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仁怀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粟海军 邹晓 +15 位作者 安明态 胡国雄 张明明 胡灿实 李仕泽 穆彪 文雪峰 邢济春 韩燕峰 曹威 王晓宇 安苗 王志杰 严令斌 张福平 李志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通过对仁怀市自然环境、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与土地利用开展全面、深入、系统地调查,结果发现仁怀市自然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区内共记录野生生物物种5515种,其中植物2590种,动物1262种,微生物1663种,包括贵... 通过对仁怀市自然环境、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与土地利用开展全面、深入、系统地调查,结果发现仁怀市自然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区内共记录野生生物物种5515种,其中植物2590种,动物1262种,微生物1663种,包括贵州省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9个、新记录种116个。仁怀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本研究首次全面摸清了仁怀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现状,并尝试系统地从无机环境、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方面阐释酱香白酒生产条件的特殊性,对仁怀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酱香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怀市 赤水河 县域生物多样性 新记录 酱香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学校园及周边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其与景观格局间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喜娇 胡灿实 +1 位作者 张明明 粟海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3-702,共10页
鸟类是城市绿地中最重要的野生动物类群之一,不同绿地生境类型对鸟类群落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占地面积较大、绿化率高,成为城市鸟类栖息活动的重要区域。为探究贵州大学校园及毗邻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类型间的关系,于2015—2... 鸟类是城市绿地中最重要的野生动物类群之一,不同绿地生境类型对鸟类群落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占地面积较大、绿化率高,成为城市鸟类栖息活动的重要区域。为探究贵州大学校园及毗邻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类型间的关系,于2015—2016年开展鸟类监测调查,结果表明:1)在贵州大学及周边绿地共记录鸟类12目34科82种,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最多(69. 51%); 2)在景观格局特征上,3个调查区域总面积相似,但景观格局特征差异明显,鸟类多样性不同:景观丰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等指数最大的花溪公园鸟类多样性较贵州大学及花溪湖湿地生态园高,反之,景观丰度、边缘密度较低的调查地,鸟类多样性降低; 3)在生境斑块类型上,3个调查地的鸟类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人工湿地>农田>河流水域>草地>建筑用地。为此,建议在校园或城市绿地营造中,增加林地与湿地生境类型,提高景观格局丰度,以提高鸟类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景观格局 校园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及其夜宿地选择策略探究
3
作者 唐冬艳 周源 +4 位作者 杨光美 何曼芳 魏忠海 粟海军 刁奕欣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夜宿地是非人灵长类躲避天敌、夜间休憩和繁殖育幼的关键场所。为探究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夜宿地选择机制,综合采用访问调查、样线法、红外相机及无人机监测技术分析了贵州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内黑叶猴种群数量与空间分布,... 夜宿地是非人灵长类躲避天敌、夜间休憩和繁殖育幼的关键场所。为探究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夜宿地选择机制,综合采用访问调查、样线法、红外相机及无人机监测技术分析了贵州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内黑叶猴种群数量与空间分布,并基于三维建模和植物样方分析其夜宿地选择机制。结果显示:1)共发现21群120只和3只孤猴;2)黑叶猴夜宿地偏好在距谷底距离较远(P<0.05)且远离农耕地(P<0.05)的区域;夜宿地食源样方的Chao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黑叶猴夜宿地的选择是在“躲避捕食假说”(PC1载荷系数最高的变量为距农耕地距离),“最优觅食假说”(PC2载荷系数最高的变量为食源样方Chao1指数)的耦合作用下发生的,但“躲避捕食假说”起主导作用。本研究首次通过多元数据获取了保护区黑叶猴的数量和分布信息,并结合人为干扰与食源植物检验了夜宿地选择的2种假说,为珍稀濒危非人灵长类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黑叶猴 夜宿地选择 躲避捕食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朝辉 李光容 张明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67-2575,共9页
【目的】了解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群落组成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威胁因素,为保护区制定出更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陷阱法、铗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结合历史资料... 【目的】了解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群落组成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威胁因素,为保护区制定出更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陷阱法、铗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结合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对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对保护区内的兽类资源丰富度、与邻近保护区物种相似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兽类45种,隶属于8目20科,其中,国家I级保护物种2种(云豹和林麝),国家II级保护物种7种(猕猴、藏酋猴、穿山甲、水獭、小灵猫、斑林狸和中华鬣羚),我国特有种4种(贵州菊头蝠、藏酋猴、林麝和滇绒鼠);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等级物种4种(穿山甲、水獭、云豹和林麝),易危(VU)等级物种7种(贵州菊头蝠、小灵猫、斑林狸、豹猫、小麂、毛冠鹿和中华鬣羚),近危(NT)等级物种8种(中鼩鼱、藏酋猴、黄腹鼬、猪獾、狗獾、鼬獾、花面狸和赤麂);列入CITES附录I的物种5种(穿山甲、水獭、斑林狸、云豹和中华鬣羚),CITES附录II的物种4种(猕猴、藏酋猴、豹猫和林麝)。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较高(Cj=0.64),兽类资源组成成分中等相似;与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极高(Cj=0.75),兽类资源组成成分极其相似。【结论】贵州黄牯山保护区兽类资源较丰富,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保护管理工作,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给予野生物种和生态环境更合理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物种组成 生态类型 多样性 Jaccard相似性系数 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科学对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的贡献:基于“鸟网”图库数据计量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丞 魏营 +1 位作者 张明明 胡灿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5-671,I0001,共8页
公民科学能从广阔的时空尺度中获得丰富的物种信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持续变化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指标量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中国各省份鸟种记录现状、公众贡献力、受限因素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变化,系统检... 公民科学能从广阔的时空尺度中获得丰富的物种信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持续变化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指标量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中国各省份鸟种记录现状、公众贡献力、受限因素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变化,系统检索和提取了“鸟网”的鸟类照片信息,整理了各省份鸟种数与公众贡献力情况,采用累积曲线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了解公众参与数量与贡献力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了公众贡献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地理信息记录的鸟类共计1310种。在省级行政区划上,云南省鸟种记录最为丰富(813),宁夏回族自治区鸟种记录最为匮乏(65)。在地理区域上,西南地区鸟种记录丰富度最高,各省份平均记录493种;西北地区鸟种记录丰富度最低,各省份平均记录300种。通过80/20定律分割,在照片数、记录地点和物种贡献度上,前20%观鸟者远远高于后80%观鸟者,前20%观鸟者贡献的照片数量是后者的2.2倍,占照片总数的68.98%。累积曲线显示,2018年后鸟种记录变为一条渐近线,表明鸟种数接近饱和,已记录到绝大部分中国鸟类。随时间累积观鸟者数量持续增长,未来会不断有新观鸟者加入,并且新涉足乡镇会持续增加。各省份鸟类照片数与纬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森林覆盖率和鸟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地区鸟种数是吸引观鸟者拍摄记录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公民科学在提供关于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公众参与数量和贡献力的持续上升,未来将有更多公众为我国鸟类学相关研究提供分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公民科学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怀市兽类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 王维熙 +2 位作者 向丹 粟海军 张明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为系统掌握贵州省仁怀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本研究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综合使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仁怀市野生动物资源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监测,以查清区域兽类资源种类及多样性,完善生物编目。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到兽类4... 为系统掌握贵州省仁怀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本研究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综合使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仁怀市野生动物资源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监测,以查清区域兽类资源种类及多样性,完善生物编目。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到兽类40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仁怀市40种兽类物种,分布型主要以东洋型与南中国型为主,各记录到14种,占比分别达到35.0%;古北型7种,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仅1种。记录到的兽类物种在生境选择方面倾向选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生境。在海拔梯度上,物种多分布于700~1100m海拔段。通过调查与监测,初步掌握了仁怀市兽类资源现状,为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生物多样性监测 红外相机 仁怀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7
作者 邓彦 蔡磊 +2 位作者 李海波 赵勤 张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12-216,220,共6页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高质量发展 贵州铜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自然保护综合区划研究
8
作者 蔡磊 曾梅 +7 位作者 安明态 张明明 范琳 侯伟 殷定霞 丁玲 邓彦 赵勤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24-31,共8页
基于保护对象在不同地域呈现出的分异规律开展综合区划,可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以及为自然保护地管理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以贵州山水布局为区划骨架,叠加分析自然植被、生态系... 基于保护对象在不同地域呈现出的分异规律开展综合区划,可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以及为自然保护地管理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以贵州山水布局为区划骨架,叠加分析自然植被、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重要自然及人文景观等因素。综合考虑地域的自然地理属性和功能特征以确定贵州省自然保护的综合地理区划。结果表明:符合贵州“四山八水”分布格局,区分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突出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属性和功能特征,得到8个分区:大娄山-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区、武陵山-乌江下游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区、武陵山-沅江源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区、苗岭-都柳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区、苗岭-红水河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南-北盘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乌江源-乌蒙山-牛栏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乌江中游-黔中山原丘陵岩溶景观保护区。得出:(1)采用公开的科研成果作为基础资料,面向自然保护地与自然保护对象开展综合区划研究,有利于降低指标选取和数据使用上的人为选择偏差;(2)以自然地理属性结合功能特征构建区划等级系统,有利于体现地貌格局和资源分布概况;(3)分区符合性论述反映各分区区域内资源差异,验证综合区划的客观性、准确性,使区划结果更为完善,更具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区划 资源 保护与发展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盘江不同强度石漠化区木本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群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夏威 安明态 +1 位作者 陈龙 叶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4-531,共8页
该研究通过典型群落抽样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贵州北盘江不同石漠化强度等级的木本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以明确不同石漠化强度等级上的适应性功能群树种组成。结果表明:(1)随着石漠化强度的增大,木本植物的科、属、种数皆呈下降趋势,适生... 该研究通过典型群落抽样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贵州北盘江不同石漠化强度等级的木本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以明确不同石漠化强度等级上的适应性功能群树种组成。结果表明:(1)随着石漠化强度的增大,木本植物的科、属、种数皆呈下降趋势,适生树种数减少;落叶型植物种类相对增加,常绿型植物种类相对减少;矮、小高位芽植物的适应种类相对增加,中、高位芽植物的适应种类相对减少。(2)欧氏距离为6.5时,将46种优势种划分为8个功能群,其中,轻度石漠化型有3个功能群共21个树种;中度石漠化型有3个功能群共14个树种;强度石漠化型有2个功能群共10个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多样性 生态功能群 贵州北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淋正 勾伟 +3 位作者 王万海 冯育才 杨雄威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野生种群的重要集中分布地之一,为查清当前该区域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直接观察猴群计数和夜宿地调查法对保护区及周边的黑叶...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野生种群的重要集中分布地之一,为查清当前该区域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直接观察猴群计数和夜宿地调查法对保护区及周边的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共有黑叶猴27群166只,群体密度为0.10群/km^(2),种群密度为0.62只/km^(2),最小群仅2只,最大群为16只,猴群平均为(6±4)只,成年个体总体雌雄性比约为2∶1。黑叶猴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的梅江—水翠河—铁厂河片区(22群154只),97.00%的群体分布于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内,其中所调查猴群中86.75%分布在距河流轴线缓冲距1 km的区域内。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后续黑叶猴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种群数量 种群分布 野外调查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怀市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登泰 包小样 +3 位作者 王维熙 辛佳佳 杨楠 胡灿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赤水河流域仁怀段是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其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对酿酒工艺具有重要影响。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利用样线法对仁怀市鸟类多样性开展调查,并结合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以及公民科学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 赤水河流域仁怀段是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其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对酿酒工艺具有重要影响。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利用样线法对仁怀市鸟类多样性开展调查,并结合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以及公民科学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131种,隶属于15目44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4种。鸟类群落结构较稳定,雀形目是构成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70.99%),繁殖鸟(留鸟和夏候鸟)物种数较多,以东洋界鸟类为主。春季迁徙期鸟类丰富度最高,秋季迁徙期最低;不同季节之间鸟类群落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春季与冬季相似度最高(0.68),秋季与冬季相似度最低(0.59)。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仁怀市鸟类本底资源,为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提供保护和管理的必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怀市 鸟类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盘江石漠化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主要乔木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龙 安明态 +5 位作者 任娇娇 潘端云 叶超 崔兴勇 黄郎 金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94,共15页
以北盘江流域石漠化区现存植被进行样地调查,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北盘江强度石漠化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同时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X 2检验、相似性指数、重合度指数... 以北盘江流域石漠化区现存植被进行样地调查,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北盘江强度石漠化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同时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X 2检验、相似性指数、重合度指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及联结系数和种间共同出现的百分率研究了强度石漠化区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①维管植物共计445种,隶属102科288属,主要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蝶形花科和大戟科;②样地内总体上来说,尽管群落受高度异质性小生境的影响,物种仍较为丰富,群落各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各有不同.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R)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4.19)、草本层(3.5)、乔木层(1.66),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均相差不大,主要优势种为圆果化香树、复羽叶栾树、青檀、圆叶乌桕、南酸枣、栓皮栎、安顺润楠、岩樟、翅荚香槐和清香木;③X 2检验结果显示,样地内15个优势种91个树种对中仅有4个树种对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群落种间关联极弱.从联结系数(AC)来看,91个树种对中正联结的种对有42对,占总对数的比例为46.15%,负联结的有49对,占总对数的比例为53.85%.关联强度大部分集中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表明该地区群落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植物区系 物种多样性 种间联结性 贵州北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盘江流域野生兜兰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力 安明态 施金竹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7,共10页
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贵州北盘江流域6种兜兰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8条ISSR引物对193份材料共扩增出109条清晰明亮的条带;平均每个物种扩增出83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值为70条,检测到多态性百分数(P)、观测等位基因(Na)... 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贵州北盘江流域6种兜兰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8条ISSR引物对193份材料共扩增出109条清晰明亮的条带;平均每个物种扩增出83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值为70条,检测到多态性百分数(P)、观测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多样性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84.54%、1.8454、1.4490、0.2655、0.4026,整体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19个居群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372,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1562,居群间基因多样性大于居群内基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369,居群间基因流(Nm)为0.4313<1,表明兜兰属植物各物种间遗传分化明显。(3)分子变异分析(AMOVA)判断兜兰属植物遗传变异发现遗传分化有50%存在于种群间,50%存在于种群内;6种兜兰属植物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7609~0.8875之间,遗传距离在0.1194~0.2732之间,Mantel检验表明各居群间Nei’s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即研究区兜兰属植物遗传多样性无明显的地理趋势。(4)UPGMA法进行亲缘关系聚类分析与形态学分类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ISSR 遗传多样性 北盘江流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盘江喀斯特地区车桑子造林对乡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超 安明态 +1 位作者 张楠 陈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0-318,共9页
为明确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造林对北盘江喀斯特地区乡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群落样地调查法对不同车桑子覆盖度(0、20%、40%、60%、80%、100%)下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为明确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造林对北盘江喀斯特地区乡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群落样地调查法对不同车桑子覆盖度(0、20%、40%、60%、80%、100%)下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随车桑子覆盖度的增加,群落物种数及高位芽物种数有所下降,留下的物种多为地面芽、隐芽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2)随车桑子覆盖度的增加,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群落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稳定性降低。(3)随车桑子覆盖度的增加,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替换,且草本植物的物种替代率均大于木本植物,但群落中物种间替代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邻两覆盖度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研究认为,当车桑子覆盖度≥60%后,乡土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分配不均匀,群落结构变简单,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群落向更高级的演替阶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桑子 造林 乡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北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贵州野猪(Sus scrofa)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彩淳 李斌强 +1 位作者 王野影 粟海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01-2612,共12页
【目的】评估贵州地区野猪(Sus scrof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进一步开展保护遗传学研究和种群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研究野猪的保护生物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奠定基础。【方法】对野猪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合从G... 【目的】评估贵州地区野猪(Sus scrof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进一步开展保护遗传学研究和种群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研究野猪的保护生物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奠定基础。【方法】对野猪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国内其他9个地区的55条野猪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利用Mega 7.0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和遗传距离分析,并使用DnaSP 6.0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贵州野猪Cytb基因(1140 bp)碱基组成与其他地区野猪种群相似,AT含量高于GC含量;贵州采集的11头野猪的Cytb基因共有6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18;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仅高于江西和东北地区的野猪种群;种内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中性检验Tajima’s D值和Fu’s Fs值均为负值且差异不显著,错配分布分析呈单峰分布,表明贵州野猪种群在历史上较为稳定。使用Network构建单倍型网络图,结合Mega 7.0软件构建的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野猪单倍型与其他地区种群存在共享单倍型(Hap_1和Hap_10)。【结论】贵州野猪种群正历经种群扩张阶段,但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于全国多个地区的野猪种群,种群内遗传距离较小,与国内其他地区种群间遗传距离适中,因此,应加强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线粒体基因组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芳 穆军 +3 位作者 崔兴勇 黄郎 金勇 张雷 《贵州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调查发现,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岔河管理区内的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呈集群分布,主要生于海拔1000m以上温暖湿润的山地森林中,各样地福建柏植株平均密度为400株/hm2,覆盖度达46.2%,形成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福建柏为主的... 调查发现,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岔河管理区内的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呈集群分布,主要生于海拔1000m以上温暖湿润的山地森林中,各样地福建柏植株平均密度为400株/hm2,覆盖度达46.2%,形成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福建柏为主的常绿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各样地福建柏个体数量波动较大,标准差为9.13。研究区福建柏种群总体为不完全、衰退型种群,特别是幼树幼苗严重缺失使其成为一种不连续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种群结构 种群更新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贵州山地野猪冬季盲肠细菌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彭彩淳 杨雄威 +5 位作者 曹和琴 穆浪 王野影 胡灿实 张明明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4-667,共14页
为掌握贵州山地野猪(Sus scrofa)盲肠细菌菌群的结构功能、多样性以及菌群的地区和性别差异,揭示细菌的特异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2头贵州野猪盲肠细菌菌群进行分析,共获得有效序列59246条,经优化后以97... 为掌握贵州山地野猪(Sus scrofa)盲肠细菌菌群的结构功能、多样性以及菌群的地区和性别差异,揭示细菌的特异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2头贵州野猪盲肠细菌菌群进行分析,共获得有效序列59246条,经优化后以97%相似度聚类得到1256个OTU。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和性别组间菌群多样性总体上差异均不显著,而在具体菌群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菌属。(2)共聚类得到细菌18门278属,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6个,优势菌属有Ruminococcaceae_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和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等16个。(3)LEfSe分析表明,黔东南与黔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的菌群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等。(4)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表明,野猪盲肠富集了44条代谢途径,以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为主,其次为氨基酸代谢途径。结合已有研究分析,贵州野猪盲肠细菌菌群多样性高于河南野猪、重庆圈养野猪及藏猪,不同地区、性别间均各自富集其核心菌群。研究结果为探究野猪肠道菌群如何与宿主相互作用、疾病预防和免疫发育提供基础资料,从而促进野猪的生理生化、保护管理和种群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盲肠 肠道微生物 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发展强度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明明 张黎俊 +2 位作者 粟海军 蔡静芸 胡灿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0-306,共7页
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地调查,选取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4、1992、2001和2015年4期遥感景观数据,将研究区景观斑块分为7种类型。使用多个景观指数指标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对保护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以及景观... 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地调查,选取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4、1992、2001和2015年4期遥感景观数据,将研究区景观斑块分为7种类型。使用多个景观指数指标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对保护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以及景观发展强度变化及其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不同时期受气候、降水、水土流失和水体富营养化等自然驱动因素以及人口经济增长、土地利用、工农业污染等人为驱动因素综合影响,景观斑块、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景观指数呈较大波动;4个时期保护区湿地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平均为4.00±0.24,并且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4.27,说明草海湿地类型属于农业湿地,接近城镇湿地,处于中等健康水平。为确保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规范和统筹保护区景观的合理配置是草海综合治理需要考虑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发展强度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长顺斗麻自然保护区发现黑颈长尾雉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灿实 张明明 +1 位作者 李筑眉 粟海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3期91-92,共2页
2021年9月至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长顺斗麻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监测,其中3台相机位点拍摄到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成体。结合历年贵州省黑颈长尾雉的分布记录和相关文献,此次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在与云南和广西接壤的贵州西南部... 2021年9月至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长顺斗麻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监测,其中3台相机位点拍摄到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成体。结合历年贵州省黑颈长尾雉的分布记录和相关文献,此次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在与云南和广西接壤的贵州西南部地区,应为黑颈长尾雉的历史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红外相机 长顺斗麻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兽类和鸟类监测及活动节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光美 李佳琦 +2 位作者 张明明 胡灿实 粟海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8,共14页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隶属于4目7科;鸟类59种,隶属于6目18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猕猴(Macaca mulatt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区域为保护区的核心区(H=2.76)。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腹锦鸡为昼行性动物,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等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腹锦鸡和鼬獾日活动节律呈双峰趋势,花面狸和豹猫呈单峰型。本次监测结果可为进一步加强喀斯特森林鸟兽物种保护管理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编目 日活动节律 喀斯特森林 贵州坡岗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