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本时期文献的摘录和附益
1
作者 伏俊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0,共10页
春秋之前的写本文献主要是“官府文献”,其功能是“典藏”,用于国家重要典礼或贵族的“六艺”教育。战国以来,用于士人交流的“非官府文献”开始流行。这类文献在文本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流动性,而摘录和附益是流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春秋之前的写本文献主要是“官府文献”,其功能是“典藏”,用于国家重要典礼或贵族的“六艺”教育。战国以来,用于士人交流的“非官府文献”开始流行。这类文献在文本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流动性,而摘录和附益是流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摘录,就是对已有文献选择抄录和改写。附益,则是在原文献前面、后面或中间增加相关内容。写本时期由于使用情境的改变、使用方式和使用目的不同,文本的功能随之变化,从而引起文本形态和文体特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时期 文本形态 摘录和附益 文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中国”想象:1980年代考古新声、南方书写、乡土经验与文学“寻根”
2
作者 黄英豪 魏巍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以往学界在探讨19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的成因与特质时,往往聚焦于其对外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呼应,或是强调“寻根文学”在民族文化主体性焦虑下对本土传统的回望与征用。这种研究的局限在于:缺乏对具体互动机制的深入探讨,未能充分阐释... 以往学界在探讨19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的成因与特质时,往往聚焦于其对外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呼应,或是强调“寻根文学”在民族文化主体性焦虑下对本土传统的回望与征用。这种研究的局限在于:缺乏对具体互动机制的深入探讨,未能充分阐释“寻根文学”与时代文化政治的内在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寻根文学”生成期的复杂性。而彼时考古学界的新声、作为一种文化立场与批判姿态的南方书写、知青一代的乡土经验,这三重关键维度的介入与交织,使得问题突显,即“寻根文学”究竟是如何具体地参与并重塑了1980年代的“中国”想象?“寻根文学”在多股思潮交汇中所生发的独特艺术实践,又怎样回应并塑造了时代的文化政治诉求?这种对具体路径与内在逻辑的分析追问,不仅关乎对“寻根文学”复杂性的再认识,更触及我们如何理解一个时代文化思潮与社会变革之间深层互构关系的根本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声 1980年代 寻根文学 中国想象 南方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生活中的认同感、批评欲与工农情——论延安文人的三次思想转变
3
作者 田松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2,共9页
延安文人的思想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变,这除了缘于前后不同的政策等因素外,特有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抗战初期,文人在供给制的经济生活中体验到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尊重感,这使他们在思想上表现出了对延安民主政治与集体生活的认同... 延安文人的思想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变,这除了缘于前后不同的政策等因素外,特有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抗战初期,文人在供给制的经济生活中体验到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尊重感,这使他们在思想上表现出了对延安民主政治与集体生活的认同。“皖南事变”后,随着经济生活质量的下降、差异性的突显以及些许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文人改变了对前期延安的固有印象,并在文艺领域掀起了一股书写经济生活中“琐末的‘小事件’”的批评潮流。文艺整风后,作为经济行为的劳动进入了文人的日常生活,成了思想改造的重要方式。文人的思想、情感由此开始了“工农化”转向,显示出了“深入实际斗争”在思想改造中的意义。因此,讨论延安文人的经济生活及其生命体验,不仅可以还原他们极具特色的生活环境,也将为其思想转变问题打开新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活 延安文人 思想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教材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选文与教学探讨
4
作者 郭俊兰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77-82,共6页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共选入了14篇中国现当代小说,现有选文呈现出坚持人文主题与小说要素双线合一的编排原则;内容具有典范性,体现了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形式具有顺序性,适应了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然而,一以贯之的教学内容、工...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共选入了14篇中国现当代小说,现有选文呈现出坚持人文主题与小说要素双线合一的编排原则;内容具有典范性,体现了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形式具有顺序性,适应了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然而,一以贯之的教学内容、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僵化刻板的思维定势等问题桎梏了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进一步发展。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的新气象,首先要以细节为抓手,关注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其次要以研习为方法,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习活动,设计任务群教学模式;最后要以情感为核心,感受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体验叙事文学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版语文教材 中国现当代小说 语文教材选文 中学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华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敦煌写经叙录
5
作者 伏俊琏 李君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西华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有5件敦煌写经,其中01号《大通方广经卷下》有“开元九年题记”,可与国家图书馆藏BD02687(律字087)号写经相缀合。
关键词 西华师大 敦煌写经 叙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5,共7页
当代西方学术知识从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空间转向"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颠覆了传统空间观念中空间的从属性和同质性,空间成为事物存在的本体纬度,充满了异质性。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文学和文... 当代西方学术知识从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空间转向"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颠覆了传统空间观念中空间的从属性和同质性,空间成为事物存在的本体纬度,充满了异质性。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是参与这种"空间转向"的重要组成。在当代空间视野下:文学空间自身就是现实空间的重要组成;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的呈现最终借助于对文本的多次、多重阐释;文学阐释和研究本身成为文学空间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一种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理论 本体性 异质性 文学观念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程“工具论”的辩护与坚守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50,共10页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应该做到"文道统一"。"工具论"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这一根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理解"工具论",应着眼于其表达的课程理念而不要只在表述形式上兜圈子,应将作为"语言"的"语文"和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的性质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实践表明,"工具论"富于生命活力。语文教育应坚持"工具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论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工具 思想性/人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词与明代章回小说的文体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万伟成 赵义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关键词 章回小说 文体特征 明代小说 生词 变迁 《全明散曲》 《全明词》 文言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基本品格和功能——对“文学理论危机”话题的一种理论回应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文学理论是一种超越文学领域,质疑文学活动常识的话语实践。文学理论具有三个基本品格和功能:跨学科性、对常识的质疑性(包括理论自身的反思性)、话语的实践性。充分理解这三个基本品格和功能,我们可以对目前“文学理论危机”的话题做... 文学理论是一种超越文学领域,质疑文学活动常识的话语实践。文学理论具有三个基本品格和功能:跨学科性、对常识的质疑性(包括理论自身的反思性)、话语的实践性。充分理解这三个基本品格和功能,我们可以对目前“文学理论危机”的话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认识到“文学理论的终结”意识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它是文学理论本身的重要品格,是理论家进行文学理论更新所必须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基本品格 理论危机 话题 文学领域 话语实践 文学活动 跨学科性 理论更新 反思性 实践性 理论家 常识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预案:一种当代文学史的阐释空间--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芳坤 罗文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4-246,共3页
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谓是开篇明义:面对一种隐忧,建构一种预案。他在2009年推出的这本当代文学史,带有总结自己近年来研究成果的色彩,而且还呈现出一种将之前的文学批评导向历史化之路的意图。他说:“历史并不是因为... 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谓是开篇明义:面对一种隐忧,建构一种预案。他在2009年推出的这本当代文学史,带有总结自己近年来研究成果的色彩,而且还呈现出一种将之前的文学批评导向历史化之路的意图。他说:“历史并不是因为久远才使我们的理解具有特权,当代人对当代史的理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那种亲历性和真切的记忆,是事过境迁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为即将消失的历史留下更鲜活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史 陈晓明 阐释空间 主潮 现代性 2009年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景观与李白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玉平 周晓琳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历史文化景观 李白 “点石成金” 文化名人 运动过程 历史进程 意义生成 自然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洪伟 曾洪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98,共6页
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虽然处于文本的边缘,但其特性、价值性、重要性不容忽视,不可低估。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并具有阐释功能与价值,美育功能与价值,认知功能与价值。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的独特性,确保将其作为明... 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虽然处于文本的边缘,但其特性、价值性、重要性不容忽视,不可低估。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并具有阐释功能与价值,美育功能与价值,认知功能与价值。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的独特性,确保将其作为明确、特定研究对象的合理性,其复杂性则保证了研究对象内容的丰富性,其功能与价值则使封面图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目前国内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的生存状态来看,学界与书籍装帧设计界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还存在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论著作 封面图像 复杂性 独特性 功能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文人窦良骥生平考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利华 伏俊琏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7,共8页
窦良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重要文人,敦煌写卷中保存有他的至少十篇(首)作品,主要以功德记(碑文)、邈真赞等实用性文章为主,是考证吐蕃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这一时期敦煌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考证他的... 窦良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重要文人,敦煌写卷中保存有他的至少十篇(首)作品,主要以功德记(碑文)、邈真赞等实用性文章为主,是考证吐蕃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这一时期敦煌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考证他的生平经历,并从中揭示出吐蕃统治下汉族文人的真实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吐蕃统治时期 敦煌文人 窦良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域与想象:论金庸武侠小说在日本的文化景观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2,共9页
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的跨文化传播,在日本文化语境中具有典型的意义。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金庸小说翻译和研究起步都比较晚,但取得的成就值得瞩目。1990年代以来,金庸小说全集在日本成功译介,成为当代全球化思潮引领... 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的跨文化传播,在日本文化语境中具有典型的意义。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金庸小说翻译和研究起步都比较晚,但取得的成就值得瞩目。1990年代以来,金庸小说全集在日本成功译介,成为当代全球化思潮引领下极具研究价值的跨文化传播现象,从接受者角度探讨日本文坛如何看待中国之"侠",在对侠文化接受时经历了怎样的选择和过滤,阐释日本"金学研究"兴起的文化背景和缘由,对当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都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武侠小说 剑豪物语 时代小说 吉川英治 动画化 游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与民族国家想象
15
作者 魏巍 梁苏琴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9,共15页
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是半殖民经验下一种具有双重目的性的双重想象,他以中国人的视角想象、表征西方以及西方人想象的中国,又通过想象中的西方现代文化来反观、重审和改造中国社会。以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在想象与肯认西方... 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是半殖民经验下一种具有双重目的性的双重想象,他以中国人的视角想象、表征西方以及西方人想象的中国,又通过想象中的西方现代文化来反观、重审和改造中国社会。以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在想象与肯认西方文化某些优越性的同时,又借助西方主义视角,有选择地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可以抗衡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精神、道德与文化资源。可以说,半殖民经验催生的西方主义,不仅影响着老舍在半殖民时期的写作实践,也指导其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重新审视作为民族文化再生产者的中国妇女,以及旗人文化小传统、中国文化大传统与现代民族国家叙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经验 “西方主义” 女性书写 传统文化 民族国家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文教学专业性的迷失与重塑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勇 何彦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作为学校教学科目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应具有专业性,这种专业性集中体现为它需要运用较高深的专门知识与复杂的技能,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来开展工作。然而,按"专业"的标准来检视,却发现现实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如"语文课知识... 作为学校教学科目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应具有专业性,这种专业性集中体现为它需要运用较高深的专门知识与复杂的技能,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来开展工作。然而,按"专业"的标准来检视,却发现现实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如"语文课知识含量不足"、"语文训练不专业"、"泛语文"等种种专业性迷失的现象,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语文教学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及一些语文教师缺乏专业水准。因此,提升语文教学的专业性,一是要建立明确的语文教学专业工作标准,二是要多方面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专业性 学科教学知识 专业工作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词曲与明代章回小说的文体变迁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海涛 赵义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81,共8页
词曲寄生于小说后,小说文体不可避免地在叙事结构、语体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发生嬗变。本文将寄生词曲与明代章回小说文体变迁的联系分为三期探讨。早期章回小说中寄生词羼入由少到多,表现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干预功能由单一渐趋多元的... 词曲寄生于小说后,小说文体不可避免地在叙事结构、语体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发生嬗变。本文将寄生词曲与明代章回小说文体变迁的联系分为三期探讨。早期章回小说中寄生词羼入由少到多,表现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干预功能由单一渐趋多元的流变轨迹彰显了小说文体由讲唱型文学向案头书面型文学过渡的特点。中期寄生词曲在功能上呈现出复杂化与扩大化的明显趋势,尤其是《金瓶梅》中大量以散曲负载诗词等传统韵文体式于小说叙事的建构作用,值得特别留意。晚期随着小说理论的不断成熟,小说文体观念的渐趋明晰,寄生词曲逐渐淡出小说文体,这是小说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流向,同时也是小说由早期话本的诉诸于听觉逐渐向诉诸于视觉的案头文学过渡中的重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词曲 明代 章回小说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研究概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伏俊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2,共6页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主要包括敦煌、吐鲁番两地出土文学写本、日本等境外藏中国文学写本三大块内容。写本的流动性、零散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与刻本的固定性、完整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因而体现了它独特的学术价值。"...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主要包括敦煌、吐鲁番两地出土文学写本、日本等境外藏中国文学写本三大块内容。写本的流动性、零散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与刻本的固定性、完整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因而体现了它独特的学术价值。"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课题包括"写本基本情况""全部内容的录文和校勘""综合研究"三项主要内容,预期在文学写本校录、编年、写本整体内涵的发掘、写本与文学的生成与传播等方面取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写本 写本时代 写本学 文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散曲文献整理与散曲文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义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91,共7页
20世纪散曲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散曲文学研究也恰在这两个时期较为繁荣,由此可见,散曲文学研究的进展是以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为重要前提的。要开创散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就必须继续重视和加... 20世纪散曲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散曲文学研究也恰在这两个时期较为繁荣,由此可见,散曲文学研究的进展是以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为重要前提的。要开创散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就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对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包括对《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和《全清散曲》的补遗,以及对曲家别集和重要散曲选集的整理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曲 散曲文献 散曲文学 元散曲 明清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袤文集编刻流传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艮 黄鹏 朱大银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尤袤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文章在当时也很有影响。但其诗文在其身后却散佚太多,以致声名日小,甚至于渐难以匹配"四大诗人"之盛名。其文集流传情况直接关乎他的声名、影响及文学史地位,考察尤袤文集各时期的刻... 尤袤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文章在当时也很有影响。但其诗文在其身后却散佚太多,以致声名日小,甚至于渐难以匹配"四大诗人"之盛名。其文集流传情况直接关乎他的声名、影响及文学史地位,考察尤袤文集各时期的刻本、抄本和排印本等各种版本形态,对其诗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袤 尤袤文集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