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可达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泽明 马胜麟 +2 位作者 秦叔逵 陈映霞 沈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73-674,共2页
探讨帕米膦酸二钠(阿可达)对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自1996年9月~1997年9月,应用阿可达治疗2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25例中,止痛有效率92.0%,活动能力改善率69.5%,毒副反应轻微。阿可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骨肿瘤 药物疗法 阿可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探讨 被引量:33
2
作者 华海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其应用的理论基础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虚证",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混乱,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在治疗上,常与手术、化疗、放疗等配合应用,亦可根据病情单独使用,临...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其应用的理论基础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虚证",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混乱,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在治疗上,常与手术、化疗、放疗等配合应用,亦可根据病情单独使用,临床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不同的病期等情况灵活应用,应注意各种补法之间的相互配伍及与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祛湿化痰等祛邪方法的配合应用。长期应用扶正培本法将有助于调整机体免疫状态,稳定内环境平衡,防止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培本法 肿瘤 虚证 理论探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肿瘤疫苗的临床免疫反应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爱珍 项方 贾绍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免疫细胞的激活是肿瘤疫苗治疗后的第一个生物学事件,标志着肿瘤免疫应答的产生,因此在临床上监测能反映免疫细胞激活状态的免疫指标对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非常有意义。目前已建立了多种针对临床免疫反应的监测方法,但它们的重复性和可... 免疫细胞的激活是肿瘤疫苗治疗后的第一个生物学事件,标志着肿瘤免疫应答的产生,因此在临床上监测能反映免疫细胞激活状态的免疫指标对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非常有意义。目前已建立了多种针对临床免疫反应的监测方法,但它们的重复性和可比性还面临挑战,尚缺乏可作为金标准的质量控制措施,它们与临床反应的关系还尚待大样本的临床验证;另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和肿瘤抗原的扩展也增加了免疫指标判定的复杂性。最近几年,一些国际学术组织制定了免疫反应监测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关于T细胞监测最少信息的计划;美国FDA公布的肿瘤疫苗临床使用指南,对疫苗免疫反应监测也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目前国内业界对肿瘤疫苗的临床免疫反应监测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已开展的监测工作不够规范。本文对肿瘤疫苗的免疫反应监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就国内业界如何重视和加强肿瘤疫苗临床免疫反应监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该领域的工作能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免疫反应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崛起看中医治疗理念的科学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华海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是21世纪肿瘤治疗领域掀起的一场革命,改变了传统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模式,使肿瘤从所谓的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的慢性疾病;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理念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追溯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这些理念实...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是21世纪肿瘤治疗领域掀起的一场革命,改变了传统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模式,使肿瘤从所谓的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的慢性疾病;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理念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追溯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这些理念实际早已蕴涵在其医疗实践中。就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兴起所发生的理念转变与中医治疗理念的相关性作一探讨,以阐明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中医药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抗人肝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华海清 沈小昆 +1 位作者 秦叔逵 陈惠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抗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人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和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抑制实验(MTT法)、细胞粘附试验和免疫组化方法系统地观察人参皂苷Rg3体外...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抗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人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和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抑制实验(MTT法)、细胞粘附试验和免疫组化方法系统地观察人参皂苷Rg3体外对SMMC-7721细胞及ECV30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SMMC-7721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FN)粘附以及表达nm23、CD44、VEGF基因蛋白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3能够显著地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及内皮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SMMC-7721细胞与FN粘附及CD44、VEGF的表达,而增强nm23基因的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抗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肝癌细胞侵袭活力、调节与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和抗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肝癌细胞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 侵袭 转移 CD44 NM23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注射液治疗42例恶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20
6
作者 钱军 秦叔逵 +3 位作者 杨柳青 陈映霞 何泽明 刘秀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卡铂 亚性胸腔积液 腔内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役 贾绍昌 +1 位作者 蔡凯 项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RNA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基因沉默现象。小干扰RNA(small in...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RNA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基因沉默现象。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介导同源mRNA降解。纳米颗粒黏附性强、体积小,可随血液循环进入细胞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纳米颗粒表面整合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小肽配体可增加纳米颗粒与表达整合素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是构建纳米颗粒的材料。文中利用RGD-PEG-PEI纳米材料构建载有靶向VEGF mRNA的siRNA质粒(psiRNA),并检测其转染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效率。方法制备由U6启动子驱动、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稳定表达的VEGF靶向性质粒,与RGD修饰的PEG-PEI纳米载体结合后形成纳米复合物。测定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并检测其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作用。结果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平均粒径为(142.3±21.6)nm,包封率为(83.5±5.8)%,大部分质粒在2周内释放,转染大肠癌细胞株SW620后72 h转染效率达最高,VEGF mRNA的抑制效率为78.4%。结论 RGD-PEG-PEI纳米基因载体转染效率较高,RGD-PEG-PEI/psiRNA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中VEGF mRNA的表达量,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小肽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术前放疗对直肠癌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贾绍昌 陈坚 +5 位作者 江涛 刘绪舜 仝威 张道富 王跃华 张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术后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并改善其预后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文中通过分析短程术前放疗对T2、T3期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短程术前放疗的临床应... 目的术后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并改善其预后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文中通过分析短程术前放疗对T2、T3期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短程术前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直肠癌短程术前放疗患者、87例术前常规放疗患者、108例术后放疗患者以及56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腔内超声(endoscopic ultrsonography,EUS)、术后病理、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短程术前放疗、术前常规放疗的手术并发症与术后放疗及单纯手术治疗无显著差异,P>0.05;短程术前放疗EUS、术后病理及局部复发率与术前常规放疗疗效相当,但短程术前放疗、术前常规放疗1年生存率分别高于术后放疗组及单纯手术组,P<0.05;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放疗及单纯手术,P<0.05。结论术前放疗疗效优于术后放疗及单纯手术,其中短程术前放疗安全有效,疗效相当于术前常规放疗,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短程术前放疗 局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耐药性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钱军 秦叔逵 +3 位作者 曹梦苒 邵志坚 成远 吴成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而西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阻断EG-FR的单克隆抗体,本文是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耐药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组8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均联合伊立替...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而西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阻断EG-FR的单克隆抗体,本文是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耐药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组8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均联合伊立替康单药或FOLFIRI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剂400mg/m2,然后250mg/m2每周1次维持。结果8例患者治疗后取得PR2例,SD4例,PD2例,有效率为25%,疾病控制率75%,中位TTP15周。主要的毒性反应是痤疮样皮疹和腹泻。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对耐药性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效。除皮疹之外,毒副反应较单用伊立替康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 伊立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价敏感分类策略在肺癌细胞识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缨 汪栋 +3 位作者 贾绍昌 叶玉坤 史颖欢 高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代价敏感分类策略可以最小化误分类代价并有效提高识别率。针对计算机辅助肺穿刺样本的病理图像分析,提出一种新的代价敏感图像层的肺癌诊断系统(cost-sensitive image-level lung cancer diagnosis system,CILCDS)。方法基于潜在... 目的代价敏感分类策略可以最小化误分类代价并有效提高识别率。针对计算机辅助肺穿刺样本的病理图像分析,提出一种新的代价敏感图像层的肺癌诊断系统(cost-sensitive image-level lung cancer diagnosis system,CILCDS)。方法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cost-sensitive support vector machine,CSSVM)以及多类支持向量机(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mcSVM)等最新计算机技术,对肺穿刺病理细胞学涂片进行识别诊断。实验数据集是271例肺穿刺样本图像,其中240例肺癌样本有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通过与基于轴平行矩形(axis-parallel rectangles,APR)、K近邻(citation K-nearest neighbors,Citation-kNN)、集成多样性密度(ensemble ofdiversity density,EM-DD)、多分类多示例自适应增强法(multi-class multi-instance adaptive boosting,MCMI-AdaBoost)等方法进行对比,CILCDS在癌与正常细胞的判断以及癌细胞的分类识别诊断过程中能够取得更低的错误分类代价以及较好的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结论 CILCDS对肺癌细胞涂片诊断率高,并能减少既往肺癌细胞病理诊断过程中假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价敏感图像层肺癌诊断系统 肺肿瘤/诊断/病理学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莉 郭爱林 +2 位作者 秦叔逵 李青 王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克隆及表达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的cDNA片段。方法:从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从中扩增出PRAME基因cDNA片段。将PRAME基因cDNA片段插入载体pGEM T easy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 目的:克隆及表达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的cDNA片段。方法:从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从中扩增出PRAME基因cDNA片段。将PRAME基因cDNA片段插入载体pGEM T easy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后,再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高效表达克隆,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结果: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5h,PRAME蛋白表达即达高峰。结论:PRAME基因在极少数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而在白血病患者高表达,并编码被自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所以该基因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基因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莱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华海清 秦叔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43-1147,共5页
薏苡仁是一种可以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薏苡仁甘油酯类,其制剂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效果明显,且毒副反应轻微。本文就近年来康莱特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薏苡仁 康莱特注射液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局部加量治疗58例乳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丽 王晓萍 +3 位作者 钱军 丁巍 张新良 傅辰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09-810,814,共3页
目的:评价脑转移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1组采用全脑放疗(WBRT),1.8~2.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0~40 Gy;另1组采用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局部加量(WBRT+3D-CRT)。结果:W... 目的:评价脑转移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1组采用全脑放疗(WBRT),1.8~2.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0~40 Gy;另1组采用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局部加量(WBRT+3D-CRT)。结果:WBRT+3D-CRT组肿瘤局部控制率(79.31%)明显高于WBRT组(44.83%)(P〈0.05),中位生存期(12.3个月)明显长于WBRT组(5.2个月)(P〈0.05),KPS评分明显高于WBRT组(P〈0.05)。结论: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时间上均优于单纯全脑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脑转移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