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撑结构位置的骨增量方法分类及应用展望
1
作者 杨博 范震 +2 位作者 董强 杨晓喻 陈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5,共8页
骨增量在口腔种植患者中应用广泛,严重萎缩的牙槽嵴骨增量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文献总结及回顾,基于支撑结构位置的不同,将常用的骨增量手术分为4类,归纳各骨增量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临床工作中所做的探索对其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骨增量在口腔种植患者中应用广泛,严重萎缩的牙槽嵴骨增量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文献总结及回顾,基于支撑结构位置的不同,将常用的骨增量手术分为4类,归纳各骨增量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临床工作中所做的探索对其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笔者认为第二类第二亚类的间接中央支撑方式前景广阔,考虑基于“间接中央支撑”理念设计新的骨增量术式。对中央支撑式骨增量技术理念的探索、发展和应用,将有望增加骨增量术式,为骨增量的临床决策提供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增量 支撑结构 中央支撑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刺激下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方慧 袁怡婷 +4 位作者 张永春 任山杉 陈露露 廖维 田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探讨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脂多糖(LPS)(P.g⁃LPS)模拟的体外炎性刺激下,PU.1对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数据库分析PU.1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与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目的探讨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脂多糖(LPS)(P.g⁃LPS)模拟的体外炎性刺激下,PU.1对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数据库分析PU.1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与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设为control组、P.g-LPS组、H_(2)O_(2)组、PU.1抑制剂组,采用RT⁃qPCR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6、IL-1β、TNF-α)以及PU.1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1、p16、BAX、caspase-3、Bcl-2、Bcl-xl以及PU.1蛋白表达;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检测衰老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g-LPS组和H_(2)O_(2)组p21、p16蛋白表达上调,IL-6、IL-1β、TNF-α的mRNA上调,衰老细胞数量增加,Bcl-2、Bcl-xl表达上调、BAX、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率减少,同时伴随PU.1 mRNA以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P.g-LPS组相比,PU.1抑制剂组PU.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且Bcl-2、Bcl-xl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同时衰老细胞数量减少,IL-6、IL-1β、TNF-α的mRNA降低,p21、p16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体外炎性刺激下,上调PU.1诱导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抑制PU.1可促进衰老巨噬细胞凋亡,减少衰老巨噬细胞数量,并下调炎性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1 巨噬细胞 细胞衰老 P.g-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乳酸化修饰调控巨噬细胞参与牙周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韦艳 田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8-582,共5页
乳酸作为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在能量来源、信号分子和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炎症性疾病的标志物之一。乳酸化修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乳酸和赖氨酸残基为底物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与多种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炎... 乳酸作为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在能量来源、信号分子和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炎症性疾病的标志物之一。乳酸化修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乳酸和赖氨酸残基为底物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与多种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炎是一种由牙周致病菌引发的免疫炎症,宿主免疫反应引发牙周组织损伤是其重要病因。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炎微环境中乳酸含量增加,导致乳酸化水平的上升,最终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来抑制炎症进展和促进组织修复。因此,本文对近年有关乳酸/乳酸化修饰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及在牙周炎等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牙周炎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化修饰 牙周炎 免疫炎症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中国成年人上前牙美学比例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为良 曾筱 +1 位作者 刘晓强 谭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评价120例中国成年人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为口腔美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华北、东南、西南地区三家口腔医院的义齿加工中心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上颌石膏模型,拍摄标准数码照片,以ImageJ软件测量相... 目的:评价120例中国成年人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为口腔美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华北、东南、西南地区三家口腔医院的义齿加工中心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上颌石膏模型,拍摄标准数码照片,以ImageJ软件测量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评价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与黄金分割比例和Preston比例有无差异,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与理想值0.80有无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中国成年人的上前牙美学比例有无差异。结果: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为0.724±0.047,尖牙与侧切牙的宽度比为0.814±0.092;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分别为0.848±0.072、0.834±0.094、0.883±0.098;上述比例与既往理想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进行比较,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730±0.044和0.718±0.050)、华北地区比西南地区小(分别为0.711±0.051和0.731±0.044);中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55±0.074和0.835±0.068)、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855±0.073和0.842±0.072);侧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43±0.097和0.817±0.08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成年人上前牙美学比例具有自身特点,应用时需考虑性别和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美学 切牙 成年人 牙冠 牙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咀嚼运动与夜磨牙症特征相关性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曾筱 王永 +3 位作者 董强 马敏先 刘琴 谭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夜磨牙症各临床诊断标准和睡眠时下颌咀嚼运动发生频率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方法,对20例健康成人,具有至少以下一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诊断为夜磨牙症的实验参与者进行记录:1)有牙齿频繁磨耗的报告;2)至少有3颗... 目的探讨夜磨牙症各临床诊断标准和睡眠时下颌咀嚼运动发生频率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方法,对20例健康成人,具有至少以下一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诊断为夜磨牙症的实验参与者进行记录:1)有牙齿频繁磨耗的报告;2)至少有3颗牙的咬合面有牙齿磨损与牙本质暴露;3)早晨咀嚼肌症状;4)咬肌肥大。对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MMA)和孤立强直性咀嚼肌收缩发作事件进行评分。将这些变量与临床症状和体征存在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对孤立下颌强直运动发作的患者和RMMA受试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20例受试者中,RMMA事件发作的频率为(5.8±3.1)次·h-1,孤立强直性发作的频率为(2.1±0.9)次·h-1。室友报告有磨牙体征的RMMA事件显著高于磨牙体征者(P<0.05);牙齿磨耗者的RMMA事件显著高于无牙齿磨耗者(P<0.05)。但是,RMMA事件的发生与早晨咀嚼肌症状或咬肌肥大之间无差异。RMMA发生者的TMD发生率显著高于孤立下颌强直运动发作者。结论常用于诊断夜磨牙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体现在睡眠期间不同的临床和生理方面的下颌运动,即在睡眠期间RMMA可反映牙齿磨耗的发生,而且TMD的发生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症 多导睡眠图 咀嚼肌节律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PN对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河林 舒佳玉 董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0-695,共6页
目的:探讨CENPN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检索CENPN在HNSCC中的表达水平。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42例HNSCC患者癌组织标... 目的:探讨CENPN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检索CENPN在HNSCC中的表达水平。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42例HNSCC患者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NPN的表达,分析CENPN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ENPN在HNSCC中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NPN高表达与HNSCC患者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类和CENPN高表达是HNSC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CENPN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更低(P<0.05)。结论:CENPN在HNSCC中表达上调,可作为独立生物学标志物预测HNSC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PN 头颈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