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毒素B1对鼠源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迁移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唐开义 尚国富 +2 位作者 王赟 曾柱 胡祖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0-220,共1页
目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化学致癌物之一,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探究其对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力学特性(膜流动性、渗透脆性、黏附能力等)、DCs迁移... 目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化学致癌物之一,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探究其对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力学特性(膜流动性、渗透脆性、黏附能力等)、DCs迁移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为进一步解析AFB1引起的免疫毒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诱导培养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在加入LPS诱导成熟过程中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AFB1,分析DCs的膜流动性和渗透脆性的变化,检测DCs黏附能力及黏着斑的变化,并分析DCs的迁移能力、细胞骨架结构变化及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结果AFB1处理后,DCs膜流动性增大、抗低渗环境的能力减弱;黏着斑数量明显增加,黏附分子的表达显著上调,细胞黏附能力增强;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损伤,细胞骨架及其结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DCs的免疫表型发生改变,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弱,诱导初始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结论AFB1能够显著影响DCs的分化成熟、生物力学特性和细胞骨架结构,进而调控其迁移能力和免疫学功能,这可能是AFB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致癌物 Th17细胞 免疫抑制作用 生物力学特性 树突状细胞 黄曲霉毒素B1 膜流动性 抗原提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三倍体品种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再鉴定
2
作者 张源源 吴桂海 +3 位作者 龙青姨 黄肖 高新生 李维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形成的遗传学途径,为利用橡胶树自然2n雌配子培育多倍体新品种提供参考,使用低重组频率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云研77-4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得出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并采用亲本杂合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2n配子传递亲本的杂合性。从10对低重组频率位点中筛选出8对在亲本间基因型为“ab×cd”“ab×cc”或“ab×ac”的位点,8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型“aa”或“bb”,2n配子在8个位点的亲本杂合性均为0,表明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均来自母本GT1,且2n雌配子发生的遗传学途径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非之前认为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2n雌配子 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与黑水虻对酒糟利用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郝倩倩 吴书东 +5 位作者 张昌容 国果 彭建 谭书萍 尚小丽 李博岩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28,共7页
【目的】探明家蝇和黑水虻对酒糟类有机废弃物饲料的适生性及降解特性,为今后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和利用家蝇和黑水虻进行酒糟类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进而为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家蝇和黑水虻为生物... 【目的】探明家蝇和黑水虻对酒糟类有机废弃物饲料的适生性及降解特性,为今后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和利用家蝇和黑水虻进行酒糟类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进而为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家蝇和黑水虻为生物转化器,分别研究不同配比酒糟饲料[T_(0)(CK):纯麦麸;T_(1):25%酒糟;T_(2):50%酒糟;T_(3):75%酒糟;T_(4):纯酒糟]对家蝇和黑水虻的生物学特征等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研究酒糟空白组(CK_(2))、自然发酵组(ZF)、家蝇幼虫取食组(MD)和黑水虻幼虫取食组(HI)4种处理条件下各组酒糟一般营养成分和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变化,综合分析筛选较优的酒糟降解利用方法。【结果】随酒糟含量增加,家蝇和黑水虻2种昆虫的虫态体重、体长、化蛹率、羽化率和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T_(4)较T_(0)均差异显著,其中,T_(3)和T_(4)家蝇的存活率分别为79.26%和30.92%,黑水虻则分别为78.99%和65.06%;HI的酒糟总糖含量(13.2%)和粗蛋白质含量(13.1%)较MD更低(总糖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2%和16.2%)。MD、HI与ZF和CK_(2)相比,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MD整体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为24.01%,HI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可达34.34%。【结论】家蝇和黑水虻能够通过有效降解酒糟中的木质纤维素和利用一般营养成分进行较好生长发育,整体而言,黑水虻较家蝇更易在酒糟中进行饲养,且对酒糟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更优,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更好地利用资源昆虫产业化降解酒糟类农业有机废弃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黑水虻 农业资源昆虫 酒糟类有机废弃物 生物降解 木质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车前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乾芬 李川川 +3 位作者 徐小博 徐萍 张艳芳 陈磊山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为探究车前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提取温度、反应时间、低共熔溶剂含水量、摩尔比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车前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34℃,反应时间41 min,低共熔溶剂含水... 为探究车前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提取温度、反应时间、低共熔溶剂含水量、摩尔比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车前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34℃,反应时间41 min,低共熔溶剂含水量47%,摩尔比2.2:1。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6.28%。研究为车前草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总黄酮 低共熔溶剂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2和ANO6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福州 张世超 +1 位作者 刘芹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4-414,共1页
开发新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标记物对改善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AGR2和ANO6作为潜在的力调控基因,能否作为乳腺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细胞实验分别探讨了AGR2和ANO6... 开发新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标记物对改善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AGR2和ANO6作为潜在的力调控基因,能否作为乳腺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细胞实验分别探讨了AGR2和ANO6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研究发现,AGR2在泛癌中的表达与多种癌症的预后密切相关。在乳腺癌中AGR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随其表达的增加而降低。AGR2低表达患者表现出免疫“热”和免疫抑制表型,其特征是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丰度高,TGF-β和EMT途径富集评分增加,而AGR2高表达患者表现出相反的免疫特征,缺乏免疫细胞浸润,提示免疫“冷”表型。单细胞分析进一步揭示了AGR2在恶性细胞中通过协调细胞趋化因子信号和免疫浸润改变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两个免疫治疗队列中,AGR2和AGR2共表达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指标。ANO6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ANO6可促进乳腺癌中巨噬细胞的浸润。通过细胞实验研究发现他们的沉默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抗凋亡能力以及体内成瘤能力。此外,AGR2可通过激活Akt和ERK通路促进乳腺癌进程。总之,本研究为基于AGR2及ANO6开发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细胞 启动子甲基化 细胞实验 肿瘤微环境 ERK通路 免疫治疗 生物标记物 单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乳球蛋白纤维/聚乙烯醇物理交联的皮肤创面敷料促进伤口愈合 被引量:1
6
作者 龚敏 石欢欢 +3 位作者 胡祖权 王赟 曾柱 陈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0-660,共1页
目的每年都有成千上百万人因为不同的事件引起皮肤损伤,快速有效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是一个挑战。创面敷料可覆盖于创面表面促进伤口愈合,而目前常用的敷料在制备、使用、成本等方面等存在一定限制。本文引入了一种新型的... 目的每年都有成千上百万人因为不同的事件引起皮肤损伤,快速有效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是一个挑战。创面敷料可覆盖于创面表面促进伤口愈合,而目前常用的敷料在制备、使用、成本等方面等存在一定限制。本文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蛋白质的天然聚合物来开发具有气凝胶和水凝胶双重优点的气凝胶-水凝胶双相凝胶(AHB-gel)敷料,并在皮肤损伤动物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首先,从乳清蛋白中提取出β-乳球蛋白单体,接着通过在p H 2.0下加热β-乳球蛋白单体,使其转化为具体微米长且相对稳定的β-乳球蛋白纤维。然后,采用重复冻融工艺促进β-乳球蛋白纤维与聚乙烯醇之间通过氢键进行物理交联。最后,采用冻干工艺获得AHB-gel敷料。构建皮肤损伤模型评估敷料性能。结果成功制备了基于β-乳球蛋白纤维和聚乙烯醇的AHB-gel敷料,并且β-乳球蛋白纤维的掺入使AHB-gel敷料具有微孔结构,改善了AHB-gel敷料的性能,包括与液体的相互作用、柔软性的维持和体外生物相容性。此外,动物实验证实,AHB-gel敷料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结论β-乳球蛋白纤维是一种具有巨大组织工程应用潜力的天然聚合物,AHB-gel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创面敷料。此外,本工作采用的制造方法简便、高效,适合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敷料 天然聚合物 物理交联 皮肤损伤 聚乙烯醇 动物模型 临床实践 冻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滴聚集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7
作者 周静 亢世景 +2 位作者 胡祖权 张启芳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4-454,共1页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其远处转移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重编程是TNBC远处定植的重要能量来源,本文拟探索脂质代谢重编程在TNBC进展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TCG...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其远处转移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重编程是TNBC远处定植的重要能量来源,本文拟探索脂质代谢重编程在TNBC进展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结合临床样本和细胞模型分析SDC1在TNBC中蛋白表达;构建沉默和过表SDC1、NAT1的TNBC稳转细胞株,通过Transwell、油红O染色、原子力显微镜和ATP分别检测细胞远处转移、脂滴聚集、弹性模量和细胞能量改变,WB检测SDC1、NAT1、TIP47、FABP5表达;免疫共沉淀、回复实验和R语言分子互作分析SDC1-NAT1互作关系。构建沉默SDC1小鼠模型,分析成瘤大小、远处转移和脂滴聚集。结果SDC1在TNB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SDC1显著降低NAT1表达;同时沉默SDC1、NAT1显著减低脂滴形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ATP降低,但增加了细胞的弹性模量,并伴随TI P47、FABP5蛋白表达降低;过表达SDC1和NAT1结果相反。Co IP、回复实验和R语言分析揭示SDC1-NAT1互作介导脂滴聚集促进TNBC远处转移机制。沉默SDC1抑制小鼠瘤体的体积、远处转移和脂滴聚集。结论SDC1通过NAT1/FABP5信号轴介导脂滴聚集是促进TNBC远处转移的重要机制,以SDC1为靶点的策略有望促进TNBC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油红O染色 恶性程度 R语言 脂滴 脂质代谢 重编程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影响的基因芯片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茂 黄瑾 +1 位作者 刘新宇 邱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研究乳酸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基因组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理酸性微环境对imDCs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前期数据。从C57BL/6J小鼠骨髓中分离单核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imDCs。20 mmol/L浓度乳酸处理imDCs 24 h,利用BG... 研究乳酸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基因组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理酸性微环境对imDCs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前期数据。从C57BL/6J小鼠骨髓中分离单核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imDCs。20 mmol/L浓度乳酸处理imDCs 24 h,利用BGISEQ平台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20 mmol/L浓度乳酸处理使imDCs中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有915个。通过基因本体论(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骨架、凋亡过程及免疫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互作网络图,并根据节点数筛选关键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分化抗原簇38(CD38)、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等上调关键差异表达蛋白和信号转导和趋化因子受体7(CCR7)、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等下调关键差异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基因芯片 GO分析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的温敏超分子聚合物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郭洋洋 王才元 +1 位作者 滕丽晶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9-559,共1页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型疾病,炎症或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本文探索最强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血液黏度变化的关系对血液相关疾病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温敏明胶聚合物和氧化透明质酸为基质,基于疏...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型疾病,炎症或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本文探索最强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血液黏度变化的关系对血液相关疾病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温敏明胶聚合物和氧化透明质酸为基质,基于疏水自组装稳定的四重氢键协同席夫碱交联策略构建仿生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血液黏度,分离获取C57BL/6小鼠骨髓源性的DCs(BMDCs),以不同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实现BMDCs的三维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黏度的温敏超分子聚合物对DCs免疫表型标志物的影响。结果通过调控超分子聚合物的固含量,成功构建具有不同黏度的三维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CD11c、CD86、CD80、CCR5在中等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中高表达,实时定量PCR基因结果表明CD40、CD86、CD80、CD11c、MHCII、CCR5在中等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中高表达。结论本课题制备的温敏超分子聚合物因其温度响应特性可实现体外三维培养模型的构建,实现DCs三维培养后的无酶释放,不同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会影响DCs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血液黏度 超分子聚合物 树突状细胞 实时定量PCR C57BL/6小鼠 流式细胞术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表面台阶结构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黏附和mRNA表达谱的影响
10
作者 王芳 龚敏 +4 位作者 陈丽丹 王赟 胡祖权 陈晋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0-560,共1页
目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骨缺损修复和植入材料界面修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植入后存在着引起慢性炎症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的风险。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免疫过程中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对适应性... 目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骨缺损修复和植入材料界面修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植入后存在着引起慢性炎症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的风险。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免疫过程中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起着重要作用,是调控慢性炎症反应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生物材料的表面结构是影响DCs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HA表面台阶结构,并研究其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s,im DCs)的细胞骨架、黏附形态以及m RNA表达谱的影响,以期挖掘出im DCs响应台阶结构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优化HA材料的表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取向连接生长原理制备出具有台阶结构的HA片材,并以表面光滑的HA片材作为对照。用im DCs和不同表面结构的HA片材构建细胞培养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im DCs细胞骨架和黏附形态的变化。此外,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im DCs的m RNA表达谱的变化。结果HA表面台阶结构的暴露会增加im DCs的铺展面积,影响细胞黏附形态。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黏着斑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台阶结构可能通过黏着斑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影响im DCs的免疫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组织纤维化 台阶结构 羟基磷灰石 免疫学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 界面修饰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甘草素纳米乳通过重塑免疫抑制微环境抑制小鼠三阴性乳腺癌
11
作者 洪亮 汪建满 +4 位作者 李江敏 罗亚莉 郭涛 胡祖权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9-679,共1页
目的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LQ)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报道称其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外基质的积累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推测ILQ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外基质刚度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为了改善ILQ的水溶性等药学性质,... 目的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LQ)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报道称其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外基质的积累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推测ILQ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外基质刚度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为了改善ILQ的水溶性等药学性质,采用超声、相转变组分法和相转变温度法相结合的创新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ILQ纳米乳(简称ILQ-NE@T),评估了其治疗效果及其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优化的S-PIC-T方法制备ILQ-NE@T。通过尺寸分布、微观结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等对ILQ-NE@T进行表征。采用细胞模型在体外研究ILQ-NE@T的抗乳腺癌能力。通过构建三阴性乳腺癌小鼠模型,在体内研究ILQ-NE@T的抗乳腺癌活性及其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关系。结果和结论采用S-PIC-T方法制备的ILQ-NE@T含有直径约为66纳米的球形液滴,粒径分布较窄。ILQ的溶解度提高了约2600倍。ILQ的化学稳定性显著提高,且物理稳定性也较好。ILQ-NE@T对正常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ILQ-NE@T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比传统制剂ILQ悬浮液更强。在小鼠模型中,ILQ-NE@T的体内抗肿瘤效果比游离ILQ抑制乳腺癌的效果更好。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ILQ-NE@T可能通过诱导M2巨噬细胞向M1极化、下调Treg成熟和功能,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传统制剂 物理稳定性 异甘草素 细胞外基质 细胞相容性 纳米乳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可透气的金属纳米网电子皮肤制备及其在皮肤表面压力管理的应用
12
作者 韩杭 罗赵雅婧 +4 位作者 郑强 曾祥堉 叶川 曾柱 朱思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0-560,共1页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目前柔性电子皮肤透气和穿戴性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和磁控溅射技术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可用于在保持皮肤透气透湿的情况下进行皮肤表面压力监测。方法金属纳米网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超可透气性的柔性基...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目前柔性电子皮肤透气和穿戴性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和磁控溅射技术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可用于在保持皮肤透气透湿的情况下进行皮肤表面压力监测。方法金属纳米网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超可透气性的柔性基底,磁控溅射技术进行基底表面导电图案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进行耐久性改性。制备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镀铜的亲肤电极层、P25二氧化钛增强聚氨酯纤维的介电层、聚氨酯纤维镀铜通过派瑞林加强的耐磨电极,复合组装成电容式金属纳米网电子皮肤,测试评估电容式压力传感性能。结果金属纳米网纤维直径0.5~1μm,电极层表面电阻<20Ω/sq2;传感器在0~5.4 kPa压力范围内灵敏度20.6 kPa^(-1)(0~1 kPa)和3.8 kPa^(-1)(1 kPa以上),5 kPa压力响应时间27 ms,恢复时间63 ms,10000次循环加载后基线漂移<8%(正压5 kPa、弯折180°),7天透气性测试>60%;电子皮肤自贴附于皮肤表面可测得脉搏波、心电、肌电和GSR等生理信号和关节活动、皮肤压力等机械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兼具柔软性、透气性和灵活性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通过基底材料改性和表面改性可提供自贴附、亲肤、高介电性、高耐磨性等多种性质。复合获得的电子皮肤具有优良的透气性、机械性能和压力传感性能,有望用于无感的经表皮生理信号实时采集,用于皮肤护理及表面压力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信号 电子皮肤 皮肤表面 基线漂移 柔性电子 机械信号 表面电阻 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力学免疫学角度探究伏马菌素B1的免疫毒性机制
13
作者 喻艳琴 赵雪 +4 位作者 程瑶 肖佳婷 张洁 曾柱 胡祖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49,共1页
目的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是一种具有免疫毒性的真菌毒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免疫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研究FB1对m DCs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力学免疫学角度探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目的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是一种具有免疫毒性的真菌毒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免疫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研究FB1对m DCs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力学免疫学角度探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鼠源骨髓细胞并诱导为m DCs,采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FB1对m DCs凋亡的影响;利用50μmol/L FB1处理m DCs后,检测m DCs的电泳率、膜流动性,原子力显微镜检测m DCs的杨氏模量,Transwall系统观察m DCs的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骨架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 DCs表面分子及细胞骨架结合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m DCs的抗原提呈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 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Rho/ROCK/LIMK/Cofil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FB1处理m DCs后未发生凋亡,电泳率、膜流动性、杨氏模量、趋化迁移和抗原提呈能力均被抑制;细胞体积变大、丝状伪足变短,细胞骨架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骨架相关蛋白Cofilin、Cap Z、Apr2/3 complex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Rho和ROCK1的表达下降,Cofilin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FB1显著抑制m DCs的生物力学特性、迁移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伏马菌素B1 免疫抑制作用 免疫毒性 生物力学特性 表面分子 膜流动性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放射鼻咽癌细胞衍生外泌体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研究
14
作者 冷吉 曾宪琳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6,共1页
目的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作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大剂量放射(>2 Gy)对鼻咽癌的影响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旨在... 目的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作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大剂量放射(>2 Gy)对鼻咽癌的影响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不同剂量放射后鼻咽癌细胞衍生外泌体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超速离心分离放疗后鼻咽癌细胞衍生外泌体,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追踪技术表征外泌体,与DCs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及RT-q PCR检测DCs免疫表型变化的情况。结果成功获得鼻咽癌细胞衍生外泌体。与PBS组相比,DCs与鼻咽癌细胞衍生外泌体共培养后,共刺激分子CD80、CD40及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上调,结论大剂量放疗鼻咽癌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诱导DCs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鼻咽癌细胞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共刺激分子 超速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抗原吞噬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15
作者 李道红 罗代琴 +8 位作者 曾宪琳 张帅 徐朴 吴翠芳 王赟 叶远浓 胡祖权 龙金华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诱导培养6天获得imDCs;将imDCs与低分子量(40 kDa)和高分子量(150 kDa)的右旋糖酐分别孵育1、3和6 h,流式细胞仪检测imDCs吞噬右旋糖酐的比率及免疫表型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及PFN1、WASP、α-actinin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CBPs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最后,基于系统生物学算法中的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成分系数最大的MCBPs。结果在吞噬抗原的过程中,imDCs对低分子量抗原的吞噬速度更快,吞噬时长可维持约3 h,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形态逐渐向mDCs分化,且F-actin发生明显的重塑,PFN1、CDM、WASP、CAPZB、Filamin A、α-actinin等MCBPs的表达下调,WAVE1、Arp2/3复合体、Fascin的表达上调;信号蛋白Rac1的mRNA表达上调,CDC42和RhoA的mRNA表达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FN1、WASP、α-actinin在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发生转位;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FN1的成分系数最大。结论PFN1可能是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的关键MCBPs,这对于深入理解imDCs细胞骨架结构变化与免疫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吞噬 微丝骨架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研究REVOLUTA参与烟草叶芽发育的调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兵 赵会纳 +3 位作者 余婧 陈杰 骆梅 雷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7-208,共12页
作物叶芽受到分生组织调控,调控叶芽是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关于烟草分生组织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偏少,可用于株型改良的种质资源缺乏。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编辑系统靶向突变烟草REVOLUTA(REV)基因,分别构建两个不同REV单靶点... 作物叶芽受到分生组织调控,调控叶芽是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关于烟草分生组织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偏少,可用于株型改良的种质资源缺乏。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编辑系统靶向突变烟草REVOLUTA(REV)基因,分别构建两个不同REV单靶点序列C15NtREV和C16NtREV,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方法获得再生苗,利用PCR测序鉴定转基因阳性单株,测序结果表明Ko-C15Ntrev突变体在NtREV氨基酸第26位置之后发生移码突变,而Ko-C16Ntrev突变体在NtREV氨基酸第60位置之后发生移码突变。此外,借助扫描电镜分别观测两个单靶点纯合突变体顶芽表型,结果表明烟草Ko-C15Ntrev双拷贝同源突变体出现顶芽缺失和叶片畸形的表型,而Ko-C16Ntrev单拷贝同源突变体未表现出顶芽缺失,但顶芽发育迟缓。相较于野生型烟草,Ko-C16Ntrev突变体自然株高较野生型增加3.76%,Ko-C16Ntrev突变体叶片数和腋芽鲜重分别较野生型减少21.47%和23.41%,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NtREV参与烟草顶端分生组织发育,进而调节叶和腋芽发育。这些突变体为后续研究烟草的叶芽发育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REVOLUTA 叶芽 株型 侧生分生组织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语言PMCMRplus包实现完全随机设计资料Nemenyi秩和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靳帅 叶远浓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4-955,共2页
目的利用R语言PMCMRplus包实现数值变量或等级资料多个独立样本两两比较的Nemenyi检验,为广大研究人员实现Nemenyi法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学统计学教材和文献中的相关数据,演示用PMCMRplus包实现Krukal-Wallis检验和Nemenyi检验的... 目的利用R语言PMCMRplus包实现数值变量或等级资料多个独立样本两两比较的Nemenyi检验,为广大研究人员实现Nemenyi法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学统计学教材和文献中的相关数据,演示用PMCMRplus包实现Krukal-Wallis检验和Nemenyi检验的过程和代码。结果R语言PMCMRplus包方便地实现了数值变量多个独立样本两两比较的Nemenyi检验,且能输出精确的χ2值和P值。结论R语言PMCMRplus包进行Nemenyi检验过程与代码易于解读、具有可操作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实用的操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语言 PMCMRplus包 Nemenyi检验 Krukal-Walli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