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梵净山乡村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蔡磊 李海波 +4 位作者 赵勤 侯伟 丁玲 邓彦 殷定霞 《南方农机》 2025年第7期97-100,109,共5页
【目的】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探索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的措施。【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调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21个村落... 【目的】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探索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的措施。【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调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21个村落的社区人口信息、就业情况、经济活动类型和收入水平、产业发展现状等,总结社会经济特征和问题。【结果】梵净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了沿线居民服务业的发展,但社区存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力迁移的现象,农林业发展缓慢。【结论】梵净山社区需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发展具有生态品牌特色的产业,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文化效益。未来可继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居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生态效益转化 社会经济 梵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青冈和贵州青冈群落的光合作用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婧旭 李海波 +2 位作者 李羽翎 陈俊宏 蒋天雨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8-20,共3页
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和贵州青冈(Cyclobalanopsis argyrotricha)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的水青冈和贵州青冈群落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目前水青冈和贵州青冈的光... 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和贵州青冈(Cyclobalanopsis argyrotricha)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的水青冈和贵州青冈群落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目前水青冈和贵州青冈的光合作用特征的分析在国内研究较少,对梵净山水青冈和贵州青冈群落进行光合作用特征分析对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水青冈 贵州青冈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3
作者 邓彦 蔡磊 +2 位作者 李海波 赵勤 张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12-216,220,共6页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高质量发展 贵州铜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下红火蚁在贵州的适生区预测
4
作者 张念念 黄安香 +1 位作者 喻三鹏 齐大鹏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目的】预测分析红火蚁的贵州适生区,以便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红火蚁在贵州进一步蔓延。【方法】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红火蚁在贵州的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ArcGIS分析相结合预测方法,模拟预测红火蚁在当前和未来气候... 【目的】预测分析红火蚁的贵州适生区,以便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红火蚁在贵州进一步蔓延。【方法】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红火蚁在贵州的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ArcGIS分析相结合预测方法,模拟预测红火蚁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在贵州的适生区域。并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红火蚁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35和0.932,预测结果精度高。红火蚁在贵州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72.56%,高、中、低适生区各占全省面积的8.92%、31.99%、31.65%。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于贵州南部。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以及黔东南等少量地区;中适生区是高适生区的外围扩展,主要分布在安顺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红火蚁在贵州的适生区面积总体呈增加势态,其质心逐渐向北迁移。环境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红火蚁在贵州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温度和降水。【结论】红火蚁在贵州省潜在适生范围广,需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止红火蚁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MaxEnt模型 适生区 气候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被子植物4新纪录种
5
作者 杨焱冰 黄郎 +3 位作者 令狐克念 颜凤霞 李鹤 田凡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4-35,38,共3页
本文报道了贵州省4种新纪录植物,即亮叶重楼(Paris nitida)、锚齿卷瓣兰(Bulbophyllum hamatum)、浙江獐牙菜(Swertia hickinii)和假花佩菊(Faberia nanchuanensis),并提供了主要识别特征与物种照片。
关键词 贵州 新纪录 被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适宜栖息地分布 被引量:6
6
作者 蒙秉顺 黄小龙 +5 位作者 谢波 王维熙 黄继池 张涛 冉景丞 张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4-675,共12页
物种的空间分布与栖息地适宜性是开展种间关系、物种与环境关系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2022年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和调查数据,使用MaxEnt模型对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 物种的空间分布与栖息地适宜性是开展种间关系、物种与环境关系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2022年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和调查数据,使用MaxEnt模型对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野猪(Sus scrofa)的适宜栖息地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期深入了解梵净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毛冠鹿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9993.1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46.1%,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东部;小麂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5470.9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35.6%,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北部和南部;中华鬣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884.78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32.0%,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北部和东部;野猪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0339.98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46.9%,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北部、东部和南部。(2)4种有蹄类动物的适宜栖息地均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核心区。(3)毛冠鹿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类型的影响;中华鬣羚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小麂和野猪的分布主要受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温性和坡度的影响,两者的适宜栖息地特征也更为相似。总之,梵净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的适宜栖息地分布是物种自身特性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种间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栖息地 MaxEnt模型 有蹄类动物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氮维管束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武 张珍明 +7 位作者 陈翔 贺红早 王莹 刘兆敏 刘盈盈 张祖绪 张家春 张维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5期3850-3855,共6页
应用个体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等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对贵州省梵净山区域内的固氮维管束植物进行点与面相结合的系统调查,并对其生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固氮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有固氮维管束植物10科44属104种(包括... 应用个体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等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对贵州省梵净山区域内的固氮维管束植物进行点与面相结合的系统调查,并对其生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固氮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有固氮维管束植物10科44属104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其中蕨类植物门1科1属4种,裸子植物门2科2属3种,被子植物门7科41属97种。其中木本植物73种,草本植物31种(包括水生植物4种)。梵净山低山林带、中山林带和高山林带等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固氮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维管束植物 生态分布 名录 梵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梵净山冷杉的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武 刘盈盈 +5 位作者 张珍明 王莹 陈翔 贺红早 张祖绪 王季槐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梵净山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本研究以2014年秋季采收的梵净山冷杉种子为材料,于2014和2015年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育苗试验,研究了梵净山冷杉种子繁育技术。结果表明,梵净山冷杉的出苗时间为3月初至4月下旬。不同播种时间、不同... 梵净山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本研究以2014年秋季采收的梵净山冷杉种子为材料,于2014和2015年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育苗试验,研究了梵净山冷杉种子繁育技术。结果表明,梵净山冷杉的出苗时间为3月初至4月下旬。不同播种时间、不同基质和不同遮阳方式的梵净山冷杉出苗时间、出苗率和苗木保存率不同。当年播种的出苗时间在3月初较第2年播种的提前1个月出苗;以黔中山地黄壤+松林腐殖土为基质出苗数量和苗木保存率为最高;3—10月搭建遮阳网比不遮阳苗木保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冷杉 种子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9
作者 胡凯 刘童童 +3 位作者 张念念 冉景丞 苏云宁 杨再华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为了探究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进化地位及真猎蝽亚科内部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以贵州从江县采集的霜斑素猎蝽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获得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核苷酸和氨基... 为了探究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进化地位及真猎蝽亚科内部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以贵州从江县采集的霜斑素猎蝽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获得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利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重建了真猎蝽亚科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 135 bp,编码了37个典型的昆虫线粒体基因,且并未发生重排和丢失的现象。此外,整个线粒体基因组AT含量高达73.9%。13个PCGs均以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A/T/G/C)开始和终止于TAA/G(或者其不完整的形式单T-)。在所有PCGs中,cox1的保守性最高。除了trnS1外,其余21个tRNA基因均可折叠为三叶草二级结构。所有系统发育分析强烈支持了刺猎蝽属、瑞猎蝽属和犀猎蝽属的单系性(BS=100;PP≥0.99),此外Euagoras、瑞猎蝽属、猛猎蝽属和Pahabengkakia之间的关系被恢复为(Euagoras+(瑞猎蝽属+(猛猎蝽属+Pahabengkakia)))(BS≥97;PP≥0.99);而素猎蝽属与刺猎蝽属的姊妹群关系同时获得了核苷酸数据的ML和BI树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斑素猎蝽 真猎蝽亚科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区为主体的黔金丝猴生态廊道建设机制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杰 冉景丞 +3 位作者 黄小龙 任晓冬 李晟之 卢凤琼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促进了周边社区产业发展,但也导致自然保护区生境破碎化。未来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社区共建共管在建设黔金丝猴生态廊道减缓生境破碎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社区可参与到黔... 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促进了周边社区产业发展,但也导致自然保护区生境破碎化。未来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社区共建共管在建设黔金丝猴生态廊道减缓生境破碎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社区可参与到黔金丝猴生态廊道位置识别、廊道规划、能力建设、生境改造、日常巡护和机制制定等一系列保护活动中,可有效提升保护力度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金丝猴 生境破碎化 生态廊道 社区共建共管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化学药剂对红火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姜连汐 黄浩 +1 位作者 吴荣泽 张念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0-77,共8页
【目的】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效好且致死率高的药剂,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研究4种化学药剂(40%呋虫胺、10%多杀霉素、15%茚虫威和70%吡虫啉)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分析时... 【目的】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效好且致死率高的药剂,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研究4种化学药剂(40%呋虫胺、10%多杀霉素、15%茚虫威和70%吡虫啉)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分析时间、剂量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化学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作用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随浓度下降呈降低趋势,其中,40%呋虫胺在各稀释倍数下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毒杀效果,其对红火蚁的致死率大部分显著高于其余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显示,4种化学药剂的毒力大小排序为40%呋虫胺>10%多杀霉素>15%茚虫威>70%吡虫咻,其LC_(50)值分别为2.652 mg/L、25.987 mg/L、33.980 mg/L和358.474 mg/L。40%呋虫胺、70%吡虫啉、10%多杀霉素在工蚁致死作用最强的时间段为喷施药剂后3~12 h。【结论】40%呋虫胺对红火蚁具有较高毒力,在红火蚁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化学药剂 毒力 致死浓度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带稻沫蝉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12
作者 胡凯 刘童童 +2 位作者 张念念 苏云宁 杨再华 《中国森林病虫》 2025年第6期20-29,共10页
为探索红带稻沫蝉Callitettix coomani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沫蝉科Cercopidae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红带稻沫蝉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经组装和注释后,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沫蝉科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 为探索红带稻沫蝉Callitettix coomani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沫蝉科Cercopidae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红带稻沫蝉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经组装和注释后,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沫蝉科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红带稻沫蝉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95 bp,包含37个典型的昆虫线粒体基因和1个较大的非编码控制区,有明显的AT偏好性,AT含量为76.8%;所有22个转运RNA基因(tRNAs)均能被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在沫蝉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中,atp8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cox1的核苷酸多样性最低;系统发育树强烈支持沫蝉科和疣胸沫蝉属Phymatostetha为单系群,疣胸沫蝉属与Paphnutius属姊妹群关系也被恢复并获得强烈支持。研究结果可丰富沫蝉科害虫物种识别的分子数据库,也为更好理解沫蝉科内部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带稻沫蝉 沫蝉总科 线粒体基因组 蛋白质编码基因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