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中吸引器堵塞现状调查和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吉 杨龙 +7 位作者 孙琦 李靖 刘国勇 左威敏 吴展羽 孙宇 邹强 叶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骨科手术中负压吸引器常发生堵塞,进而影响手术操作。文中通过对吸引器堵塞的现状调查结合临床观察,了解国内骨科手术中吸引器堵塞频率、部位,探索堵塞机制,为解决吸引器堵塞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连续2届中... 目的骨科手术中负压吸引器常发生堵塞,进而影响手术操作。文中通过对吸引器堵塞的现状调查结合临床观察,了解国内骨科手术中吸引器堵塞频率、部位,探索堵塞机制,为解决吸引器堵塞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连续2届中国骨科年会期间738名临床骨科医师进行骨科手术中吸引器堵塞现状问卷调查;并从1200例骨科手术中分层随机选择160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39例、四肢及脊柱骨折手术43例、其他骨科手术40例。对4类手术进行吸引器堵塞情况统计,并对现有吸引器进行医学专业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738名,其中认为术中吸引器经常堵塞706名(95.7%),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常发生引器堵塞的手术方式631名(85.5%),认为吸引器最常见的堵塞部位是吸引器头与吸引器软管连接部位714名(96.7%),满意度评分为(7.62±0.74)分;临床使用观察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吸引器堵塞平均(2.55±1.62)次,全膝关节置换堵塞平均(1.95±1.33)次,四肢、脊柱骨折手术堵塞平均(1.52±1.18)次,其他手术堵塞平均(0.95±0.68)次,满意度评分为(7.36±0.84)分。结论中国骨科手术中吸引器堵塞现象普遍,发生率较高,影响手术操作,造成骨科医师的满意度不高。因此,现有负压吸引器系统亟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负压吸引器 现状调查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MYT1在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
作者 杨成友 罗鸿 +6 位作者 王涛 谢志鸿 梁亮 李凡超 吴建华 张飞 彭吾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1-393,共13页
目的:探讨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KMYT1)在糖皮质激素(GC)诱导的成骨细胞(OB)凋亡中的作用,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方法:(1)选取小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MC3T3-E1)进行研究,control组使用普通培... 目的:探讨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KMYT1)在糖皮质激素(GC)诱导的成骨细胞(OB)凋亡中的作用,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方法:(1)选取小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MC3T3-E1)进行研究,control组使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实验组进行成骨诱导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ARS)验证成骨能力。使用不同浓度的GC处理小鼠成骨细胞(mOB),通过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促凋亡蛋白切割的半胱天冬酶-3和切割的半胱天冬酶-9(cleaved caspase 3/9)的表达。通过蛋白组学测序找出可能调控GC诱导mOB凋亡的分子。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及WB分析PKMYT1表达。(2)选择不同浓度PKMYT1抑制剂GSK-1520489A处理mOB,以筛选合适抑制剂浓度,进一步分组为control组、GC组、GSK-1520489A组和GC+GSK-1520489A组,通过WB检测各组细胞PKMYT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cleaved caspase 3/9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毒性,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死染色和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凋亡。(3)使用PKMYT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OB,通过免疫荧光、q PCR和WB验证过表达效率。过表达PKMYT1成功后,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GC组、PKMYT1过表达(OE)组和OE+GC组,通过EDU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和细胞活死染色检测凋亡。(4)为了验证人成骨细胞(hOB)中PKMYT1变化,选取健康人股骨头提取的hOB为control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hSANFH)患者股骨头提取的hOB为hSANFH组,通过qPCR和WB检测两组细胞中PKMYT1表达。结果:(1)小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MC3T3-E1)诱导分化成熟后,在GC作用下,相较于control组,实验组中随着GC浓度增加,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显示mOB凋亡细胞比例增多(P<0.01);CCK8实验显示细胞活性降低(P<0.01);WB检测显示BCL-2表达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 3/9表达均升高(P<0.01)。蛋白组学测序显示GC处理成熟的mOB后PKMYT1表达降低。(2)不同浓度PKMYT1抑制剂GSK-1520489A处理m OB,随着浓度增加,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毒性增加(P<0.001)。相对于control组,GSK-1520489A组中m OB增殖减少(P<0.001),mOB凋亡增多(P<0.001);相较于单独使用GC组,使用GC+GSK-1520489A组中m OB增殖减少(P<0.05),mOB凋亡增多(P<0.01)。(3)过表达PKMYT1后,相对于control组,OE组中mOB增殖增加(P<0.001),m OB凋亡未见明显增多(P>0.05)。相对于GC组,OE+GC组中m OB增殖增加(P<0.001),m OB凋亡减少(P<0.001)。(4)在人股骨头组织中提取hOB,q PCR和WB结果表明hSANFH组中PKMYT1表达低于control组(P<0.001)。结论:PKMYT1表达下调促进GC诱导的m OB凋亡;相反,过表达PKMYT1抑制GC诱导的mOB凋亡。PKMYT1可能成为SANFH早期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PKMYT1 成骨细胞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骨科内置物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坤(综述) 叶川(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2-987,共6页
不锈钢和钛等金属一直是作为传统骨科内置物的最常用材料,但其在临床上仍然存在着耐磨性差导致的松动和应力屏蔽导致的骨愈合强度差等生物力学局限。新型复合骨科内置物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等优异的生物力学性... 不锈钢和钛等金属一直是作为传统骨科内置物的最常用材料,但其在临床上仍然存在着耐磨性差导致的松动和应力屏蔽导致的骨愈合强度差等生物力学局限。新型复合骨科内置物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等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在骨科内置物中备受关注。为评估和提升新型骨科内置物的性能,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其生物力学性能对骨科内置物至关重要。文章结合近年来新型复合内置物在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脊柱骨科、临床前的潜在研究四个方面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骨科内置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内置物 新型复合材料 生物力学 应力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预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边玉凤 雷先晴 +3 位作者 于梦楠 段连美 李迁兴 王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115,共5页
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需要处于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预康复通过增加术前生理储备能力,改善肾移植患者健康状况,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文章综述了预康复在肾移植患者中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目前研究... 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需要处于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预康复通过增加术前生理储备能力,改善肾移植患者健康状况,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文章综述了预康复在肾移植患者中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目前研究的局限性等,以期为我国肾移植患者预康复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康复 肾移植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代细胞系为药物筛选和基础研究提供癌症新模型
5
作者 郝弦 黄建军 +14 位作者 杨文秀 刘晋廷 张军红 罗钰蓓 李青 王大红 高玉炜 谭福云 薄莉 郑羽 王荣 冯江龙 李静 赵春华 豆晓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背景和目的:2016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宣布不再使用NCI-60细胞系进行药物筛选,提示传统的肿瘤细胞系失去作为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工具的价值。NCI-60细胞“退休”原因是基于癌症细胞系和动物的实验结果... 背景和目的:2016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宣布不再使用NCI-60细胞系进行药物筛选,提示传统的肿瘤细胞系失去作为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工具的价值。NCI-60细胞“退休”原因是基于癌症细胞系和动物的实验结果没有在临床试验中获得对应的预期,导致绝大部分潜在药物临床试验失败。癌症细胞系失去价值归因于肿瘤细胞经过长期培养后,其增殖和转移等主要生物学行为和与之有关的关键蛋白质系统发生了根本改变,已不能代表患者的真实癌症特征。现阶段需要创立一种来源于患者新鲜癌症组织和具有清晰临床背景的新癌症模型。本研究旨在为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建立经济的患者来源的可以无限传代的乳腺癌原代细胞系。方法:乳腺癌组织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集。肿瘤组织样本收集得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22伦理第313号),收集和使用肿瘤组织均遵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的乳腺癌组织消化分离后在BCMI培养基中培养,待乳腺癌细胞增殖到一定数量时更换成DMEM培养基。乳腺癌细胞经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检测确定细胞特异性遗传学标志和来源。克隆形成实验和动物实验分析乳腺癌原代细胞系形成肿瘤的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6种乳腺癌原代细胞系。他们具有清晰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病理学标志性分子检测、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结果以及确定的预后结果。STR检测确定了6种乳腺癌原代细胞系特异性遗传标志和确定了该细胞系的来源。克隆形成实验和动物移植实验说明乳腺癌原代细胞系增殖能力显著大于传统乳腺癌细胞系,二者在形成肿瘤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构建的6种乳腺癌原代细胞系为乳腺癌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癌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原代细胞系 药物研发 基础研究 新癌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及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6
作者 靳级 孙红 +2 位作者 庄勇 宁旭 刘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268-3274,共7页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多种慢性脊椎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下腰痛和急性下肢神经根性疼痛。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加速及生活方式改变,IDD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多种慢性脊椎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下腰痛和急性下肢神经根性疼痛。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加速及生活方式改变,IDD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如何有效防治IDD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现有研究表明,椎间盘细胞衰老在IDD的发生与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靶向衰老椎间盘细胞的治疗策略,如抗细胞衰老药物、基因编辑及干细胞疗法等,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椎间盘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阐述了针对衰老细胞的多种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旨在为IDD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靶点,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通路 抗衰老细胞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可透气的金属纳米网电子皮肤制备及其在皮肤表面压力管理的应用
7
作者 韩杭 罗赵雅婧 +4 位作者 郑强 曾祥堉 叶川 曾柱 朱思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0-560,共1页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目前柔性电子皮肤透气和穿戴性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和磁控溅射技术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可用于在保持皮肤透气透湿的情况下进行皮肤表面压力监测。方法金属纳米网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超可透气性的柔性基...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目前柔性电子皮肤透气和穿戴性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和磁控溅射技术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可用于在保持皮肤透气透湿的情况下进行皮肤表面压力监测。方法金属纳米网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超可透气性的柔性基底,磁控溅射技术进行基底表面导电图案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进行耐久性改性。制备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镀铜的亲肤电极层、P25二氧化钛增强聚氨酯纤维的介电层、聚氨酯纤维镀铜通过派瑞林加强的耐磨电极,复合组装成电容式金属纳米网电子皮肤,测试评估电容式压力传感性能。结果金属纳米网纤维直径0.5~1μm,电极层表面电阻<20Ω/sq2;传感器在0~5.4 kPa压力范围内灵敏度20.6 kPa^(-1)(0~1 kPa)和3.8 kPa^(-1)(1 kPa以上),5 kPa压力响应时间27 ms,恢复时间63 ms,10000次循环加载后基线漂移<8%(正压5 kPa、弯折180°),7天透气性测试>60%;电子皮肤自贴附于皮肤表面可测得脉搏波、心电、肌电和GSR等生理信号和关节活动、皮肤压力等机械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兼具柔软性、透气性和灵活性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通过基底材料改性和表面改性可提供自贴附、亲肤、高介电性、高耐磨性等多种性质。复合获得的电子皮肤具有优良的透气性、机械性能和压力传感性能,有望用于无感的经表皮生理信号实时采集,用于皮肤护理及表面压力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信号 电子皮肤 皮肤表面 基线漂移 柔性电子 机械信号 表面电阻 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飞 彭吾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486-3488,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且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的内科疾病,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20%左右。现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且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的内科疾病,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20%左右。现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有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主要有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伴有骨质疏松,其发生率达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保守治疗 应用 老年患者 手术治疗 内科疾病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健 殷富裕 彭吾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3个分期,... 目的研究分析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3个分期,并分别研究对比3个分期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3个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要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合速度呈明显的延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加深,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不同分期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无明显差异,证明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较为安全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股方肌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患者恢复时间较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股方肌蒂 移植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大鼠触液神经元中p75NTR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栋 谢斌华 +3 位作者 张慧芊 吕谨南 王硕 李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7,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触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大鼠触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脊髓损伤组(24只),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模型(10g×3cm)在大鼠脊髓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分别于损伤3d、1周、2周、4周后进行取材;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击伤脊髓。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取材前48h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B亚单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特异性标记触液神经元。处死大鼠后,取损伤的脊髓节段10mm,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触液神经元p75NTR的表达,ImagePro Plus计数目标神经元CB-HRP/p75双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 :假手术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0±0;脊髓损伤组在术后3d、1周、2周、4周各时间点BBB评分分别为3.20±0.81、10.73±1.02、12.48±1.86、13.29±1.93,两组各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正常;脊髓损伤组脊髓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瘢痕和脊髓空洞形成。免疫荧光双标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CB-HRP/p75双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5.16±0.55、4.31±0.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组伤后3d、1周、2周CB-HRP/p75双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3.35±1.53、21.68±2.15、16.26±2.09,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周时,CB-HRP/p75双阳性细胞数为4.83±0.73,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75NTR可在大鼠脊髓触液神经元中表达,且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增加,触液神经元可能通过p75NTR参与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触液神经元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置钉准确率及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子航 龙浩 +5 位作者 何祖波 符勇 王国贤 肖宇 肖杰 宁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5-312,共8页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情况以及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4月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情况以及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4月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CBT螺钉治疗45例L4-5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64.3±6.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2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9例。按患者接受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15例。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VAS和JOA评分,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术后通过CT评估置钉准确率及皮质接触层数,随访期间通过X线片及CT观察螺钉松动、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及移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195min(163.5±11.3min),出血量140~265ml(210.0±28.9ml)。共置入166枚螺钉,螺钉可接受率为97%(161/166),平均总皮质骨接触层数为4.9±0.6层,平均椎弓根皮质骨接触层数为3.3±0.6层。B、C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A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y)随着手术例数(x)的增加而减少[y=-10.243ln(x)±192.89,R2=0.637,P<0.001],并在B、C组达到相对稳定。三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4.8±0.7分降至1.9±0.6分(P<0.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5±0.7分降至1.8±0.6分(P<0.001),JOA评分由术前11.3±1.8分升至23.3±1.6分(P<0.001)。随访期间41例发生融合,1例融合器移位,未出现螺钉松动和融合器沉降。结论:机器人辅助下CB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置钉准确率高,确保螺钉与皮质之间充分接触,安全性高。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其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逐渐减少,并在15台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骨科机器人 皮质骨轨迹螺钉 准确性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多学科协作脊柱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手术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吴信 尚显文 +6 位作者 张皓 叶川 宁旭 杨龙 杨丹 袁代柱 李钟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92-2597,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中脊柱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共同诊治的36例脊柱肿瘤患者,根据是否采用3D打...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中脊柱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共同诊治的36例脊柱肿瘤患者,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肿瘤区域脊柱实体模型及个性化椎弓根导板。术前根据3D打印模型设计手术方式,模拟手术及体外置钉,术中完成精准化肿瘤切除及准确置钉。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准确率,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多学科协作完成的36例脊柱肿瘤手术,观察组18例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术中做到精准、完整的切除肿瘤、准确置钉,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症状均获得明显好转,术后6、12个月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多学科协作下完成复杂的脊柱肿瘤手术,使术中精准、完整切除肿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置钉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板技术 脊柱肿瘤 CT血管造影 精准化手术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镜大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7
13
作者 魏亚 吴昌兵 +3 位作者 马维邦 林博颖 卢乾威 沈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0,148,共7页
目的 :评估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采用全内镜大通道下ULBD治疗的37例单节... 目的 :评估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采用全内镜大通道下ULBD治疗的37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60~78岁(66.8±4.9岁);手术节段:L3-4 7例,L4-5 20例,L5-S1 10例。收集患者手术资料及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下肢功能。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5~155min(113.7±19.4min),术中出血量10~50ml(26.5±9.4ml),住院天数5~7d(5.5±0.7d)。术中发生1例硬膜囊撕裂,行胶原蛋白海绵封闭后严格卧床休息1周,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伤口愈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4±0.5分、2.4±0.6分、1.0±0.5分、0.4±0.5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3±0.5分、2.7±0.5分、1.3±0.5分、0.7±0.6分,ODI分别为(78.6±2.3)%、(26.0±4.1)%、(17.4±2.2)%、(10.7±2.0)%。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01)。术后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年MacNab标准优21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1.89%。结论: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ULB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全内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炎症及软骨代谢标志物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黄远 刘日光 +6 位作者 张沕 董亮宏 杨嘉飞 石豪 王爱民 杨正杰 李光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14-1619,1625,共7页
目的检测COMP、MMP-13、Cbf-β在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尿液、关节液及关节软骨内的表达,探讨其对KOA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KOA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液、尿液、关节液中COMP、MM... 目的检测COMP、MMP-13、Cbf-β在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尿液、关节液及关节软骨内的表达,探讨其对KOA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KOA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液、尿液、关节液中COMP、MMP-13、Cbf-β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KOA及对照组膝关节软骨组织COMP、MMP-13、Cbf-β的表达情况。结果KOA患者血清、关节液中COMP、MMP-13、Cbf-β的表达高于健康志愿者,在健康对照组、试验对照组、试验组间的表达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患者尿液中COMP、MMP-13的表达高于健康志愿者,在健康对照组、试验对照组、试验组间的表达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患者膝关节软骨COMP、MMP-13、Cbf-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MP、MMP-13、Cbf-β在血清、尿液、关节液及关节软骨内的高表达可能预示KOA的发生,为KOA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COMP、MMP-13、Cbf-β在病变较重患者的表达高于病变较轻者,表达含量越高,可能WOMAC评分与K-L分级越高,为KOA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生物标志物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核心结合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昌兵 魏亚 +4 位作者 马维邦 林博颖 代云磊 卢乾威 沈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残疾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 scores,NDI),所有数据导入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数据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颈部VAS、手臂VAS、JOA和NDI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各类评分和手术前第1天评分。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后的MacNab标准记录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内镜操作下成功完成。总手术平均时间为125.6 min。术中失血量为2~100 mL,平均出血量为19.1 mL。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时间为15~33个月,平均为24.1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硬膜撕裂或其他并发症。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颈部、上臂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前NDI评分与术前评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改良后的MacNab标准显示15例优、5例良、2例中、0例差,优良率为91%。术后磁共振成像和颈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表明,椎间盘被充分切除,手术节段神经根受压解除。结论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诊断性SNRB可能是确定颈神经根性疼痛来源的有利的方法。在SNRB的指导下,PPECD是治疗诊断颈神经根病的有效和安全的选择,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模拟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成形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代云磊 魏亚 +4 位作者 吴昌兵 马维邦 林博颖 卢乾威 沈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D-FEA)比较全脊柱内镜下行不同范围及部位椎间孔成形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第5腰椎(腰5,L_(5))完整模型M0并依次模拟腰椎全脊柱内镜应用下将L_(5)左侧上关节突进行尖部切除和内侧1/4、2/...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D-FEA)比较全脊柱内镜下行不同范围及部位椎间孔成形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第5腰椎(腰5,L_(5))完整模型M0并依次模拟腰椎全脊柱内镜应用下将L_(5)左侧上关节突进行尖部切除和内侧1/4、2/4、3/4和4/4分级切除获得模型M1、M2、M3、M4、M5。对不同模型施加正常生理载荷,记录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及左、右侧旋6个工作状态下(工况)的位移。再将各切除模型与未切除组M0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本实验所建立腰4-腰5(L_(4)-L_(5))节段三维有限模型有效,各工况下的椎体活动度(ROM)处于正常值区间内。与未切除组M0相比,M1在前屈载荷下RO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2在前屈、后伸载荷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3及M4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载荷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5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右旋载荷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切除组M0相比,M1在前屈载荷下的L_(4)-L_(5)椎间盘应力最大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2在前屈、左右旋转载荷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3、M4、M5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载荷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椎间孔成形时,切除腰椎单侧单节段上关节突尖部或内侧1/4即会影响腰椎稳定性且增加腰椎活动时椎间盘应力最大值,当切除1/2及以上时明显破坏腰椎生物力学。这提示在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时应尽量保护上关节突,以避免手术破坏腰椎正常生物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内镜 椎间孔成形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学习曲线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卢乾威 沈茂 +5 位作者 徐子航 班超 王国贤 吴帝求 吴昌兵 魏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9-496,504,共9页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两者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开展UBE-LIF术式与Endo-LIF术式治疗的54例单节段LDD患者,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55~71岁(65.0±4.5岁);手术节段:L3/46例,L4/529例,L5/S11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Endo-LIF治疗,n=24)和B组(UBE-LIF治疗,n=30)。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A组前12例为A1组,后12例为A2组;B组前15例为B1组,后15例为B2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标准评分及融合情况,计算优良率及融合率。通过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趋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12~14个月(12.5±0.7个月)。与A2组相比,A1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B1、B2组(P<0.001),且B1组明显大于B2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少于B1组(P<0.001),B2组与A组、B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1组1例硬脊膜撕裂、B1组2例硬脊膜撕裂,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B1组1例发生类脊髓高压症,可能与手术时间较长、冲洗盐水刺激等有关,卧床休息后好转。A2与B2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评分随时间推移较前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A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1.7%(22/24),B组为90.0%(27/30);A组融合率87.5%,B组融合率90.0%。曲线回归分析示A、B组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达到相对稳定。结论:Endo-LIF与UBE-LIF治疗LDD是安全有效的。随着手术例数增加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逐渐减少,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早期疗效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志鸿 彭吾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它属于一种渐进性疾病,早期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往往会导致股骨头的进行性破坏,最终引起股骨头结构塌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它属于一种渐进性疾病,早期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往往会导致股骨头的进行性破坏,最终引起股骨头结构塌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ARCO分期及患者自身情况而决定。对于晚期患者往往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由于假体寿命有限以及患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一治疗方法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对于早期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及保髋的一系列治疗方法,例如药物干预、改善生活方式、髓芯减压、自体骨移植等,但发现临床效果欠佳。随着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不断成熟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所具有的良好特性,使得BMSCs成为当前临床上基础研究的热门种子细胞。研究人员采用BMSCs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股骨头坏死已经观察到了一定的疗效,随着有关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应用BMSCs治疗ONFH有望成为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宇祺 王洪超 李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疾病,主要造成脊髓轴突的断裂和神经元的死亡,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治愈SC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有一些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潜能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疾病,主要造成脊髓轴突的断裂和神经元的死亡,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治愈SC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有一些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潜能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NSCs),利用脊髓中ENSCs来修复SCI具有独特优势,但是成体中ENSCs数量有限,其具体种类尚无定论,激活机制尚不清楚,活化后其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有限。因此,研究成年哺乳动物脊髓中ENSCs的来源、ENSCs的激活机制及其增殖、迁移和分化的调控机制,对更好地实现SCI内源性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SCI后ENSCs的激活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激活机制 内源性修复 中枢神经系统 分化潜能 成年哺乳动物 增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到临床:miRNA调控Wnt信号通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现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玮民 李豪(综述) +1 位作者 杨城 王春庆(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24,共9页
骨质疏松症(OP)是由于骨量减少及骨微观结构破坏引起的一类全球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微小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内源性小RNA分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Wnt信号通路是一条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通路,影响着干细... 骨质疏松症(OP)是由于骨量减少及骨微观结构破坏引起的一类全球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微小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内源性小RNA分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Wnt信号通路是一条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通路,影响着干细胞更新、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等。miRNA可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进一步调节整个成骨细胞谱系的定向分化,在OP发病及治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文章详细分析miRNA通过Wnt信号通路对OP的调节机制,深入了解miRNA在OP中的作用,针对其临床转化运用作出展望,以求进一步探索miRNA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治疗OP的可行性。文章主要就多种miRNA通过Wnt信号通路对OP的影响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微小RNA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