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信息化系统工程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富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8期138-139,14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强。在气象服务工作中,要有效提升气象服务质量,需保证气象要素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设备在气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强。在气象服务工作中,要有效提升气象服务质量,需保证气象要素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设备在气象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观测人员对气象装备有较大的依赖性,很难适应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文章在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系统工程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具体应用,最后给出了几点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路,以充分发挥气象技术装备的最大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装备保障 信息化 应用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及预报失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奚凤 代华光 +3 位作者 余燕群 卓玛 丹增诺布 旦增冉珍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6期93-96,102,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4卫星云图资料、拉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7月9日20∶00发生在拉萨及其周边的异地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中尺度系统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数值预报检验以及预报...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4卫星云图资料、拉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7月9日20∶00发生在拉萨及其周边的异地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中尺度系统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数值预报检验以及预报失误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预报中,需要多考虑较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激发的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2)此次拉萨强降水为高空槽东移过程中携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低压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拉萨上空交绥的过程中激发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强度和移动路径以及地面辐合线是预报此次强降水、局部大雨落区的关键因素;(3)数值预报产品虽已成为天气预报日常业务中的重要参考资料,但西藏强降水多是由中小尺度系统以及地形因素引起的,因此预报能力有较大误差;(4)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以及卫星云图的发展变化对西藏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参考;(5)对于强降水的预报,数值预报很难报出落区和量级;(6)低空强烈的水汽辐合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暴雨发生前的不稳定能量为暴雨的发生提供有利的热力条件。拉萨位于高原东坡(河谷地带),有地形的阻挡和加热作用,是大气不稳定能量聚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强对流 不稳定能量 预报失误 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及其周边地区雷电活动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周筠珺 孙凌 +1 位作者 杨静 胡初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9-1315,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西南及其周边地区雷电的活动特征,利用搭载于卫星上的光学瞬变探测器(OTD)和闪电成像传感器(LIS)所取得的资料,通过不同尺度的时空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由于西南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地形及下垫面性质差异较大,使得...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西南及其周边地区雷电的活动特征,利用搭载于卫星上的光学瞬变探测器(OTD)和闪电成像传感器(LIS)所取得的资料,通过不同尺度的时空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由于西南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地形及下垫面性质差异较大,使得这一地区雷电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其中在青藏高原南侧分布得最多,其次是在青藏高原东部及东南部边缘和在四川盆地及邻近的城市群内也是雷电的多发区;雷电的年平均日变化特征在这些地区基本一致,但雷电数峰值出现的时段随纬度减小有逐渐后延的趋势;雷电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雷电的年际变化基本上为准3a的周期,且受ElNi灳o和LaNi灳a等气候异常事件的影响较大;雷电涛动响应指数(SOFI)可以较好地指示雷电的异常变化。ElNi灳o年雷电数距平在北纬31°以北、东经106°以西为负距平区域,其它的则为正距平区域;而LaNi灳a年雷电数距平特征则恰好与ElNi灳o年的相反。研究表明,OTD和LIS资料对于区域雷电气候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活动 光学瞬变探测器 闪电成像传感器 监测 西南地区 时空分布 雷电涛动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一次浮尘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晓红 次仁德吉 林志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73,共5页
2007年1月15—17日拉萨地区出现了一次浮尘天气,造成空气质量污染,能见度下降;拉萨地区的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受到了较大影响。应用欧洲中心客观分析场资料和逐日观测资料,主要从天气形势和气候特征分析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空... 2007年1月15—17日拉萨地区出现了一次浮尘天气,造成空气质量污染,能见度下降;拉萨地区的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受到了较大影响。应用欧洲中心客观分析场资料和逐日观测资料,主要从天气形势和气候特征分析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空气污染的局地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由于冷暖空气在高原地区对峙,温度梯度和锋区加强;以及200hPa高空西风急流的影响,引发西藏地区大风,使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至拉萨。加之拉萨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大气层结稳定,风速较小或静风,导致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最后,给出了拉萨浮尘天气预报的思路,为拉萨浮尘天气的准确预报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尘 能见度 混合层 大气层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春季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晓红 林志强 +2 位作者 罗布坚参 唐叔乙 次仁德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60,I0004,共7页
利用拉萨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欧洲中心500hPa分析场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4月27—28日发生在拉萨的雷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过程是在乌拉尔山冷空气南下,加剧了高原低涡切变辐... 利用拉萨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欧洲中心500hPa分析场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4月27—28日发生在拉萨的雷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过程是在乌拉尔山冷空气南下,加剧了高原低涡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的条件下产生的;雷达径向速度图和VAD风廓线均显示出非常明显的低层暖平流结构、低空急流及垂直风切变特征;γ中尺度气旋式涡旋扰动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导致雷暴云发展,回波顶增高,40dBz回波顶高伸展到7.0km左右;CAPE值、垂直风切变、γ中尺度气旋性扰动以及低层暖平流对拉萨雷暴天气预警、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给出了拉萨雷暴天气预报思路与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闪电频数 电流幅值 对流不稳定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貌区域内的地闪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畅 赵鹏国 +2 位作者 周筠珺 胡荣 瞿婞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根据2005-2008年四川雷电监测定位网测得的地闪及该时段内的相关天气资料,运用气候学分析方法,对地处复杂地貌区域内的四川及其周边临近区域的地闪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闪密度分布与其地貌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年平均... 根据2005-2008年四川雷电监测定位网测得的地闪及该时段内的相关天气资料,运用气候学分析方法,对地处复杂地貌区域内的四川及其周边临近区域的地闪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闪密度分布与其地貌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年平均地闪密度在"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南部丘陵"依次形成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分布格局,其最大值超过了1000次/格点,而年平均正地闪密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甘孜州南部的稻城县,其值则超过了50次/格点。在地闪发生的主要季节总地闪频数随纬度变化的最大值出现在北纬30°附近,这与Hadley与Ferrel环流在北纬30°附近形成的下沉气流有关。各年逐月的正地闪占总地闪的百分率分布基本均呈"V"型。在川西高原以东区域的地闪日变化中夜间有两个平均地闪频数的峰值出现,而在川西高原地区只有午后出现一个平均地闪频数的峰值。各雷暴过程中,在冰雹直径3~10mm的区间内,平均正地闪百分比变化与冰雹直径呈正比;最大的平均正地闪百分比30%,与22mm的冰雹直径相对应;16.98%的平均正地闪百分比与10mm的冰雹直径对应,其出现的概率最大超过了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貌区域 地闪 Hadley与Ferrel环流 冰雹尺度 正地闪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冬季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
7
作者 次仁朗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180-186,共7页
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48~2011年全球逐月分析资料,对月平均资料进行整层积分并通过EOF方法,研究我国东部冬季水汽输送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12、1、2月份水汽输送在纬向上均为西风方向的水汽输送,异常大值区位于太平洋一带... 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48~2011年全球逐月分析资料,对月平均资料进行整层积分并通过EOF方法,研究我国东部冬季水汽输送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12、1、2月份水汽输送在纬向上均为西风方向的水汽输送,异常大值区位于太平洋一带;在经向上12、1、2月份水汽输送均为南风方向的水汽输送,异常大值区位于云南一带。第1空间模态,12、1月份在105°E以东水汽输送的方向分别为东南风、东北风方向的平流输送,2月份在120°E以东水汽输送的方向为东南风方向的平流输送;第2空间模态,12月份在110°E以东、1月份在90°E以东的水汽输送的方向均为偏南风方向的平流输送,2月份在105°E以东水汽输送的方向为西南风方向的平流输送;第3空间模态,12月份在105°E以东水汽输送的方向为西南风方向的平流输送,1月水汽输送在东南地区是西南风方向的平流输送,2月份在95°E以东水汽输送的方向为偏南风方向的平流输送。前3个模态时间序列表明我国东部水汽输送存在明显年际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年代际变化 我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