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三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联付 潘刚 方江平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5期63-66,共4页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对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特征...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对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新发展观的角度,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元,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划分为1个生态区、2个生态亚区、8个生态功能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现状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三江流域 生态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河谷地带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牧草品质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明涛 赵玉红 +5 位作者 苗彦军 马素洁 孙磊 徐雅梅 包赛很那 周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0-1596,共7页
为了探究西藏林芝河谷地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混播对草地产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以单播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不同茬次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混播干草产量... 为了探究西藏林芝河谷地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混播对草地产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以单播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不同茬次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混播干草产量分别达14917.05 kg·hm^(-2),13288.82 kg·hm^(-2)和8729.86 kg·hm^(-2),显著高于单播产量。牧草混播第1至3茬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07%,13.62%和20.50%,显著高于单播高羊茅,低于单播紫花苜蓿;平均粗脂肪含量达2.24%,显著高于单播处理。牧草干重与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处理(茬次)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A3>B3>C1>A1>A2>B2>B1>C2>C3。2种牧草混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林芝河谷地带广泛栽培推广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牧草 营养品质 相关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核桃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刘务林 金增涛 杨小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果树,也是西藏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是核桃品种选育的基础,为了科学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西藏核桃的起源、历史,详细介绍了西藏核桃的分布、种质资源分类、核桃群落类型划分...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果树,也是西藏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是核桃品种选育的基础,为了科学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西藏核桃的起源、历史,详细介绍了西藏核桃的分布、种质资源分类、核桃群落类型划分、命名以及品种选育工作。结果表明,西藏的核桃主要有3个分布区域:雅鲁藏布江流域、怒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西藏的核桃群落类型可划分为野生群落、原生群落和引进品种群落。西藏核桃命名依据各异,造成目前品种类型名称多样化。根据核桃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观察和测定,最终筛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系。最后提出应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开展核桃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西藏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区高寒山地植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林玲 罗建 郑维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27-2331,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现有文献资料,分析了色季拉山高寒地带植物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33科103属28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科77属236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4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占总种数的44.01%,西藏特有植物53种,占18.66%。在... 通过野外调查和现有文献资料,分析了色季拉山高寒地带植物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33科103属28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科77属236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4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占总种数的44.01%,西藏特有植物53种,占18.66%。在整个高山寒带中,草本有239种,占83.86%,其中多年生草本230种。植被区系组成、群落植物生活型和叶的性质等特征总体都反映了植被的温带性质。并阐述了该区高山植物对高山恶劣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高寒山地 植被 生态特征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卓巴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锦旭 邢震 郑维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对西藏野生卓巴百合(Lilium wardlii stapf)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选用球茎内层、基部的鳞片作为外殖体,转绿率最高;在参试的培养基中MS+BA0.5mg/kg+NAA0.5~1.0mg/kg的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FC)和不定芽的效果较好,MS+IBA1.0mg/kg对促... 对西藏野生卓巴百合(Lilium wardlii stapf)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选用球茎内层、基部的鳞片作为外殖体,转绿率最高;在参试的培养基中MS+BA0.5mg/kg+NAA0.5~1.0mg/kg的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FC)和不定芽的效果较好,MS+IBA1.0mg/kg对促进小鳞茎生根效果最佳;茎盘切块在MS+BA0.2~0.5mg/kg+NAA0.5~1.0mg/kg的培养基上能正常转绿,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活性碳有助于小鳞茎生根;组培苗移栽到松锯末中其成活率可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卓巴百合 组织培养 鳞片 茎盘 不定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杨小林 潘刚 金增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60-18962,18981,共4页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期和萌芽期时间相差不大;生殖生长物候期,洞嘎镇最早,其次是东如村和公仲村,然后是里龙乡,通麦村最晚。果实生长动态变化方面,就横径和纵径而言,果实横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洞嘎镇〉里龙乡〉公仲村〉东如村,果实纵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公仲村〉洞嘎镇〉里龙乡〉东如村;根系生长物候期,核桃根系开始活动期与芽萌动期相同,3月下旬出现新根,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中旬出现2次生长高峰,11月下旬停止生长。[结论]该结果揭示了西藏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初步规律,填补了西藏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物候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雪林 马和平 +2 位作者 刘务林 杨小林 金增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西藏核桃的选育提供参考。依照核桃的性状调查方法,研究了林芝地区4个居群8个核桃家系:朗县(LX1-4)、米林县(ML7-8)、林芝县(LZ5-6)和2个铁核桃家系:波密县(BM9-10)的叶型、不同居群核桃...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西藏核桃的选育提供参考。依照核桃的性状调查方法,研究了林芝地区4个居群8个核桃家系:朗县(LX1-4)、米林县(ML7-8)、林芝县(LZ5-6)和2个铁核桃家系:波密县(BM9-10)的叶型、不同居群核桃表型特征以及坚果特征。结果表明:顶叶长与宽之比LX2最大,ML7最小;复叶长与宽比例LZ5最大,BM10最小;复叶最长的为ML7,最短者为BM10。坚果质量:BM>LX>ML>LZ;仁坚比:LX>ML>LZ>BM;壳厚:BM>LZ>ML>LX。坚果纵横径比值最大的为BM9,最小的为LX1。林芝地区朗县核桃可作为优良家系进行繁殖,波密的铁核桃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选种和育种的优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铁核桃 西藏 居群 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3 位作者 黄界 潘刚 辛学兵 郑维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5-639,共5页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的衰弱 ,极易发生折倒 ,风害、雪压是诱发立木折倒死亡的直接原因。冷杉林死亡木的现存量为 111.53 t· hm- 2 ;C、N、P、K、Ca、Mg 6种养分元素的总贮量为 60 442 .69kg· hm- 2 ;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现存量大、养分贮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色季拉原始冷杉林 死亡木 养分贮量 养分分解 森林生态系统 急尖长苞冷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区高山寒带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罗建 郑维列 +1 位作者 潘刚 王景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9,共5页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高山寒带进行实地野外调查,鉴定统计得到种子植物285种,分属于33科103属,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科、77属、236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4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对该区域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属、种三级水平统计分析,初步...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高山寒带进行实地野外调查,鉴定统计得到种子植物285种,分属于33科103属,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科、77属、236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4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对该区域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属、种三级水平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其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地理成分简单,但特有现象明显,在种类上缺乏古老、原始的类型;从科、属和种的分布类型统计分析,基本上都是温带成分,反映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和区系的年青性,因而具有高寒区系的显著特色。在区系成分中存在较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表明了该区系具有明显的高原及高山植物区系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高山寒带 种子植物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其强 罗大庆 +3 位作者 方江平 卢杰 任德智 傅军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746-8749,共4页
以西藏林芝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应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价格法和生产成本法等,首次定量评价了林芝地区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定CO2、净化空气和游憩功能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林芝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 以西藏林芝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应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价格法和生产成本法等,首次定量评价了林芝地区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定CO2、净化空气和游憩功能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林芝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每年达到883.91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为651亿元;保护土壤价值为37.63亿元;固定CO2的价值为68.35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124.94亿元;游憩功能的价值为1.99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芝地区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更张沟高山松的天然更新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65-469,共5页
西藏更张沟距林芝地区(八一新村)西35km,地理位置是东经94°05′,北纬29°44′。该沟为泥石流冲击而成,由西南向东北延伸达30km,从海拔3120m上升到3700—4000m,面积约20km^2(包括两边山坡)。气候状况参考林芝县(海拔3000m,距更... 西藏更张沟距林芝地区(八一新村)西35km,地理位置是东经94°05′,北纬29°44′。该沟为泥石流冲击而成,由西南向东北延伸达30km,从海拔3120m上升到3700—4000m,面积约20km^2(包括两边山坡)。气候状况参考林芝县(海拔3000m,距更张沟53km)气象资料,年平均温度8.5℃,≥10℃积温2262.8℃,1月平均气温0.2℃,7月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654.1mm,年蒸发量1697.2mm,相对湿度63%,年日照时数2022.2,无霜期195.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藏高原自然景观谈特殊的风景美及其对园林营造的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维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40,50,共3页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没有到过西藏的人们的心目中,它充满了恐怖、荒凉,乃至意味着死亡。但它以其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进入它的腹地,观光、旅游.猎奇与冒险无疑是游人进藏的重要动机,但就其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没有到过西藏的人们的心目中,它充满了恐怖、荒凉,乃至意味着死亡。但它以其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进入它的腹地,观光、旅游.猎奇与冒险无疑是游人进藏的重要动机,但就其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以及游人对之的心理感受而言对我们营造园林亦有许多启发与帮助。本文将从西藏高原的台原景观,雪域景观,河谷景观和峡谷景观四个方面,谈谈风景美在西藏高原的特殊表现,以及对我们现代造园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造园林 自然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经济效益与森林永续利用的一致性——兼及西藏林区生态经济型森林经理实施的企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凤翔 《生态经济》 1992年第6期26-30,共5页
作者认为,在森林经营中,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持久发挥,既以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堤,又为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保证,两方面的目标和效益是一致的。作者并探讨了西藏林区永续利用经营的指导原则与实施。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森林永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西藏秦艽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洪池 罗建 《西藏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掌握色季拉山西藏秦艽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群落结构特征,在色季拉山西藏秦艽集中分布地段进行了样地设置调查,记录其生境条件、物种组成及群落内植物的盖度、多度等信息,并对群落内的植物种组成、重要值特性、多样性指数、区系特征... 为掌握色季拉山西藏秦艽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群落结构特征,在色季拉山西藏秦艽集中分布地段进行了样地设置调查,记录其生境条件、物种组成及群落内植物的盖度、多度等信息,并对群落内的植物种组成、重要值特性、多样性指数、区系特征、生活型、种群频度以及各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色季拉山西藏秦艽主要分布在海拔3 100~4 100 m的范围内,生境以林地边缘为主,坡向多且分散,坡度较缓,坡位多为下坡位。调查群落内维管束植物共有132种,隶属39科95属,双子叶植物在物种组成上占据较大比例。在群落植物的重要值结果分析上,草本植物为调查群落内的优势植物,构成群落植物的主体。群落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以草本层为最高。群落植物在科、属和种的区系分布上共有10个分布类型和7个变型,绝大多数植物科、属和种分布类型集中在北温带分布和世界分布类型上。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分布最多,共有42种,占总种数的31.81%,高位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相对匮乏。群落间相似性分析结果,10个调查群落被划分为4个类群。结论:色季拉山西藏秦艽群落植物的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在区系分布上有强烈温带性质,这与西藏秦艽生长和分布特性相一致。此次西藏秦艽的生境资源条件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秦艽 濒危植物 群落特征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鲁朗林区云杉引种研究初报
15
作者 罗大庆 薛会英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9,共2页
通过对鲁朗林区采伐迹地引种云杉人工更新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林区引种云杉进行迹地更新现阶段生长良好,为适地适树引种造林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云杉 引种 西藏 鲁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濒危植物巨柏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国强 罗大庆 王景升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巨柏天然分布区的样地调查,并结合实验与长期的观测,研究了巨柏的地理分布、物候特性、繁殖特性和光合特性以及个体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1)巨柏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2)巨柏雌雄花期不同步,结实率低,种... 通过对巨柏天然分布区的样地调查,并结合实验与长期的观测,研究了巨柏的地理分布、物候特性、繁殖特性和光合特性以及个体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1)巨柏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2)巨柏雌雄花期不同步,结实率低,种子千粒重仅为2.70g;(3)巨柏种子活力最高只有39.8%,平均只达到34.6%,室内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较低,平均只达到32.67%,巨柏在自然分布区的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4)巨柏苗木适合在23℃、相对湿度6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巨柏自然分布区的条件不利于苗木生长;(5)自然环境条件下,巨柏光合速率表现为单峰形曲线,能有效积累光合产物,为巨柏在逆境中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6)巨柏群落科属组成丰富,乔木层树种组成单一,种群结构多为衰退型。种子萌发困难、结实率低、外界干扰是导致巨柏濒危的主要原因。除了对迁地保护进行深入研究,扩大繁殖和栽培外,对巨柏的保护应立足于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柏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濒危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
17
作者 徐迪 方江平 屈兴乐 《高原农业》 2022年第3期283-291,共9页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基于西藏地区生态安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压力-状态...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基于西藏地区生态安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西藏自治区2008~2017年的森林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显示,西藏地区2008~2014年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在动态恶化,2008~2010年处于“临界安全”等级,2011~2014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2015~2017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但仍处在“较不安全”等级;导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恶化的因素主要是单位森林面积蓄积量、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封山育林面积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1 位作者 徐阿生 鲁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3-711,共9页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即中度干扰)、较大的林分郁闭度和较矮的林冠层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干旱河谷现象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也有影响。2)群落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征。3)群落种间较高的正负关联比理论上说明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生态习性和分布差异造就了种间的联结和协变格局。海拔梯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各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4)结合种-环境DCCA排序结果、种间关系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川滇高山栎群落中除川滇高山栎之外的48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川滇高山栎 物种多样性 D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外生菌根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安红梅 徐阿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踏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踏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物种多样性 生境 经济价值 色季拉山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独一味属一新变型——白花独一味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书丽 兰小中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6-1267,共2页
描述了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的1个新变型——白花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 f.albiflora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淡紫色、红紫色或粉红褐色,而新... 描述了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的1个新变型——白花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 f.albiflora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淡紫色、红紫色或粉红褐色,而新变型花瓣为白色,花萼为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独一味属 白花独一味 新变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