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的切除与重建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荣 刘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125-1130,共6页
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促进了微创手术的发展。然而在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发展初期,由于缺乏与机器人手术系统相适应和匹配的切除与重建技术,制约了该手术系统在肝胆胰手术中的应用。笔者通过总结前期经验,提出... 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促进了微创手术的发展。然而在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发展初期,由于缺乏与机器人手术系统相适应和匹配的切除与重建技术,制约了该手术系统在肝胆胰手术中的应用。笔者通过总结前期经验,提出将主要血管作为标识,沿血管走形游离并切除血管周围软组织的环血管切除技术,以及通过减低重建过程中的组织张力和单位面积上的牵拉应力以提高重建质量的双低重建技术。此两项技术能够克服机器人手术系统操作空间小、缺乏力反馈等不足,有助于提高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进一步扩大机器人手术适应证,从而促进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的推广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肝胆胰外科 环血管切除 低张力 低应力 重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常荣 程艳爽 +4 位作者 周静 胡敬利 马燕兰 黄静 张宇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1-736,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病历资料,邀请24名普通外科护理专家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的护理难度评分。结果: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与肝、胆、胰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均明显高于皮肤、皮下组织及乳腺疾病及功能障碍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普通外科DRG组护理难度评分介于23.10~60.18,不同DRG组的护理难度存在差异,其中HC39(除胆囊切除手术以外的胆道手术组)护理难度最高,JB39(其他乳房手术)护理难度最低。结论:不同DRG的护理难度具有明显差异,普通外科不同亚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管理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难度 普通外科 住院患者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温症紧急救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威 何蕾 +9 位作者 尹明 万涛 唐柚青 王艾平 李阳 余万霰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整合康复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院前急救工作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1-655,共15页
低体温症是在寒冷环境中体表丢失大量热量导致核心体温<35℃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全身性冷损伤,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对低体温症实施紧急诊断和救治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05年美军陆军环境医学研究所颁布了预防和管理冷损伤的相关... 低体温症是在寒冷环境中体表丢失大量热量导致核心体温<35℃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全身性冷损伤,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对低体温症实施紧急诊断和救治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05年美军陆军环境医学研究所颁布了预防和管理冷损伤的相关指南,但我国尚无相应的规范。因此,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整合康复医学分会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院前急救工作委员会共同编写了《低体温症紧急救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该共识包括低体温症的病理生理学、病因和流行病学、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院前治疗和院内治疗,共15条推荐意见,旨在为相应的临床救治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症 紧急救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衰老
4
作者 王瑞官 王静 +2 位作者 闫茂慧 李新技 孙志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28-2038,共11页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的临床和转录组数据,评估GPX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qRT-PCR、CCK-8实验和EdU染色、SA-β-Gal染色等方法,比较GPX7在HCC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构建稳定敲低GPX7的Hep3B细胞系,通过RNA-seq分析转录组变化,并利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激活剂740 Y-P验证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衰老;体内实验采用18只6周龄雄性裸鼠(体质量18~22 g)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肝胆外科56例HCC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样本,评估GPX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GPX7在HCC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且高表达GPX7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缩短(P=0.018)。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GPX7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P均<0.01)。敲低GPX7后,HCC细胞的CCK-8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EdU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均<0.01)。RNA-seq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增强敲低GPX7对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P<0.01),而PI3K激活剂740 Y-P则部分逆转此效应(P<0.05)。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敲低GPX7显著抑制裸鼠肿瘤生长(P<0.01),PI3K激活剂740 Y-P能部分逆转这一效应(P<0.01)。临床样本分析显示,GPX7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P<0.05),且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缩短(HR=2.61,95%CI:1.26~5.39,P=0.005)。结论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和衰老,可能是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 细胞增殖 细胞衰老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信息化背景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7
5
作者 黄静 马燕兰 +5 位作者 王晓媛 高远 王建荣 丁湘云 程艳爽 冯志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1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为实时准确、客观便捷地监测非计划拔管事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研发自动提取信息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自动监测系统,以实现对置管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临床医护流程确定非计划拔管相关数据来源及筛查策略,利用不良事件上... 目的:为实时准确、客观便捷地监测非计划拔管事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研发自动提取信息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自动监测系统,以实现对置管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临床医护流程确定非计划拔管相关数据来源及筛查策略,利用不良事件上报信息修正筛查策略,通过临床调研病例优化筛查策略,并确定疑似病例筛查策略,疑似病例经临床确认后纳入非计划拔管病例数据库。调研2021年1月26日至28日1462例住院患者实际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同期对比监测系统结果与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结果,验证监测系统性能。结果:构建的监测系统对调研患者的非计划拔管事件总检出率为50%,高于同时段不良事件上报率0(P=0.016);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非计划拔管的自动监测,并能够分层级、分病区、分时段分析统计。结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应用医院信息化数据实现了对非计划拔管事件的自动实时、灵敏客观地监测,有助于优化护理工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拔管 护理质量控制 质量监测系统 护理管理 护理信息化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不良事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护理结构化记录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胡敬利 马燕兰 +3 位作者 常荣 程艳爽 宋海楠 程少荣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6-790,共5页
目的:构建导管护理结构化记录系统,融合智能辅助决策功能,以提升护理记录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提高护理文书质量和数据利用价值。方法:通过构建导管护理结构化记录知识库,形成包括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目的:构建导管护理结构化记录系统,融合智能辅助决策功能,以提升护理记录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提高护理文书质量和数据利用价值。方法:通过构建导管护理结构化记录知识库,形成包括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导管在内的全流程管理结构化记录系统,于2024年6月—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5个科室进行应用。邀请专家对系统内容进行评价,并调查系统在临床应用后的使用率、系统可接受性以及非计划拔管监测准确率。结果:专家对导管记录客观性、准确性、规范性、重要性评价的平均分为(4.83±0.21)分;系统使用率为94.50%;系统可接受性问卷中各条目平均分在(4.39±0.75)分及以上,满意度在90%以上。监测平台检出准确率由1.73%提高至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导管护理结构化记录系统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系统的运用提高了护理记录的规范性和数据质量,优化了决策支持能力,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护理 结构化 护理记录 智能辅助决策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流感病毒联合吉西他滨提升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7
作者 孟子鹤 徐永茹 +3 位作者 邓肇达 张雨欣 杨鹏辉 扈瑞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目的 探究基于反向遗传学(reversed genetics,RG)技术构建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OvFluGM-CSF联合化疗药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杀伤胰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 前期利用RG技术成功拯救重组溶瘤病毒OvFlu-GM-CSF,通过鸡红细胞凝集实验、透... 目的 探究基于反向遗传学(reversed genetics,RG)技术构建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OvFluGM-CSF联合化疗药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杀伤胰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 前期利用RG技术成功拯救重组溶瘤病毒OvFlu-GM-CSF,通过鸡红细胞凝集实验、透射电镜、病毒复制等对OvFlu-GM-CSF进行全面鉴定,CCK-8法检测OvFlu-GM-CSF在不同时间(24、48、72 h)、不同感染复数(MOI=0、0.1、1.0、3.0)条件下,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02、PANC-1、SW1990、BxPC-3)及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存活率的影响。利用胰腺癌小鼠皮下荷瘤模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4组(n=9):PBS组、重组溶瘤病毒组(OvFlu-GM-CSF组)、吉西他滨组(GEM组)以及重组溶瘤病毒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OvFlu-GM-CSF+GEM组),并分别给予PBS、OvFlu-GM-CSF、GEM、OvFlu-GMCSF+GEM治疗,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及存活率等指标的变化。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肿瘤组织中T细胞浸润及增殖情况。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主要器官(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小鼠血清肝功能实验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酶活性水平,以评估重组溶瘤病毒的安全性。结果 重组溶瘤流感病毒OvFlu-GM-CSF的血凝效价为28,其病毒形态符合流感病毒典型特征,且病毒在胰腺癌细胞内可选择性复制。在细胞水平,OvFlu-GM-CSF在感染时间为48 h、MOI=3.0的条件下,与感染时间为48 h、MOI=0比较,对Panc02、PANC-1、SW1990、BxPC-3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杀伤作用(P<0.01),且细胞存活率随着MOI值的增加以及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1),但对HPDE6-C7无明显影响。在胰腺癌荷瘤小鼠体内,与PBS组的肿瘤体积比较,OvFlu-GM-CSF组、OvFlu-GM-CSF+GEM组显著减小(P<0.01)。多重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OvFlu-GM-CSF+GEM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增加;在小鼠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脑组织中未观察到明显病理变化;与PBS组比较,OvFlu-GM-CSF组、GEM组、OvFlu-GM-CSF+GEM组小鼠血清中ALT及AST酶活性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OvFlu-GM-CSF与化疗药GEM联合应用,提升了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能,并有效激活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流感病毒 吉西他滨 胰腺癌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AP/RDX/TEGDN推进剂宽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及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理赢 谭向龙 +1 位作者 吴艳青 杨昆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17-4529,共13页
高能低易损固体推进剂力学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对其宏观力学响应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耦标定固体推进剂黏弹塑性损伤模型参数,提出一种基于试验的模型参数标定方法。采用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开展准静态和动态试验,标定GA... 高能低易损固体推进剂力学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对其宏观力学响应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耦标定固体推进剂黏弹塑性损伤模型参数,提出一种基于试验的模型参数标定方法。采用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开展准静态和动态试验,标定GAP/RDX/TEGDN(GRT)固体推进剂黏弹塑性损伤参数,分析其宽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GRT推进剂的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依赖性,随拉伸速率(1~1000 mm/min)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75%和43.33%;随准静态压缩应变率(0.001~1 s^(-1))的增加,屈服强度提高16.67%;随动态压缩应变率(2100~4100 s^(-1))的增加,屈服强度提高72.98%;材料的断裂应变与应力状态相关,断裂应变随应力三轴度(η取值为0.33~0.74)增大而减小了36.36%。根据GRT推进剂细观表征得出准静态拉伸下以界面脱粘为主的破坏机制,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压缩下以颗粒破碎为主的破坏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标定Plastic-Kinematic本构模型参数,应力松弛试验标定Prony级数参数,缺口试验和准静态拉伸试验标定断裂损伤模型参数,所提方法能够更精准地标定模型参数,为推进剂宏观力学性能预测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RDX/TEGDN推进剂 力学性能 界面脱粘 颗粒破碎 标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于生物体损伤的数值仿真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昆 谭向龙 +3 位作者 吴艳青 李梦阳 张钊 曾商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立足于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生物体损伤高精度数值仿真与准确评价的需求,对爆炸冲击损伤数值仿真算法、力学本构模型与参数确定、以及不同部位损伤表征力学参量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相关现状,分析了影响现有损伤评价精度的主要... 立足于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生物体损伤高精度数值仿真与准确评价的需求,对爆炸冲击损伤数值仿真算法、力学本构模型与参数确定、以及不同部位损伤表征力学参量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相关现状,分析了影响现有损伤评价精度的主要因素:①现有适用于描述爆炸冲击生物体损伤的本构模型理论发展尚不完善,需构建考虑塑性、损伤、率相关等非线性效应的力学模型,且同步发展生物体动态试验模型参数确定方法;②现有生物体损伤表征量尚未统一,需关注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与实验结果对比研究,确定影响生物体不同器官损伤的主要力学参量,获取精确的损伤阈值;③与自由场爆炸相比,密闭空间爆炸冲击波传播情况更为复杂,需进一步发展密闭空间爆炸生物体损伤高精度仿真方法并揭示相关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 生物体损伤 数值仿真 本构模型 损伤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步骤及技术要领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天辰 张修平 刘荣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1-757,共7页
机器人微创化的发展一直是学科焦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风险高、难度大而被誉为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和简单易行的操作技巧有助于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的推广应用。本... 机器人微创化的发展一直是学科焦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风险高、难度大而被誉为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和简单易行的操作技巧有助于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的推广应用。本文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大量RPD实操经验,将RPD归纳总结为18个手术步骤,并对环血管切除技术、重建吻合技术进行要点解析,以期推动机器人在胰腺外科的深入应用,促进RPD规范和应用标准的进一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环血管切除 胰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构建及其在肝癌中的溶瘤机制
11
作者 曹蕊 曾桂能 +5 位作者 田昱莹 李聪 肖瑞雪 徐永茹 杨鹏辉 康毅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36-2744,共9页
目的拯救嵌合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评价其对肝细胞癌的抑制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其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D-1)抗体增强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IL-21基因片段插入... 目的拯救嵌合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评价其对肝细胞癌的抑制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其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D-1)抗体增强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IL-21基因片段插入流感病毒PR8的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序列,利用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RG)技术,拯救重组溶瘤流感病毒rOV-IL-21-NS;采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和血凝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和毒力;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验证外源基因是否成功插入NS序列;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形态特征及大小,采用CCK-8检测其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建立C57BL/6小鼠肝细胞癌皮下荷瘤模型,将45只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6~20 g)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每组9只):PBS组、PR8组、PD-1抗体组、rOV-IL-21-NS组和rOV-IL-21-NS联合PD-1抗体治疗组,以评价单药和联合疗法抗肿瘤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单药和联合疗法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结果利用RG技术成功拯救重组溶瘤流感病毒rOV-IL-21-NS,经测序验证了IL-21成功插入目的序列,其可稳定传代,第6代病毒血凝效价达211,病毒滴度达106 TCID50/mL。rOV-IL-21-NS选择性降低肝癌细胞活力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相对于PBS组,rOV-IL-21-NS联合PD-1抗体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01),增加脾脏组织中CD4+CD69+T及CD8+CD69+T细胞的比例(P<0.05)。结论嵌合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rOV-IL-21-NS可有效、安全地靶向杀伤肝癌细胞,协同PD-1抗体进一步增强T细胞活化,改善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反向遗传学技术 联合治疗 白细胞介素-21 PD-1抗体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流感mRNA候选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
12
作者 田昱莹 邓卓雅 +3 位作者 李聪 孙芳 曹蕊 杨鹏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的构建通用流感mRNA疫苗并全面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优化流感病毒株A/California/04/2009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基质蛋白2胞外区(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抗原序列,并将HA、NP和3个串... 目的构建通用流感mRNA疫苗并全面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优化流感病毒株A/California/04/2009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基质蛋白2胞外区(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抗原序列,并将HA、NP和3个串联的M2e(3M2e)分别克隆至pcDNA3.1载体,通过线性化、体外转录、酶学法加帽、酶促加尾合成mRNA,命名为mRNA-HA、mRNA-NP和mRNA-3M2e。3种mRNA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鉴定蛋白的表达。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分别包裹mRNA-HA、mRNA-NP和mRNA-3M2e并测量其粒径和电位。再将3种mRNA等体积混合制备成Comb-mRNA疫苗。将28只6周雌性Balb/c小鼠(体质量为18~22 g)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LNP组(n=14)和Comb-mRNA组(n=14)。通过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微量中和(microneutralization,MN)实验评价流感mR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滴度;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Comb-mR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采用5LD_(50)野生型H1N1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评价Comb-mR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成功构建mRNA-HA、mRNA-NP和mRNA-3M2e,且3种mRNA均能在293T细胞表达。脂质纳米颗粒包裹mRNA平均粒径为(119.53±6.5)nm,平均电位为(-8.23±1.3)mV。与LNP组比较,Comb-mRNA组疫苗的HI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达179.6,MN的GMT达201.6,同时诱导IFNγ+CD4+/CD8+T细胞比例升高。Comb-mRNA组在加强免疫后2周能够提供对5LD_(50)野生流感H1N1亚型病毒的保护。结论通用流感疫苗候选疫苗Comb-mRNA能够诱导小鼠免疫反应并保护小鼠免受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流感疫苗 血凝素 核蛋白 基质蛋白2胞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晚期患者转化治疗前后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的调查 被引量:15
13
作者 潘立茹 张雯雯 +9 位作者 胡丙洋 李俊锋 冯宇 邓芬 杨莉 周静 马微微 姜翠翠 徐艳 卢实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39-1544,共6页
目的 观察并分析晚期肝癌患者在转化治疗前后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开展心理干预等提供参考,同时为序贯外科手术治疗做好前期准备。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3月的60例进行转化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10个周期后,... 目的 观察并分析晚期肝癌患者在转化治疗前后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开展心理干预等提供参考,同时为序贯外科手术治疗做好前期准备。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3月的60例进行转化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10个周期后,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其问题列表测定心理痛苦程度变化,采用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测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转化治疗后,患者心理痛苦的分值与转化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转化治疗后心理痛苦情绪因素紧张、担忧、睡眠问题、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因素疼痛、疲乏、进食问题、消化不良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中的身体状况、社交/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肝胆特异板块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痛苦因素主要集中于情绪因素和身体因素,转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晚期 转化治疗 心理痛苦温度计 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术前三联预康复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洁 卢维娜 +1 位作者 李丽楠 程艳爽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8,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胰腺癌患者术前三联预康复方案。方法基于加速康复外科,通过小组讨论和文献检索,初步拟定胰腺癌患者术前包括营养、运动和心理在内三联预康复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结果胰腺癌患者... 目的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胰腺癌患者术前三联预康复方案。方法基于加速康复外科,通过小组讨论和文献检索,初步拟定胰腺癌患者术前包括营养、运动和心理在内三联预康复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结果胰腺癌患者术前三联预康复方案包括3项一级条目、10项二级条目、56项三级条目。结论胰腺癌患者术前三联预康复方案全面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够为医护人员指导胰腺癌患者科学实施术前康复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手术 预康复 干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陪护家属的标准化陪护教育对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雪婷 王彬 杨海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 :研究陪护家属接受标准化陪护教育对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和陪护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 目的 :研究陪护家属接受标准化陪护教育对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和陪护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0对胰腺癌患者及其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奇偶数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对,两组患者接受同样的护理,给予对照组陪护家属传统陪护教育,给予研究组陪护家属标准化陪护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及陪护家属的焦虑、抑郁评分和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医院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与其家属中比较常见,标准化陪护教育的实施可有效缓解患者及其陪护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陪护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陪护教育 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患者家属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肝移植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砚伟 梁雨荣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3,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临床常用的某些药物、中草药或膳食补充剂引起的一种坏死性炎症性肝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如果不进行肝移植,病死率可达80%。如何把握肝移植的指征非常关键,一些预后评分系统已被开发用于帮助临床医师...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临床常用的某些药物、中草药或膳食补充剂引起的一种坏死性炎症性肝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如果不进行肝移植,病死率可达80%。如何把握肝移植的指征非常关键,一些预后评分系统已被开发用于帮助临床医师决定哪些患者需要行紧急肝移植,如国王学院标准(KCC)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但这些方法年代久远、缺乏更新,因此有学者提出一些新型的评分系统,如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肝移植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紧急肝移植作为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总结了DILI的分型、临床诊断、肝移植评估及预后,旨在为DILI的肝移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DILI) 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对乙酰氨基酚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肿瘤疫苗的免疫学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卓雅 田昱莹 杨鹏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5-1960,共16页
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疗法是基于体外转录(in vitro transcription,IVT)mRNA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显示了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21世纪之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突然爆发,极大地推动了mRN... 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疗法是基于体外转录(in vitro transcription,IVT)mRNA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显示了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21世纪之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突然爆发,极大地推动了mRNA技术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疫苗研发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mRNA肿瘤疫苗也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领域。通过优化和改进mRNA制备策略、mRNA疫苗递送系统、抗肿瘤免疫应答策略等,使mRNA肿瘤疫苗研发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加速了mRNA疗法的研究进程和临床应用,大大克服了过去mRNA疫苗面临的稳定性差、递送率低和免疫原性弱等瓶颈问题。本文综述了mRNA制备策略、mRNA疫苗递送系统、抗肿瘤免疫应答策略、mRNA疫苗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不同种类mRNA肿瘤疫苗产品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恶性肿瘤 免疫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元丰 吴天准 +4 位作者 陈顺琦 王玉婷 曾涛 李若凡 周钢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3-975,共13页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人体后,个体间存在显著不同的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症状。机体遗传因素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人体后,个体间存在显著不同的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症状。机体遗传因素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为代表的遗传关联研究方法,已成功鉴定了多个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易感基因,为新冠肺炎防诊治措施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新冠肺炎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多种表型、多个人群、多种遗传变异类型的新冠肺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及易感基因区域的精细定位研究等,旨在为新冠肺炎遗传易感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遗传易感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识别与建立:一项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春宇 邹文博 刘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7期65-72,共8页
目的识别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预后和自噬进程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筛选影响ICC进展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 目的识别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预后和自噬进程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筛选影响ICC进展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原始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临床病理资料,从人类自噬数据库(human autophagy database,HADb)中提取自噬相关基因。采用共表达分析鉴定自噬相关的lncRNA,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和生存相关的自噬lncRNA,并建立最优预后预测模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风险评分对总生存率的影响。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用于描述风险模型区分患者的能力,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用于揭示参与生物学通路的预后特征。结果联合TCGA和HADb共提取出210个ICC自噬相关基因。基于Pearson共表达分析,筛选出1209个自噬相关lncRNA,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lncRNA NOP14-AS1和AL391056.1与ICC预后独立相关,并构建基于二者的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验证模型准确性良好,且通过PCA证实模型具有良好的风险判别能力。GSEA提示这2个自噬lncRNA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通路。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的ICC自噬lncRNA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能力,并且为ICC患者未来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肝内胆管细胞癌 自噬 预后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肢去负荷大鼠前扣带回皮质神经元Fos表达的时间模式
20
作者 张卓超 金坤 +4 位作者 张勇 张婷 李辉 张富兴 董加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模型动物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神经元激活状况及其变化的时间模式。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所有动物采用吊尾、头低位方式使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方式模拟失重生理。第一...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模型动物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神经元激活状况及其变化的时间模式。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所有动物采用吊尾、头低位方式使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方式模拟失重生理。第一、二组分别经HU处理1 d和4 d。第三、四组动物分别经过HU 1 d和4 d,并进行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然后,动物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厚度25μm),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对ACC内神经元Fos蛋白进行免疫反应,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水合物(DAB)为呈色剂。统计分析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1)1-d HU组、4-d HU和1-d HU-旋转组和4-d HU-旋转组动物AC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分别是344.98±90.620、389.111±133.774、486.47±182.152和464.444±286.881。(2)HU处理1 d到4 d ACC神经激活数目有增加趋势,旋转刺激后ACC内神经元也有被激活趋势,但统计分析显示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U处理使ACC内神经元有被激活趋势,但随HU处理时间的延长,ACC神经元活动对HU刺激产生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后肢去负荷 扣带前回皮质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