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方法对下肢静脉回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库洪安 詹燕 +1 位作者 崔伯艳 岳建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足踝屈伸运动时不同的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对小腿肌群挤压深静脉增加血流速度的效果,探讨最佳的足踝屈伸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高龄髋部外伤行择期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观察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足踝屈伸运动时不同的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对小腿肌群挤压深静脉增加血流速度的效果,探讨最佳的足踝屈伸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高龄髋部外伤行择期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8例,股骨粗隆骨折9例;年龄80~96岁,平均87岁;男11例,女6例。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患者术后第2天患侧股静脉在足踝屈伸不同角度与不同持续时间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角度的血流峰速度与静息状态[(29.2±3.4)cm/s]比较,足踝跖屈30°背伸20°持续时间2秒/次[(38.1±6.2)cm/s]、3秒/次[(37.9±6.4)cm/s]及足踝跖屈45°背伸30°5个持续时间[持续时间1~5秒/次分别为(40.6±7.9)、(52.6±7.0)、(48.8±7.1)、(42.1±6.3)、(39.3±5.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踝跖屈30°背伸20°持续时间2秒/次与3秒/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踝跖屈45°背伸30°各持续时间与足踝跖屈30°背伸20°持续时间2秒/次比较:足踝跖屈45°背伸30°持续时间2、3秒/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时间为4秒/次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外伤围手术期卧床期间足踝运动角度以跖屈45°背伸30°,运动持续时间以2秒/次和3秒/次最佳,可显著地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髋假体 踝关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速度 动力学 老年人 80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贾滢 田慧 +3 位作者 邵迎红 方福生 刘敏燕 闫双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666-671,共6页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各种伴随疾病与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4年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和血尿酸正常患者各225例(合并糖尿病各110例),对血尿酸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回顾性分...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各种伴随疾病与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4年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和血尿酸正常患者各225例(合并糖尿病各110例),对血尿酸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病例占同期住院老年男性患者的10.5%。高尿酸血症组合并肾功能异常远高于血尿酸正常组(27.6%vs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肌酐清除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O.01),冠心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肾功能异常等的患病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的血尿酸与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以痛风发生为临床特征者不到10%,合并肾脏功能异常者是血尿酸正常组的4.5倍,且常伴随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加以重视,尽早检出,综合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男性 高尿酸血症 糖代谢障碍 脂代谢障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老年男性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的疾病谱与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汤如 刘淼 +4 位作者 宗文漪 尹明 曾静 杨雪 何耀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体检人群疾病谱及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提高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北京某部队三甲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共658名。依据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n=313)、70~79岁组(n=182)和≥80岁组(n=1...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体检人群疾病谱及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提高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北京某部队三甲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共658名。依据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n=313)、70~79岁组(n=182)和≥80岁组(n=163)。提取人口社会学基本特征、既往慢性病患病史、生活方式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体检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达86.2%,人均患慢性病(2.4±1.7)种,患有≥2种慢性病者占67.0%,患有≥3种慢性病者占41.9%。其中≥80岁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达92.0%。患病率较高的前5位慢性病分别为血脂紊乱(37.1%)、前列腺增生(32.9%)、高血压(32.5%)、脂肪肝(28.5%)和白内障(17.5%)。不同年龄组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段的增加,研究对象患有慢性病种类的数量呈增加趋势(P<0.001)。通过本次体检,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的检出率分别提高了7.6%、0.1%和10.0%。结论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病共存严重,且多种健康危险因素并存。每年常规体检和综合评估能提高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为早期诊治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慢性病 疾病谱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聪 卢学春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2-764,共3页
在过去的1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已经确立了其作为有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地位,ARB安全可靠,且耐受性与安慰剂相同。近期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也经历了从2003~2009年的3次修订,与2003版指南比较,2007版指南更加重视高血... 在过去的1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已经确立了其作为有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地位,ARB安全可靠,且耐受性与安慰剂相同。近期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也经历了从2003~2009年的3次修订,与2003版指南比较,2007版指南更加重视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将ARB的适用范围扩大至8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代谢综合征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5 位作者 张金花 张金萍 王强 孙沛 白秉学 王耀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受哪些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连续≥1个月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的老年...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受哪些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连续≥1个月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的老年患者424例,采用AA诱导的TEG法检测AA%,按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Q1组(AA%=0.15%),Q2组[AA%=(8.82±4.73)%],Q3组[AA%=(31.38±10.05)%]和Q4组[AA%=(77.91±15.91)%],每组106例。分析AA%的影响因素。结果 Q4组TC和LDL水平明显高于Q1组、Q2组和Q3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95%CI:0.20~0.69,P=0.000)和服用他汀药物(95%CI:0.10~1.38,P=0.023)与AA%呈正相关;而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与AA%呈负相关(95%CI:-1.75^-0.38,P=0.003)。结论 TEG法AA诱导AA%受体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减弱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而硝酸酯类则增强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花生四烯酸类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鉴别和最新诊疗方案——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23
6
作者 龚燕平 田慧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国检出率明显增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高的趋势。经B超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0%76%,其中甲状腺癌的患病率约为5%~15%。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和评估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是诊断...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国检出率明显增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高的趋势。经B超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0%76%,其中甲状腺癌的患病率约为5%~15%。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和评估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是诊断的重点。收集完整病史有助于甲状腺结节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评估。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穿刺活检是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准确性(83%)、特异性(92%)最高的检查。手术治疗、术后^131I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是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应视具体情况安排不同时间间隔的随访。与中青年人群相比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增高,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低,治疗原则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诊断 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伍银桥 李军 李英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10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消化内科120例老年H.pylori感染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10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消化内科120例老年H.pylori感染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四联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3.33%和71.67%,按方案(PP)分析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6.21%和72.88%,治疗组ITT和P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复查,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标准四联疗法能有效提高H.pylori根除率,并且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老年人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新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时霄冰 王湘庆 +1 位作者 贾建军 郎森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2-794,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新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8例高龄老年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癫痫患者发病年龄85-114岁,平均发病年龄90.0岁。结果 41例(70.7%)为部分性发作,17例(29.3%)为全面性发作,18例(31.0...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新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8例高龄老年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癫痫患者发病年龄85-114岁,平均发病年龄90.0岁。结果 41例(70.7%)为部分性发作,17例(29.3%)为全面性发作,18例(31.0%)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55例(94.8%)病因明确,最常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34例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9例有癫痫样放电(15.5%)。40例头颅CT和(或)MRI检查28例异常(70.0%)。79%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21%服用新型抗癫痫药物。46例(79.3%)发作减少,12例(20.7%)治疗无效。26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中16例(61.5%)首发癫痫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高龄老年癫痫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绝大多数病因明确,部分性发作比例高,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高,常规脑电图阳性率低,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 脑血管障碍 抗惊厥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临床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9
作者 许晓燕 樊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8期25-26,29,共3页
脑卒中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近年来脑卒中死亡已经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3位;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该... 脑卒中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近年来脑卒中死亡已经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3位;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该病是我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疾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从中西医两方面综述脑卒中临床康复护理的现状,为临床脑卒中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卵圆孔未闭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国娟 智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对老年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老年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老年PFO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心脏的变化。结果老年PFO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表现... 目的对老年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老年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老年PFO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心脏的变化。结果老年PFO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表现,多伴有心房颤动、左右心房及左心室的扩大及肺动脉压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4例治疗后病情好转,PFO消失或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8例PFO患者血液分流方向均为左向右分流,3例病情最重时出现双向分流。PFO大小均在3~4 mm。4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重度肺部感染死亡,4例仍健在,继续接受治疗。结论老年PFO患者有其独特的特征,多伴有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心腔扩大、肺动脉高压等,PFO血液分流方向多为左向右分流,病情严重时出现双向分流,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房颤动 肥大 左心室 高血压 肺性 每搏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评分系统的临床效能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朝阳 高德伟 +3 位作者 林丹丹 李文兵 张麒 俞森洋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建立可操作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评估系统(SRFMV)的评分系统,评价该评分系统的临床效能。方法借助SRFMV死亡概率方程,建立SRFMV评分系统,应用该评分系统和APACHEI/评分系统同时对住院的138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评分... 目的建立可操作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评估系统(SRFMV)的评分系统,评价该评分系统的临床效能。方法借助SRFMV死亡概率方程,建立SRFMV评分系统,应用该评分系统和APACHEI/评分系统同时对住院的138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生存相关性分析对SRFMV系统和APACHEⅡ系统进行比较评价。结果(1)SRFMV评分系统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曲线下面积f0.89(95%C10.826~0.937)]大于APACHEII评分系统[O.75(95%C10.675~0.8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P〈0.001)。(2)当SRFMV评分〈74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低危,预测1个月死亡率,阴性预测值为96.4%(95%CI86.8~99.4);当SRFMV评分≥98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高危,预测1个月死亡率,阳性预测值为91.3%(95%CI71.9~98.7);当74分≤SRFMV评分〈98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中危。(3)SFRMV评分与患者机械通气后死亡存在相关性(RR=1.05,95%CI1.04~1.06,P〈0.01),而APACHE11评分与机械通气后死亡无相关性(P〉0.1);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危险组别间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66.26,P〈0.01),危险度越高生存时间越短,低危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0d,中危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d,高危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d。结论SRFMV评分系统对于评估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该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风险评估 评分系统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氨加压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高龄男性患者夜尿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芳 刘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高龄男性夜尿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诊断为夜尿症的74例高龄男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去氨加压素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组(A组,25例)、去氨加压素治疗组(B组,2...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高龄男性夜尿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诊断为夜尿症的74例高龄男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去氨加压素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组(A组,25例)、去氨加压素治疗组(B组,25例)和安慰剂对照组(C组,24例)。A、B组睡前口服0.1-0.2 mg去氨加压素片,A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治疗,C组睡前口服安慰剂,疗程共3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夜间尿量、夜间排尿次数、夜间多尿指数、第1次觉醒时间,以及肾功能、凝血功能、血钠浓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治疗后A、B两组患者夜间尿量、夜间排尿次数和夜间多尿指数均显著减少,第1次觉醒时间显著延长,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患者夜间尿量、夜间排尿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夜间尿量、夜间多尿指数和第1次觉醒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夜间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夜间排尿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但A组有4例患者、B组有3例患者治疗后血钠〈130 mmol/L。结论去氨加压素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治疗高龄患者夜尿症,可以明显减少夜间尿量和夜尿排尿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氨加压素 护理干预 高龄 男性 夜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全国心肾疾病临床研究进展研讨会暨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第七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召开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延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7-717,共1页
关键词 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医学会 肾脏病学 临床研究 心肾疾病 学术会议 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晓雯 徐立宁 +2 位作者 刘朝阳 尹彤 高德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SLE并发VTE的患者入血栓组,并募集同期27例与血栓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SLE并发VTE的患者入血栓组,并募集同期27例与血栓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相匹配的不伴有VTE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免疫功能、补体、合并低蛋白血症、狼疮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肾性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及实验室诊断指标[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合并低蛋白血症(70.37%)、狼疮肾炎(74.07%)、肾功能不全(70.37%)、肾病综合征(55.56%)、肾性高血压(66.67%)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027,O.029)。血栓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CRP(7.19±9.23)mg/L和D.二聚体(6.32±5.75)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4,0.000)。结论低蛋白血症、狼疮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及肾性高血压可能是SLE合并VTE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CRP及D-二聚体可能成为SLE合并VTE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临床危险因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治疗策略
15
作者 程庆砾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期11-12,共2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天或数周内迅速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均将发生明显...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天或数周内迅速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均将发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主要包括肾脏质量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临床治疗 老年 体内代谢产物 肾小球滤过率 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综合征 退行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及海马旁回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6
作者 郭艳娥 王盼 +4 位作者 周波 姚洪祥 张增强 安宁豫 张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海马及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AD患者(AD组)、27例aMCI患者(aMCI组)及27例正常老年对照(NC组)的三维结构磁共... 目的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海马及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AD患者(AD组)、27例aMCI患者(aMCI组)及27例正常老年对照(NC组)的三维结构磁共振图像划分双侧海马、海马旁回感兴趣区,按照Y轴从前到后的顺序将各感兴趣区平均分为4部分,得到双侧海马头、双侧海马体1、双侧海马体2、双侧海马尾、双侧海马旁回头、双侧海马旁回体1、双侧海马旁回体2、双侧海马旁回尾16段,比较3组海马及海马旁回各段灰质体积,并分析其与神经心理量表的相关性。结果 AD组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各段灰质体积较NC组明显减小。aMCI合并AD组双侧海马前部、海马旁回中后部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呈正相关;aMCI组、aMCI合并AD组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各段灰质体积与延迟回忆和新词辨认等呈正相关。结论海马及海马旁回灰质萎缩可以反映AD及aMCI患者情景记忆受损的程度,海马头部萎缩可以反映AD整体认知下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海马 海马旁回 磁共振成像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芬 郭豫涛 +3 位作者 徐月 刘心菊 李燕 侯惠如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4期462-466,共5页
目的:确定PICC-DVT高危因素,构建PICC-DVT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564例老年患者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PICC-DVT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用Jonckheere趋势检验评估不同危险... 目的:确定PICC-DVT高危因素,构建PICC-DVT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564例老年患者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PICC-DVT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用Jonckheere趋势检验评估不同危险分层患者PICC-DVT差异,并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结果:房颤、动脉粥样硬化、近期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CC-DVT风险指数=1.302χ1(静脉血栓史)+0.775χ2(近期手术史)+0.596χ3(房颤)+0.610χ4(动脉粥样硬化)。PICC-DVT发生率随风险指数升高而增加(P<0.05)。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结论:房颤、动脉粥样硬化、近期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ICC-DVT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情况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孙般若 李昱芃 +3 位作者 肖靖 刘永泉 成晓玲 田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4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未发生过低血糖组(无低血糖组)和发生过低血糖组(低血糖组),其中无低血糖者153例,低血糖者44例。对两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未发生过低血糖组(无低血糖组)和发生过低血糖组(低血糖组),其中无低血糖者153例,低血糖者44例。对两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和回归分析。结果:低血糖组与无低血糖组患者的年龄为[(86.6±5.1)vs(75.9±9.3)]岁、糖尿病病程为[(21.6±11.7)vs(13.0±8.2)]年、血清肌酐水平为[(113.3±55.6)vs(78.8±18.9)],低血糖组均明显高于无低血糖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8±1.3)vs(7.0±1.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内生肌酐清除率[(46.4±19.3)vs(76.1±24.4)]低血糖组则低于无低血糖组。低血糖组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比例高于无低血糖组。年龄、内生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中短效胰岛素治疗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增长、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肾功能不全、严格的血糖控制及使用中短效胰岛素治疗增加低血糖风险,因此对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积极预防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 低血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中心率与重建相位宽度的选择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红 王新江 +3 位作者 姚洪祥 惠萍 崔志鹏 王新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分析与心率相关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最合适的相位宽度。资料与方法选取110例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评价不同心率组(Ⅰ组,<60/min;Ⅱ组,60~62/min;Ⅲ组,63~65/min;Ⅳ组,>65/min)在R-R间期75%、60%~80%和... 目的分析与心率相关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最合适的相位宽度。资料与方法选取110例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评价不同心率组(Ⅰ组,<60/min;Ⅱ组,60~62/min;Ⅲ组,63~65/min;Ⅳ组,>65/min)在R-R间期75%、60%~80%和40%~80%3个相位宽度中最佳重建相位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Ⅰ、Ⅱ组在75%和60%~80%相位宽度图像质量高于Ⅲ、Ⅳ组(χ2=75.408,P<0.01),增加相位宽度至40%~80%,Ⅲ、Ⅳ组图像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心率较高时增加重建相位宽度可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而心率<63/min时适合用窄相位宽度扫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谭国娟 曹晓琳 +5 位作者 张舜欣 于腾飞 孙宝君 周长喜 李开亮 李俊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发病时以及治疗病情缓解后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并行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D-二聚体等...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发病时以及治疗病情缓解后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并行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D-二聚体等检测。结果与发病前比较,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收缩压、舒张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的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5)。急性肺栓塞发病时,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增宽,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增高,与发病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检出率高达77.8%。结论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同时结合其他各类检查是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为老年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超声检查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