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洋 骆群 +6 位作者 毕蔚茹 潘纪春 林子林 冯倩 张晓娟 孙桂香 李锡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22期3616-3617,3620,共3页
为探求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规律,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对解放军总医院43例反复输注血小板成分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LA相关抗体筛查。8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8.6%。8例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次数均在20次以上,说明血... 为探求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规律,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对解放军总医院43例反复输注血小板成分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LA相关抗体筛查。8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8.6%。8例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次数均在20次以上,说明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几率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而增高,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筛查,根据抗体产生情况决定配型与否,既降低医疗成本,又能提高临床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体 血小板输注 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洋 骆群 +7 位作者 李锡金 毕蔚茹 潘纪春 冯倩 孙桂香 张晓娟 陈民才 林子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5期2331-2333,共3页
为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对解放军总医院4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79次血浆置换。比较了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常规变化等。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 为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对解放军总医院4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79次血浆置换。比较了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常规变化等。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提高(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药物性肝损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红细胞的质量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春娅 葛国峰 +4 位作者 于洋 孙桂香 张婷 冯倩 吕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21期5911-5914,共4页
研究了悬浮红细胞过滤前后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评价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临床观察去白细胞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有效性。随机抽取悬浮红细胞60袋(2U/袋),采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分别计数过滤前后红细胞计数(RBC)... 研究了悬浮红细胞过滤前后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评价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临床观察去白细胞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有效性。随机抽取悬浮红细胞60袋(2U/袋),采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分别计数过滤前后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FHb)及体积的变化,滤后WBC用Nageotte计数板测定;比较分析临床输注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红细胞FNHTR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60袋悬浮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体积减少(43.38±7.54)ml,红细胞回收率为(92.88±3.85)%,白细胞去除率为(99.95±0.24)%,白细胞残留量为(0.52±0.28)×106/U,均已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Hb,Hct滤除白细胞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白细胞滤器能有效滤除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能显著降低FNHT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红细胞 质量分析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和鉴定不规则抗体 被引量:56
4
作者 马曙轩 刘景汉 +3 位作者 李锡金 骆群 陈民才 王海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4-196,共3页
为了建立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与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实验方法 ,探索采用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抗体筛选的可行性 ,采用多人份标准红细胞混合检测不规则抗体法 ,并与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进行了对比 ;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 为了建立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与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实验方法 ,探索采用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抗体筛选的可行性 ,采用多人份标准红细胞混合检测不规则抗体法 ,并与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进行了对比 ;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对我院受血者抗凝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对筛检阳性的受血者首先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鉴定 ,然后采用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再次进行抗体鉴定。抗体鉴定所用的标准细胞均为 11个标准细胞的单人份混悬液。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混合标准细胞筛检 5 0 0 0份受血者标本 ,共检出不规则抗体 2 0例 ,阳性率为 0 .4 % ,其中抗 D 2例 ,抗 E 8例 ,抗 C 1例 ,抗 c 2例 ,抗 Mia2例 ,抗 Jka2例 ,抗 Lea1例及抗 Fya2例。采用传统抗球蛋白法检出了其中的 19例 ,而木瓜蛋白酶法检出其中的 13例。抗 Lea 抗体经加入Le(a b )型人的补体后也检出。结论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混合细胞筛检受血者不规则抗体可以取代传统抗人球加酶法在临床大批量推广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 筛选 鉴定 不规则抗体 抗球蛋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马曙轩 白丽霞 +2 位作者 刘景汉 欧阳锡林 李锡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0-662,共3页
目的 比较木瓜蛋白酶、抗球蛋白实验、聚凝胺和微柱凝胶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效价及所需时间。方法 将12种IgG抗体: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抗 Fya、抗 Fyb、抗 k、抗 S、抗 s分别采用... 目的 比较木瓜蛋白酶、抗球蛋白实验、聚凝胺和微柱凝胶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效价及所需时间。方法 将12种IgG抗体: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抗 Fya、抗 Fyb、抗 k、抗 S、抗 s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检测。结果 木瓜蛋白酶检出了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7种抗体(7/ 12 ) ;抗球蛋白试验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 / 12 ) ;聚凝胺法检出了除抗 k以外的抗体(11/ 12 ) ;而微柱凝胶也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 /12 )。木瓜蛋白酶检测Rh及Kidd血型系统的抗体效价低于其它3种方法,而微柱凝胶检测这12种抗体效价较其它3种方法更为敏感。4种方法检测IgG抗体所需时间分别为:木瓜蛋白酶45min ,抗球蛋白实验60min ,聚凝胺5min ,微柱凝胶3 0min。结论 木瓜蛋白酶检测IgG抗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抗球蛋白实验因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工费时;聚凝胺是目前最快速简便检测IgG抗体的方法;而微柱凝胶是检测IgG抗体最为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抗体 木瓜蛋白酶 抗球蛋白实验 聚凝胺 微柱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晓琳 于洋 +2 位作者 关晓珍 陈麟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型抗原"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结果判定的影响以及其出现的条件、范围、规律等。方法:选取利用微柱凝胶法明确鉴定出意外抗体格局的受血者标本共40例,使用AB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介质,将受血者血浆稀释...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型抗原"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结果判定的影响以及其出现的条件、范围、规律等。方法:选取利用微柱凝胶法明确鉴定出意外抗体格局的受血者标本共40例,使用AB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介质,将受血者血浆稀释为不同的浓度梯度,选择谱细胞试剂中与受血者血浆意外抗体反应呈阳性的谱细胞,将其分为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和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将前者分别与不同浓度梯度的受血者稀释后血浆进行反应(微柱凝胶法),选取出现阴性结果的血清最高稀释度来评价其与双剂量抗原阳性谱细胞反应的凝集强度,以此观察不同剂量的血型抗原与意外抗体反应时表现出的差异。结果:经过稀释的40例受血者血浆标本中,经微柱凝胶法检测后有31例出现了"剂量效应"现象,其中30例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凝集强度≤2+,而与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为阴性;1例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凝集强度为3+,与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为阴性;9例受血者血浆标本经稀释后与谱细胞反应均为阴性(此9例稀释前强度自1+-3+不等)。结论:Rh,MNS,Kidd,Duffy血型系统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强度≤2+(微柱凝胶法)时,单剂量抗原反应通常会明显减弱甚至阴性,表现出"剂量效应"现象,进而可能干扰意外抗体鉴定。Rh,MNS,Kidd,Duffy血型系统的抗体易出现"剂量效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 意外抗体鉴定 双剂量抗原 单剂量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保存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质量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欧阳锡林 刘景汉 +5 位作者 潘纪春 李锡金 马曙轩 王海宝 赖风雷 高大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41-844,共4页
为了评价批量制备的深低温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 (cryo FPRP)的效率和效果 ,在优化建立的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批量分离和制备cryo FPRP过程中测定了ACD抗凝的 2 0 0ml全血、FPRP、含 5 %DMSO的FPRP(DM SO PRP)和 - 80℃冰箱然冰冻保存后复... 为了评价批量制备的深低温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 (cryo FPRP)的效率和效果 ,在优化建立的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批量分离和制备cryo FPRP过程中测定了ACD抗凝的 2 0 0ml全血、FPRP、含 5 %DMSO的FPRP(DM SO PRP)和 - 80℃冰箱然冰冻保存后复温的FPRP(Cryo FPRP)的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血浆内 pH、血浆乳酸 (LA)浓度和乳酸脱氢酶 (LDH)浓度、细菌培养、血小板CD62p阳性率、PAC 1阳性率及抗GPIb Ⅸ Ⅴ荧光强度 ,也测定了FPRP和cryo FPRP的促凝血活性。结果表明 :①血小板的总平均得率为 70 % ;FPRP中残余的红细胞≤ 1× 10 9/袋 ;白细胞≤ 1× 10 7/袋。②血浆pH、LA浓度和PAC 1阳性率在整个制备和保存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③血浆内LDH、血小板CD62 p阳性率和血小板抗GPIb Ⅸ Ⅴ荧光强度在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出现明显升高。④与FPRP比较 ,cryo FPRP诱导的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①本研究选择的离心分离制备FPRP条件可高效分离无偿献血者的血小板 ,同时不会导致血小板激活率增加。②深低温保存无偿献血者的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可有效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和pH下降 ,并且可以高效预防血小板GPⅡb/Ⅲa的激活。③冰冻保存后部分血小板胞膜受到明显损害。④血小板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血小板 FPRP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于洋 骆群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78-881,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将15袋(2单位/袋,400ml全血制备)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和15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在制备后1小时检测血小板浓度、体积、白细胞残留量... 本研究旨在对比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将15袋(2单位/袋,400ml全血制备)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和15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在制备后1小时检测血小板浓度、体积、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残留量;分别在血小板保存的0、1、2、3、4、5天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pH值、乳酸浓度、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结果显示:二组的血小板得率、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都分别达到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但在达到相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下,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的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乳酸、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二组间比较,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CD62p表达率在保存0-5天均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pH值、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二组间比较,2-5天白膜法组pH值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0-5天白膜法组CD62p再表达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0-5天无明显变化,而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1-5天时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结论: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质量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和活化血小板水平,提高其血小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供者机采血小板 白膜 低渗休克反应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曙轩 刘景汉 +5 位作者 李锡金 王铁军 欧阳锡林 白丽霞 高春记 朱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96-499,共4页
为了探索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主要和(或)次要不合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得率及不去除红细胞或血浆用于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采用CobeSpectra(Version6.1)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对9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进... 为了探索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主要和(或)次要不合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得率及不去除红细胞或血浆用于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采用CobeSpectra(Version6.1)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对9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进行采集,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4例,次要不合2例,主要次要均不合3例。对ABO血型主要不合及主要、次要均不合的供者每循环收集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的量分别作相应调整。输注前从产品袋中留取标本检查有核细胞计数、单个核细胞比例、CD34+细胞计数和细胞的成活率(台盼蓝拒染率)。输入时对受者采取一系列保护肾功能的措施。液体总量控制在4000毫升/日。结果显示:除1例因供者体重远大于受者经1次采集即可满足移植所需细胞量外,其余供者均经2次采集收集到足够的有核细胞直接回输给受者或冰冻保存备用。共采集PBSC17次,平均每次获得有核细胞3.77×1010个,单个核细胞占97%-99%。CD34+细胞数平均为8.62×106/kg,细胞拒染率均为100%。ABO血型主要不合及主要、次要均不合的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中含压积红细胞8-10ml,ABO血型次要不合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中含血浆80-120ml,不去除红细胞及血浆,直接回输给受者。无1例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BO血型不合 血细胞分离机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监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欧阳锡林 林子林 +7 位作者 王海宝 马曙轩 李卉 于洋 刘景汉 李锡金 卢发强 Dean P.Bondma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为了监测血小板功能和评价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SPAT)检测阿司匹林(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 丁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研究了8名服用ASA的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SPAT时间以及ADP、 AA和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诱... 为了监测血小板功能和评价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SPAT)检测阿司匹林(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 丁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研究了8名服用ASA的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SPAT时间以及ADP、 AA和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诱导的血小板50%聚集率的时间(T50);随机检测了41例心血管内科口服 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和327健康捐血者SPAT值;观察了健康志愿者 服用ASA前后的静脉血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ADP诱导的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 T50无显著性差异(P=0.147);AA诱导的服药前后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服药前后c-PG诱导的志愿 者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SPAT值与c-PG诱导的T50呈显著的直线相关(r=0.998,P =0.000)。②服药前健康志愿者的SPAT值与健康献血人群比较,无显著差异(P=0.853);与服药前比较,健康志 愿者服药后SPAT时间明显延长,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心血管内科患者SPAT时间与健康献血人群、健 康志愿者服药前和服药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0);健康献血人群SPAT cut-off值为44.6±11.7秒,参考值范围 为21.1-68.0秒。③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无显著差异(P=0.815)。结论:SPAT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 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冻干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周俊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2-545,共4页
冻干是保存血小板最理想的方法 ,能常温保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和便于运输等 ,可解决目前血小板保存和运输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问题。然而冻干除引起血小板膜结构损伤、蛋白质变性甚至死亡之外 ,还可致血小板激活损伤 ,冻干所致的血小板... 冻干是保存血小板最理想的方法 ,能常温保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和便于运输等 ,可解决目前血小板保存和运输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问题。然而冻干除引起血小板膜结构损伤、蛋白质变性甚至死亡之外 ,还可致血小板激活损伤 ,冻干所致的血小板激活与膜通道脂质发生相变有关。针对损伤机制应用各种保护剂可减少冻干损伤 ,目前已有研究通过海藻糖的载入 ,在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血小板的冻干保存 ,冻干再水化后血小板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和存活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的冻干保存可应用于将来的血库和临床输血。本文综述了冷冻干燥对血小板损伤作用、保护剂在血小板冷干研究中的应用及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冻干 低温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与质控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锡金 马曙轩 +2 位作者 刘景汉 孙桂香 欧阳锡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19-521,共3页
本研究探讨建立系统的二甲亚砜 (DMSO)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的技术和方法 ,以保证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质量。采取的方法 :①DMSO在使用前进行超滤替代消毒 ;②采血后 6小时内对血液进行离心 ,将血袋管道系于套桶上方 ;③以 4 80... 本研究探讨建立系统的二甲亚砜 (DMSO)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的技术和方法 ,以保证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质量。采取的方法 :①DMSO在使用前进行超滤替代消毒 ;②采血后 6小时内对血液进行离心 ,将血袋管道系于套桶上方 ;③以 4 80×g的相对离心力 ,离心加速 9档 ,减速 4档 ;④分离血小板时流速不能太快 ,80 - 10 0ml富含血小板血浆应在 1分钟左右分完 ;在加入DMSO时速度以 1毫升 /分钟为宜 ;加好DMSO后放入 - 80℃冰箱保存 ;临床输注前将血小板置于 38- 4 0℃的循环水浴中 ;⑤融化后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 ,检测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特异性抗体 ,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表明 :共制备14 80 0单位低温保存血小板 ,其中机采血小板 80单位。对其中 30 0单位进行质控。手工分离血小板计数≥ 2 .4×10 10 /单位 ,平均得率在 70 %以上。机采血小板计数≥ 2 .5× 10 11/单位。手工分离血小板红细胞污染数≤ 1× 10 9个/单位 ,白细胞污染数≤ 5× 10 7个 /单位。融化后进行细菌培养 ,无细菌生长 ;ALT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输注后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手工分离和机采低温保存血小板质量可靠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低温保存血小板 二甲亚砜 质控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的保护剂海藻糖在冻干红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庄远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61-1064,共4页
海藻糖作为一种稳定的非还原性双糖,在细胞冷冻、干燥、冻干过程中对细胞活性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已广泛应用于人血细胞的冻干。海藻糖以其异常的水合能力、独特的玻璃化转换和晶体转变行为及抗高温潮湿的特性受到密切关注,并成为细胞... 海藻糖作为一种稳定的非还原性双糖,在细胞冷冻、干燥、冻干过程中对细胞活性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已广泛应用于人血细胞的冻干。海藻糖以其异常的水合能力、独特的玻璃化转换和晶体转变行为及抗高温潮湿的特性受到密切关注,并成为细胞保存研究中首选的一种保护剂。海藻糖对细胞的保护机制、海藻糖导入哺乳细胞的实验方法以及红细胞对海藻糖负载的可能作用机制都是近几年细胞保存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的进展详细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保护剂 海藻糖 冻干保存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肿瘤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病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毕蔚茹 于洋 +2 位作者 林子林 潘纪春 冯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期166-169,共4页
探讨肿瘤因素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所引起的定型困难,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以来,在血型鉴定时发现10例肿瘤患者血标本,正向定型出现弱凝集或不凝集;反向定型正常,正反定型不一致。其自身对照为阴性,且排除假凝集所致。通过吸收放散、... 探讨肿瘤因素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所引起的定型困难,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以来,在血型鉴定时发现10例肿瘤患者血标本,正向定型出现弱凝集或不凝集;反向定型正常,正反定型不一致。其自身对照为阴性,且排除假凝集所致。通过吸收放散、唾液型物质中和试验、H抗原强度等实验检测弱抗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患者病情缓解后重新进行血型鉴定。结果表明10例受检者红细胞上确有弱抗原存在,其中3例血清学实验呈现较明显亚型特征,但肿瘤经过治疗缓解后,亚型特征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定型恢复正常。说明某些肿瘤可以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清学呈现亚型特征,应综合病情、输血史、家系调查及特殊血清学检查来确定血型,并与亚型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抗原 抗原减弱 血型变异 血型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关晓珍 于洋 +3 位作者 冯倩 马春娅 张晓娟 汪德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7期1747-1749,共3页
研究血液病患者输注去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血液科所有输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患者274例(2029例次),根据输注的机采血小板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去白组和未去白组。对两组输注前... 研究血液病患者输注去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血液科所有输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患者274例(2029例次),根据输注的机采血小板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去白组和未去白组。对两组输注前后24 h内病人血小板计数资料进行比较,用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来判断输注血小板是否有效。以输注后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发生输血反应。结果两组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去白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未去白组(p<0.01)。去白组NHFTR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未去白组(p<0.05)。说明去白组血小板输注疗效优于未去白组,而且能够显著降低NHFT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 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NHFTR 机采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聚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景汉 卢发强 +2 位作者 庄远 车辑 陈麟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12-815,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聚集反应性变化。以4种不同浓度的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DP、胶原作诱导剂,使用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冻干再水化和新鲜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以ADP为诱导剂,检测胞内外海藻糖对再水化冻干血小板最... 本研究旨在观察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聚集反应性变化。以4种不同浓度的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DP、胶原作诱导剂,使用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冻干再水化和新鲜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以ADP为诱导剂,检测胞内外海藻糖对再水化冻干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DP、胶原浓度分别为1U/ml、1.6mg/ml、20μmol/L、2μg/ml时,新鲜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达100%左右,冻干再水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达(70.17±7.36)%、(15.3±2.81)%、(68.67±6.86)%、(64.67±11.6)%。胞内外海藻糖组、胞外海藻糖组、空白对照组冻干再水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达(66.0±4.69)%、(25.3±2.42)%、(11.5±1.87)%(P<0.01)。结论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DP、胶原浓度分别为1U/ml、1.6mg/ml、20μmol/L、2μg/ml可作为血小板聚集实验的合适浓度,胞内外海藻糖使冻干再水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水化 冻干血小板 海藻糖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细胞冻干前负载海藻糖最佳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远 刘景汉 +2 位作者 欧阳锡林 陈麟凤 车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12-416,共5页
为更好的实现海藻糖在红细胞冻干保存中的保护作用,关键是克服质膜对海藻糖的非渗透性,使胞质内海藻糖达到有效浓度。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规律性研究,筛选出海藻糖负载的最佳负载条件并评价海藻糖负载对红细胞各... 为更好的实现海藻糖在红细胞冻干保存中的保护作用,关键是克服质膜对海藻糖的非渗透性,使胞质内海藻糖达到有效浓度。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规律性研究,筛选出海藻糖负载的最佳负载条件并评价海藻糖负载对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的影响。在不同孵育温度(4、22和37℃)、孵育时间(0、2、4、6、8、10小时)、不同负载缓冲液浓度(0、200、400、600、800、1000mmol/L)条件下检测新鲜红细胞对海藻糖的成功负载量及红细胞各项理化指标;在固定负载条件下,对新鲜红细胞和4℃保存72小时红细胞海藻糖负载、游离血红蛋白(FHb)、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细胞对海藻糖的负载与孵育温度、时间及负载缓冲液海藻糖浓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负载缓冲液海藻糖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对海藻糖的摄取量也随之增加。在海藻糖负载最佳条件下,新鲜红细胞和4℃保存72小时红细胞的胞内海藻糖浓度、FHb浓度分别为65.505±6.314mmol/L、66.2±5.002mmol/L和6.567±2.568g/L、16.168±3.922g/L。结论: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最佳条件是采用新鲜红细胞,在37℃条件下、海藻糖浓度为800mmol/L的负载缓冲液中孵育8小时,这一条件可使胞内海藻糖达到有效浓度,并保持红细胞细胞理化性质稳定和膜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冻干 海藻糖 负载缓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片凝聚胺交叉配血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潘纪春 于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0期5342-5344,共3页
为评价玻片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安全性、准确性,对解放军总医院1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输血患者同时进行玻片凝聚胺法和经典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比较两种方法配血后主、次侧凝集强度。两种配血方法中,11例次配血结果中均出现主侧凝结,玻片... 为评价玻片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安全性、准确性,对解放军总医院1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输血患者同时进行玻片凝聚胺法和经典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比较两种方法配血后主、次侧凝集强度。两种配血方法中,11例次配血结果中均出现主侧凝结,玻片凝聚胺法的凝集强度要弱于经典凝聚胺法,但无假阴性出现。说明玻片凝聚胺法可以检测出常见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可用于特殊条件下的交叉配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 凝聚胺 不规则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海藻糖和二甲基亚砜进行冻干前负载的人红细胞冻干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远 刘景汉 +2 位作者 孙桂香 陈麟凤 车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21期5787-5792,共6页
探讨人红细胞在冻干前经添加低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海藻糖负载缓冲液负载后,是否会提高红细胞的冻干效果。实验组:为6%DMSO+800 mmol/L海藻糖。对照组:冻干前负载缓冲液为等渗PBS。取等量压积红细胞(6份)分别重悬于两组负载缓冲液,37... 探讨人红细胞在冻干前经添加低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海藻糖负载缓冲液负载后,是否会提高红细胞的冻干效果。实验组:为6%DMSO+800 mmol/L海藻糖。对照组:冻干前负载缓冲液为等渗PBS。取等量压积红细胞(6份)分别重悬于两组负载缓冲液,37℃孵育8 h后离心去除上清,加入冻干保护剂混匀后程序冻干,15%PVP溶液37℃三步复水。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冻干红细胞复水后血红蛋白回收率、复水红细胞变形性、再水化后4℃放置时间对冻干红细胞再水化稳定性的影响及冻干红细胞长期保存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实验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回收率为(63.019±4.901)%,对照组为(28.787±7.514)%,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两组冻干红细胞的综合变形指数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红细胞综合变形指数为(18.133±2.392)%,对照组为(8.017±1.934)%,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冻干红细胞复水后4℃保存4 h、6 h、8h后,相对即刻再水化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复水后4℃保存12 h、24 h后,相对即刻再水化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冻干红细胞4℃保存6个月前后复水后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冻干前经添加6%DMSO的海藻糖负载缓冲液处理后,可提高冻干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回收率、改善复水红细胞变形性,提高复水后4℃保存的稳定性和冻干红细胞长期保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红细胞 海藻糖 二甲基亚砜 负载缓冲液再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制备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倩 马春娅 +3 位作者 于洋 张婷 潘纪春 林子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9期5484-5486,共3页
探讨两种方法制备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差异。采集100袋(200ml/袋)ACD-B保存的全血,随机均分为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在采血24h内离心分离血浆制备成普通冰冻血浆(Ⅰ型普浆),置于-3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30d;第二组在采血6h内离心分离制备成新... 探讨两种方法制备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差异。采集100袋(200ml/袋)ACD-B保存的全血,随机均分为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在采血24h内离心分离血浆制备成普通冰冻血浆(Ⅰ型普浆),置于-3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30d;第二组在采血6h内离心分离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7d,用4℃冷藏箱法制备冷沉淀,分离出的普通冰冻血浆(Ⅱ型普浆),置于-30℃保存23d。两组保存30d后,取出各组血浆于37℃水浴融化后检测凝血因子Ⅱ(FⅡ),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Ⅸ(FⅨ),凝血因子Ⅹ(FⅩ)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g/L)。结果表明Ⅰ型普浆的FⅡ,FⅤ,FⅦ,FⅧ,FⅩ和Fib的活性水平明显高于Ⅱ型普浆(P<0.01);而FⅨ的活性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Ⅱ型普浆低于Ⅰ型普浆的质量,但其仍有较高的凝血因子水平,除非需大剂量补充凝血因子的特殊患者外,也可以部分代替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但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凝血因子的损失,提高其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