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YAG激光对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斌 梁倩倩 +4 位作者 吕岩 付敏 陈媛媛 袁一芳 李颖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经Er: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并与不伴全身疾病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1例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的13对患牙(26个位点)作为试验组,分别进行Er:YAG激光治疗和超声治...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经Er: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并与不伴全身疾病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1例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的13对患牙(26个位点)作为试验组,分别进行Er:YAG激光治疗和超声治疗,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龈下菌斑;同时收集11例牙周状况相近的不伴全身疾病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3个位点的龈下菌斑作为对照组,分析试验组是否有菌群种类变化。提取龈下菌斑DNA,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及条带回收测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牙龈下菌斑的优势致病菌存在差异,分别为中间普雷沃菌和福赛斯坦纳菌。激光组治疗前后龈下菌群构成也发生改变,治疗后1个月,有的条带表达减弱或消失,并有新条带出现;测序结果表明,新出现的条带为放线菌的一种,减弱、消失的为福赛斯坦纳菌。结论 Er: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构成发生变化,治疗后1个月是关键时期;治疗后3个月,激光治疗在阻止细菌再定植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 YAG激光 2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龈下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心理因素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军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心理因素 颞下颌关节区疼痛 颞下颌关节病 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X-4-4210硅橡胶计算机配色的全光谱匹配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方 赵铱民 +2 位作者 潘景光 廖宁放 苏玉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尝试应用全光谱匹配法实现MDX-4-4210硅橡胶的计算机配色。方法:以MDX-4-4210硅橡胶为基质,选用经分离、纯化的油画类颜料作为添加颜料,制备镉红、镉黄、蓝、褐、钛白和铁黑6个系列的单色梯度浓度样品和靶目标样(肤色色样),用F... 目的:尝试应用全光谱匹配法实现MDX-4-4210硅橡胶的计算机配色。方法:以MDX-4-4210硅橡胶为基质,选用经分离、纯化的油画类颜料作为添加颜料,制备镉红、镉黄、蓝、褐、钛白和铁黑6个系列的单色梯度浓度样品和靶目标样(肤色色样),用FMC-9204型光谱测色仪分别采集6种单色梯度浓度样和靶目标样的光谱数据,并用自编配色软件进行全光谱匹配计算,得到匹配靶目标样的颜料浓度配比数据,进行相同工艺的配色样制备,最后将配色样与靶目标样的色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6个单色颜料系列的光谱反射率随颜料浓度加深,呈现较好的递减规律。根据全光谱配色软件计算的颜料浓度配比数据,从而制备的配色样与靶目标样的色度值基本接近,色差在1.8620-3.0792之间。结论:应用全光谱匹配法能够实现MDX-4-4210硅橡胶的计算机配色,其配色色差可以满足赝复体的临床色差要求,且配色效果优于三刺激值匹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谱匹配法 计算机配色 色差 硅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龈沟内致龋菌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岩 徐心怡 +5 位作者 郭斌 付敏 贾岳 郭小龙 陈媛媛 袁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不同时期根面菌斑中主要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方法以单纯随机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无咬合功能的患者30人,将一侧需行桩核冠修复的第一磨牙和对侧健康第一磨牙分为受试牙和对照牙。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72 h... 目的研究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不同时期根面菌斑中主要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方法以单纯随机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无咬合功能的患者30人,将一侧需行桩核冠修复的第一磨牙和对侧健康第一磨牙分为受试牙和对照牙。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72 h、预备后1周及冠修复后1个月,分别采集受试牙与对照牙根面菌斑,然后进行厌氧培养、分离,通过菌落形态学检查、生化特征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中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和黏性放线菌进行鉴定和菌落计数。结果受试牙变异链球菌预备前、预备后72 h、预备后1周、修复后1个月菌落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牙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预备后72 h、预备后1周、修复后1个月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牙内氏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预备后72 h及1周、修复后1月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后1周菌落计数增加,修复后1个月菌落计数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在牙体预备后初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菌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核冠 变异链球菌 放线菌 菌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注射冲洗与辅助超声荡洗对根管清洁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媛媛 张文汇 +6 位作者 郭斌 郭小龙 黄仕禄 龙虎 付敏 杨熳歆 吕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系统比较单独使用注射冲洗与辅助超声荡洗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的根管清洁效果。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s,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 目的系统比较单独使用注射冲洗与辅助超声荡洗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的根管清洁效果。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s,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5年1月1日—2014年3月1日,同时对中文口腔医学杂志进行手工检索,对全部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索,收集辅助超声荡洗能否提高注射冲洗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7篇为低度风险,2篇为中度风险。Meta分析结果:组织学方法显示辅助超声荡洗能显著提高根管根尖区主侧支根管碎屑和玷污层的清洁程度,与仅使用注射冲洗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细菌培养法(P=0.26)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0.99)均显示辅助超声荡洗的根管抗菌效果与仅使用注射冲洗无明显差异。结论辅助超声荡洗对根管根尖区碎屑和玷污层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注射冲洗,但两者的根管抗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荡洗 注射冲洗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定向诱导分化实验 被引量:9
6
作者 贺慧霞 刘洪臣 +3 位作者 王东胜 曹均凯 张海钟 鄂玲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潜能,分析其分化过程中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PDLSCs,用成脂诱导液连续诱导21d,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诱导...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潜能,分析其分化过程中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PDLSCs,用成脂诱导液连续诱导21d,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诱导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分析其表面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低密度脂蛋白(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时相及表达量,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分泌情况。结果诱导21d,诱导细胞呈脂肪细胞样圆形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胞浆中大量脂肪细胞特征性脂滴。流式分析结果显示,有96.54%的PDLSCs向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表达脂肪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LPLmRNA和PPAR-γmRNA及PPAR-γ蛋白,且随诱导时间延长PPAR-γ蛋白表达量增加。诱导细胞产生油红O阳性染色的脂滴。结论人PDLSCs在适当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样细胞,并具有脂肪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具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诱导 分化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米诺环素的跨膜转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宇 刘洪臣 +2 位作者 吴霞 鄂玲玲 冷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对米诺环素的跨膜转运,为通过根管局部及全身给药的假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米诺环素溶液孵育HPDLF和MC3T3-E1细胞,超声破碎细胞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胞内药物含量,考马斯亮蓝法...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对米诺环素的跨膜转运,为通过根管局部及全身给药的假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米诺环素溶液孵育HPDLF和MC3T3-E1细胞,超声破碎细胞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胞内药物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蛋白总量。结果HPLC可以精确测量细胞内米诺环素的含量。细胞种类和孵育时间对细胞内米诺环素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0.01),胞内米诺环素含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两种细胞的胞内药物含量不同;胞外米诺环素浓度增加时,细胞内药物含量增加。结论米诺环素存在HPDLF的跨膜转运,这种转运与细胞外药物浓度及孵育时间有关,并存在着细胞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米诺环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炎症微环境作用下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聂嘉 张博 +1 位作者 顾斌 刘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慢性牙周炎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微环境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因治疗需要拔除的无龋前磨牙及...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慢性牙周炎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微环境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因治疗需要拔除的无龋前磨牙及慢性牙周炎牙齿,培养正常及炎症微环境下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P-PDLS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分泌及基因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p38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种细胞成骨诱导7 d后p38及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使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干扰后体外成骨诱导7 d,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成骨关键基因Runx2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基因表达水平,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PDLSCs的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P-PDLSCs的TNF-α和IL-1β分泌量均显著高于H-PDLSCs(68.80±6.70比34.10±3.07,P=0.001;57.10±4.23比26.90±2.58,P=0.000)。P-PDLSCs中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较H-PDLSCs上升1.4倍(P=0.011),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也上升1.7倍(P=0.009)。P-PDLSCs的p38表达量高于H-PDLSCs;成骨诱导后两种PDLSCs中的p-p38表达均升高,但p38表达水平有所降低。SB-203580干扰后PDLSCs的Runx2和AL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PDLSCs:P=0.044、0.036;P-PDLSCs:P=0.017、0.004),矿化结节形成数量减少。结论在慢性炎症微环境中,p38 MAPK参与细胞的炎性反应,抑制p38后炎症微环境作用下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也被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鄂玲玲 刘洪臣 王东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济、高效的原代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将新生24hSD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碱性磷酸... 目的探讨经济、高效的原代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将新生24hSD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染色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MTT实验显示接种后1~3d内细胞增殖缓慢,为细胞生长适应期,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所培养的细胞能形成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结论改良的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可获得大量且纯的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牙体牙髓、牙周及功能健康的显微微创牙体预备 被引量:21
10
作者 于海洋 赵雨薇 +17 位作者 李俊颖 罗天 高静 刘洪臣 刘伟才 刘峰 赵克 Fei Liu 马楚凡 JuergenManfred Setz 梁珊珊 范琳 高姗姗 朱卓立 沈颉飞 王剑 朱智敏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牙体预备技术是口腔美学修复治疗必知必会的核心操作,通过一定量的牙修复体组织的磨除,为目标修复体提供容纳空间、粘接面与完成线等。如何在完成高质量牙体预备的同时还能保存牙体、保护活髓和牙周组织是美学修复牙体预备中亟需解决的... 牙体预备技术是口腔美学修复治疗必知必会的核心操作,通过一定量的牙修复体组织的磨除,为目标修复体提供容纳空间、粘接面与完成线等。如何在完成高质量牙体预备的同时还能保存牙体、保护活髓和牙周组织是美学修复牙体预备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就微创牙体预备的概念及核心要素,显微牙体预备涉及的解剖生理学、显微牙体预备术前设计进行介绍,并总结了显微牙体预备技术临床路径,提出了显微牙体预备核心因素量与形的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预备 显微牙科预备 微创牙科 目标修复体空间 瓷美学修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一涵 赵喜聪 +2 位作者 张勇杰 刘洪臣 朱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体系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膜片的构建以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eveloping apical complex,DAC)细胞,隔天更换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并过滤冻存(DAC...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体系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膜片的构建以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eveloping apical complex,DAC)细胞,隔天更换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并过滤冻存(DAC条件培养液)。分离培养人PDLSCs,并扩增构建PDLSCs细胞膜片,利用DAC条件培养液和成骨诱导液分别诱导PDLSCs膜片5、10、15 d。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检测经过诱导的人PDLSCs细胞膜片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结果:与成骨诱导相比,DAC诱导后膜片含有丰富短棒状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膜片ALP和periostin表达丰富,体外成骨基因表达更高。结论:与成骨诱导体系相比,DAC诱导体系更适合PDLSCs膜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膜片 发育期根端复合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唾液、龈沟液和血清中甲磺酸帕珠沙星药物浓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一 李鸿波 +2 位作者 鄂玲玲 吴霞 刘洪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甲磺酸帕珠沙星在血清、龈沟液和唾液中药物浓度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SB-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三乙胺溶液(0.5%磷酸,1%三乙胺)=(155∶850),紫外检测波长为245 nm...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甲磺酸帕珠沙星在血清、龈沟液和唾液中药物浓度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SB-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三乙胺溶液(0.5%磷酸,1%三乙胺)=(155∶850),紫外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为1.0 ml/min。样本处理采用甲醇沉淀蛋白,上清吹干,流动相复溶残渣,离心后上清20μl进样检测。结果样品中帕珠沙星色谱分离完全,无内源性物质干扰,在25-10 000 ng/m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回归,线性方程为Area=0.10837903*Amt+0(r=0.99953)。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10 ng/ml,回收率,在91%以上。结论 HPLC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测出甲磺酸帕珠沙星在血清、龈沟液和唾液样本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珠沙星 唾液 龈沟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根面菌斑内氏放线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斌 杨帆 +2 位作者 贾岳 夏茜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648,65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根面菌斑中内氏放线菌临床株的基因型多样性,探讨内氏放线菌基因型与根面龋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20例设为根面龋组,无根面龋老年人20例设为无龋组。根面龋组以暴露的无龋根面和根面龋损部位为取样位点,无龋组... 目的分析老年人根面菌斑中内氏放线菌临床株的基因型多样性,探讨内氏放线菌基因型与根面龋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20例设为根面龋组,无根面龋老年人20例设为无龋组。根面龋组以暴露的无龋根面和根面龋损部位为取样位点,无龋组以暴露的根面为取样位点,刮取菌斑进行临床株的分离鉴定,并利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内氏放线菌基因型的多样性。结果 2组共分离出内氏放线菌299株,选择156株进行REP-PCR分析,分离出61个不同的基因型。根面龋组无龋根面分离的57株内氏放线菌有25个基因型,根面龋损部位分离的34株有25个基因型,无龋组分离的65株有26个基因型:内氏放线菌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单个取样位点的基因型数目存在差异(P<0.05)。结论多种基因型的内氏放线菌参与了根面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氏放线菌 根面龋 基因型 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一涵 刘洪臣 刘文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 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10-8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破骨样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观察高糖环境对大鼠下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博 刘娜 +4 位作者 顾斌 吴昊 高羽萱 王东胜 刘洪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大鼠下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结合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初步探讨高糖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下颌骨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糖浓度(5.5和16.5 mmol/L)干预,采用噻唑蓝法观...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大鼠下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结合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初步探讨高糖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下颌骨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糖浓度(5.5和16.5 mmol/L)干预,采用噻唑蓝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1、3、5、7 d时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高糖干预5 d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5 d时β-链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淋巴增强因子-1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表达。结果噻唑蓝法检测结果显示,1 d骨髓基质细胞在两种糖浓度中的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3、5、7 d时16.5 mmol/L组的细胞光密度值显著低于5.5 mmol/L组(P=0.006,P=0.002,P=0.003)。5 d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5.5 mmol/L组细胞相比,16.5 mmol/L组细胞可以抑制细胞从G1期向S期转化,16.5 mmol/L组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低于5.5 mmol/L组(P=0.014)。与5.5 mmol/L组相比,16.5 mmol/L组细胞明显抑制β-链蛋白的表达,同时Wnt/β-链蛋白通路中淋巴增强因子-1 mRNA及下游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结论高糖环境可以通过抑制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β-链蛋白、淋巴增强因子-1及下游与细胞增殖相关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进而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骨髓基质细胞 增殖 W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老化作用对SY-20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方 赵铱民 +1 位作者 邵龙泉 苏玉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评估臭氧老化作用对SY-20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SY-20和MDX-4-4210硅橡胶臭氧老化前后的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3min后)、撕裂强度、硬度(邵氏A)进行测试,对其老化性能加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 目的:评估臭氧老化作用对SY-20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SY-20和MDX-4-4210硅橡胶臭氧老化前后的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3min后)、撕裂强度、硬度(邵氏A)进行测试,对其老化性能加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臭氧老化百分率结果显示,SY-20硅橡胶的扯断强度、永久变形率和邵氏硬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扯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与之相似。结论:SY-20硅橡胶机械性能优良,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臭氧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老化 硅橡胶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内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怡 刘洪臣 +3 位作者 吴霞 鄂玲玲 吕燕 张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感染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被感染的成骨细胞部分经庆大霉素处理后加入米诺环素,另一部分直接加入米诺环素...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感染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被感染的成骨细胞部分经庆大霉素处理后加入米诺环素,另一部分直接加入米诺环素,溶解细胞后计算细胞内外的菌落数。结果:经庆大霉素杀灭细胞外细菌后,细胞内细菌在米诺环素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减少,24h后基本抑制细胞内菌;随着米诺环素直接作用感染细胞的时间延长细胞内外的细菌均减少,3h细胞外细菌基本抑制,24h后细胞内的细菌也基本完全抑制。结论:米诺环素能够抑制成骨细胞内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时间依赖性,为种植体给药系统的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侵入 成骨细胞 米诺环素 细胞内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雪 刘洪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数量较少,它们表达骨髓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大部分表面标记物,具有多样复杂的基因表达特征。虽然它们的起源和生理病理机制不清,但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存在使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争... 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数量较少,它们表达骨髓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大部分表面标记物,具有多样复杂的基因表达特征。虽然它们的起源和生理病理机制不清,但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存在使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争议和关注。本文就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成纤维样集落形成单位 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对牙周膜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莉 余继锋 +1 位作者 周威 刘洪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牙周膜干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nmol/L)的ET-1培养12、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牙周膜干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nmol/L)的ET-1培养12、24、72h,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牙周膜干细胞为对照,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ET-1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TNF-α分泌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T-1对牙周膜干细胞TNF-α分泌及蛋白表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结论:内皮素-1可以诱导牙周膜干细胞分泌TNF-α,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膜干细胞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干细胞膜片与支持材料结合能力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芳菲 刘娜 +2 位作者 杨曦 兰贵华 邓蔓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9-97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构建细胞膜片方法,并分析其同牙本质磨片和CBB(ceramic bovine bone,CBB)颗粒的结合能力和增殖影响。方法:从出生7d大鼠体内提取脂肪组织并获得纯化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构建细胞膜片方法,并分析其同牙本质磨片和CBB(ceramic bovine bone,CBB)颗粒的结合能力和增殖影响。方法:从出生7d大鼠体内提取脂肪组织并获得纯化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ADSCs增殖能力的变化;ADSCs经多向诱导分化后检测其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ADSCs体外构建细胞膜片后,电镜下观察ADSCs膜片与CBB颗粒和牙本质磨片的结合能力,MTT比色法检测ADSCs和ADSCs膜片在材料上的增殖能力。结果:纯化的ADSCs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电镜结果表明ADSCs膜片与牙本质磨片结合能力优于CBB颗粒,ADSCs膜片在牙本质磨片上的增殖能力优于CBB颗粒。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种子细胞的特性,体外构建细胞膜片后与牙本质磨片的结合能力和增殖能力高于CBB颗粒,为细胞膜片治疗牙周缺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细胞膜片 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