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驻京某部队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宇佳 吴琼 +2 位作者 陈谷 陈济安 荣红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目的了解某部队医院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6年编制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根据医务人员特点设计人口学特征,对某部队医院746名医务人员进... 目的了解某部队医院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6年编制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根据医务人员特点设计人口学特征,对某部队医院74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数据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方法为χ~2检验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46名医务人员的总健康素养水平为41.2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素养水平依次为74.26%、29.49%、40.75%;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92.49%、科学健康观69.17%、健康信息52.01%、基本医疗42.90%、慢性病防治34.05%、传染病防治24.93%。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兵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为年龄(OR=1.882;OR=3.067)、工龄(OR=6.202,OR=6.708,OR=10.541,OR=2.779)、独生子女(OR=1.508)、人员类别(OR=6.653,OR=7.023)、家庭月收入(OR=2.186,OR=3.227,OR=6.297)、BMI(OR=3.608)。结论该部队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须采取积极对策,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培训以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健康素养 现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感染者TFH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和倩 常文仙 +5 位作者 杨帆 李静 黄辉煌 袁今虹 张纪元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TFH)的特点及其与艾滋病(AIDS)进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17例健康对照和65例HIV-1感染者,HIV-1感染者包括抗病毒治疗前患者48例、抗病毒治疗17例,其中抗病毒治疗前患者又分为CD4^+T细胞≤...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TFH)的特点及其与艾滋病(AIDS)进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17例健康对照和65例HIV-1感染者,HIV-1感染者包括抗病毒治疗前患者48例、抗病毒治疗17例,其中抗病毒治疗前患者又分为CD4^+T细胞≤200个/μl者9例、200个/μl<CD4^+T细胞≤350个/μl者19例和CD4^+T细胞>350个/μl者20例。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对照和HIV-1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XCR5分子的表达,并将HIV-1感染者TFH细胞百分比与CD4/CD8比值和HIV-1病毒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HIV-1感染者TFH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TFC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1抗病毒治疗前组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18.83±4.55)%vs.(22.06±5.35)%,U=242.00,P=0.0124)和绝对数[(60.23±27.62)个/μlvs.(207.53±51.50)个/μl,U=0,P<0.0001]明显降低;抗病毒治疗组TFH细胞绝对数明显高于抗病毒治疗前组[(135.05±60.77)个/μl vs.(60.23±27.62)个/μl,U=108.00,P=0.0082]。抗病毒治疗前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38,P=0.019),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392,P=0.006)。TFH细胞百分比(r=0.363,P=0.011)和绝对数(r=0.408,P=0.004)与TFC细胞百分比均呈正相关。在抗病毒治疗前组中,随着CD4^+T细胞减少TFH细胞百分比下降,TFH细胞的绝对数呈增加趋势。结论 HIV-1感染者外周血TFH细胞与AIDS进展相关,TFH细胞的减少可能与外周血TFC细胞的清除杀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TFH细胞 疾病进展 TFC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治疗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治疗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耀 张斌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5-373,共9页
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疗法在B细胞肿瘤治疗中取了重大进展,美国FDA已批准了2项CD19 CAR-T治疗产品上市。随着CAR-T、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和双重高亲靶向蛋白(DART)以及基因修饰的T细胞受体疗法(TCR-T)等免疫治... 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疗法在B细胞肿瘤治疗中取了重大进展,美国FDA已批准了2项CD19 CAR-T治疗产品上市。随着CAR-T、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和双重高亲靶向蛋白(DART)以及基因修饰的T细胞受体疗法(TCR-T)等免疫治疗临床及机制研究的开展,其潜在风险及副作用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尤其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CRS是目前CAR-T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重者可能危及生命。CRS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并可累及全身各脏器,研究CRS发生发展机制对提高CAR-T治疗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动物模型中对CRS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论述CRS的发生、病理生理学机制、动物模型、临床特征以及分级治疗等研究进展,旨在为更深入地从机制层面了解CRS,更安全地开展CAR-T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细胞因子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不用抗甲状腺药预处理637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家骝 丁勇 +9 位作者 叶根耀 张友仁 方毅 王勇 陈方旎 龙亚红 管美超 滕维 肖雪娜 李蓉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评估不用抗甲状腺药(ATD)预处理,只用^(131)I治疗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975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原解放军第307医院核医学科,不用ATD预处理、只用^(131)I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重度甲亢患者637例... 目的评估不用抗甲状腺药(ATD)预处理,只用^(131)I治疗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975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原解放军第307医院核医学科,不用ATD预处理、只用^(131)I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重度甲亢患者637例,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甲状腺治疗活度等数据。结果根据患者并发症的特点,将637例重度甲亢患者分为7个组:单纯甲状腺功能重度异常组(n=73)、甲亢性心脏病组(n=194)、甲亢并肝功能重度异常组(n=39)、甲亢并大甲状腺肿组(n=120)、甲亢并巨大甲状腺肿组(n=136)、甲亢并重度血细胞减少组(n=43)、甲亢并周期性瘫痪组(n=32)。^(131)I治愈540例(84.8%),完全缓解53例(8.3%),部分缓解44例(6.9%),其中治疗后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363例(57.0%)。未发现^(131)I治疗后甲亢明显加剧的病例,510例(80.1%)的TH在12个月内恢复正常。637例每克甲状腺投给^(131)I治疗活度2.59~11.11(3.82±0.80)MBq,全甲状腺治疗活度为85.1~3496.5(447.7±407.0)MBq。1次^(131)I治愈率为81.8%,疗效与^(131)I的治疗活度密切相关。甲亢并发重度黄疸患者^(131)I治疗前后短期加用碳酸锂对降低血TH水平有明显效果。对于不宜手术的甲亢并发巨大甲状腺肿和心脏病等患者,^(131)I替代手术治疗安全有效。^(131)I治疗不影响生育,已有57例患者生育了59名健康婴儿。结论不用ATD预处理,只用^(131)I治疗重度甲亢患者安全、有效,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用^(131)I进行个体化决定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不用抗甲状腺药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新型恩替卡韦耐药突变rtL180M+A186T+M204V的鉴定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璐洁 刘妍 +7 位作者 陈容娟 李晓东 罗丹 林亚云 黄碧霞 李奇 刘新光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对rtL180M+A186T+M204V是否为恩替卡韦(ET V)的新型耐药突变进行鉴定。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原解放军第302医院的12 70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反转录酶区(RT)序列耐药突变,对检出rtL180M+A186T+M204V... 目的对rtL180M+A186T+M204V是否为恩替卡韦(ET V)的新型耐药突变进行鉴定。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原解放军第302医院的12 70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反转录酶区(RT)序列耐药突变,对检出rtL180M+A186T+M204V突变的样本克隆进行测序(≥20个克隆/样本),构建野生和突变基因的重组1.1倍HBV复制子,转染HepG2细胞进行表型分析。结果 12 70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中采用ETV治疗者4047例,共检出经典ETV耐药突变患者795例,rtL180M+A186T+M204V突变患者7例,分别占ETV治疗患者的19.64%和0.17%。rtL180M+A186T+M204V突变符合ET V耐药突变的特征:检出rtA186T阳性突变的样本均为拉米夫定(L AM)经治后ETV治疗的患者;突变的检出均与临床病毒学反跳或不完全应答密切相关;表型耐药分析显示患者来源的rtL180M+A186T+M204V突变株复制力仅为野生株的13.3%,且对ETV的药物耐药倍数是野生株的210.2倍,但对替诺福韦酯仍敏感。结论 rtL180M+A186T+M204V突变是一种新型ETV耐药突变,但临床检出率低,与突变株复制力明显降低相关,临床可考虑用替诺福韦酯对检出rtL180M+A186T+M204V耐药突变的患者进行挽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恩替卡韦耐药 突变 rtA186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肝组织和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特点 被引量:9
6
作者 史继静 赵娟娟 张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点,进一步阐释人NK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点,进一步阐释人NK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抽取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其中30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0例通过肝组织穿刺获得肝组织标本,另有8例健康肝组织标本来源于器官捐献供体肝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人群肝组织和外周血NK细胞及CD56^(bright)、CD56^(dim)NK细胞亚群的频率、表型(包括活化分子及毒性分子等)和功能特点;通过与肝星状细胞(HSCs)细胞株LX-2共培养观察NK细胞对HSCs的直接杀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NK细胞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U=8.5,P=0.006;U=184.0,P<0.001);活化分子CD69(U=102.0,P=0.009)、HLA-DR(U=82.5,P<0.001)、CD38(U=0.0,P=0.029)表达明显增高;外周血NK细胞毒性分子Granzyme B的表达明显降低(U=0.0,P=0.004);肝组织内NK细胞除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明显增高外(U=4.0,P=0.026),穿孔蛋白、Granzyme A和Granzyme B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以穿孔蛋白的下降最明显(U=4.0,P=0.034);肝脏NK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的能力明显降低(U=2.0,P=0.032),外周血NK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能力明显降低(分别为U=88.0,P=0.018;U=13.0,P<0.001)。纯化外周血NK细胞与LX-2细胞共培养,发现NK细胞诱导LX-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7AAD–AnnexinV^+)和晚期凋亡(7AAD^+AnnexinV^+)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分别为U=6.5,P=0.025;U=2.0,P=0.002)。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NK细胞频率降低,活化水平增高,分泌CD107a和IFN-γ水平降低,杀伤HSCs的能力减弱,提示患者NK细胞抗纤维化功能处于受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自然杀伤细胞 抗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文瑞婷 张斌 陈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8-1043,共6页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最早被应用于临床的成体干细胞,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且在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HSC数量不足仍然是制约HSC移植,尤其是脐带血HSC移植临床应用的主要瓶颈。随...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最早被应用于临床的成体干细胞,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且在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HSC数量不足仍然是制约HSC移植,尤其是脐带血HSC移植临床应用的主要瓶颈。随着对HSC概念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调控HSC自我更新和分化之间平衡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学者们探索了多种方法对HSC进行体外扩增,如:在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小分子化合物、模拟骨髓微环境、调节HSC代谢以及基于生物材料的扩增方法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HSC体外扩增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体外扩增 小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