分割耗时约345 ms。结论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分割效果优于传统分割算法,能够准确地将每个电子元器件从复杂场景中分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分割 数量检测 边缘提取 散乱电子元器件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SiC表面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梦慧 岑伟富 +3 位作者 蔡勋明 廖杨芳 谢晶 谢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46-1352,共7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3C-Si C块体和3C-Si C(111)、(110)和(100)三个表面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3C-Si C块体是带隙为1.44 e V的G-M间接带隙半导体,3C-Si C(111)表面是带隙为2.05 e V的M-G间接带隙半导体,3C-Si C(...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3C-Si C块体和3C-Si C(111)、(110)和(100)三个表面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3C-Si C块体是带隙为1.44 e V的G-M间接带隙半导体,3C-Si C(111)表面是带隙为2.05 e V的M-G间接带隙半导体,3C-Si C(110)表面形成带隙值为0.87 e 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3C-Si C(100)表面转变为导体。由光学性质分析得到,与3C-Si C块体比较,3C-Si C(100)、(110)、(111)表面的介电函数,吸收谱,反射谱,能量损失函数等均出现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SIC 表面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机制与重放策略的持续语义分割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静 何瑶 +3 位作者 李斌 李少波 胡建军 溥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08-2917,共10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语义分割模型在增量更新知识时由于新旧任务参数之间的干扰加之背景漂移现象,会加剧灾难性遗忘。此外,数据常常由于隐私、安全等因素无法被存储导致模型失效。为此,该文提出基于门控机制与重放策略的持续语义分割方...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语义分割模型在增量更新知识时由于新旧任务参数之间的干扰加之背景漂移现象,会加剧灾难性遗忘。此外,数据常常由于隐私、安全等因素无法被存储导致模型失效。为此,该文提出基于门控机制与重放策略的持续语义分割方法。首先,在不存储旧数据的情况下,通过生成对抗网络生成及网页抓取作为数据来源,使用标签评估模块解决无监督问题、背景自绘模块解决背景漂移问题;接着,使用重放策略缓解灾难性遗忘;最后,将门控变量作为一种正则化手段增加模型稀疏性,研究了门控变量与持续学习重放策略结合的特殊情况。在Pascal VOC2012数据集上的评估结果表明,在复杂场景10-2,生成对抗网络(GAN)、Web的设置中,该文在全部增量步骤结束后的旧任务性能比基线分别提升了3.8%,3.7%,在场景10-1中,相比于基线分别提升了2.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学习 语义分割 重放策略 门控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密SM9的物联网可重构密钥安全认证协议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旺旺 周骅 +1 位作者 王代强 赵麒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4,共9页
为增强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用户隐私安全性,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国密SM9的物联网可重构密钥安全认证协议,旨在保证数据来源安全和数据传输安全。该协议仅使用倍点、点加和哈希操作就实现了共享密钥的封装与重构,并融合了伪一... 为增强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用户隐私安全性,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国密SM9的物联网可重构密钥安全认证协议,旨在保证数据来源安全和数据传输安全。该协议仅使用倍点、点加和哈希操作就实现了共享密钥的封装与重构,并融合了伪一次一密和一次一身份机制,以提高共享密钥的传输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保证了密文数据传输与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文章所提方案经过ProVerif形式化安全仿真验证满足9个关键的安全属性,与其他协议相比,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更低,高度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工业物联网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9 身份认证 密钥封装 密钥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曲率融合的铣刀缺陷检测
6
作者 易忠 周骅 +1 位作者 赵麒 袁学枫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铣刀崩刃和多刃缺陷时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多曲率融合的铣刀崩刃、多刃缺陷检测方法。首先,使用色彩阈值分离前后景;然后,使用双边滤波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随后,二值化图像并去除小连通域的干...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铣刀崩刃和多刃缺陷时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多曲率融合的铣刀崩刃、多刃缺陷检测方法。首先,使用色彩阈值分离前后景;然后,使用双边滤波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随后,二值化图像并去除小连通域的干扰,通过边界跟踪得到刀刃轮廓;最后,使用改进的链码计算机制进行刀刃轮廓曲度的计算,并通过曲度定位缺陷点。经过实验验证,该检测方法具有平均0.8 s每样本的检测速度和92%的检测精度,能满足工业生产在线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刀 缺陷检测 高精度检测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坑车刀切削304不锈钢降温机理分析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锦行 何林 +2 位作者 占刚 蒋宏婉 吴艳英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2,共4页
切削304不锈钢时,刀具温度高达750℃,高温集中在刀具切削刃近域,这加速了刀具的磨损,缩短了刀具的寿命。为了减小该区域的摩擦状况,降低该区域切削过程的温度,在刀具切削刃近域进行微坑结构设计。应用微坑车刀和原车刀切削304不锈钢,经... 切削304不锈钢时,刀具温度高达750℃,高温集中在刀具切削刃近域,这加速了刀具的磨损,缩短了刀具的寿命。为了减小该区域的摩擦状况,降低该区域切削过程的温度,在刀具切削刃近域进行微坑结构设计。应用微坑车刀和原车刀切削304不锈钢,经仿真分析和切削实验,发现微坑车刀较原车刀,切削力降低,切削温度降低。通过切削力学模型分析、刀屑摩擦模型的研究和刀具磨损的对比,得出微坑车刀切削温度降低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坑 车刀 温度 切削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背景加权的多特征融合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龚红 杨发顺 +1 位作者 王代强 丁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256,262,共9页
针对均值漂移(MS)目标跟踪算法受背景环境变化干扰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背景加权的多特征融合目标跟踪算法BWMMS。引入基于目标模型与目标周围背景模型差分的加权函数,细化各像素对准确描述目标的重要程度,从而提高目标模板的分辨能... 针对均值漂移(MS)目标跟踪算法受背景环境变化干扰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背景加权的多特征融合目标跟踪算法BWMMS。引入基于目标模型与目标周围背景模型差分的加权函数,细化各像素对准确描述目标的重要程度,从而提高目标模板的分辨能力。结合颜色与纹理特征进行目标跟踪,构建基于目标和目标背景区域的特征自适应融合机制,使BWMMS算法能够根据跟踪场景变化自适应调整颜色与纹理特征的权值。实验结果表明,与MS算法、HRBW算法相比,该算法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好,能取得更鲁棒的跟踪结果,且跟踪成功率高达9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加权 特征融合 目标跟踪 颜色特征 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坑车刀切削AISI4140残余应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9
作者 吴锦行 何林 +2 位作者 蒋宏婉 吴艳英 张秀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28,33,共4页
为了探究切削用量对新型微坑车刀切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应用AdvantEdge切削仿真软件,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通过微坑车刀和原车刀切削AISI_4140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原车刀和微坑车刀残余拉应力随切削速度增大,先增大后... 为了探究切削用量对新型微坑车刀切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应用AdvantEdge切削仿真软件,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通过微坑车刀和原车刀切削AISI_4140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原车刀和微坑车刀残余拉应力随切削速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总体上,微坑车刀切削工件残余拉应力更小。残余压应力随切削速度增大,微坑车刀切削工件先增大后减小,随进给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原车刀几乎不变。切削用量对微坑车刀切削工件残余应力影响,进给量最大,切削速度次之,切削深度最小。通过实验验证,相同切削条件下,微坑车刀降低了加工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提高了加工工件表面质量,一定程度提高了工件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用量 微坑车刀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水质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熙明 王义 聂思敏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提高对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的实时性和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水质参数采集终端、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传输控制中心基站、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组成。参数采集终端采集水质参数并传输到... 为提高对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的实时性和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水质参数采集终端、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传输控制中心基站、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组成。参数采集终端采集水质参数并传输到中心基站,再通过GPRS发送给远程在线监控中心,根据用户向监控中心输入的参数实现水温、pH、溶氧(DO)的调节。参数测量过程中引入数字滤波算法提高测量精度,使用经过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整定的PID控制器实现水质参数的调节。结果显示:测量精度达到要求,温度、pH和DO的测量误差分别为2.1%、1.3%和3.6%,系统对温度、pH和溶氧调节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9%、2.6%和3.1%。整个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分布式无线网络 数字滤波算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扭转振动的伺服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震宇 袁惠群 +1 位作者 罗宝佳 詹明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37,共6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机传动误差所引起的动态失稳现象,在建立由驱动电机-RV减速机-负载所构成的机电耦合系统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负载侧不宜安装传感器的限制条件,依据转矩波动引起转速波动的原理,将由状态观测器间接得到的能够反映转... 针对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机传动误差所引起的动态失稳现象,在建立由驱动电机-RV减速机-负载所构成的机电耦合系统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负载侧不宜安装传感器的限制条件,依据转矩波动引起转速波动的原理,将由状态观测器间接得到的能够反映转矩波动变化的状态变量——负载加速度变化率作为反馈控制量,对电磁转矩进行实时补偿。经系统的时频域性能分析证明,补偿后的电机转矩命令值抵消了转矩波动的影响,负载侧转速波动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能够极大提高工业机器人在变工况下的动态工作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机 观测器 扭转振动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替代空气对PEMFC电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秀华 白强 +1 位作者 姚宏 溥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89,共2页
采用纯氧代替空气,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提升的幅度。电池工作后采用氮气冲洗,来避免氧气的氧化伤害。在100%加湿、测试温度从50℃变化到60℃的条件下,与使用空气相比,使用氧气的电堆(1.2V、10A,总反应面积为25cm^2)在1.2... 采用纯氧代替空气,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提升的幅度。电池工作后采用氮气冲洗,来避免氧气的氧化伤害。在100%加湿、测试温度从50℃变化到60℃的条件下,与使用空气相比,使用氧气的电堆(1.2V、10A,总反应面积为25cm^2)在1.2V时的功率从12.4W提高到25.6W,性能提升了1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空气 氧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Darknet噪声图像分类网络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旭 杨静 +1 位作者 张秀华 溥江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2,共5页
针对现有噪声图像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Darknet噪声图像分类算法。去掉Darknet网络输出部分的1×1卷积层,将第19层卷积核数量改为4,在网络最后加上Softmax层,实现网络分类功能。在网络passthrough层和第6~8层后分别引入D... 针对现有噪声图像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Darknet噪声图像分类算法。去掉Darknet网络输出部分的1×1卷积层,将第19层卷积核数量改为4,在网络最后加上Softmax层,实现网络分类功能。在网络passthrough层和第6~8层后分别引入Dropout层,在卷积层中引入L2正则化来避免网络过拟合。将网络第10层和第11层,第12层和第13层,第15层和第16层,第17层和第18层改为4个残差块,解决反向传播权值更新时梯度消失问题。从CIFAR-10数据集上取20 000张图片,经128×128尺寸变换后分别添加高斯噪声、泊松噪声、盐噪声和斑点噪声,对每张图片依类别进行One-hot编码,最后将图片和标签制作成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4种算法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改进的Darknet网络对彩色噪声图像分类准确率可达0.904,远高于其他3种算法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类 噪声图像 DARKNET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点蚀对齿轮啮合刚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鑫 张秀华 溥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4-1429,共6页
齿轮啮合刚度变化是因齿轮运行时轮齿之间的啮合位置与啮合齿数量变化引起的,啮合刚度的变化体现了齿轮啮合过程的变化。当齿轮发生点蚀时,齿轮的啮合刚度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齿轮箱振动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来判断齿轮箱内部故障... 齿轮啮合刚度变化是因齿轮运行时轮齿之间的啮合位置与啮合齿数量变化引起的,啮合刚度的变化体现了齿轮啮合过程的变化。当齿轮发生点蚀时,齿轮的啮合刚度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齿轮箱振动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来判断齿轮箱内部故障的严重与否。根据点蚀的真实状况将点蚀坑设置为椭圆截面。利用势能法计算了点蚀故障下的啮合刚度,并分析了点蚀位置、大小、深度对啮合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轮齿啮合过程中,点蚀对轮齿下方未发生点蚀区域啮合刚度没有影响,点蚀位置越靠近齿顶,对点蚀轮齿上方啮合刚度的影响越大,点蚀坑越深,面积越大啮合刚度降低越多,面积变化对啮合刚度变化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蚀故障 啮合刚度 势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材料负载CeO_(2)对磺胺甲(口恶)唑的伏安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华丽 艾纪星 +3 位作者 张艳 王鑫 周欢喜 杜海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6,121,共7页
为了改善CeO_(2)纳米粒子单独使用时较严重的团聚现象,在超声作用下将CeO_(2)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形成复合材料,并利用SEM、Raman、XRD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发现CeO_(2)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将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上(GCE... 为了改善CeO_(2)纳米粒子单独使用时较严重的团聚现象,在超声作用下将CeO_(2)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形成复合材料,并利用SEM、Raman、XRD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发现CeO_(2)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将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上(GCE)构建检测磺胺甲唑(Sulfamethoxazole,SMX)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检测条件如pH、支持电解质、修饰材料使用量等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通过LSV法对SMX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实际样品检测中回收率为88.3%~1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CeO_(2) 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分析 磺胺甲(口恶)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C,N)复合涂层在模拟海水中的耐磨耐蚀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进宇 肖华强 +3 位作者 任丽蓉 肖易 田雨鑫 周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0-1231,共12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于TC4表面制备了Ti-Al-(C, N)复合涂层,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与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C4与复合涂层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探究复合涂层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于TC4表面制备了Ti-Al-(C, N)复合涂层,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与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C4与复合涂层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探究复合涂层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14 V,腐蚀电流密度为9.75×10^(-8) A/cm^(2),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在为期30 d的浸泡过程中,复合涂层与TC4表面钝化膜均会因腐蚀性离子的吸附而被破坏,造成表面钝化膜阻抗逐渐降低;均匀而致密的复合涂层相比TC4具有更好的减摩耐磨性,其平均摩擦因数为0.28,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少量黏着磨损,磨损体积较TC4减少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MAX相 复合涂层 耐蚀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热发射燃气射流对发射筒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春丽 袁森 张秀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117-5122,共6页
为研究导弹热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筒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RNG(renormalization-group)κ-ε湍流模型,采用域动分层法模拟导弹发射过程,得到了导弹发射过程中筒内的温度、速度、压强云图及... 为研究导弹热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筒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RNG(renormalization-group)κ-ε湍流模型,采用域动分层法模拟导弹发射过程,得到了导弹发射过程中筒内的温度、速度、压强云图及筒壁监测点的压强和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发射筒前后盖打开以后,筒内燃气无反射回流现象;导弹发射过程中,筒内的高压燃气向外压迫筒壁,使筒体产生最大变形为0.68 mm;发射筒在最大温度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热变形为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体 燃气射流 冲击效应 域动分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课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秀华 溥江 +2 位作者 姚宏 苏亚锋 唐正强 《贵州农机化》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基于《工业机器人》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出现的具体问题。基于微课的形式和特点,将微课这种教学新模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出了微课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特点,从而... 基于《工业机器人》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出现的具体问题。基于微课的形式和特点,将微课这种教学新模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出了微课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特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工业机器人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方程的齿轮点蚀发生与扩展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溥江 赵鑫 张秀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7,83,共5页
齿轮点蚀是一种常见的齿轮故障,已有研究都把点蚀模拟为固定形状进行计算,不能泛化为全部形状。为此,针对齿轮齿面点蚀发生的原因与扩展速率,基于矩阵方程建立了椭圆形、任意形状、节线附近正态分布多点蚀坑三种不同形状点蚀发生与扩展... 齿轮点蚀是一种常见的齿轮故障,已有研究都把点蚀模拟为固定形状进行计算,不能泛化为全部形状。为此,针对齿轮齿面点蚀发生的原因与扩展速率,基于矩阵方程建立了椭圆形、任意形状、节线附近正态分布多点蚀坑三种不同形状点蚀发生与扩展模型。采用改进势能法计算点蚀齿轮时变啮合刚度(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TVMS)。通过MATLAB仿真得出不同点蚀形状TVMS变化曲线,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蚀的扩展,TVMS逐渐降低,点蚀位置越深、面积越大、中心越靠近单齿啮合区中部,TVMS降低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蚀发生 点蚀扩展 时变啮合刚度 矩阵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滑模控制设计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古训 郑亚利 陈雨青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姿态模型建模误差以及外部扰动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的非线性控制器。采用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逼近系统中的建模误差项,滑模控制方法进一步抵消系统建模误差以及外部不确定扰动项。并采用李雅普诺夫...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姿态模型建模误差以及外部扰动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的非线性控制器。采用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逼近系统中的建模误差项,滑模控制方法进一步抵消系统建模误差以及外部不确定扰动项。并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法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实现全局渐近稳定。最后,通过四旋翼姿态飞行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能够实现小型四旋翼姿态的稳定控制,其抗扰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 建模误差 外部扰动 自适应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