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区域内全覆盖早期筛查分析
1
作者 刘秋亮 张杰 +10 位作者 史龙彦 张辉 宋东建 苏萌 汪奇 赵昀政 尹梦雯 李潮 邹鑫磊 梁鹏伟 高晓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总结河南省扶沟县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新生儿及1~2个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覆盖早期筛查实施情况,形成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生儿与婴儿DDH全覆盖早期筛查流程。方法:河南省扶沟县县域内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 目的:总结河南省扶沟县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新生儿及1~2个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覆盖早期筛查实施情况,形成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生儿与婴儿DDH全覆盖早期筛查流程。方法:河南省扶沟县县域内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行DDH的初步筛查(髋关节Graf超声检查法+体格检查),儿内科、儿外科、儿保科、骨科1~2个月住院患儿及门诊就诊患儿分别由儿科医师、儿外科医师、儿保科医师、骨科医师进行DDH的早期筛查(髋关节Graf超声检查法+体格检查),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骨科复筛,由儿童骨科或骨科医师对转诊者再次行体格检查及Graf超声检查法,可疑者定期复查直至确诊或排除。结果: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共筛查婴儿6 264人,其中男3 192人(50.96%),女3 072人(49.04%),筛查率为100.00%。检出Ⅱa^(-)及以上阳性患儿17例,其中男4例(23.53%),女13例(76.47%),检出率为0.271%(17/6 264)。DDH阳性的17例23髋,包括Graf分型Ⅱa^(+)型5髋、Ⅱa^(-)型8髋、Ⅱb型3髋、Ⅱc型2髋、D型2髋、Ⅲ型1髋、Ⅳ型2髋。左侧14髋,异常率为0.223%(14/6 264);右侧9髋,异常率为0.144%(9/6 264)。左侧异常率为右侧的1.56倍。女17髋,异常率为0.277%(17/6 144);男6髋,异常率为0.094%(6/6 384)。女婴髋异常率为男婴的2.94倍。筛查阳性婴儿中合并足部畸形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脊柱畸形1例、肌性斜颈1例、泌尿系统畸形1例。结论:本研究实现了河南省扶沟县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2月龄内所有婴儿的DDH全覆盖早期筛查,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婴儿DDH全覆盖早期筛查的初步规范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早期筛查 全覆盖 区域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医疗决策中的法律责任与伦理挑战:基于诊疗场景的分析
2
作者 王圆明 葛俊骁 徐青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7-981,共5页
当人工智能融入医疗决策时,技术自主权的模糊界定与责任分配的多主体博弈催生出法律权责争议与伦理治理难题。本文以临床诊断、治疗策略生成及预后评估为焦点,揭示算法“黑箱”引发的数据偏倚与决策可溯性缺陷,并从责任主体界定、技术... 当人工智能融入医疗决策时,技术自主权的模糊界定与责任分配的多主体博弈催生出法律权责争议与伦理治理难题。本文以临床诊断、治疗策略生成及预后评估为焦点,揭示算法“黑箱”引发的数据偏倚与决策可溯性缺陷,并从责任主体界定、技术缺陷标准化评估及跨学科协同三向度提出解决方案。在法律维度上,建议基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高风险系统”分类与产品责任相关法规的无过错追责原则,构建开发者-操作方-医疗机构三级责任框架,即辅助型系统由操作医师承担终局责任,决策型系统则强制开发者提供可验证算法并承担连带责任。在伦理层面上,建议通过动态审查机制(如强制公开决策树逻辑与数据均衡性指标)平衡技术效能与患者知情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决策 法律责任 伦理风险 算法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手术方式在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李潮 张杰 +10 位作者 史龙彦 张辉 宋东建 苏萌 汪奇 赵昀政 尹梦雯 邹鑫磊 梁鹏伟 高晓斌 刘秋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比较骨盆三联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A)、单纯骨盆三联截骨(B)及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C)3种手术方式治疗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目的:比较骨盆三联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A)、单纯骨盆三联截骨(B)及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C)3种手术方式治疗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4例(44髋),年龄6~14岁。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C 3组。术前及术后采用X射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和Severin髋关节影像学评级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术后2 a, 3组Mckay功能优良率和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 a、2 a A、B组AI小于C组,CE角大于C组;3组术后各时间点AI均较术前减小,CE角均较术前增大(P<0.05)。结论:3种术式术后髋关节功能(Mckay评分)和影像学优良率(Severin分级)无差异,但骨盆三联截骨联合/单纯术式在髋臼形态矫正(AI、CE角)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大龄儿童 骨盆三联截骨 SALTER骨盆截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Steel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苏萌 张杰 +10 位作者 史龙彦 张辉 宋东建 汪奇 赵昀政 尹梦雯 李潮 邹鑫磊 梁鹏伟 高晓斌 刘秋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为小儿运动系统常见的结构性畸形之一^([1]),其中大龄(>6周岁)患儿因髋关节已基本失去重塑潜力^([2]),多需采用髋臼周围截骨术、三联截骨术、髋臼加盖成形术等手术方...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为小儿运动系统常见的结构性畸形之一^([1]),其中大龄(>6周岁)患儿因髋关节已基本失去重塑潜力^([2]),多需采用髋臼周围截骨术、三联截骨术、髋臼加盖成形术等手术方式,以改善髋关节的包容度、恢复正常生物力学^([3]),但手术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高。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迅猛发展,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大龄儿童DDH手术治疗成为可能^([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大龄儿童 3D打印 骨盆三联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vlik吊带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邹鑫磊 张杰 +10 位作者 史龙彦 张辉 宋东建 苏萌 汪奇 赵昀政 尹梦雯 李潮 梁鹏伟 高晓斌 刘秋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214髋)接受Pavlik吊带治疗的DDH患儿资料,根据疗效分为显著组与不显著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早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214髋)接受Pavlik吊带治疗的DDH患儿资料,根据疗效分为显著组与不显著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avlik吊带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DDH患儿总体治愈率为68.9%(102/148)。与疗效不显著组比较,显著组女婴和髋脱位型(Graf D、Ⅲ、Ⅳ型)患儿少,开始治疗月龄小,平均每月随访次数多(P<0.05)。及早开始吊带治疗和平均每月随访次数>1次的患儿疗效较好,髋脱位型患儿疗效较差,OR(95%CI)分别为0.123(0.056~0.271)、3.999(1.386~11.535)和0.033(0.005~0.210)。结论:及早开始Pavlik吊带治疗和实施系统性、规范化的随访是改善DDH预后的关键,尤其对于髋脱位型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Pavlik吊带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共病的中西医病机及精准论治思考
6
作者 崔鑫 李永耀 +3 位作者 孟宇航 熊万涛 梁龙 谢雁鸣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15-2320,2325,共7页
全球范围内约有1/3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病共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和共患疾病人群的增多,应积极制定对于多病共存的中老年乃至中青年患群共病的健康诊疗方案,促进“全民大健康”战略落地实施。根据目前研究报道,膝骨关节炎(KOA)与... 全球范围内约有1/3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病共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和共患疾病人群的增多,应积极制定对于多病共存的中老年乃至中青年患群共病的健康诊疗方案,促进“全民大健康”战略落地实施。根据目前研究报道,膝骨关节炎(KOA)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共病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尚未规范化开展,缺乏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研证据的支持。从机制研究来看,PMOP与KOA共病的证候微观特征及其机制尚未客观化,缺乏围绕“病证结合”开展的中医证候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包括开展规范化证候精准分型研究,构建相关生物样本库,挖掘不同证候的表型特征,深入探究关键问题,以推动转化医学研究的进展;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研究证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准确、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为未来医学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共病 膝骨关节炎 中医病机 西医病机 精准论治 思考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不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卜晓萌 刘艳君 +3 位作者 张巧利 贾婵维 马延敏 李莘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30-2336,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卵巢储备功能不孕女性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寻找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相关免疫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20年6-12月在北京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不孕患者,检测纳入的526例不孕患者抗... 目的比较不同卵巢储备功能不孕女性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寻找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相关免疫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20年6-12月在北京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不孕患者,检测纳入的526例不孕患者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根据AMH水平(>1.1 ng/mL和≤1.1 ng/mL),将患者分为卵巢储备正常组和卵巢储备减退组,并进行年龄分层(25~30岁,>30~35岁,>35~40岁),比较不同卵巢储备患者的TSH、TGAb和TPOAb的差别,分析卵巢储备功能减退降低的关联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卵巢储备减退组患者的TPOAb(18.8%vs 11.1%,P=0.024)和TGAb(18.8%vs 8.0%,P=0.001)阳性率较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TGAb阳性和卵巢储备减退有关联[OR=1.083(95%CI:1.021~1.150),P=0.008;OR=1.159(95%CI:1.034~1.301),P=0.011]。亚组分析显示,在>35~40岁年龄组中,TGAb阳性及TPOAb阳性与AMH分组的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不孕女性TGAb和TPOAb较高,>35~40岁不孕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可能与TGAb及TPOAb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卵巢储备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抗苗勒管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佳昊 王莹 +2 位作者 孟宇航 汪婷 卞金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1-1475,共5页
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存在的重要生物群落,相关研究日益深入,但麻醉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回顾分析了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麻醉药物能改变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存在的重要生物群落,相关研究日益深入,但麻醉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回顾分析了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麻醉药物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并对其功能产生影响,这些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脓毒症等疾病存在相关性。当前的研究缺乏大样本及全面的数据分析,未来需要完善研究方法,并逐步将研究对象由动物转移到人类,以揭示相关的作用机制,为麻醉药物的使用提供指导,并更好地为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麻醉药物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军事训练伤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森 杜诗宇 张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346-2352,共7页
目的分析陆军某部队官兵下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某军队卫勤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某部队符合下肢军事训练伤的伤残官兵数据资料。从伤员基本情况、损伤部位、损伤结构、损伤类型、伤残等级和损伤时间等... 目的分析陆军某部队官兵下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某军队卫勤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某部队符合下肢军事训练伤的伤残官兵数据资料。从伤员基本情况、损伤部位、损伤结构、损伤类型、伤残等级和损伤时间等方面对下肢训练伤发生特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损伤类型不同,将下肢训练伤分为急性创伤性损伤和过劳性损伤,并从性别、年龄、岗位类型、损伤部位、损伤结构方面对两种损伤类型进行比较。结果2010-2019年共发生下肢军事训练伤2223例,其中男性2191例(98.56%)。21~30岁年龄组发生率最高(55.15%),士兵是主要受伤群体(79.98%)。损伤部位前3位分别是膝关节(63.52%)、踝关节(18.13%)、小腿(7.42%)。损伤结构前3位分别是关节(45.16%)、韧带(36.39%)、骨骼(16.60%),其中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和股骨分别是关节、韧带和骨骼的主要损伤结构。从损伤类型看,急性创伤性损伤2058例(92.58%),过劳性损伤165例(7.42%),急性创伤性损伤在膝关节、踝关节、韧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过劳性损伤,但在髋关节、足部、骨骼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过劳性损伤(P<0.05)。伤残等级集中在8~10级(98.46%),对应的伤残表现为轻度功能障碍。每年的3~5月与10~12月的下肢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占比分别为27.85%和29.82%。结论下肢训练伤中膝关节是最常见损伤部位,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是主要损伤结构,急性创伤性损伤是主要损伤类型,轻度功能障碍是主要伤残特点。春冬季节是下肢训练伤的高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军 军事训练伤 下肢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程子芳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海燕 孙董洁 朱锦婷 李曼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8例40眼。所有患眼均采用3+按需治疗(PRN)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方案,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网膜形态学特征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根据治疗后12个月随访期内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完成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以及随访期末时术眼形态学和视力应答效果。结果所有术眼在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均至少出现1次视网膜积液完全吸收,其中21眼wAMD复发,占52.5%;初次积液吸收时BCVA(LogMAR)值越低,wAMD复发风险越高[OR=16.70,95%CI=1.22~100.00,P<0.05]。复发组平均接受治疗(5.8±2.3)次,明显多于未复发组的(3.5±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治疗前后BCVA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复发组终末随访时平均BCVA(LogMAR)为0.73±0.34,较复发时的0.81±0.37明显改善,终末随访时CRT为(187.2±81.7)μm,较复发时的(234.2±74.5)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62,均P<0.05)。所有术眼中形态学应答良好者35眼,占87.5%;形态学应答不良者5眼,占12.5%,继续治疗(3.2±2.2)次后积液吸收。形态学应答良好眼在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时平均BCVA(LogMAR)较初次积液吸收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术眼终末随访期CRT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P<0.01)。结论规范的抗VEGF药物治疗wAMD在短期内安全、有效,但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初次积液吸收时更好的BCVA是wAMD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以防复发。形态学应答良好患者视网膜初次积液吸收后仍需完成负荷期治疗以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