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2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调研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农学系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强 李丹丹 蒋喻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3期169-172,共4页
高等院校农学院系农学专业调研对于农业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培育新兴涉农学科专业课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农学院系开设农学专业调研课程既符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课题,也满足构建多类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实... 高等院校农学院系农学专业调研对于农业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培育新兴涉农学科专业课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农学院系开设农学专业调研课程既符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课题,也满足构建多类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本文以贵州大学农学系为例,从农学专业调研课程开设的背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农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学专业调研 人才培养 课程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24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分析及评价
2
作者 王飞雁 徐秀红 +4 位作者 裴芸 陈阿敏 李经纬 姚南 张万萍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30,共13页
为研究贵州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对24种野生食用菌中的氨基酸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4种野生食用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含量(w,后同)为125.28~356.38 mg·g^(-1);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为50.7~144.76 mg·... 为研究贵州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对24种野生食用菌中的氨基酸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4种野生食用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含量(w,后同)为125.28~356.38 mg·g^(-1);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为50.7~144.76 mg·g^(-1);呈味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采用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等多个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野生食用菌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优质蛋白来源。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的是M24(68.24),最低的是M3(33.4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品质最好的是M6(0.94),最差的是M9(-1.39)。由此可见,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组成与其种类及生长地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蜂糖李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3
作者 冷云星 王立娟 +5 位作者 陈楠 陈红 宋贞富 张敏 赵晓珍 马玉华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95-98,共4页
蜂糖李是贵州省地方特色名李品种,果实品质优异,市场竞争力强。近年来,贵州蜂糖李产业发展迅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负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任。为促进贵州蜂糖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总结产业发展现... 蜂糖李是贵州省地方特色名李品种,果实品质优异,市场竞争力强。近年来,贵州蜂糖李产业发展迅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负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任。为促进贵州蜂糖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总结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自身的优劣势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蜂糖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检验学》中企业实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大学为例
4
作者 李振华 徐如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种子检验学》是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该课程还存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对《种... 《种子检验学》是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该课程还存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对《种子检验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教学实践表明,企业式实战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认识种子检验的重要性,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高《种子检验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检验学 教学改革 企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野生羊肚菌的挥发性物质及香气品质分析
5
作者 罗凯 吕金丽 +8 位作者 吴迪 吕树鸣 罗开源 张冬莲 汪志威 李秀亚 李伟 焦仁军 桂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2-54,共13页
【目的】探索可降低检测成本的羊肚菌香气品质差异性分析方法,为羊肚菌种质资源评价、驯化栽培和产品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内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M1~M10)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定量分析其挥发性物质,通过相... 【目的】探索可降低检测成本的羊肚菌香气品质差异性分析方法,为羊肚菌种质资源评价、驯化栽培和产品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内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M1~M10)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定量分析其挥发性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热图(Heat Map)综合评价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的挥发性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评价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香气品质的差异性;对比ROAV≥0.001、ROAV≥0.01、ROAV≥0.1挥发性物质组合与所有物质似ROAV评价10个羊肚菌资源香气品质差异性。【结果】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贵州10份野生羊肚菌资源得到51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杂环化合物、酯类、醛类、酮类、醇类、芳烃类、烃类、挥发萜、挥发酚、酸类、挥发醚、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挥发胺、卤代烃等15类,获得113种挥发性物质的ROAV,其中,ROAV≥0.1的关键挥发性物质有呋喃酮、1-甲基-萘、(E,E)-2,4-壬二烯醛等20种,热图获得14种ROAV差异明显的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9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100%,基本反映10份资源的全部信息;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0个羊肚菌资源归为3个类群,同一类群的资源香气相似;ROAV≥0.001、ROAV≥0.01、ROAV≥0.1挥发性物质与113种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高度一致。【结论】通过113种挥发性物质似ROAV值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对贵州野生羊肚菌香气品质进行区分和聚集;ROAV≥0.001、ROAV≥0.01、ROAV≥0.1的挥发性物质组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113种挥发性物质评价贵州羊肚菌资源的香气品质差异性,当采用ROAV≥0.1挥发性物质分析时,参与运算的物质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香气品质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对气味活度值 热图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酒用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6
作者 付梅 万桂红 +3 位作者 梁晔 陈光莉 任明见 冯文豪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116-120,125,共6页
以贵农麦31号和贵农29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播期、播种量、种植规格试验,并对不同播期的小麦进行品质分析,为酒用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播种量、种植规格对产量均产生极显著影响,播期对小麦品质影响显著。适期早... 以贵农麦31号和贵农29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播期、播种量、种植规格试验,并对不同播期的小麦进行品质分析,为酒用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播种量、种植规格对产量均产生极显著影响,播期对小麦品质影响显著。适期早播是提高单产的措施之一,在桐梓、正安等相似生态区域,于霜降节气前7 d内播种利于高产,其中贵农麦31号在10月17日播种最佳,10月24日次之;贵农29号在10月24日播种最佳,稍微提前或推迟播种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产量随播种量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适宜播种量为7~11 kg/667 m^(2),且产量差异不显著;当播种量达到13 kg/667 m^(2)时,产量极显著降低。贵农麦31号最适播种量为11 kg/667 m^(2),贵农29号耐稀植,最佳播种量为7 kg/667 m^(2)。种子播幅越窄,越利于群体构建促进高产,1.5 m开厢条件下25 cm等行距条播时产量最高;贵农麦31号对种植规格表现敏感,贵农29号则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此外,贵农麦31号与贵农29号品质差异明显,地域差异也对品质产生显著影响,贵农麦31号适宜作为酿酒小麦品种,在10月17日至10月24日播种时,不仅产量较高,酿酒品质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用小麦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动物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分布特点及生态作用
7
作者 邓承佳 邱海涛 龙通敏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55-59,共5页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同时,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至关重要。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土壤动物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梳理近年来贵州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同时,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至关重要。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土壤动物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梳理近年来贵州土壤动物研究的相关文献,系统分析土壤动物分类及贵州地区主要类群,重点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环境作用,同时剖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贵州 喀斯特地区 分布特点 生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仁怀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背景 被引量:1
8
作者 粟海军 邹晓 +15 位作者 安明态 胡国雄 张明明 胡灿实 李仕泽 穆彪 文雪峰 邢济春 韩燕峰 曹威 王晓宇 安苗 王志杰 严令斌 张福平 李志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通过对仁怀市自然环境、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与土地利用开展全面、深入、系统地调查,结果发现仁怀市自然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区内共记录野生生物物种5515种,其中植物2590种,动物1262种,微生物1663种,包括贵... 通过对仁怀市自然环境、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与土地利用开展全面、深入、系统地调查,结果发现仁怀市自然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区内共记录野生生物物种5515种,其中植物2590种,动物1262种,微生物1663种,包括贵州省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9个、新记录种116个。仁怀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本研究首次全面摸清了仁怀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现状,并尝试系统地从无机环境、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方面阐释酱香白酒生产条件的特殊性,对仁怀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酱香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怀市 赤水河 县域生物多样性 新记录 酱香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谢珊 陈祖拥 +4 位作者 舒英格 刘方 刘元生 杨丽 龙天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025-8035,共11页
茶树长期宿根连作使得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制约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省茶叶主产区17个乡镇21个茶园土壤剖面及相邻林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茶园土壤剖面酸度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 茶树长期宿根连作使得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制约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省茶叶主产区17个乡镇21个茶园土壤剖面及相邻林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茶园土壤剖面酸度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土壤平均pH为4.28、4.44、4.63,土壤酸化明显,呈现出强酸性至极强酸性的特征;其中,0~20 cm土层土壤酸化最为严重,其土壤pH<4.5的样品比例高达71.4%,比相邻林地高出23.8%。茶园土壤养分自表层向下逐步降低;与林地比较,表层茶园土壤有机质下降,而全氮、碱解氮明显增加;当pH<4.5后,除有效铁外,表层土壤其他养分均易流失。与林地比较,茶园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交换性氢含量增加,在0~20 cm土层中含量较高,分别达10.25、9.44、0.81 cmol/kg;而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镁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园土壤pH与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pH低于5.2时,尤其是低于4.5后,土壤pH主要受到交换性酸的影响;而高于5.2后,pH主要受到盐基饱和度的影响,且主要取决于钙镁离子含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PH 酸化特征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青黄泥田重金属元素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容慧 张秀锦 +3 位作者 柴冠群 范成五 何腾兵 秦松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以贵州中部地区近年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开展田间原位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镉(Cd)、铬(Cr)、铅(Pb)、镍(Ni)、铜(Cu)和锌(Zn)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并筛选出适宜贵州中部青黄泥田种植... 以贵州中部地区近年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开展田间原位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镉(Cd)、铬(Cr)、铅(Pb)、镍(Ni)、铜(Cu)和锌(Zn)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并筛选出适宜贵州中部青黄泥田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根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且同一品种的重复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不同水稻品种糙米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累积具有显著性差异,参试水稻品种糙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弱整体表现为Zn>Cd>Cr>Cu>Ni>Pb。水稻品种间对同一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糙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把水稻品种划分为较高值类、中间值类和较低值类3个类别。10个水稻品种糙米综合污染指数(P_(Z))(0.94~3.34)介于无污染至重度污染之间,Cr为主要污染贡献者,其单项污染指数(P_(i))在0.47~1.94之间。供试水稻品种产量在8242.8~13434.0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10843.8 kg/hm^(2),极差相差较大,为47.9%。筛选出宜香优800为适宜该地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低累积品种 产量 青黄泥田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学类大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源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23-124,共2页
分析了农学类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当前农学类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改革 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仁怀市昆虫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盛涛 苟光利 +2 位作者 谭志祥 蒙仕涛 邢济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通过对仁怀市的昆虫开展调查,明确仁怀市的昆虫多样性和种群分布,旨在为该地区昆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网捕法和灯诱法调查该地区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该调查区共鉴定出昆虫20目224科590属800种,其中3个目种类... 通过对仁怀市的昆虫开展调查,明确仁怀市的昆虫多样性和种群分布,旨在为该地区昆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网捕法和灯诱法调查该地区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该调查区共鉴定出昆虫20目224科590属800种,其中3个目种类最多,分别为鞘翅目61科147属207种、鳞翅目38科150属191种和半翅目47科141属178种;(2)常见7个昆虫目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3个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鳞翅目昆虫的丰富度指数高达184.4498;该研究为仁怀市的昆虫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昆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物种多样性 资源调查 仁怀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的贵州香禾糯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世丽 杨胜海 +5 位作者 李涛 管艳伟 杨文荟 潘宗东 周丽洁 赵全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6,共8页
以317份贵州香禾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10份籼稻材料为对照,采用1 K mGPS SNP芯片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贵州香禾糯核心种质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K mGPS SNP芯片在317份香禾糯材料中共获得731个... 以317份贵州香禾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10份籼稻材料为对照,采用1 K mGPS SNP芯片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贵州香禾糯核心种质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K mGPS SNP芯片在317份香禾糯材料中共获得731个良好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标记比例为17.89%,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505~0.5000,观测杂合度为0~0.6940,期望杂合度为0.0959~0.500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913~0.5736。基于IBS遗传距离的NJ聚类分析将327份水稻材料分为籼、粳两个亚群,其中317份贵州香禾糯划分为粳稻亚群。利用Core Hunter 3对香禾糯原种质设置5%、10%、15%、20%、25%、30%等6种抽样比例,遗传多样性参数的t检验表明,15%的抽样比例即可保持遗传多样性参数的最大化,同时剔除了许多冗余材料,最终确定47份香禾糯资源为构建的核心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禾糯 SNP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田地膜残留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代良羽 高维常 +3 位作者 杨松花 刘俊聪 陈竹 刘涛泽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地膜大量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调查点,分析了2001—2021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的变化特... 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地膜大量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调查点,分析了2001—2021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的变化特征,2019—2022年省调查点地膜的残留现状及回收情况,并提出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建设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强化监测评价,完善地膜残留监测网络等防治对策,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农田地膜的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残留污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地膜残留 地膜污染 污染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退耕还林(草)时空格局及其固碳效应
15
作者 邰良 陈佳 +2 位作者 龙文涛 蔡华银 王欣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177,共8页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贵州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贵州省为例,利用ArcGIS与InVEST模型相结合,研究2000—2020年贵州省退耕还林(草)时空分布格局及碳储量变化。[结果](1)2000—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综...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贵州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贵州省为例,利用ArcGIS与InVEST模型相结合,研究2000—2020年贵州省退耕还林(草)时空分布格局及碳储量变化。[结果](1)2000—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综合动态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依次为0.32%,0.11%,0.09%,0.35%。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换,建设用地与水域主要来源于耕地。(2)2000—2020年退耕还林(草)总面积为238.17万hm^(2),土地利用转型主要以耕地转向林地为主,占总退耕还林(草)总面积的84.86%,主要分布在遵义市、毕节市和黔西南州等地。(3)2000—2020年退耕还林(草)区的碳储量共增加257.40×10^(6)t,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耕地转向林地的固碳量最大,达239.89×10^(6)t(93.2%),土壤碳库为主要贡献者,碳储量为178.15×10^(6)t(69.21%)。[结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有助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耕地转向林地的固碳能力最大,耕地转向草地的固碳能力较小,在未来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可优先考虑耕地退耕成林地,有助于提高区域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时空格局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平坝灯诱稻水象甲种群动态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位 狄雪塬 +2 位作者 杨茂发 严斌 朱家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为了掌握稻水象甲在贵州省的种群发生情况,本研究于2011年至2018年连续8年进行稻水象甲种群动态监测,并与当地气候因子结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水象甲主要在4月到9月上旬之间发生,其成虫每年始见日均在4月份,高峰期出现在4—5... 为了掌握稻水象甲在贵州省的种群发生情况,本研究于2011年至2018年连续8年进行稻水象甲种群动态监测,并与当地气候因子结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水象甲主要在4月到9月上旬之间发生,其成虫每年始见日均在4月份,高峰期出现在4—5月份。灯光诱集稻水象甲单日虫量最高可达4794头,全年灯下有虫日数少,17~32 d不等。全年温度与稻水象甲的诱集量呈正相关,而降雨量与稻水象甲的诱集量呈负相关,相关性较低。贵州平坝稻水象甲不同年月之间灯下种群波动非常大。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平坝稻水象甲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灯诱 降水量 温度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名录及区系分析
17
作者 杜茂恒 张兰 邢济春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23-25,共3页
2023年7月—2024年6月,采用样线法对佛顶山保护区蝴蝶资源开展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文献记载种类,共记录佛顶山保护区蝴蝶5科106属183种,其中凤蝶科6属20种,粉蝶科10属19种,蛱蝶科50属89种,灰蝶科22属27种和弄蝶科18属28种。并对183种... 2023年7月—2024年6月,采用样线法对佛顶山保护区蝴蝶资源开展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文献记载种类,共记录佛顶山保护区蝴蝶5科106属183种,其中凤蝶科6属20种,粉蝶科10属19种,蛱蝶科50属89种,灰蝶科22属27种和弄蝶科18属28种。并对183种蝴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佛顶山保护区蝴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20式分布型,以“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式区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计56种,占30.60%,佛顶山保护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主要由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种组成,以华中区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顶山 蝴蝶 地理区系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核桃叶斑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18
作者 敖显禧 欧阳浩 +4 位作者 杨文佳 樊瑞冬 吕周乐 吴朝明 陈孝玉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2136,共11页
【目的】明确贵州省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杀菌剂,为核桃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采集自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核桃种植基地的核桃叶斑病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利用柯赫... 【目的】明确贵州省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杀菌剂,为核桃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采集自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核桃种植基地的核桃叶斑病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的ITS、β-tubulin和TEF1-α基因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多基因序列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室内毒力测定评估17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贵州省赫章县核桃病叶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8株菌株,选取代表性菌株C5进行形态学和致病性测定。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C5为核桃叶斑病的致病菌,该菌的形态特征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相似,且多基因联合聚类分析显示与F.equiseti yl-1聚为一支。菌株C5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光周期为18 h∶6 h(光照∶黑暗),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湿度为70%时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最高。17种供试杀菌剂中,45%咪鲜胺ME、30%唑醚·戊唑醇SC、0.15%四霉素AS、40%腈菌唑SC、10%苯醚甲环唑WG和1%申嗪霉素SC对菌株C5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06、0.0016、0.0046、0.0062、0.0084和0.0097μg/mL。【结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核桃种植区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首选45%咪鲜胺ME或0.15%四霉素AS防治该病害,30%唑醚·戊唑醇SC、40%腈菌唑SC、10%苯醚甲环唑WG和1%申嗪霉素SC可作为备选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叶斑病 木贼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绿化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为例
19
作者 翟素珍 袁李洪星 +1 位作者 袁张春林 袁钟曦 《花卉》 2020年第20期62-63,共2页
本文进行了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校园绿化植物种类实地调查,发现有27科,36属,44种。通过对乔、灌木和常绿、落叶植物分析,找到各层次的树种配置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花溪大学城高校今后的绿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化植物 大学城 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对酸化黄壤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磊 熊涵 +6 位作者 刘彦伶 李渝 张雅蓉 朱华清 黄兴成 杨叶华 舒英格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1-759,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对贵州酸化黄壤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复合型酸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及酸化黄壤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优化施肥(T2)、优化施肥+有机替代(T3)、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对贵州酸化黄壤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复合型酸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及酸化黄壤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优化施肥(T2)、优化施肥+有机替代(T3)、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T4)、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白云石粉(T5)、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白云石粉+其他(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T6)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评价不同改良材料复配效果。[结果]与T2处理相比,T3~T6处理籽粒生物量提升7.7%~40.7%,其中T4~T6处理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T4~T6处理秸秆生物量及籽粒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显著提升31.0%~33.4%、69.2%~113.5%、50.0%~82.2%、31.8%~111.4%,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升66.3%~165.0%、14.6%~40.7%、134.1%~235.4%,且随改良材料复配种类增多而增大;与T2处理相比,T6处理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穗粗分别显著提高12.3%、15.8%、12.2%、2.7%,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升8.0%、45.5%、104.9%,且土壤容重显著降低7.7%;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量与土壤养分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积累量影响最大的因子分别为有效磷、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含量。[结论]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均可不同程度提升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及土壤养分含量,且随着复配改良材料种类的增加,改良效果不断提升,以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白云石粉+其他(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改良材料复配 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