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神经科学联盟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指南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娟 陈玉萍 魏东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74-778,共5页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且亚急性或慢性发作,常被忽视甚至误诊。目前临床上CVT的治疗措施主要有:(1)抗凝,包括静脉用肝素(根据剂量调整)或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根据体重调...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且亚急性或慢性发作,常被忽视甚至误诊。目前临床上CVT的治疗措施主要有:(1)抗凝,包括静脉用肝素(根据剂量调整)或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根据体重调整);(2)溶栓治疗;(3)对症治疗:包括抗癫治疗和降低颅高压。欧洲神经科学联盟(EFNS)专家组查阅了MEDLIN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相关文献,提出了CVT治疗方案。对于目前仍缺乏证据的方面,专家组在指南中清楚的陈述了依据临床实践作出的指导意见:(1)没有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CVT患者应该给予皮下低分子肝素或静脉使用肝素治疗。(2)CVT伴随的颅内出血不是肝素治疗的禁忌证。(3)急性期后口服抗凝药最佳持续时间目前尚不确定。如果CVT继发于短暂的危险因素,口服抗凝药可给3个月,先天性CVT和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给6~12个月。对于发生两次以上CVT患者及具有明显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者,可考虑长期抗凝治疗。(4)目前仍缺乏有力的证据表明CVT患者需采用全身性或局部溶栓治疗。对于重症、病情不断恶化及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主张使用溶栓治疗。(5)对于严重CVT患者,颅高压明显,一般治疗效果不满意者,抗水肿治疗(包括过度换气、渗透性利尿和部分颅骨切除术)可作为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诊断 肝素 治疗 预后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ain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2
作者 王卫 魏东宁 陈玉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复合物多胺位点拮抗剂arcaine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模型组、术前24h组、术前1h组及术后1h组。后4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急...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复合物多胺位点拮抗剂arcaine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模型组、术前24h组、术前1h组及术后1h组。后4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梗死模型。缺血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1h给予生理盐水(0.4ml/kg),术前24h组、术前1h组和术后1h组分别在术前24、1h和术后1h给予3mg/kg arcaine。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脑梗死体积,并观察光镜及电镜下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术前24h组、术前1h组和术后1h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评分(1.25±0.46、1.33±0.50、1.40±0.58分)与缺血模型组(2.63±0.52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术后给药对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较术前给药效果差(P<0.05)。术前24h、术前1h组和术后1h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5.72%±2.91%、26.36%±5.30%、36.35%±6.66%)较缺血模型组(51.10%±3.86%)明显减少(P<0.05);术后1h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较术前24、1h组增加(P<0.05)。除对照组外,各组光镜下病理分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其中缺血模型组病理损害最为严重。结论arcaine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减轻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损伤,且预防给药效果更佳,但是arcaine对缺血所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无明显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arcaine 脑缺血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钙通道对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3
作者 冯锦丽 胡德辉 高天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82,共8页
为鉴定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是否表达功能性的L-型钙通道,L-型钙通道是否参与了对大鼠胚胎NSCs增殖和分化调控.分离孕15天Wistar大鼠胚胎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添加bFGF、EGF、N-2和B27 supplement的DM... 为鉴定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是否表达功能性的L-型钙通道,L-型钙通道是否参与了对大鼠胚胎NSCs增殖和分化调控.分离孕15天Wistar大鼠胚胎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添加bFGF、EGF、N-2和B27 supplement的DMEM/F12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原代至第5代细胞进行鉴定,均有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第3代nestin阳性细胞比例达97%.把培养的细胞诱导分化5天后,这些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Ⅲ型β-微管蛋白(Tuj1)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SCs表达L-型钙通道的Cav1.2α1C亚单位,而无Cav1.3α1D亚单位的表达;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NSCs上记录到了L-型钙电流,证明了NSCs所表达的L-型钙通道具有功能.进一步对细胞进行药理学干预,发现L-型钙通道的激活不仅可以促进胚胎NSCs的增殖,而且使增殖的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Wistar大鼠胚胎海马NSCs表达功能性的L-型钙通道;L-型钙通道参与了胚胎NSCs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胚胎神经干细胞 L-型钙通道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检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心静 王巍 +2 位作者 叶一秀 王卫 孟祥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2485-2486,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5例非肿瘤非感染性头痛患者脑脊液作对照,9例病毒性脑膜炎,1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例结核性脑膜炎根据有无...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5例非肿瘤非感染性头痛患者脑脊液作对照,9例病毒性脑膜炎,1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例结核性脑膜炎根据有无意识障碍或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分为两组,A组有意识障碍或脑实质损害症状,7例;B组无意识障碍或脑实质损害症状,5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MMP-9和TIMP-1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MMP-9的水平及MMP-9/TIMP-1比例显著增高,A组增高得更显著。结论:脑脊液MMP-9水平及MMP-9/TIMP-1比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明胶酶B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模-TCD评价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深静脉的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桂红 王红 +3 位作者 魏东宁 白亚秋 张星虎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41-744,共4页
目的明确M模经颅多普勒检查(M模-TCD)在评估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患者大脑深静脉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模-TCD(DWL Doppler Box,德国)对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观察组)及4例年... 目的明确M模经颅多普勒检查(M模-TCD)在评估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患者大脑深静脉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模-TCD(DWL Doppler Box,德国)对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观察组)及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大脑中深静脉(dMCV)进行检测,记录dMCV的峰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结果对照组中,dMCV的检出率为75%,平均峰血流速度为(14±2)cm/s;CVT患者中,dMCV的检出率为87.5%,4例患者均检测出一侧或两侧dMCV的峰血流速度的明显增加,平均峰血流速度为(55±25)cm/s。两组峰血流速度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VT患者来说,M模-TCD可提供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测深静脉动力学改变的非介入性技术。颅内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增加可能为CVT诊断的一个间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超声 多普勒 大脑中深静脉 静脉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6
6
作者 魏东宁 陈玉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29-73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国内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我国1998~2006年文献报道的461例CV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 目的分析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国内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我国1998~2006年文献报道的461例CV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T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其病因中,继发于感染病灶的占18%;非感染性原因占60%左右,其中产褥期发病占39.7%。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CVT。CVT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占88%,视乳头水肿占48.9%,局灶性或全身性的癫占27.6%,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占21.6%和意识障碍占18.5%。目前抗凝溶栓治疗是比较公认的治疗CVT的方法,可使CVT的死亡或完全致残率下降15%,超过80%的患者可以存活,但仍有13%~20%的患者死亡。结论中国人CV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颅脑CT、MRI、MR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地抗凝治疗,并纠正病因、对症治疗。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抗凝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性硬脑膜炎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桂红 张星虎 +3 位作者 戚晓昆 卢德宏 魏东宁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70-773,共4页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不清24年,行走不稳3年,加重半年"于2005年入院.患者于198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一次猝倒,伴意识不清,持续1~2 min自行缓解,当时无肢体抽搐,未行诊治.……
关键词 脑膜炎 肥厚性 窦血栓形成 颅内 X线影像增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几个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魏东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27-728,共2页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青年及儿童.其病因复杂,发病隐匿,表现多样,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病因 影像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CO_2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的安全性研究
9
作者 马朋林 杨明施 +4 位作者 魏东宁 李秦 彭月 苏瑾文 赵金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吸入CO2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的安全性。方法共收集可疑脑死亡病例14例。采用传统方法(试验A)及改良吸入CO2法(试验B)实施呼吸暂停试验。改良吸入CO2法:在气管插管末端连接“T”型管,并分别与呼吸机管路及CO2气体管路连接。... 目的探讨改良吸入CO2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的安全性。方法共收集可疑脑死亡病例14例。采用传统方法(试验A)及改良吸入CO2法(试验B)实施呼吸暂停试验。改良吸入CO2法:在气管插管末端连接“T”型管,并分别与呼吸机管路及CO2气体管路连接。与传统方法不同,纯氧机械通气10min后不断离呼吸机,打开CO2阀门,向吸入气中混入1.5L/minCO2,1min后断开呼吸机,继续观察呼吸动作1min。于试验前、吸入纯氧后、脱机后每间隔2min(试验A)、脱机前及脱机1min后(试验B)、重新上机后5min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测定血乳酸浓度。结果14例呼吸暂停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试验A,脱机后8min内PaCO2显著上升(>60mmHg,P<0.01),pH值下降(P<0.05),但PaO2保持在200mmHg以上;MAP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比较,PAP显著升高(P<0.05)。试验B,吸入CO21min后,PaCO2能有效上升至60mmHg以上或较基础值升高20mmHg,仅1例超过80mmHg;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保持相对稳定,PAP无显著变化。两种呼吸暂停试验前后血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CO2法及传统方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均能有效保持足够组织氧代谢。传统呼吸暂停试验过程中,由于高PaCO2时间长,存在肺动脉高压以及循环不稳定风险。吸入CO2法能有效避免该并发症,连续PaCO2监测的应用是试验安全的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试验 脑死亡 安全性 改良吸入CO2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玉萍 魏东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本文综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防治。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和死亡的风险,被认为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SAS产生的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引... 本文综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防治。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和死亡的风险,被认为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SAS产生的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引起的血压改变、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自动调节功能减退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机制。目前在脑卒中的防治中已越来越关注对SA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多道睡眠描记术(Poly- somnography,PSG)是诊断SAS的“金标准”。针对SAS的治疗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血管意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