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ELISA法进行西藏牦牛牛支原体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冬经 王子 +5 位作者 唐吴双 徐业芬 索朗斯珠 参木友 达娃央拉 牛家强 《高原农业》 2018年第5期497-502,共6页
为了摸清近年来西藏各地区牦牛支原体感染情况。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西藏全区的2126份牦牛血清进行牛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994份,其阳性率为46.75%。从西藏七地的具体情况来看,其阳性率分别为:林芝57.14%... 为了摸清近年来西藏各地区牦牛支原体感染情况。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西藏全区的2126份牦牛血清进行牛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994份,其阳性率为46.75%。从西藏七地的具体情况来看,其阳性率分别为:林芝57.14%(40/70)、昌都46.73%(229/490)、拉萨53.24%(41/77)、山南16.67%(4/24)、日喀则47.81%(491/1027)、阿里55.21%(143/259)、那曲25.70%(46/179)。结果表明西藏各地牦牛支原体感染均比较严重,且大部分地区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支原体 ELISA法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株西藏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刚 赵燕娟 +1 位作者 索朗斯珠 翟新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211-214,共4页
为了解38株西藏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亚型流行及耐药性情况。利用药敏试验、PCR检测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研究。ESBLs检... 为了解38株西藏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亚型流行及耐药性情况。利用药敏试验、PCR检测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研究。ESBLs检测结果显示,在初筛以及确认试验中,有21株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检测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5.3%。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有3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U,检出率为89.5%;13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1,检出率为34.2%;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9,检出率为10.5%;30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TEM,检出率为78.9%;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XA及SHV基因型。药敏检测结果显示,38株牦牛源肠产毒素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等均表现为高度耐药,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氯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2%、50.0%、86.8%、73.7%;仅对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等表现为敏感。说明目前西藏地区产ESBLs菌株的确存在,且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以CTX型为主,TEM型次之。ESBLs的产生能明显增加菌株的耐药性,提示我们在临床用药中,不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而且还要注意结合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大肠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牛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冬经 陈建春 +3 位作者 徐业芬 索朗斯珠 苏中华 牛家强 《甘肃畜牧兽医》 2018年第6期77-79,共3页
为了解近年来西藏各地牦牛牛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7年采集的436份牦牛血清进行了牛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本次检测的平均阳性率为46.10%(201/436),其中林芝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96%(17/27);... 为了解近年来西藏各地牦牛牛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7年采集的436份牦牛血清进行了牛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本次检测的平均阳性率为46.10%(201/436),其中林芝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96%(17/27);昌都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6.81%(44/94);拉萨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5.26%(21/38);日喀则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7.83%(44/92);阿里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5.43%(51/92);那曲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5.64%(20/78);山南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6.67%(4/15)。七个地区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林芝(62.96%)、阿里(55.43%)、拉萨(55.26%)、日喀则(47.83%)、昌都(46.81%%)、山南(26.67%)、那曲(25.64%)。结果表明,目前西藏牦牛牛支原体感染状况不容乐观,且各地之间感染率有较大差异,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支原体 ELISA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的遗传进化、分子特征和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义兴 孟朝轶 +6 位作者 符汉宇 王运路 刘博华 徐业芬 包玉花 牛家强 索朗斯珠 《高原农业》 2023年第1期40-49,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的遗传进化、分子特征和抗原性。从一株西藏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中获得OmpH基因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在线对OmpH基因编码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的遗传进化、分子特征和抗原性。从一株西藏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中获得OmpH基因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在线对Omp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理论分子质量、理论等电点、亲水性和疏水性、跨膜结构、结构域、二、三级结构及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OmpH基因全长1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西藏牦牛源Pm的OmpH基因与新疆牦牛源的同源性最近。OmpH蛋白的分子特性分析发现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较为稳定,具有信号肽结构,所有序列均在膜外,无跨膜结构,属于分泌型蛋白,在PFAM数据库中存在Porin_1结构域及低复杂性区域;该蛋白的二、三级蛋白结构分析发现分子同源三聚体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占比45.35%,结构较为稳定。抗原性分析OmpH蛋白的保护性抗原的总体预测为0.6945,高出正常阈值0.2945。OmpH具有抗原性的可能性较大,可作为免疫原性蛋白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的较佳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H基因 遗传进化 分子特征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Nramp1基因mRNA组织表达谱及其相关miRNAs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温东旭 张雷 +7 位作者 索朗斯珠 牛家强 王玉恒 贡嘎 旦巴次仁 席广银 郭敏 徐业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6-1586,共11页
旨在探究牦牛Nramp1基因mRNA及可能靶定Nramp1的miRNAs组织表达谱。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对牦牛Nramp1基因的mRNA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argentScan和miRBase软件预测牦牛可能靶定Nramp1基因的miRNAs,并利用加PloyA尾法RT-PCR技... 旨在探究牦牛Nramp1基因mRNA及可能靶定Nramp1的miRNAs组织表达谱。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对牦牛Nramp1基因的mRNA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argentScan和miRBase软件预测牦牛可能靶定Nramp1基因的miRNAs,并利用加PloyA尾法RT-PCR技术分析miRNAs在肝、脾、肺、肾、后腿骨骼肌、卵巢、小肠、颌下淋巴结、大肠、肠系淋巴结10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Nramp1基因mRNA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脾、颌下淋巴结及肺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肾、大肠、肠系淋巴结组织(P<0.01),显著高于小肠组织表达量(P<0.05)。预测到可能靶定牦牛Nramp1基因的miRNAs共有201个,从中选择6个进行表达谱分析,发现bta-miR-106a、bta-miR-20b、bta-miR-17-5p在牦牛免疫组织脾、颌下淋巴结、肠系淋巴结中,bta-miR-93、bta-miR-106b、bta-miR-20a在牦牛免疫组织颌下淋巴结、肠系淋巴结中均与Nramp1基因mRNA共表达,但是bta-miR-93、bta-miR-20a、bta-miR-106a、bta-miR-17-5p和bta-miR-20b在颌下淋巴结和肠系淋巴结间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bta-miR-106a、bta-miR-20b在颌下淋巴结、肠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脾组织表达量(P<0.01),bta-miR-106b在颌下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肠系淋巴结组织表达量(P<0.01)。Nramp1基因mRNA在牦牛体内广泛表达说明其可能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bta-miR-93、bta-miR-20b、bta-miR-106a、bta-miR-106b、bta-miR-20a和bta-miR-17-5p与Nramp1基因mRNA在免疫组织中的共表达表明二者可能具有靶向调控关系参与免疫调控作用,但二者是否存在真实的靶向调控以及其调控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Nramp1基因 MIRNA 组织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美娴 卓玛 +3 位作者 赵燕娟 王刚 吴庆侠 索朗斯珠 《高原农业》 2019年第4期430-436,共7页
为了解藏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并摸索出适合的分离鉴定方法,试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鉴定的方法对从西藏林芝市西藏农牧学院临床兽医大楼散养藏鸡中采集的37份粪样中分离到的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研... 为了解藏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并摸索出适合的分离鉴定方法,试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鉴定的方法对从西藏林芝市西藏农牧学院临床兽医大楼散养藏鸡中采集的37份粪样中分离到的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所分离到的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大肠杆菌,本试验分离到的8株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基本保持一致,16S rRNA序列的鉴定也显示符合大肠杆菌的特性,测序比对发现分离株与产毒性大肠杆菌同源性达到99%以上。说明西藏地区林芝市藏鸡群中有大肠杆菌病分布且8株分离菌株是5类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一种,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提示我们在临床中要正确用药,加强本地区的饲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藏鸡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生化试验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Smad 4基因3′UTR区双荧光素酶载体构建及与bta-miR-146a的靶向验证 被引量:5
7
作者 牛家强 王玉恒 +5 位作者 索朗斯珠 强巴央宗 徐业芬 郭敏 程玲华 杨士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6-1376,共11页
旨在鉴定牦牛Smad4基因与bta-miR-146a的靶向关系,为探究它们在牦牛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可能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miRBase数据库和MEGA 6.0软件分析miR-146a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同时利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其潜在靶基因,... 旨在鉴定牦牛Smad4基因与bta-miR-146a的靶向关系,为探究它们在牦牛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可能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miRBase数据库和MEGA 6.0软件分析miR-146a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同时利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其潜在靶基因,通过构建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进行靶向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iR-146a成熟序列在脊椎动物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并预测到178个与卵巢卵泡发育相关的潜在靶基因,从中选取Smad4基因分析发现其3′非编码区域(3′UTR)与bta-miR-146a存在结合位点;进一步成功构建牦牛Smad4基因3′UTR野生型及突变型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bta-miR-146amimic对牦牛Smad4基因3′UTR野生型报告质粒荧光活性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分别与突变型及NC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初步证实,牦牛Smad4基因是bta-miR-146a的靶基因,从而提示btamiR-146a可能通过调控Smad4基因在牦牛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bta-miR-146a SMAD4 荧光素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牛支原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严明帅 徐业芬 +2 位作者 张冯禧 索朗斯珠 牛家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99-102,105,共5页
为了解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牛支原体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3种动物血清和4个厂商的琼脂,按照5%、10%、15%的血清浓度依次制备了9种液体培养基,分别进行了牛支原体生长试验;在此基础上,用4个厂商的琼脂依次制备了4种固体培养基,分别进行了牛... 为了解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牛支原体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3种动物血清和4个厂商的琼脂,按照5%、10%、15%的血清浓度依次制备了9种液体培养基,分别进行了牛支原体生长试验;在此基础上,用4个厂商的琼脂依次制备了4种固体培养基,分别进行了牛支原体生长试验;通过对液体培养基OD值的测定和对固体培养基性能指标评价来判断牛支原体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牛支原体在9种液体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且培养至60 h时其OD值达到最大;在添加血清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添加马血清培养基的OD值与添加猪血清或胎牛血清培养基的OD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添加相同类型血清的情况下,添加猪血清或胎牛血清的各培养基之间的OD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马血清的各培养基之间的OD值相比,添加量10%和15%与5%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10%与15%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固体培养基的指标性能评分分别为9(BD公司)、7(香港某公司)、5(上海某公司)、6分(成都某公司)。说明添加10%马血清的液体培养基最适宜牛支原体生长,固体培养基应在此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BD公司的琼脂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最适宜牛支原体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培养基组分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海绵吸附”bta-miR-146a的lncRNA筛选及靶向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运路 孟朝轶 +4 位作者 姚一龙 郭敏 牛家强 索朗斯珠 徐业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869,共11页
【目的】筛选牦牛卵泡发育过程中可能对靶向Smad家族成员4(Smad family member 4,Smad4)基因的bta-miR-146a具有“海绵吸附”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方法】使用miRanda和RNAhybrid数据库对靶向牦牛bta-miR... 【目的】筛选牦牛卵泡发育过程中可能对靶向Smad家族成员4(Smad family member 4,Smad4)基因的bta-miR-146a具有“海绵吸附”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方法】使用miRanda和RNAhybrid数据库对靶向牦牛bta-miR-146a的lncRNA进行预测;采集牦牛卵巢,分离健康、闭锁卵泡,用Trizol法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PCR检测所预测lnc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筛选lncRNA和bta-miR-146a/Smad4在牦牛健康、闭锁卵泡中的表达情况;构建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将其与bta-miR-146a-mimics、mimics NC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试验共筛选出7个可能对靶向Smad 4基因的bta-miR-146a具有“海绵吸附”作用的lncRNAs,其中的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在牦牛卵泡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lncRNAs(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bta-miR-146a和Smad 4基因mRNA在牦牛健康和闭锁卵泡中共表达,且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和Smad 4基因mRNA在牦牛健康卵泡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闭锁卵泡(P<0.05),bta-miR-146a在牦牛健康卵泡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闭锁卵泡(P<0.01)。试验成功构建牦牛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野生型及突变型pmirGLO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bta-miR-146a mimics对牦牛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WT具有极显著下调作用(P<0.01)。【结论】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bta-miR-146a和Smad 4基因mRNA可能在牦牛卵泡发育或闭锁过程中存在调控机制,并在体外初步证实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与bta-miR-146a具有“海绵吸附”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lncRNA-ENSBGRT00000000387.1在牦牛卵泡中的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海绵吸附 lncRNA bta-miR-14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MDCK细胞IFN-β1编码序列的敲除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兴林 恽君雯 +4 位作者 陈丽 宋伟 侯继波 冯磊 徐业芬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59-65,共7页
为了建立高品质的犬肾(MDCK)单克隆细胞系,使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MDCK细胞IFN-β1基因的敲除,构建细胞培养禽流感病毒(AIV)增殖体系。首先,根据CRISPR/Cas9系统的技术要求构建了Cas9表达载体和sgRNA载体;然后,用3种载体共转染MDCK细胞... 为了建立高品质的犬肾(MDCK)单克隆细胞系,使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MDCK细胞IFN-β1基因的敲除,构建细胞培养禽流感病毒(AIV)增殖体系。首先,根据CRISPR/Cas9系统的技术要求构建了Cas9表达载体和sgRNA载体;然后,用3种载体共转染MDCK细胞,通过GFP阳性特征分选单细胞克隆,单细胞克隆培养在96孔板中。通过PCR扩增和对IFN-β1靶序列进行测序,确定了阳性MDCK单细胞克隆中IFN-β1的敲除。结果成功构建了具有IFN-β1敲除的MDCK单细胞克隆细胞系,与原始细胞相比,该细胞系的病毒增殖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犬肾(MDCK)细胞 IFN-β1 禽流感病毒(AIV) 增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市牛支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明帅 苏中华 +4 位作者 王冬经 王子 唐无双 索朗斯珠 牛家强 《高原农业》 2020年第2期162-165,177,共5页
为了全面了解牛支原体在西藏林芝市牦牛、犏牛、黄牛群中的感染状况,本研究从林芝市分别采集黄牛、牦牛、犏牛血清各46头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牛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林芝市牛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48%。其... 为了全面了解牛支原体在西藏林芝市牦牛、犏牛、黄牛群中的感染状况,本研究从林芝市分别采集黄牛、牦牛、犏牛血清各46头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牛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林芝市牛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48%。其中牦牛阳性率为54.31%;犏牛阳性率为47.83%;黄牛阳性率为43.48%。显著性分析显示,牦牛、犏牛、黄牛阳性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牛支原体在西藏林芝市黄牛、牦牛、犏牛群中广泛存在与流行,牛群中呼吸道疾病防控中,应考虑牛支原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犏牛 黄牛 牛支原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TLR-4基因3′-UTR区扩增克隆及相关miRNAs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栗亮亮 温东旭 +6 位作者 徐业芬 王运路 常新明 赵启涵 秦忠璞 索朗斯珠 牛家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9,14,共5页
本试验采用构建DNA混池和测序的方法,对西藏、青海341头牦牛TLR-4基因3′-UTR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筛选,然后用DNAMAN 8.0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并通过TargetScan 7数据库预测牦牛TLR-4基因3′-UTR区的微小RNAs(miRNAs)的可能... 本试验采用构建DNA混池和测序的方法,对西藏、青海341头牦牛TLR-4基因3′-UTR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筛选,然后用DNAMAN 8.0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并通过TargetScan 7数据库预测牦牛TLR-4基因3′-UTR区的微小RNAs(miRNAs)的可能靶定。结果显示,牦牛TLR-4基因3′-UTR区可能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为A^(380)G和A^(382)G,通过TargetScan7数据库在线预测到牦牛TLR-4基因3′-UTR区共18个miRNAs可能靶定。本试验为牦牛TLR-4基因3′-UTR区可能存在的A^(380)G和A^(382)G突变位点与所预测的miRNAs之间靶向验证提供了初步理论根据,提示可通过分子水平进行抗病育种提高牦牛群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TLR-4基因 3′-UTR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