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的高铁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施工控制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张丽萍 王凯波 +2 位作者 王力 王征 王广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5,共8页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术对连续刚构拱组合梁桥进行参数化建模、施工动态模拟,以Visual Studio 2022作为开发平台开发了线形与应力监控系统,系统包含数据管理、测点设计、接口设计、模型应用等四大功能模块,对施工监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BIM数据驱动的参数化建模技术,提高了建模效率和准确性。桥梁线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简化了监控数据与设计值的对比工作,可视化模拟施工工况和动态预警提示功能为桥梁线形的发展规律分析提供参考。实现了监测数据与桥梁BIM模型的关联,方便数据存储和查找,同时可以直观地比较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是否超限,简化了监测数据统计和对比工作。该软件系统为铁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拱桥 铁路桥 BIM 参数化建模 施工动态模拟 可视化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初始体积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模型及其稳定性
2
作者 马义安 雷赟 +4 位作者 汤浩杰 胡志平 刘一震 姚懿德 李永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5,共12页
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对降雨型滑坡的预测与防范至关重要。经典Green-Ampt(GA)模型意义明确且参数较少,在降雨入渗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分析考虑体积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问题。针对以上不足,综合考虑坡体初始体... 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对降雨型滑坡的预测与防范至关重要。经典Green-Ampt(GA)模型意义明确且参数较少,在降雨入渗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分析考虑体积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问题。针对以上不足,综合考虑坡体初始体积含水率空间变异性以及入渗过程中饱和层渗流作用及气体压力影响,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强度降雨工况的修正GA模型(简称为“SR-GA模型”),并构建了相应的稳定性系数计算表达式。结果表明:SR-GA模型采用变步长复化Cotes法求解,求解过程简便,且其计算结果与既有解析解及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模型合理可靠;相比其他既有模型,SR-GA模型适用范围更广,普适性明显提高;初始体积含水率对湿润峰入渗影响显著,不同分布形式下入渗规律差异明显,表现为梯形型和指数型分布形式下入渗深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增大,均布型分布则为线性变化;初始体积含水率是影响边坡失稳时机的关键因素,非均布型分布形式下稳定性系数降幅明显,且失稳时间较均布型分布大幅度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降雨入渗 修正Green-Ampt模型 体积含水率 稳定性 湿润峰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状岩隧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与数值模拟
3
作者 魏晓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以铜川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水平层状岩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层状泥岩和砂岩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临界厚度分别为1.65、1.36 m。针对不同岩体特性和地质条件,提出了支护参数优化方法... 以铜川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对水平层状岩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层状泥岩和砂岩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临界厚度分别为1.65、1.36 m。针对不同岩体特性和地质条件,提出了支护参数优化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优化了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建立了考虑岩体力学行为的数值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通过对现场25个Ⅲ级、Ⅳ级围岩断面变形数据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平层状岩隧道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可指导类似工程施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水平层状岩 参数研究 数值模拟 支护结构 破坏临界厚度 现场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BIM模型轻量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菅云硕 范文杰 +1 位作者 许海丰 李扬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搭建铁路工程基于BIM模型的三维场景,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孪生铁路资产。由于BIM模型体量巨大,给数据传输、模型渲染带来极大压力,在浏览三维场景过程中存在加载速度缓慢、交互卡顿等用户体验差的问题,限制了BIM技术的推广... 搭建铁路工程基于BIM模型的三维场景,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孪生铁路资产。由于BIM模型体量巨大,给数据传输、模型渲染带来极大压力,在浏览三维场景过程中存在加载速度缓慢、交互卡顿等用户体验差的问题,限制了BIM技术的推广。为解决此问题,对国内外BIM模型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从几何转换与模型渲染两方面对模型进行轻量化的方法。几何转换通过数模分离以及相同模型采用实例化存储的策略降低文件大小;模型渲染通过分级加载、多重LOD的策略,保证显示质量的同时降低模型三角面数。通过对比西延高速铁路处理前后模型的文件大小、场景帧率、三角面数,验证了模型轻量化的显著效果,解决了BIM模型不能被建设单位有效应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轻量化 BIM模型 实例化存储 多重L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后退式注浆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砂砾地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光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109,115,共4页
为解决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DK639+612.9处突水、涌水、涌砂、塌方等危害,在富水饱和砂砾地层施工中采用水平深孔后退式二重管注浆工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3 m范围内局部布孔注浆,封堵地下水和加固围岩,从注浆后检查孔检查及开挖过程中揭示... 为解决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DK639+612.9处突水、涌水、涌砂、塌方等危害,在富水饱和砂砾地层施工中采用水平深孔后退式二重管注浆工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3 m范围内局部布孔注浆,封堵地下水和加固围岩,从注浆后检查孔检查及开挖过程中揭示情况,深孔后退式二重管注浆超前止水及加固围岩效果良好,能确保顺利、安全穿越富水饱和砂砾地层。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施工中创造了Ⅵ级围岩地段单月开挖支护40 m的进度指标,为富水饱和含砂砾层地段及类似地段高风险隧道的施工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隧道 二重管注浆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成客专房家湾隧道白云岩岩溶治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晓军 宋鹰 《中国铁路》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房家湾隧道砂质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沿节理裂隙岩溶发育且情况复杂、隐蔽,围岩稳定性差,隧道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风险较大。针对存在的较大安全风险隐患,为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补充勘察技术探查岩溶发育情况... 房家湾隧道砂质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沿节理裂隙岩溶发育且情况复杂、隐蔽,围岩稳定性差,隧道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风险较大。针对存在的较大安全风险隐患,为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补充勘察技术探查岩溶发育情况。采用综合预加固措施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在地表沟谷铺砌封堵地表水下渗,动态优化隧道衬砌结构、防排水系统和基底处理方案设计,增设泄水洞确保隧道施工及长期运营安全,为类似工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成客专 房家湾隧道 岩溶 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字型靠尺遍历离散点云检测隧道初支平整度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策 徐世东 +4 位作者 程云建 郭寅虎 王君楼 朱庆 朱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99,共6页
研究目的:为便捷、快速地开展隧道初支平整度检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离散点云数据,提出运用米字型靠尺模拟人工检测的初支平整度全局检测方法,并对主要实现过程中的隧道设计轮廓嵌入、点云数据展开、米字型靠尺遍历、测站平整度计算、... 研究目的:为便捷、快速地开展隧道初支平整度检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离散点云数据,提出运用米字型靠尺模拟人工检测的初支平整度全局检测方法,并对主要实现过程中的隧道设计轮廓嵌入、点云数据展开、米字型靠尺遍历、测站平整度计算、网格平整度评价等技术进行说明。研究结论:(1)本文方法直接基于离散点云进行模拟人工检测,不需要构建拟合曲面,能保持特征点云的位置不失真;(2)基于投影展开后的点云成果数据,可以从纵、横、斜向同步进行平整度检测,相比人工只能从纵向检测,该方法检测覆盖更全面,更贴近工程实际;(3)在桑园隧道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初支平整度检测,检测结果的精度可以媲美人工检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初支平整度质量检测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检测方法 模型试验 平整度 激光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线隧道Ⅲ级围岩全断面不同爆破开挖工法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庆龙 王昌 +6 位作者 冯海潮 傅洪贤 张峰 管晓明 高涛 陶永宝 何维维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凿岩台车作为先进的隧道钻孔设备,钻孔速度快、施工安全和对环境友好,但是施工单位普遍使用积极性不高。依托秦岭太兴山长大高铁单线隧道爆破施工,综合对比分析研究了手风钻和凿岩台车2种钻爆施工方法的钻孔和装药效率、爆破超欠挖量、... 凿岩台车作为先进的隧道钻孔设备,钻孔速度快、施工安全和对环境友好,但是施工单位普遍使用积极性不高。依托秦岭太兴山长大高铁单线隧道爆破施工,综合对比分析研究了手风钻和凿岩台车2种钻爆施工方法的钻孔和装药效率、爆破超欠挖量、开挖成本、设备配件消耗费、折旧费、施工人员数量和安全性。结果表明:高铁单线隧道采用凿岩台车钻爆的施工效率低于手风钻,且凿岩台车爆破超挖量是手风钻的2倍以上,隧道爆破开挖总成本高于手风钻钻爆施工;但是凿岩台车施工安全性高,隧道掌子面施工环境友好,施工人员数量是手风钻的一半。最后指出凿岩台车钻爆是隧道爆破施工的趋势,给出了在人员培训和标准制定方面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凿岩台车 手风钻 钻爆 施工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康高铁秦岭太兴山隧道凿岩台车钻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海潮 黄智勇 +4 位作者 程宏生 陶永宝 傅洪贤 许华威 管晓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基于凿岩台车应用现状,针对采用凿岩台车钻孔爆破时平均线性超挖量大等问题,选取西康高速铁路(西安—安康)秦岭太兴山隧道左洞进口Ⅲ级围岩段(DK23+075—DK23+155)作为凿岩台车钻爆法试验段。首先针对周边孔外插角大和掏槽孔深度受限情... 基于凿岩台车应用现状,针对采用凿岩台车钻孔爆破时平均线性超挖量大等问题,选取西康高速铁路(西安—安康)秦岭太兴山隧道左洞进口Ⅲ级围岩段(DK23+075—DK23+155)作为凿岩台车钻爆法试验段。首先针对周边孔外插角大和掏槽孔深度受限情况,将凿岩台车两侧机械臂长度由7.1 m缩短至6.1 m。然后制定了精准钻孔措施。基于与该隧道同等围岩级别地段手风钻钻孔爆破施工经验,经过现场3个循环的凿岩台车钻爆试验,确定掏槽形式为两级斜孔掏槽,把电子雷管起爆时间设置为导爆管雷管奇数段位的起爆时间,按照掏槽孔、辅助孔、内圈孔、周边孔和底板孔的顺序依次起爆。经实施,爆破施工进尺可达3.4~3.6 m,周边孔爆破后炮痕保留率90%以上,断面平均线性超挖量仅19.9 cm。与凿岩台车配套的药卷直径宜在40~45 mm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钻爆法 试验研究 凿岩台车 精准钻孔 爆破参数 超欠挖控制 钻爆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我国高铁动车组装备制造水平和运行品质的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华强 李利军 《中国铁路》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我国高铁动车组自2007年4月18日开行以来,均经受了实际运营考验。但随着郑西、京沪、京广等高铁相继开通运营,目前近1 000组动车组在线运营,逐步暴露出一些制造缺陷、检修管理和运营管理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 我国高铁动车组自2007年4月18日开行以来,均经受了实际运营考验。但随着郑西、京沪、京广等高铁相继开通运营,目前近1 000组动车组在线运营,逐步暴露出一些制造缺陷、检修管理和运营管理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摸索、提高高铁动车组装备制造水平和应急故障处理水平,确保各型动车组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装备制造 故障处理 运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下穿浅埋河谷施工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华强 郭光旭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下穿3处常年流水的浅埋沟谷地段,易发生大变形、塌方、冒顶、突水与突泥等灾害。针对存在的较大施工安全风险问题,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总结3个维度、3种注浆综合加固技术,提出采用三维综合注浆加固技术对下穿河流浅... 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下穿3处常年流水的浅埋沟谷地段,易发生大变形、塌方、冒顶、突水与突泥等灾害。针对存在的较大施工安全风险问题,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总结3个维度、3种注浆综合加固技术,提出采用三维综合注浆加固技术对下穿河流浅埋复合地层进行施工,改善了不同地质单元土层的完整性,提高了围岩强度及自承能力,为类似工况隧道施工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山隧道 下穿河流 浅埋 注浆 施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新东 赵文秀 李子豪 《中国铁路》 2020年第7期41-48,共8页
在高铁建设高速发展态势下,为强化建设与运营两大系统的对接协调,提高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高铁安全运营,运用反馈论相关理论,探索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中引入运营反馈机制,分析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的内涵及组织模式,研究... 在高铁建设高速发展态势下,为强化建设与运营两大系统的对接协调,提高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高铁安全运营,运用反馈论相关理论,探索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中引入运营反馈机制,分析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的内涵及组织模式,研究运营反馈机制在高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开通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实施方案。以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运营反馈机制的实际运用过程及实践效果,发现运用运营反馈机制可有效整治设计、施工、静动态验收等各阶段发生的问题,夯实工程质量基础。最后,提出应强化运营反馈机制顶层设计、注重源头把控运营需求、统一各参建主体思想认识等建议,为全路范围内推广应用运营反馈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工程质量管理 运营反馈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