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线粒体翻译起始因子(MTIF2)基因的甲基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MethSurv、EWAS Data Hub软件对MTIF2甲基化样本进行标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内容包括生存曲线分析、甲基...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线粒体翻译起始因子(MTIF2)基因的甲基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MethSurv、EWAS Data Hub软件对MTIF2甲基化样本进行标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内容包括生存曲线分析、甲基化特征分析、肿瘤信号通路相关性及泛癌数据库比对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基于患者CpG部位的甲基化水平执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通过Kaplan-Meier图标识较低和较高甲基化患者组之间的生存差异。Log-likelihood ratio法用于组间生存差异分析。结果MTIF2甲基化整体聚类表明在种族、人种、BMI、年龄等特征间MTIF2基因甲基化水平没有明显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MTIF2基因N-Shore高甲基化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低甲基化患者(HR=0.492,P<0.001),而CpG island和S-Shore甲基化的高低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基于不同年龄、性别、BMI、人种、种族、临床分期绘制MTIF2基因甲基化谱发现,随年龄增长会降低MTIF2基因N-Shore和CpG island的甲基化水平,白种人的MTIF2基因N-Shore的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亚洲人(P<0.05),临床分期Ⅳ期患者MTIF2基因N-Shore和CpG island的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值均<0.05)。临床验证试验表明,Ⅲ/Ⅳ期肝细胞癌患者MTIF2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且低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MTIF2基因N-Shore低甲基化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以HCV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探讨HC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1.0 MOI HCV病毒颗粒刺激HUVE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划痕实验及单核内皮黏附实验评估HCV对HUVECs迁移及...目的以HCV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探讨HC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1.0 MOI HCV病毒颗粒刺激HUVE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划痕实验及单核内皮黏附实验评估HCV对HUVECs迁移及黏附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V刺激HUVECs炎症因子及内皮损伤因子的表达。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V对HUVECs的生长增殖、细胞凋亡及周期无明显影响(P值均> 0.05)。HCV刺激抑制了HUVECs的迁移能力,而增强其黏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HCV刺激促进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以及趋化因子CXC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10.155、-12.048、-5.025、-20.116,P值均<0.05)及蛋白表达增加(F值分别为2541.739、4806.490、477.608、501.380,P值均<0.001)。HCV刺激导致HUVECs内皮损伤因子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上调(t值分别为-4.530、-4.497、-7.692、-7.449,P值均<0.05)。结论 HCV可以引起内皮细胞炎症改变和功能障碍,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