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的总体研究 被引量:82
1
作者 黄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外科微创化 创伤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外科——从20世纪到21世纪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肝脏外科 肝胆外科 实质性器官 伤口出血 切开 外科医生 止血 压迫 血液 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去除对悬浮红细胞上清中肿瘤相关因子蓄积改变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庄远 张婷 +4 位作者 魏超 潘纪春 王淑芳 张爱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7-22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悬浮红细胞(pRBC)储存前白细胞滤除是否会降低pRBC上清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蓄积浓度,以及是否会抑制pRBC上清对Hep G2肝癌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方法:将来自相同献血员捐献的同1次全血制备成的pRBC均分成为2组,其中一组... 目的:本研究探讨悬浮红细胞(pRBC)储存前白细胞滤除是否会降低pRBC上清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蓄积浓度,以及是否会抑制pRBC上清对Hep G2肝癌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方法:将来自相同献血员捐献的同1次全血制备成的pRBC均分成为2组,其中一组储存前滤除白细胞,另一组未滤除白细胞。两组pRBC置于2℃-6℃冰箱,在保存第0 d和35 d以1 006×g离心10 min并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T细胞的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CC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pRBC上清中的浓度。体外培养Hep G2肝癌细胞并观察其贴壁,加入保存第35天的两组pRBC上清,与Hep 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并用MTT法测定Hep G2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pRBC上清中5种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浓度蓄积,即在35 d保存期末的浓度高于0 d;其中VEGF的浓度蓄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在非去白细胞组35 d保存期末的浓度升高了549.61±299.43 pg/ml,明显高于去白细胞组95.46±110.87 pg/ml(P<0.05)。体外Hep G2肿瘤细胞增殖的MTT实验数据表明,保存35 d的非去白细胞pRBC上清孵育组的OD值为0.49(95%CI,0.43-0.55),明显高于去白细胞组的0.40(95%CI,0.38-0.42)(P<0.05),即去白细胞组pRBC上清可明显降低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结论:储存前白细胞去除,通过去除pRBC中白膜层中的血小板,降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特别是VEGF的蓄积,有可能降低pRBC上清对体外Hep G2细胞增殖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白细胞去除 肿瘤相关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庄远 张婷 +4 位作者 魏超 潘纪春 王淑芳 张爱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于保存第0、14、21和35天各取1分装袋,以1 006×g离心10 min后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蓄积浓度。体外培养Hep G2肝癌肿瘤细胞贴壁后,加入保存第0天和35 d LR-pRBC上清,与Hep 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应用MTT法测定上清吸光度,以反映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LR-pRBC上清中VEGF和PDGF浓度蓄积量随保存期延长进一步升高,VEGF在保存末期35 d时,浓度达900.16(95%CI,552.26-1248.07)pg/ml,而0 d LR-pRBC上清中浓度为[611.84(95%CI,356.45-867.23)pg/ml],其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PDGF在第0天LR-pRBC上清中的初始浓度为2.23(95%CI,0-5.37)ng/L,35 d末其浓度蓄积达5.66(95%CI,-1.16-12.48)(P=0.073)。LR-pRBC上清同Hep G2细胞体外共孵育48 h后,保存35 d的LR-pRBC上清OD值为0.40(95%CI,0.38-0.42),明显促进Hep G2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LR-pRBC中残留血小板经2℃-6℃储存后,激活、崩解、释放颗粒物质,造成PDGF和VEGF随保存期延长的进一步蓄积,从而导致保存期末的LR-pRBC上清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白细胞去除 保存期 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 肿瘤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人工胆管材料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窦春青 周宁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胆管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胆管肝叶肝组织形态及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华波 肖敏 +4 位作者 黄志强 李成刚 梁斌 高丽杰 王燕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20,52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肝叶胆管栓塞结扎后肝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探讨去胆管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对仅保留肝右叶和方叶的大鼠行右叶胆道栓塞并结扎,制备去胆管肝叶,肝方叶不处理或行门静脉结扎作去门脉肝叶自身对照。通过分... 目的观察大鼠肝叶胆管栓塞结扎后肝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探讨去胆管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对仅保留肝右叶和方叶的大鼠行右叶胆道栓塞并结扎,制备去胆管肝叶,肝方叶不处理或行门静脉结扎作去门脉肝叶自身对照。通过分肝静脉血化验检查、组织学观察探讨肝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及自身未处理肝叶相比,去胆管肝叶萎缩不明显,超微结构变化不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去胆管肝叶肝细胞富含线粒体、核糖体及粗面内质网。PAS染色显示肝糖原代谢也无明显差别。分肝静脉血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减低。结论去胆管肝叶在观察期内无明显纤维化,仍保留有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分泌及营养物质代谢功能,提示去胆管肝叶具有保留价值。本实验为临床特殊情况下结扎或切除胆管而保留相应的肝脏组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栓塞 胆管结扎 肝功能 超微结构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创技术到微创观念——今日外科与明日外科 被引量:59
7
作者 黄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1,共1页
关键词 外科微创化 微创观念 微创技术 微创外科 创伤反应 围手术期 腹腔镜外科 不良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肝门部胆管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少华 陈永亮 +3 位作者 李崇辉 宋建宁 张爱群 周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了解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大鼠肝门部胆管上皮细胞的增生改变情况。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肝总动脉结扎+胆管再通组(B组)及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胆管再通组(C组),每组10只。A组仅游离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不做其他处理,B... 目的了解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大鼠肝门部胆管上皮细胞的增生改变情况。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肝总动脉结扎+胆管再通组(B组)及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胆管再通组(C组),每组10只。A组仅游离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不做其他处理,B、C组进行相应的处理。于造模后1个月,取大鼠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的改变,随后处死大鼠取肝门部胆管,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胆管上皮细胞核增生情况和肝门部胆管的病理改变。结果各组大鼠术后均存活。与A组比较,B、C两组胆管细胞表现出较明显的增生,以B组增生最为明显(P<0.01)。三组间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C组(0.520±0.155,0.590±0.251U/L)比较,B组的γ-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0.740±0.135U/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B组肝门部胆管表现出明显的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结论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可以明显减轻肝动脉结扎后所致的肝门部胆管损伤,满足肝门部胆管的动脉血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胆管 上皮细胞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外科医生的观点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志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9-341,共3页
肝脏切除目前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射频消融(RFA)对直径<3cm的小肝细胞癌(HCC)可获得相当效果。由于肿瘤大小、位置、技术等诸多因素,射频消融治疗仍存在缺陷,若要突破此瓶颈,达到外科切除的效果,则应遵循外科的治疗原则,一... 肝脏切除目前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射频消融(RFA)对直径<3cm的小肝细胞癌(HCC)可获得相当效果。由于肿瘤大小、位置、技术等诸多因素,射频消融治疗仍存在缺陷,若要突破此瓶颈,达到外科切除的效果,则应遵循外科的治疗原则,一次性对肿瘤进行完全消融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腹腔镜辅助下,对一些位置特殊及直径较大(>3cm)的HCC已能实现一次性完全消融,且无痛、安全、微创。把微创外科与外科消融两种理念相结合,有可能促进HCC治疗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外科时代的外科医生:“天之骄子”还是“迷途的羔羊”?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志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时代 外科医生 观念取向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微创外科的新领域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志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65-1169,共5页
关键词 损伤控制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微创外科无处不在——祝贺《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10周年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1-1,共1页
自从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微创外科”已经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外科的意义根本上是以暂时的损伤换来长远的健康,所以存在付出与效益的问题。而付出,包括心理上的、精神层面的、经济上的和肉体上的付出的总和。因为提高... 自从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微创外科”已经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外科的意义根本上是以暂时的损伤换来长远的健康,所以存在付出与效益的问题。而付出,包括心理上的、精神层面的、经济上的和肉体上的付出的总和。因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损伤、减少消耗、快速康复,历来都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愿望,所以就不难理解微创外科在今日的迅速发展了。微创外科自然是应该减少创伤,但并非单纯的“小切口”外科,更不能为了“微创”而放弃了外科学的基本原则。在微创外科时代,21世纪外科的境界是要达到创伤轻一点、愈合快一点、效果好一点、瘢痕小一点。所以我们提出“微创”是外科学的“进化”而不是彻底革命,是保留进化过程中已经建立的传统的外科学的“基因”,但对外科的“表型”将受到微创外科观念的检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创刊 外科学 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 创伤轻 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酶B和胱天蛋白酶-3对肌动蛋白水解作用的体外研究(英文)
13
作者 张爱群 武艳 +1 位作者 周宁新 姚大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已知凋亡过程的基本变化之一是细胞骨架的异常 ,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为揭示凋亡相关蛋白酶———颗粒酶B和胱天蛋白酶 3对胞浆型肌动蛋白的水解作用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粗提物作为无细胞体系 ,以外源性颗粒酶B... 已知凋亡过程的基本变化之一是细胞骨架的异常 ,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为揭示凋亡相关蛋白酶———颗粒酶B和胱天蛋白酶 3对胞浆型肌动蛋白的水解作用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粗提物作为无细胞体系 ,以外源性颗粒酶B触发凋亡途径的终末反应 .经一系列免疫印迹分析发现 :孵育 12h方见 β 肌动蛋白被剪切 ,产生 4 1ku和 15ku水解片段 ,并证明该水解反应为颗粒酶B依赖 ;颗粒酶B活化的内源性胱天蛋白酶 3和重组胱天蛋白酶 3均不能水解脑提取物中的β 肌动蛋白 ,尽管胱天蛋白酶 3可作用于纯化的肌动蛋白 ,产生 15ku片段 .以上结果提示 ,内源性 β 肌动蛋白对凋亡相关蛋白酶 ,尤其胱天蛋白酶 3不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肌动蛋白 颗粒酶B 胱天蛋白酶-3 蛋白质水解 免疫印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形态研究
14
作者 肖敏 董家鸿 +3 位作者 张爱群 王燕生 黄志强 王利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活体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流态、灌注等状况,为进一步进行活体肝门部PVP生理病理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和资料。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墨水灌注组和空白组,每组20... 目的观察大鼠活体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流态、灌注等状况,为进一步进行活体肝门部PVP生理病理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和资料。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墨水灌注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空白组经动脉注入吲哚菁绿行胆管组织染色,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进行图像采集,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流态、灌注等状况并测量血流速度;墨水灌注组前期处理方法同空白组,并继续向动脉内注入碳素墨水,在激光共聚焦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结果两组均显示大鼠肝门部PVP由3层组成。外层为动脉、静脉主支血管丛,动静脉交叉伴行,三维呈树杈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稀疏,走行较直,分布均匀,脉络清爽;由外膜层向上皮层扫描胆管,扫描深度为0~60μm;动静脉血管直径、血流速差异明显。中层为毛细血管前-动脉丛和毛细血管后-静脉丛,三维呈网络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众多,走行曲折蜿蜒,分布均匀,脉络密集;扫描深度为40~80μm;毛细血管前后血管丛动静脉血管直径差异不明显,血流速度差异明显。内层为毛细血管丛,呈六边形环状,直径均匀一致。交叉点均为三岔型;扫描深度为70~100μm。墨水灌注组显示血管形态丰满、交叉角度清晰;空白组显示血管流态、灌注状况真实、自然,血管内流动红细胞清晰可辨。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可清晰、准确且直观动态地显示出活体大鼠肝门部PVP组织构造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损伤性胆管狭窄、肝管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周围血管丛 灌注 形态结构 血流动力学 活体荧光显微镜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贺《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十周年
15
作者 黄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I0004-I0016,共13页
遵循外科微创化的理念,推动我国微创外科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创刊 外科微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肝外伤的治疗决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卢灿荣 黄志强 +3 位作者 董家鸿 周宁新 黄晓强 张文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外伤治疗方案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来解放军总医院急诊收治的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角度阐述国内外在闭合性肝外伤治疗方案选择上的异同及变化。结果国内闭合性肝外伤...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外伤治疗方案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来解放军总医院急诊收治的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角度阐述国内外在闭合性肝外伤治疗方案选择上的异同及变化。结果国内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比例(10%~30%)与国外(50%~80%)相比仍偏低,相关CT检查应用还不充分,治疗方案选择观念较陈旧。结论非手术治疗是闭合性肝外伤治疗的重要手段,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均可列为候选对象;应适当扩大CT检查指征;临床上观念更新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非贯通性 血流动力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22
17
作者 梁斌 黄志强 +2 位作者 黄晓强 刘荣 夏红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手术前后4个不同的时期(BL、PP、PP&RT、PO)的股静脉横截面积、流速及流量等指标进行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手术前后4个不同的时期(BL、PP、PP&RT、PO)的股静脉横截面积、流速及流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①与术前麻醉状态(BASELINE)相比,单纯给予气腹(PP)后,股静脉横截面积由(0.72±0.31)cm2增至(1.08±0.31)cm2(P=0.004),流速由(14.23±11.96)cm/s降至(5.50±2.63)cm/s(P=0.017),流量由(596.49±477.95)ml/min降至(340.41±166.14)ml/min(P=0.018);与PP期相比较,气腹及头高脚低位(PP&RT)时,股静脉横截面积增大[(1.32±0.14)cm2,P=0.039]、流速降低[(4.40±1.75)cm/s,P=0.034)],流量则未明显降低[(346.69±142.66)ml/min,P=0.067]与BASELINE期相比,手术后(PO)股静脉横截面积恢复至术前状态[(0.86±0.15)cm2,P=0.222],股静脉流速[(11.35±8.02)cm/s,P=0.412]、流量[(566.94±348.55)ml/min,P=0.840]也基本得以恢复。②脉冲多普勒的检测结果显示,21例可见股静脉内的血流停滞,其中15例出现反流现象。结论LC术中由于气腹和头高脚低位体位(reversetrendelenburgposition,RT)的双重作用,股静脉内血流缓慢,甚至会出现短暂的血流停滞、反流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气腹 股静脉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全达 周宁新 +2 位作者 宋扬 蔡守旺 张文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2084-2086,共3页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我院诊治的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符合美国Mayo Clinic医院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进行性黄疸16...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我院诊治的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符合美国Mayo Clinic医院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进行性黄疸16例(70%),轻度腹痛或上腹不适9例(39%),体重减轻10例(43%),3例无症状。影像学特点包括:胰腺肿大,尤以胰头明显(16例),主胰管狭窄(9/15)及胰腺段胆总管狭窄合并近端胆管扩张。病理可见胰腺组织内广泛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和实质纤维化。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临床误诊为胰胆恶性肿瘤22例,入院误诊率为96%。21例实施手术,2例口服泼尼松治疗。平均随访45个月未发生胰腺癌。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因临床特点和胰腺癌极其相似而常采取手术治疗;鉴别诊断时若未能意识到AIP的可能性,常导致AIP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71
19
作者 刘荣 周宁新 黄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2年 7月~ 2 0 0 4年 2月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 4 4例 ,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 2 2例、肝血管瘤 10例、肝脓肿 3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 3例、肝脏腺瘤 1例、胆管囊腺...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2年 7月~ 2 0 0 4年 2月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 4 4例 ,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 2 2例、肝血管瘤 10例、肝脓肿 3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 3例、肝脏腺瘤 1例、胆管囊腺瘤1例、炎性肉芽肿 1例、肝门部胆管癌 1例、高分化胆管细胞癌 1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 38例 ,B级 6例 (均为肝癌病人 )。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肝局部切除 17例、左肝规则性切除 14例、右肝规则性切除 13例。手术时间 15~ 4 5 0min ,平均 195min。出血量 5 0~ 15 0 0ml,平均 4 0 5ml。输血量 0~ 10 0 0ml,平均 175ml。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住院 2~ 9d ,平均 5 6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 ,不仅适于肝良性肿瘤 ,也为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切除肿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肝脏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文岗 张学文 +1 位作者 何尔斯泰 胡素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肪肝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 ,复制脂肪肝模型 ,并进一步研究门静脉压、肝重 /体重比以及肝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肝脏第 1 4天出现较多的脂滴积累 ,第 2 1天超过 2 / 3以上的... 目的 :探讨脂肪肝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 ,复制脂肪肝模型 ,并进一步研究门静脉压、肝重 /体重比以及肝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肝脏第 1 4天出现较多的脂滴积累 ,第 2 1天超过 2 / 3以上的细胞内均出现脂滴 ,肝细胞形态不规则 ,肝窦变窄 ,不规则 ;门脉压较正常大鼠升高。体重和肝重均小于正常大鼠。结论 :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复制脂肪肝模型 ,喂养时间短 ,价格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