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德庆卓嘎 尼玛卓嘎 +1 位作者 次仁 次仁曲宗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文章基于2018—2019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和交通部门联合开展的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普查数据,分析了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高速公路风险隐患点分布广泛,总体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 文章基于2018—2019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和交通部门联合开展的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普查数据,分析了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高速公路风险隐患点分布广泛,总体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的风险隐患点集中在拉萨至林芝路段、泽当至拉萨路段;风险隐患点的路基岩土类型以碎石土为主,风险隐患点与植被覆盖率有一定的关联性;影响西藏高速公路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依次为路面结冰、强降雪、强降雨、大风,尤其林芝段大部分路段为高架桥,冬季易结冰,风险较大。据此,文章提出了一套适合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方法,即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理信息、灾害风险类型等多种影响因子,结合现有的中尺度预报模式及前端预报产品,获得影响西藏高速公路交通的关键气象要素、区域特征和重点季节,进而划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高影响天气风险指标,并根据西藏公路交通具体情况进行订正,形成了逐3 h、6 h或24 h发布的未来7 d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风险评估服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速公路 灾害性天气 预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8
2
作者 次仁曲珍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6期99-100,共2页
根据西藏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雷电、洪涝、冰雹、雪灾、大风、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并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 西藏 气象灾害 特征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的变革 被引量:4
3
作者 次仁德吉 方乐群 宗吉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4期127-127,共1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形成,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兴起,媒体融合促进了气象信息的传播。在融媒体时代,如...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形成,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兴起,媒体融合促进了气象信息的传播。在融媒体时代,如何乘科技发展之大潮,最大限度发挥气象信息作用,服务公众,服务社会,需要不断思考。本文重点分析了融媒体的特点及给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气象服务 传播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如何与时俱进
4
作者 达瓦次仁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9期168-168,共1页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应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准确、更有深度的气象服务。本文从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入手,在对目前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同时,简单论述如何使电视气象服...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应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准确、更有深度的气象服务。本文从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入手,在对目前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同时,简单论述如何使电视气象服务节目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 发展现状 与时俱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2年西藏色林错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志刚 杜军 林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3-621,共9页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2年色林错流域TXx、TNn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Nn升幅更大,达1.10℃/10a。极端气温暖指标(TNx、TX90p、TN9...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2年色林错流域TXx、TNn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Nn升幅更大,达1.10℃/10a。极端气温暖指标(TNx、TX90p、TN90p)和生长季长度(GSL)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极端气温冷指标(FD、ID、TX10p、TN10p)和DTR为显著的下降趋势。流域绝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比全球、全国和青藏高原偏大,特别是TN90p的变幅最大。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TNn、TX90p、TN90p和DTR呈逐年代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冷指数和GSL为下降趋势。从时间转折上看,各项极端气温指数均有突变发生,突变点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最低气温及与之相关的极端气温冷指数的显著上升与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突变 色林错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高压东伸对西藏高原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志强 薛改萍 何晓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西藏高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5—9月967个伊朗高压东伸影响高原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西藏高原降水分布类型分为大雨型、中雨型、小雨型和无雨型四类分布,分别有158、516、165和128 d;当伊朗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西藏高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5—9月967个伊朗高压东伸影响高原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西藏高原降水分布类型分为大雨型、中雨型、小雨型和无雨型四类分布,分别有158、516、165和128 d;当伊朗高压脊线偏北(南)时,500 hPa的南北气流辐合偏强(弱),200 hPa辐散偏强(弱),高原上的降水偏大(小);伊朗高压东伸除直接影响西藏高原的环流外,当其脊线偏北(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强度偏强(弱),导致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多(少),高原降水偏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高压 西藏高原 汛期降水 环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18年西藏地区雷电灾害时空分布及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多吉次仁 德庆卓嘎 +1 位作者 旦增伦珠 边巴次仁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0年第3期30-35,共6页
文章利用1998-2018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在1998-2008年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8-2018年呈减少(或平稳)趋势;从雷电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山南南部、拉... 文章利用1998-2018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在1998-2008年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8-2018年呈减少(或平稳)趋势;从雷电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山南南部、拉萨大部和那曲西部是闪电多发区。因雷击造成人员或牲畜伤亡、家用电器和房屋损毁等均集中发生在农牧区,城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时空分布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C水汽通道资料反映的西藏高原水汽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薛改萍 林志强 德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10589-10594,共6页
利用2007~2009年逐时FY2C静止气象卫星水汽通道观测资料、T213垂直速度分析场分析了西藏高原水汽的空间分布,指出西藏高原有3条水汽通道,水汽来源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阿拉伯海。高原水汽日变化特点是昼弱夜强,与西藏地区降水昼晴... 利用2007~2009年逐时FY2C静止气象卫星水汽通道观测资料、T213垂直速度分析场分析了西藏高原水汽的空间分布,指出西藏高原有3条水汽通道,水汽来源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阿拉伯海。高原水汽日变化特点是昼弱夜强,与西藏地区降水昼晴夜雨的特征一致。地形影响水汽分布形式,进而影响降水分布特征,分析西藏高原降水分布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水汽通道 水汽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2017年8月8—11日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次仁曲宗 多吉次仁 尼玛卓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7期72-74,76,共4页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地面形势分析、FY-2C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等资料,诊断分析了2017年8月8—11日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017年8月8—11日西藏高原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中,欧亚中高纬呈"...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地面形势分析、FY-2C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等资料,诊断分析了2017年8月8—11日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017年8月8—11日西藏高原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中,欧亚中高纬呈"三槽一脊"型,高原中东部低涡切变线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017年8月8—11日强降水过程气旋性涡度可达-2.0×10^(-5)/s,物理量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200 hpa附近正散度为1.0×10^(-5)/s,高层的抽吸效应和上升运动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受到西太副热带高压外围偏西南气流的影响,向高原不断输送水汽;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水汽凝结,强对流云系的云顶亮温达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低涡切变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两次历史性暴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10
作者 旦增伦珠 巴桑扎西 +1 位作者 多吉次仁 普布扎西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140-148,共9页
利用TRMM 3B42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西藏高原2008年10月26—29日和2013年10月13—14日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以错那县为主的藏东南地区暴雪过程属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型,主要的影响系统是500 ... 利用TRMM 3B42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西藏高原2008年10月26—29日和2013年10月13—14日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以错那县为主的藏东南地区暴雪过程属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型,主要的影响系统是500 hPa上南支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013年以聂拉木县为主的藏南地区暴雪过程则属于印度低压型,主要的影响系统是850 hPa上的低压系统及低空急流,500 hPa上印度北部低涡气旋和孟加拉湾北部高压单体;2008年暴雪过程的暴雪区域在水汽通量带左侧,而2013年暴雪区域在水汽通量高值中心前方;2008年暴雪过程的物理量配置比2013年暴雪过程更好。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暴雪落区和高湿区相对应,湿层厚度也基本一致;暴雪落区与水汽通量辐合区相一致;上升运动区与暴雪落区相对应;暴雪区域都位于能量锋区上,锋区两侧中低层冷暖气流汇合加剧暴雪区域的垂直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形势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分布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卓嘎 德吉卓玛 尼玛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666,共10页
采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4年逐月土壤湿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格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 采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4年逐月土壤湿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格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区域平均的土壤湿度显示出高原土壤春季最为干燥,秋季和夏季较为湿润的分布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大部的年、季节土壤湿度均呈缓慢增加趋势,年、季土壤湿度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基本上呈减少趋势,21世纪00年代开始则呈缓慢增加趋势。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长江中下游降水量基本呈负相关关系。通过信度检验的负相关区在6月位于高原东北部和西南部,7月位于高原南部,且高原西北部分区域春季土壤湿度与7月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高原春季土壤湿度通过对高原地表温度的作用,进而影响到高原热力特征、大气环流以及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湿度 长江中下游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支槽的客观识别方法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林志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4-689,共6页
基于槽的客观识别方法,提出南支槽强度定义,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 Pa高度场识别了1953 2012年冬半年逐日南支槽分布,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小波分析等分析了近60年南支槽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支槽年... 基于槽的客观识别方法,提出南支槽强度定义,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 Pa高度场识别了1953 2012年冬半年逐日南支槽分布,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小波分析等分析了近60年南支槽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支槽年平均活动频次为46.4次,活动最频繁区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南侧(90°E 92.5°E),强度自西向东减弱;1月和5月的活动频次最高,1月和2月的强度最大;近60年南支槽活动频次有增加趋势,每年平均增加0.12次,在1960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前年平均为39.8次,之后年平均为47.5次;最显著周期为7年。对南支槽不同位置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合成分析表明,南支槽前为水汽输送异常大值区,该水汽输送大值区随南支槽东移而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支槽 客观识别 青藏高原 槽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高影响天气指标及实况数据订正反演
13
作者 格央 德庆卓嘎 次旦巴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2-798,共7页
针对青藏铁路运营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在吸收国内外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服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结冰、积雪、雷电、暴雨等8个铁路高影响天气要素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区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通用于西藏高原铁路的交通气象指数预报模型... 针对青藏铁路运营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在吸收国内外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服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结冰、积雪、雷电、暴雨等8个铁路高影响天气要素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区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通用于西藏高原铁路的交通气象指数预报模型,并基于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工具,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铁路沿线天气实况的订正反演。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实现了对西藏铁路沿线降雨、降雪、大风等高影响天气要素的客观预报和实况反演,有效提高了西藏高原铁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监测能力,对提高铁路的运营率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高影响天气 预报方法 订正反演 实况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突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应对
14
作者 张歆平 普布卓玛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4期14-14,共1页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以下简称"国突平台")建设是国家开展应急管理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增强国家整体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在简要概括国突平台的同时,分析了建设中...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以下简称"国突平台")建设是国家开展应急管理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增强国家整体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在简要概括国突平台的同时,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推进国突平台建设的处理应对措施,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突平台 发展现状 问题 处理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