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名录及区系分析
1
作者 杜茂恒 张兰 邢济春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23-25,共3页
2023年7月—2024年6月,采用样线法对佛顶山保护区蝴蝶资源开展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文献记载种类,共记录佛顶山保护区蝴蝶5科106属183种,其中凤蝶科6属20种,粉蝶科10属19种,蛱蝶科50属89种,灰蝶科22属27种和弄蝶科18属28种。并对183种... 2023年7月—2024年6月,采用样线法对佛顶山保护区蝴蝶资源开展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文献记载种类,共记录佛顶山保护区蝴蝶5科106属183种,其中凤蝶科6属20种,粉蝶科10属19种,蛱蝶科50属89种,灰蝶科22属27种和弄蝶科18属28种。并对183种蝴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佛顶山保护区蝴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20式分布型,以“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式区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计56种,占30.60%,佛顶山保护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主要由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种组成,以华中区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顶山 蝴蝶 地理区系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蝙蝠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天友 方洋 +3 位作者 何刚彬 石宗维 杨传东 杨业勤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0-324,共5页
2016年5月—2019年5月对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翼手目动物3科4属11种,其中包括文献记录的3种,即大蹄蝠、普氏蹄蝠、华南水鼠耳蝠;本次调查增加了8种,分别是小菊头蝠、中华菊头蝠、中... 2016年5月—2019年5月对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翼手目动物3科4属11种,其中包括文献记录的3种,即大蹄蝠、普氏蹄蝠、华南水鼠耳蝠;本次调查增加了8种,分别是小菊头蝠、中华菊头蝠、中菊头蝠、托氏菊头蝠、大耳菊头蝠、皮氏菊头蝠、中华鼠耳蝠、东亚伏翼。此外,还对该地区蝙蝠的区系特征、濒危等级及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对翼手目动物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同时,还建议对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的翼手类现状进行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类 佛顶山 物种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柔毛油杉群落特征及演替趋势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兰 金勇 +3 位作者 安明态 周胜伦 张廷碧 代洪莉 《贵州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典型群落抽样法,对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柔毛油杉群落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空间结构及其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柔毛油杉典型群落为针阔混交林,有维管束植物55科95属111种;2)群落物种生活... 本文采用典型群落抽样法,对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柔毛油杉群落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空间结构及其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柔毛油杉典型群落为针阔混交林,有维管束植物55科95属111种;2)群落物种生活型组成复杂,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66.67%;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分别占9.01%、19.82%、3.60%,一年生植物仅1种,占0.90%;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有典型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分布不均匀,其多样性指数整体上呈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一致趋势;4)柔毛油杉种群年龄结构总体上呈"金字塔"型,虽然种群结构较为合理,但种群数量少,总体上林下更新不良,研究区柔毛油杉群落朝着不利于柔毛油杉种群更新和演替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油杉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演替趋势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调查分析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怡蓓 周胜伦 +5 位作者 朱令 方学兰 陈松 李粤丰 谭猛 杨宽 《广东蚕业》 2018年第9期12-16,18,共6页
为了掌握佛顶山昆虫本底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资源管护,2017年5月~8月集中对佛顶山昆虫资源进行调查。与之前文献记载相比,调查发现佛顶山新纪录昆虫47种,分属于4目20科。对确定到的536种昆虫进行分析得出,佛顶山昆虫所在的区属归为15... 为了掌握佛顶山昆虫本底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资源管护,2017年5月~8月集中对佛顶山昆虫资源进行调查。与之前文献记载相比,调查发现佛顶山新纪录昆虫47种,分属于4目20科。对确定到的536种昆虫进行分析得出,佛顶山昆虫所在的区属归为15类。依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面貌分析,佛顶山昆虫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可划分为区系型共40种,以"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式跨区区系型中最多。佛顶山与梵净山昆虫相似度达24.6%略小于佛顶山与雷公山的27.6%。三地同时具有20目昆虫,共同物种有67种,占佛顶山物种的12.4%。佛顶山作为梵净山和雷公山的中间连接,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掌握其昆虫资源的多样性对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顶山 昆虫种类调查 昆虫种类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中游支流佛顶山切尾拟鲿的年龄、生长与资源利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忠利 梅杰 +2 位作者 雷红梅 杨天友 张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724,共7页
为研究乌江流域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的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和资源利用现状,补充该鱼的乌江种群数据,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对采集自乌江中游支流石阡河(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麓)的253尾切尾拟鲿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比了其... 为研究乌江流域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的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和资源利用现状,补充该鱼的乌江种群数据,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对采集自乌江中游支流石阡河(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麓)的253尾切尾拟鲿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比了其脊椎骨、主鳃盖骨、微耳石和星耳石的年轮清晰度和规律性,并选择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切尾拟鲿年龄结构包括1~5龄,其中1龄占80.2%;体质量与体长的幂函数方程为W=7.4×10-5 L 2.652(R 2=0.941);选择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作为体长(L)、体质量(W)与年龄(t)的拟合关系式,即L t=469.757[1-e-0.127(t-0.228)],W t=901.653[1-e-0.127(t-0.228)]2.652;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无拐点,而体质量均有,拐点年龄为7.91 a,对应体长为292.62 mm,体质量为256.96 g;用Pauly相关公式探讨了切尾拟鲿的资源利用现状,年开发率为0.846,年总死亡系数为2.040,年自然死亡系数为0.315;假设开发率不变,当起捕体长为241 mm时,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0.022 62)和生物量(0.026 85)达到最大,对应年龄为5.44 a,体质量为153.6 g。研究表明,当前切尾拟鲿处于严重小型化和低龄化状态,为切实保护该鱼资源建议配合保护区做好禁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尾拟鲿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资源利用 乌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中游佛顶山平舟原缨口鳅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6
作者 李忠利 米小其 +2 位作者 雷红梅 冉辉 王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1-556,共6页
为研究乌江流域平舟原缨口鳅Vanmanenia pingchow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17年1月—12月至2018年3、6、9月在乌江中游佛顶山支流采集平舟原缨口鳅标本262尾,测定其体长、体质量和性腺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了性比、副性征、卵径、繁殖... 为研究乌江流域平舟原缨口鳅Vanmanenia pingchow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17年1月—12月至2018年3、6、9月在乌江中游佛顶山支流采集平舟原缨口鳅标本262尾,测定其体长、体质量和性腺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了性比、副性征、卵径、繁殖力和性成熟系数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雌雄群体年龄分布在3+~6+龄,优势年龄组均为4+和5+龄;协方差分析显示,雌鱼的体长、体质量关系与雄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鱼副性征不明显,繁殖季节性比为1.53∶1;用Logistic方程推算初次性成熟理论值,雌性体长58.72 mm、体质量3.83 g、年龄2.93 a,雄性体长52.45 mm、体质量1.99 g、年龄3.05 a;绝对繁殖力为739~2953粒,平均(1629±520)粒,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50.5~358.4粒/g,平均(250.2±58.5)粒/g;雌鱼Ⅳ期卵巢中存在明显的两批卵子,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型;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平舟原缨口鳅繁殖期在5—7月。研究表明,当前乌江佛顶山平舟原缨口鳅繁殖群体大龄化趋势明显,补充群体严重不足,建议从保护现有种群和人工增殖两方面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舟原缨口鳅 繁殖生物学 乌江 佛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