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钛表面不同晶相纳米形貌的力学生物学响应
1
作者 罗赵雅靖 吴仪 +4 位作者 陈红 陈晋 胡祖权 曾柱 王赟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2-1280,共9页
目的为阐明钛表面改性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免疫功能的调控,在钛表面构建不同晶相纳米形貌,探究imDCs对钛表面不同晶相纳米形貌的力学生物学响应。方法通过阳极氧化和煅烧的方法在钛表面构建不同晶相的... 目的为阐明钛表面改性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免疫功能的调控,在钛表面构建不同晶相纳米形貌,探究imDCs对钛表面不同晶相纳米形貌的力学生物学响应。方法通过阳极氧化和煅烧的方法在钛表面构建不同晶相的纳米形貌;将imDCs培养于不同晶相纳米形貌的钛基底上后,通过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晶相纳米形貌上imDCs细胞骨架F-actin、黏附及形态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黏附分子的表达量;利用活细胞实时成像观察imDCs的迁移行为;通过荧光偏振法检测imDCs的膜流动性。结果经阳极氧化和煅烧在钛表面获得了不同晶相纳米形貌,分别为非晶相、锐钛矿和金红石。不同晶相纳米形貌上imDCs的细胞骨架发生重塑,锐钛矿晶相上细胞的铺展面积相对较小,为(353.3±148.5)μm^(2);黏附的细胞数量最多,为(587±132)个,黏附分子CD11a、integrinβ2、ICAM1、VCAM1的表达量也增加;细胞迁移能力较强,累积迁移距离为(383.6±177.7)μm,欧式迁移距离为(51.82±50.13)μm;膜流动性相对较弱,荧光偏振度为0.3485±0.0418。结论imDCs能对钛表面不同晶相纳米形貌产生响应,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力学行为。研究结果为设计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钛生物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相结构 树突状细胞 力学生物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对鼠源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迁移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唐开义 尚国富 +2 位作者 王赟 曾柱 胡祖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0-220,共1页
目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化学致癌物之一,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探究其对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力学特性(膜流动性、渗透脆性、黏附能力等)、DCs迁移... 目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化学致癌物之一,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探究其对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力学特性(膜流动性、渗透脆性、黏附能力等)、DCs迁移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为进一步解析AFB1引起的免疫毒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诱导培养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在加入LPS诱导成熟过程中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AFB1,分析DCs的膜流动性和渗透脆性的变化,检测DCs黏附能力及黏着斑的变化,并分析DCs的迁移能力、细胞骨架结构变化及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结果AFB1处理后,DCs膜流动性增大、抗低渗环境的能力减弱;黏着斑数量明显增加,黏附分子的表达显著上调,细胞黏附能力增强;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损伤,细胞骨架及其结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DCs的免疫表型发生改变,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弱,诱导初始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结论AFB1能够显著影响DCs的分化成熟、生物力学特性和细胞骨架结构,进而调控其迁移能力和免疫学功能,这可能是AFB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致癌物 Th17细胞 免疫抑制作用 生物力学特性 树突状细胞 黄曲霉毒素B1 膜流动性 抗原提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三倍体品种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再鉴定
3
作者 张源源 吴桂海 +3 位作者 龙青姨 黄肖 高新生 李维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形成的遗传学途径,为利用橡胶树自然2n雌配子培育多倍体新品种提供参考,使用低重组频率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云研77-4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得出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并采用亲本杂合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2n配子传递亲本的杂合性。从10对低重组频率位点中筛选出8对在亲本间基因型为“ab×cd”“ab×cc”或“ab×ac”的位点,8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型“aa”或“bb”,2n配子在8个位点的亲本杂合性均为0,表明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均来自母本GT1,且2n雌配子发生的遗传学途径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非之前认为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2n雌配子 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四阶半线性抛物方程的B样条有限元法
4
作者 秦丹丹 李阳晴 黄文竹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7-1347,共11页
首先,用三次B样条有限元法求解一类带有变系数的四阶半线性抛物方程,证明半离散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其次,用Crank-Nicolson方法离散时间变量得到全离散格式,讨论全离散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最后,在数值算例中,采用Picard迭代方法处... 首先,用三次B样条有限元法求解一类带有变系数的四阶半线性抛物方程,证明半离散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其次,用Crank-Nicolson方法离散时间变量得到全离散格式,讨论全离散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最后,在数值算例中,采用Picard迭代方法处理非线性项,得到有限元法按照L 2模和H 2模的收敛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半线性抛物方程 变系数 三次B样条有限元法 稳定性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与黑水虻对酒糟利用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郝倩倩 吴书东 +5 位作者 张昌容 国果 彭建 谭书萍 尚小丽 李博岩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28,共7页
【目的】探明家蝇和黑水虻对酒糟类有机废弃物饲料的适生性及降解特性,为今后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和利用家蝇和黑水虻进行酒糟类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进而为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家蝇和黑水虻为生物... 【目的】探明家蝇和黑水虻对酒糟类有机废弃物饲料的适生性及降解特性,为今后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和利用家蝇和黑水虻进行酒糟类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进而为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家蝇和黑水虻为生物转化器,分别研究不同配比酒糟饲料[T_(0)(CK):纯麦麸;T_(1):25%酒糟;T_(2):50%酒糟;T_(3):75%酒糟;T_(4):纯酒糟]对家蝇和黑水虻的生物学特征等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研究酒糟空白组(CK_(2))、自然发酵组(ZF)、家蝇幼虫取食组(MD)和黑水虻幼虫取食组(HI)4种处理条件下各组酒糟一般营养成分和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变化,综合分析筛选较优的酒糟降解利用方法。【结果】随酒糟含量增加,家蝇和黑水虻2种昆虫的虫态体重、体长、化蛹率、羽化率和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T_(4)较T_(0)均差异显著,其中,T_(3)和T_(4)家蝇的存活率分别为79.26%和30.92%,黑水虻则分别为78.99%和65.06%;HI的酒糟总糖含量(13.2%)和粗蛋白质含量(13.1%)较MD更低(总糖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2%和16.2%)。MD、HI与ZF和CK_(2)相比,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MD整体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为24.01%,HI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可达34.34%。【结论】家蝇和黑水虻能够通过有效降解酒糟中的木质纤维素和利用一般营养成分进行较好生长发育,整体而言,黑水虻较家蝇更易在酒糟中进行饲养,且对酒糟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更优,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更好地利用资源昆虫产业化降解酒糟类农业有机废弃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黑水虻 农业资源昆虫 酒糟类有机废弃物 生物降解 木质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套种苦荞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6
作者 刘辉 卢扬 +7 位作者 冯月玲 叶夕苗 张叶 李飞 邓仁菊 张廷刚 王天顺 宋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9-226,共8页
为分析马铃薯套种苦荞下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态在苦荞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马铃薯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种苦荞区的土壤pH值在苦荞各个生长时期整体均显著上升。在马铃薯净作区,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不... 为分析马铃薯套种苦荞下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态在苦荞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马铃薯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种苦荞区的土壤pH值在苦荞各个生长时期整体均显著上升。在马铃薯净作区,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壤营养指标、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马铃薯套作苦荞区,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营养指标和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套作苦荞可显著缓解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的影响。在2020年,与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作苦荞区在幼苗期的土壤全碳、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开花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磷含量显著降低,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则显著上升;在苦荞成熟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显著下降,全钾、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幼苗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其他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不显著;2021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2020年一致。由结果可知,幼苗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磷肥,开花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磷肥,成熟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但在上述3个时期,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提升可以促进有机质代谢,从而提升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马铃薯套作苦荞可以降低真菌总数、提升细菌总数,尤其是部分具有生防作用的放线菌总数。综上,苦荞套作模式可稳定土壤pH值,促进苦荞合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并提升有机质、钾肥含量,同时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降低病害发生率,以缓解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的影响,因而对马铃薯、苦荞而言均是有益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套作 苦荞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替换试验下的截尾序贯最优检验研究
7
作者 陈慧娟 胡思贵 +3 位作者 李秋德 方茂达 龙荣进 叶茂越 《应用概率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2,共18页
为降低具有“高可靠、长寿命”试验特点产品的抽样检验成本,本文对无替换试验下的指数分布计量型截尾序贯最优检验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无替换试验下截尾序贯最优检验的相关理论,给出了检验方案的操作特征曲线与平均自然日历试验时间等关... 为降低具有“高可靠、长寿命”试验特点产品的抽样检验成本,本文对无替换试验下的指数分布计量型截尾序贯最优检验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无替换试验下截尾序贯最优检验的相关理论,给出了检验方案的操作特征曲线与平均自然日历试验时间等关键统计特征量的计算表达式,并构建了样本空间排序法对截尾序贯最优检验方案进行了求解.通过与当前国际标准IEC61124中有替换试验下的截尾序贯检验方案相比,所获得的新检验方案在检验水平得到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能降低综合平均自然日历时间的比例达到近80%.与有替换试验下的截尾序贯最优检验方案相比,新检验方案亦能降低综合平均自然日历时间的比例在70%左右.本文所建立的检验方案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抽样检验的综合平均自然日历时间,因而能极大地节省“高可靠、长寿命”试验特点产品抽样检验的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分布 序贯分析 样本空间排序法 IEC611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光子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姗姗 路交 +4 位作者 刘鹤南 陈硕 曾柱 钱唯 陈晓隆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9-474,共16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人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超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人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超过50%的患者的视力损伤及致盲可得到预防。因此,研究DR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眼部的结构及光学特性,生物医学光子学技术在DR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用于DR诊断和治疗的主要生物医学光子学技术的原理及其最新应用进展,并分析对比了各个技术的特点,最后总结并展望了生物医学光子学技术在临床DR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物医学光子学 眼底成像 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微生物肽机器学习预测算法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明友 刘红美 +2 位作者 张招方 朱映雪 黄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0-840,共11页
传统抗微生物肽识别分析主要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效率低,耗费较多人力物力。最新的抗微生物肽识别方法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从大量的多肽序列数据里面预测抗微生物肽,从而加快抗微生物... 传统抗微生物肽识别分析主要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效率低,耗费较多人力物力。最新的抗微生物肽识别方法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从大量的多肽序列数据里面预测抗微生物肽,从而加快抗微生物肽的识别。收集并分类整理了近10年来计算机辅助抗微生物肽识别的研究文献,从中梳理出抗微生物肽的主要数据资源、抗微生物肽识别的特征工程、抗微生物肽的机器学习预测算法和抗微生物肽的回归分析方法。同时,进一步对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性能评估方法进行综述,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肽 生物信息学 生物医学大数据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鹏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1-457,共7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二级淋巴组织向幼稚T细胞提呈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耐受,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二级淋巴组织向幼稚T细胞提呈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耐受,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DCs在发挥其生理学功能的过程中经历复杂的化学和力学微环境变化,并表现出不同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深入理解调控DCs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的化学和力学因素是利用其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介绍DCs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并探讨其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力学表型 免疫表型 生物力学 力学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压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玉玲 胡祖权 +6 位作者 闵海 宋咏刚 赵雪 王赟 邱炜 吴宁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从力学生物学角度研究渗透压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 DCs)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渗透压处理im DCs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细胞电泳仪检测细胞... 目的从力学生物学角度研究渗透压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 DCs)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渗透压处理im DCs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细胞电泳仪检测细胞电泳迁移率的改变,荧光偏振法检测细胞的膜流动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抗原吞噬能力。结果高、低渗均会改变im DCs的F-actin结构,甚至诱导细胞凋亡。低渗组电泳率显著高于等渗组,高渗组电泳率低于等渗组(P<0.05)。荧光偏振结果显示,高、低渗均会显著降低细胞的膜流动性(P<0.05);q PCR结果发现,高、低渗会显著上调im DCs免疫表型分子CCR7、CD40、CD205、CD11a、CD11c的表达和抗原吞噬能力(P<0.05)。结论高、低渗应激会影响im DCs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表型分子表达,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DCs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渗透压 生物力学特性 免疫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欢 喻艳琴 +4 位作者 钱天宝 刘清玉 王赟 曾柱 胡祖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肝癌细胞(HCCs)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0、0.01、0.1、1、5、10μmol/L AFB1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10μmol/L AFB1对细胞渗...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肝癌细胞(HCCs)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0、0.01、0.1、1、5、10μmol/L AFB1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10μmol/L AFB1对细胞渗透脆性、膜流动性、细胞电泳率和F-actin骨架结构的影响。随后,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种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AFB1处理48 h时HepG2细胞的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μmol/L AFB1处理能够增强HepG2细胞抗低渗能力及细胞电泳率,细胞骨架F-actin含量明显增加,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mRNA表达发生改变。结论AFB1能够影响HepG2细胞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结构及其结合蛋白,这可能与其毒性作用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肝癌细胞 生物物理学特性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欢欢 曾柱 +1 位作者 胡祖权 宋萍萍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0,共8页
目的从生物物理学与免疫学交叉角度,分析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鼠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 目的从生物物理学与免疫学交叉角度,分析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鼠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s)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经20 ng/mL重组鼠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mGM-CSF)和10 ng/mL重组鼠白介素-4(recombinant mouse interleukin-4,rmIL-4)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第6天加入100 ng/mL脂多糖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进一步对imDCs及mDCs进行形态学观察及CD11c阳性率分析;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PA和DHA(浓度均为0~60μmol/L)作用下DCs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在确定最佳作用浓度后分别通过荧光偏振法、细胞电泳法及浓度梯度法检测分析DCs的膜流动性、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EPM)及渗透脆性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表达,最后利用Transwell系统检测DCs迁移能力。结果imDCs及mDCs的CD11c阳性率均在80%左右;不同浓度EPA和DHA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DCs细胞活力,但并没有诱导其凋亡。在50μmol/LEPA和DHA作用下,DCs生物物理学特性均发生改变,其中渗透脆性和EPM明显下降,膜流动性明显增大。DCs细胞骨架F-actin含量表达均明显上升,迁移率显著下降。结论ω-3 PUFAs可能会通过改变DCs细胞骨架结构及生物物理学特性,抑制细胞迁移能力,进而影响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树突状细胞 生物物理学特性 细胞迁移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检测及其DNA-A序列分析
14
作者 李淳 刘学辉 +2 位作者 卜昶栋 姚胜军 王莉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86-91,共6页
【目的】明确侵染贵州番茄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分离物与其他地区TYLCV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贵州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采自贵州省关岭县的番茄疑似TYLCV样品提取DNA,用菜... 【目的】明确侵染贵州番茄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分离物与其他地区TYLCV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贵州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采自贵州省关岭县的番茄疑似TYLCV样品提取DNA,用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通用引物BegoAFor1/BegoARev1进行PCR检测,并用TY3/TY5引物扩增并克隆TYLCV贵州分离物的DNA-A全长序列,分析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情况。【结果】从病样中分离得到的致使贵州番茄叶片表现黄化、皱缩等症状的病原为TYLCV,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可知,TYLCV贵州分离物(TYLCV-GZ)的DNA-A与TYLCV-Mexico和TYLCV-XJKS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一致性达99%以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TYLCV分离物归属一致,属于TYLCV-IL株系,且与TYLCV-SDLC(山东)和TYLCV-XJKS(新疆)聚在一个分支上,说明其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引起贵州关岭县番茄叶片黄化、皱缩的病原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且属于TYLCV-IL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检测 序列分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和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黄瑾 杨颖颖 +3 位作者 刘新宇 童路 曾柱 邱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0-90,共1页
目的高浓度乳酸是肿瘤微环境的一个显著特性,已经证实其在肿瘤形成和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生物力学和基因组学的角度研究乳酸对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基于重塑肿瘤微环境中DCs免疫功能的抗肿瘤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高浓度乳酸是肿瘤微环境的一个显著特性,已经证实其在肿瘤形成和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生物力学和基因组学的角度研究乳酸对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基于重塑肿瘤微环境中DCs免疫功能的抗肿瘤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利用重组鼠白介素4和重组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定向诱导6 d为未成熟DCs(im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C57BL/6J小鼠 生物力学特性 白介素4 肿瘤形成 骨髓细胞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1对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于欢 赵雪 +2 位作者 王赟 曾柱 胡祖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94-494,共1页
目的探究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为真菌毒素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体外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诱导分化为DCs。用不同浓度的FB1处理之后,检测... 目的探究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为真菌毒素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体外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诱导分化为DCs。用不同浓度的FB1处理之后,检测DCs的细胞活力、渗透脆性、膜流动性、细胞电泳率、细胞骨架结构、迁移能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57BL/6J小鼠 免疫抑制作用 细胞骨架结构 伏马菌素B1 膜流动性 毒性机制 渗透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鲜梅 陈勇 +5 位作者 余鹏 王赟 许喻钧 吴宁 胡祖权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2-192,共1页
目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显著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而表现出免疫负性调节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成细胞,其生物力学特性(如:膜流动性、渗透脆性、电泳迁移率和黏附特性等)与其免疫功能... 目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显著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而表现出免疫负性调节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成细胞,其生物力学特性(如:膜流动性、渗透脆性、电泳迁移率和黏附特性等)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肿瘤来源的抑制因素能显著改变DCs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而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二甲双胍能否影响DCs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特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黏附特性 二甲双胍 电泳迁移率 膜流动性 渗透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研究
18
作者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4,共1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从功能上来看,DCs存在两个分化阶段,未成熟DCs(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endriti...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从功能上来看,DCs存在两个分化阶段,未成熟DCs(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生物力学 分化阶段 适应性免疫应答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酸性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童璐 杨颖颖 +1 位作者 曾柱 邱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57-157,共1页
树突状细胞(DCs)是一种特化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摄取和处理能力。在肿瘤免疫中,DCs能迁移到淋巴结内向初始T细胞呈递肿瘤抗原进而诱导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就意味DCs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和独特的细胞生物力学特性是其发... 树突状细胞(DCs)是一种特化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摄取和处理能力。在肿瘤免疫中,DCs能迁移到淋巴结内向初始T细胞呈递肿瘤抗原进而诱导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就意味DCs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和独特的细胞生物力学特性是其发挥抗肿瘤免疫的必要条件。DCs生物力学特性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与其迁移能力和抗原提呈、刺激T细胞等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包括细胞膜电特性、黏弹性、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和细胞骨架(F-actin)结构等。肿瘤微环境对DCs迁移能力和免疫功能的抑制严重影响了荷瘤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酸性是肿瘤微环境中一个显著的特性,已经证实其在肿瘤形成和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肿瘤酸性微环境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细胞生物力学和肿瘤免疫学的交叉角度、通过模拟肿瘤酸度和乳酸浓度实验来研究肿瘤酸性微环境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酸度(pH6.5和5.8)和乳酸(5 mM、10 mM和20 mM)都能抑制DCs的迁移能力、膜负电荷量和F-actin的表达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处理1 h,酸度就能显著抑制DCs迁移能力和F-actin的表达水平,乳酸也能显著降低DCs的膜负电荷量和F-actin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对了解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酸性微环境 树突状细胞 细胞生物力学特性 迁移能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亮氨酸衍生物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应用
20
作者 欧沙 吴征秋 +2 位作者 谢唯 岳萍 胡祖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72-2382,共11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L‑异亮氨酸衍生物配体(C_(13)H_(19)NO_(3))与Zn(NO_(3))_(2)·6H_(2)O合成了配位聚合物[Zn_(2)(C_(13)H_(17)NO_(3))_(2)]_(n)(1)。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化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配体与金属离子桥...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L‑异亮氨酸衍生物配体(C_(13)H_(19)NO_(3))与Zn(NO_(3))_(2)·6H_(2)O合成了配位聚合物[Zn_(2)(C_(13)H_(17)NO_(3))_(2)]_(n)(1)。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化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配体与金属离子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间通过范德瓦耳斯力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在化合物1合成过程中加入罗丹明B(Rho‑B),可以得到复合材料2。荧光测试结果显示,在激发波长为370 nm时,化合物1主要是基于配体的发光,而复合物2除配体的发光外,在580 nm处出现了Rho‑B的发射峰。利用配体与Rho‑B发射峰相对强度的比值为检测信号,将复合物2应用于金属阳离子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材料能在水溶液中选择性识别Cr^(3+)离子,并且在短时间内对苯甲醛蒸气作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检测 荧光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