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1
作者 肖莉 陈晓琴 +3 位作者 石清明 王静 聂政 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氨酸水解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IR组)、1000 U/kg ...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氨酸水解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IR组)、1000 U/kg EPO低剂量(L组)、3000 U/kg EPO中剂量组(M组)、5000 U/kg EPO高剂量组(H组)和假手术组(S组)。IIR组、L、M和H组行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0.5 h。处理组于缺血前1 h,分别以1000、3000和5000 U/kg EPO腹腔注射,IIR组及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1)光镜下IIR组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EPO预处理组肺组织结构病变程度较IIR组明显减轻,其中M组较L组和H组明显减轻。(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肺组织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上升(P<0.01)。EPO不同剂量组间比较,M组大鼠肺脏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较L、H组降低(P<0.05)。结论 EPO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该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Caspase-1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EPO MMP-9 CASPAS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冬梅 曹琪璐 +2 位作者 景临林 赵秀华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4-620,共7页
目的:构建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细胞模型。方法将PC12细胞依据缺氧条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压缺氧组、低压缺氧组;正常对照组以正常条件培养,常压缺氧组和低压缺氧组分别以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条件培养。通过考察氧气浓度、大气压力和... 目的:构建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细胞模型。方法将PC12细胞依据缺氧条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压缺氧组、低压缺氧组;正常对照组以正常条件培养,常压缺氧组和低压缺氧组分别以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条件培养。通过考察氧气浓度、大气压力和低压缺氧时间,应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筛选低压缺氧的条件;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结构、数目,微板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结果:在1%氧浓度和41 kPa低压缺氧环境下培养24h可建立低压性缺氧细胞模型。与正常对照组和常压缺氧组比较,低压缺氧组LDH活性及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细胞凋亡比例上升(均P<0.05),细胞周期阻滞发生在G0/G1期。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低压性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型,可用于高原低压性缺氧神经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低压性缺氧 乳酸脱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紫衣 刘媛 +4 位作者 王文博 江忠勇 常凯 叶雨笙 熊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以HCV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探讨HC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1.0 MOI HCV病毒颗粒刺激HUVE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划痕实验及单核内皮黏附实验评估HCV对HUVECs迁移及... 目的以HCV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探讨HC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1.0 MOI HCV病毒颗粒刺激HUVE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划痕实验及单核内皮黏附实验评估HCV对HUVECs迁移及黏附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V刺激HUVECs炎症因子及内皮损伤因子的表达。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V对HUVECs的生长增殖、细胞凋亡及周期无明显影响(P值均> 0.05)。HCV刺激抑制了HUVECs的迁移能力,而增强其黏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HCV刺激促进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以及趋化因子CXC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10.155、-12.048、-5.025、-20.116,P值均<0.05)及蛋白表达增加(F值分别为2541.739、4806.490、477.608、501.380,P值均<0.001)。HCV刺激导致HUVECs内皮损伤因子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上调(t值分别为-4.530、-4.497、-7.692、-7.449,P值均<0.05)。结论 HCV可以引起内皮细胞炎症改变和功能障碍,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某部一起感染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
4
作者 刘媛 王文博 +3 位作者 何怡蓓 邹自英 朱紫衣 熊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5-1222,共8页
目的分析成都某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血凝素(H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通过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体外分离患者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毒株,用PCR获取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并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 目的分析成都某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血凝素(H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通过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体外分离患者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毒株,用PCR获取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并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突变位点。结果通过MDCK细胞接种,分离出1株乙型流感病毒株,以感染病例咽拭子核酸及分离毒株的核酸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1 755 bp全长HA基因,获得的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H236281。通过在线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该病例感染的病毒为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GenBank No. M36105)相比,HA基因点突变碱基为57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 (Gen Bank No. KU592766)相比,突变碱基数为20个。进一步对HA1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分析,与四川地区往年流行株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与2010年四川温江的分离株(GenBank No. KP461138)相比突变位点较少,仅有4处点突变;与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相比,有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分别为L176Q和M255V,但突变没有处于HA1上的抗原决定簇区域。其中176位点是一个全新的突变,以往四川流行毒株、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及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的HA1 176位点均为亮氨酸(L),而本研究病例感染的乙型流感毒株HA1 176位点突变为谷氨酰胺(Q)。结论成都地区驻地部队2017-2018流行季感染的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已发生一些突变,但突变尚未造成抗原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属B型 血凝素 突变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感染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5
作者 朱紫衣 王文博 +4 位作者 江忠勇 刘媛 常凯 叶雨笙 熊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为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组织的主要细胞之一。流感病毒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的感染及对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甲型流感病毒(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BV)感染HASMCs及对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为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组织的主要细胞之一。流感病毒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的感染及对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甲型流感病毒(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BV)感染HASMCs及对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IAV和IBV刺激HASMCs,分别为甲型组、乙型组,另设对照组(不加病毒)。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流感病毒核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甲型组、乙型组取上清液分别加入正常培养基和病毒生长液,RT?PCR检测流感病毒RNA水平的变化,并用收集的上清液感染MDCK细胞,检测流感病毒核蛋白。RT?PCR检测感染流感病毒24 h后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HASMCs感染流感病毒后第3、4天,甲型组、乙型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第3天,乙型组细胞上清RNA表达量较第2天明显增加(P<0.05),第4天细胞上清RNA表达量较第3天明显下降(P<0.01)。甲型组正常培养基、病毒生长液IAV RNA水平分别为0.842±0.148、15.182±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型组正常培养基、病毒生长液IBV RNA水平分别为0.962±0.033、4.029±0.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型组、乙型组MCP?1的相对表达量[(4.364±0.193)、(3.348±0.507)]较对照组(1.001±0.001)均明显增高(P<0.05);IL?6、TNF?α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IAV、IBV均可感染HASMCs,并引起AS相关细胞因子(IL?6、TNF?α、MCP?1)表达的增加,为流感病毒感染导致AS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成都周边部队感染55型腺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溯源
6
作者 王文博 古良琪 +8 位作者 刘媛 杨洋 赵秀华 周奕帆 张雪莲 陈锚锚 邱薇 范泉水 胡小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11-2216,共6页
目的对成都地区驻地部队暴发55型腺病毒进行病原分离、全基因序列及和遗传进化特点等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揭示55型腺病毒的进化起源及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集55型腺病毒感染者咽拭子标本,采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分离... 目的对成都地区驻地部队暴发55型腺病毒进行病原分离、全基因序列及和遗传进化特点等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揭示55型腺病毒的进化起源及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集55型腺病毒感染者咽拭子标本,采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分离病毒株。利用分片段PCR和测序获取毒株的全基因序列,检索并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55型腺病毒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MEGA6. 06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结果从成都周边驻地部队3起感染疫情中分离出55型腺病毒5株,分别为24-1株、24-2株、1804001株、1806003株、DYN株。采用12片段分段PCR和测序获得了5株病毒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H256653~MH256657,5株病毒之间序列差异较小,仅有16处碱基变异。与我国报道的第一株55型腺病毒QS-DLL株和重庆株(CQ-2903)序列相比,有30处碱基变异。根据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新分离的5株HAdV-55毒株均与QS-DLL株相近,与我们之前分离的西藏株(LS89/Tibet/2016)、云南株(KM03/YN/2016)等进化距离相对较远。结论本研究分析发现2018年成都周边驻地部队流行的55型腺病毒为QS-DLL类似株或重庆分离株CQ-2903株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型腺病毒 病原分离 全基因测序 系统发育进化树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