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江军 范平 +4 位作者 陈仕祥 陈玺卿 熊志远 王德扬 王爱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索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影响的可能因素及ALT相应的正常界限。方法收集100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肝穿病理标本分别行生化、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和常规HE染色,光... 目的探索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影响的可能因素及ALT相应的正常界限。方法收集100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肝穿病理标本分别行生化、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和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评分。结果26例肝脏组织学有显著改变,HBeAg状态、ALT水平这二种因素对慢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有影响。结论目前ALT正常值上限应下调为宜;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肝组织病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Ezrin、IL-6和MMP-9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秋兰 张煦 +1 位作者 杨国嵘 薛永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8例原位癌、28例上皮内瘤变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Ezrin、IL-6和MMP-9的表达。结果Ezrin、... 目的探讨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8例原位癌、28例上皮内瘤变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Ezrin、IL-6和MMP-9的表达。结果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上皮内瘤变组(P<0.05),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原位癌组(P<0.05);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但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子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子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EZRIN IL-6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3例及十余年国内文献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方晓明 姜朝晖 +1 位作者 戚晓平 钱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总结本院 3例和国内自 1988年以来报道的共 6 5例胃肝样腺癌 ,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 :将本院 3例和国内报道的共 6 5例胃肝样腺癌进行分析。结果 :①临床表现 :该病男性多见 (男∶女=6 .2∶1)。首发症状多以... 目的 :总结本院 3例和国内自 1988年以来报道的共 6 5例胃肝样腺癌 ,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 :将本院 3例和国内报道的共 6 5例胃肝样腺癌进行分析。结果 :①临床表现 :该病男性多见 (男∶女=6 .2∶1)。首发症状多以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为主 ,可伴有剑突下肿块等体征。②诊断 :血清甲胎蛋白 (AFP)含量异常持续增高 ,其阳性检出率达 6 6 .7% (2 2 /33) ;B超或CT检出伴有肝内及周围组织转移者为 2 0 .5 % (9/44) ;该病以胃窦部多见 ,占 6 3.3% (19/30 ) ;胃镜活检并观察其特异的肝细胞样分化病理形态是确诊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FP阳性表达率为 94 .5 % (5 2 /5 5 )。③治疗和预后 :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确诊后能行根治术(D2 )仅占 17.9% (5 /2 8) ;该病 1年内死亡率为 5 6 .3% (18/32 )。结论 :胃肝样腺癌是原发于胃粘膜腺体的一种肿瘤 ;AFP的检测有助于胃肝样腺癌的诊断和签别诊断 ,具有肝细胞样分化的病理形态特征是胃肝样腺癌的诊断依据 ,该疾病因常伴肝转移 ,故预后较其他胃腺癌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肝样腺癌 甲胎蛋白 免疫组化 诊断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Toll样受体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晓霞 白海 +2 位作者 杨国嵘 薛永杰 苏亚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95-69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健康供体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中Toll样受体(TLR)的表达特征。用Ficoll法分离培养健康供体的BM-MS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M-MSC中CD34、CD45、HLA-DR、CD44和CD7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爬片BM-MSC细胞中CD71的表... 本研究探讨健康供体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中Toll样受体(TLR)的表达特征。用Ficoll法分离培养健康供体的BM-MS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M-MSC中CD34、CD45、HLA-DR、CD44和CD7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爬片BM-MSC细胞中CD71的表达;应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BM-MSC细胞成骨及成脂诱导情况;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1-10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体外分离培养的BM-MSC中CD34、CD45和HLA-DR表达呈阴性,CD44和CD71表达呈阳性;爬片BM-MSC细胞中CD71的表达呈阳性。BM-MSC经成骨和成脂诱导后出现钙沉积和脂滴,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均呈阳性。BM-MSC中TLR1-10 mRNA均有表达,其中TLR2、TLR3、TLR4、TLR7、TLR8、TLR9均高表达,TLR1、TLR5、TLR6、TLR10均低表达。结论:从健康供体骨髓中分离培养的BM-MSC表达不同水平的TLR1-10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3和4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晓霞 白海 +2 位作者 杨国嵘 马晓慧 薛迪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TLR)3和4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中的表达及其活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健康供体的BM-MSC;用流式细胞(FCM)检测BM-MSC中CD34、CD45、HLA-DR、CD44和CD7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爬片BM-MS...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TLR)3和4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中的表达及其活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健康供体的BM-MSC;用流式细胞(FCM)检测BM-MSC中CD34、CD45、HLA-DR、CD44和CD7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爬片BM-MSC细胞中CD71的表达;RT-PCR法检测BM-MSC中TLR3和TLR4的表达;MTT法检测POLY(I∶C)和LPS对BM-MSC增殖的影响。结果 FCM法发现体外分离培养的BM-MSC中CD34、CD45和HLA-DR表达呈阴性,CD44和CD71表达呈阳性;爬片BM-MSC细胞中CD71的表达呈阳性;BM-MSC中有较高水平的TLR3和TLR4表达;体外培养第5天时,各浓度POLY(I∶C)组存活细胞数均少于血清组(P<0.01),而多于单纯培养基组(P<0.05),浓度和存活细胞数间存在半对数直线相关关系(r=-0.998,P<0.05);体外培养第7天时,10μg/mL和100μg/mL LPS组存活细胞数均少于血清组(P<0.05),而多于单纯培养基组(P<0.01)。结论健康供体BM-MSC中存在高水平TLR3和TLR4 mRNA的表达;POLY(I∶C)和LPS通过TLR3和TLR4的介导影响BM-MS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TOLL样受体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沉积抑制因子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国嵘 朱任之 +3 位作者 何晓霞 薛永杰 贺雪姣 郁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研究人胶原沉积抑制因子(decorin)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特性。方法:用SDS-PAGE法检测pGEX-4T-1-decorin融合克隆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选择阳性表达克隆;测定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最佳诱导时间;用超声波裂解... 目的:研究人胶原沉积抑制因子(decorin)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特性。方法:用SDS-PAGE法检测pGEX-4T-1-decorin融合克隆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选择阳性表达克隆;测定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最佳诱导时间;用超声波裂解法分析GST-decorin融合蛋白的可溶性。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用1mmol/LIPTG诱导时,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最佳诱导时间为4h;大部分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所表达蛋白为GST融合蛋白。结论:GST-decorin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大量表达,但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RIN 融合蛋白质类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抗原免疫联合内毒素诱导的新的EAU小鼠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杰 孙卫民 +3 位作者 王金泉 宋斗 张超雄 徐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2-517,共6页
背景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多年来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仍是沿用传统的造模方法制备相关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的葡萄膜炎自然病程有较大偏差. 目的 本研究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替代百日咳毒素(PTX)作... 背景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多年来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仍是沿用传统的造模方法制备相关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的葡萄膜炎自然病程有较大偏差. 目的 本研究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替代百日咳毒素(PTX)作为主要诱发因素,建立更符合人类自然发病环境的新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动物模型,并与传统的造模方法进行比较,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8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C57BL/6(H-2b)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内毒素注射组(EIU组)、多肽+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组(EAU组)、多肽+CFA+LPS组(LPS-EAU组).LPS-EAU组先用人类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20)+CFA免疫小鼠,免疫后第7天小鼠足底注射LPS,诱发小鼠EAU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损害、眼球组织病理学评分、迟发型过敏反应、特异性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等评价指标对动物模型进行鉴定,并与LPS诱导的EIU及IRBP 1-20+ CFA免疫诱导的EAU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组织结构未见异常;EIU组小鼠虹膜睫状体可见轻微血管扩张、蛋白及纤维素渗出,但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内未见血管异常及炎症反应;EAU组小鼠虹膜睫状体未见血管扩张及炎性渗出,但可见视网膜轻微血管周围炎及神经纤维层肿胀;LPS-EAU组小鼠视网膜结构紊乱,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及视网膜全层破坏.正常对照组小鼠和EIU组小鼠病理评分均为0分,EAU组病理评分为0.5分,而LPS-EAU组小鼠病理评分为3.0分,显著高于E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246,P=0.001).LPS-EAU组小鼠耳廓增厚值为(35.60±0.55) tm,显著高于EIU组小鼠的(12.60±0.5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3.003,P<0.01);但与EAU组小鼠的(34.80±0.84)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20,P>0.05).LPS-EAU组小鼠的脾细胞体外培养的克隆数显著增加,其3 HTdR掺入值(CPM)为(8 540.00±54.77)/min,而EAU组的cpm为(8 484.00±47.7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56.634,P=0.069),但与EIU组的cpm(2 050.00±50.00)/min比较,LPS-EAU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95.683,P=0.000). 结论 LPS可以成功诱发小鼠的EAU,该动物模型在模拟病因方面更符合人类自然发病环境,为研究人类EAU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可能更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内毒素 脂多糖 动物模型 C57BL 6(H-2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对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杨国嵘 黄高昇 +2 位作者 何晓霞 薛永杰 贺雪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研究HCMV对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腮腺巨细胞包涵体病(PCID)石蜡包埋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用Westernblot法研究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的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影响;用半定量R... 目的研究HCMV对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腮腺巨细胞包涵体病(PCID)石蜡包埋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用Westernblot法研究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的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影响;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HCMV对体外培养的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组织蛋白酶D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PCID组织包涵体巨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呈阳性。HCMV感染体外培养的涎腺导管上皮细胞0~96h,组织蛋白酶D前体和有活性的重链组织蛋白酶D缓慢上调但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以下;有活性的单链组织蛋白酶D很快上调,而且在96h达到正常水平的1.91倍;导管上皮细胞组织蛋白酶D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呈反向平行关系。结论 HCMV可诱导涎腺导管上皮细胞活性单链形式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腮腺导管上皮细胞 组织蛋白酶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复合物引起实验动物组织细胞中脂褐素变化的电镜观察
9
作者 黄晓峰 刘彦仿 +5 位作者 戴晓汶 李向党 黄梅 王春梅 俞郦斌 张远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7-559,共3页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实验动物 组织细胞 脂褐素 电子显微镜 流行性出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和百日咳毒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的不同作用
10
作者 陈杰 孙卫民 +4 位作者 宋斗 张超雄 王金泉 徐晓 陶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3-598,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使用百日咳毒素(PTX)诱导的传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上与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环境有明显差异,且PTX本身可影响免疫应答.我们先前的研究已成功建立了内毒素——脂多糖(LPS)诱... 背景 研究表明,使用百日咳毒素(PTX)诱导的传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上与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环境有明显差异,且PTX本身可影响免疫应答.我们先前的研究已成功建立了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EAU模型,但PTX与LPS在EAU模型中的不同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比较在不同免疫阶段注射PTX和LPS对EAU诱导的不同影响,探讨LPS和PTX在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SPF级6~8周龄C57BL/6(H-2 b)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 d-PTX-EAU组、7 d-PTX-EAU组、0 d-LPS-EAU组和7 d-LPS-EAU组,分别于人类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多肽片段1-20(IRBP 1-20)及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小鼠后即刻或第7天在小鼠足底注射10 g/L LPS 30 μl或腹腔内注射1.0 mg/L PTX 0.5 ml,分别建立PTX和LPS诱导的EAU模型.于免疫后第19天,耳廓皮内分别注射IRBP 1-20,48 h测量模型鼠耳廓厚度,比较两种模型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制备小鼠脾脏细胞匀浆,用3H脱氧胸苷(3H TdR)掺入法比较各组小鼠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收集小鼠视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的炎症表现并参照Caspi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对不同模型组小鼠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0 d-PTX-EAU组和7 d-LPS-EAU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葡萄膜视网膜炎病理损害,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视网膜皱褶和脱离及视网膜全层结构排列紊乱,0 d-PTX-EAU组小鼠玻璃体炎和肉芽肿反应略重于7 d-LPS-EAU组;而7 d-PTX-EAU组小鼠仅见视网膜血管轻度扩张,0 d-LPS-EAU组小鼠可见少量视网膜血管扩张和个别区域的视网膜折叠.0 d-PTX-EAU组和7 d-LPS-EAU组小鼠的EAU评分明显高于7 d-PTX-EAU组和0 d-LPS-EA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 d-PTX-EAU组和7 d-PTX-EAU组小鼠耳廓厚度分别为(62.600±3.362) μm和(60.000±2.345) μm,均明显高于0 d-LPS-EAU组的(30.400±1.817) μm和7 d-LPS-EAU组小鼠的(32.800±1.643) μm,4个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59.751,P=0.000).0 d-PTX-EAU组和7 d-PTX-EAU组小鼠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克隆数显著增加,其3H TdR掺入值(cpm)分别为(16 150.000±799.218)/min和(16 120.000±729.383)/min,均明显高于0d-LPS-EAU组的(8 348.000±258.979)/min和7 d-LPS-EAU组的(8 540.000±81.548)/min,4个组间小鼠淋巴细胞增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16.978,P=0.000). 结论 免疫的同时注射PTX和免疫后第7天注射LPS均可诱导典型的EAU,LPS在EAU中的作用与PTX不同,主要作用于免疫的效应阶段,可能与血-眼屏障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视网膜炎 免疫 获得性免疫 自身免疫 内毒素 百日咳毒素 小鼠 C57BL 6(H-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沉默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华童 吴文艺 +5 位作者 张丽婷 林建清 余艺煌 吴春林 黄种心 邱建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1-328,共8页
目的 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基因沉默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T1siRNA技术下调SIR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中的表达,应用q RT-PCR方法检测siRNA的干扰效率,筛选出干扰效率... 目的 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基因沉默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T1siRNA技术下调SIR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中的表达,应用q RT-PCR方法检测siRNA的干扰效率,筛选出干扰效率最强的siRNA,并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SIRT1蛋白的表达,利用CCK8法、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Hoechst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衰老、凋亡与周期的影响。结果 转染SIRT1siRNA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较未转染细胞SIRT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转染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细胞(P<0.05),转染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转染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转染细胞出现G1期停滞(67.99%±0.87%,P<0.05)。结论 SIRT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的低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的衰老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RNA干扰 甲状腺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内肠源性囊肿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雅莉 戚沛霖 韩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脊髓 肠源性囊肿 先天性畸形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型肺鳞癌左乳腺转移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世乐 胡宗涛 +5 位作者 周俊平 朱捷 费振乐 王星星 陈永超 王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197,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农民,因“确诊纵隔型肺鳞癌19个月.发现左乳腺包块1周”于2015年7月8日入院。2013年11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症状,于2013年12月1日入住解放军第一0五医院肿瘤三科,
关键词 纵隔型肺癌 鳞癌 左乳腺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胰岛移植新进展及伦理学审视
14
作者 高鹏 邵巍 +2 位作者 刘文颖 雷凌佳 许树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5期654-656,共3页
介绍了临床异种胰岛移植的现状,异种胰岛移植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及抑制策略与异种胰岛移植最新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就其面临的临床伦理问题作了分析,包括:对人的完整性、跨物种感染风险、受试者的甄选、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等医学伦理问... 介绍了临床异种胰岛移植的现状,异种胰岛移植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及抑制策略与异种胰岛移植最新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就其面临的临床伦理问题作了分析,包括:对人的完整性、跨物种感染风险、受试者的甄选、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等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再审视,并结合医学伦理学的原则,重新认识和指导异种胰岛移植研究,旨在为今后规范异种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异种移植 医学伦理学 临床应用 伦理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隐性冠心病猝死1例
15
作者 宣树卿 张宝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法医鉴定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