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距离输水工程中排气阀的性能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莉 杨玉思 +2 位作者 卢玉东 韩文生 孟庆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3-216,共4页
排气阀是长距离输水管道安全的重要防护设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浮球式排气阀和气缸式恒速缓冲排气阀的,指出传统浮球式排气阀普遍存在的技术缺陷,认为气缸式恒速缓冲排气阀的结构更合理。工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气缸式恒速缓冲排气阀对... 排气阀是长距离输水管道安全的重要防护设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浮球式排气阀和气缸式恒速缓冲排气阀的,指出传统浮球式排气阀普遍存在的技术缺陷,认为气缸式恒速缓冲排气阀的结构更合理。工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气缸式恒速缓冲排气阀对于管道水锤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水工程 防护设备 传统浮球式排气阀 气缸式恒速缓冲排气阀 水锤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效应对某导弹发射装置液压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杜芳莉 陈志坚 +1 位作者 董明德 杜海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文中以某导弹发射装置液压系统中的伺服阀内漏故障为例,介绍容积效应对液压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某型伺服阀出现内漏超差分析,确定是由于伺服阀控制腔连接管路过长及液压管路容积效应的影响,使得控制腔连接管路中的油液体积变大,从而导致... 文中以某导弹发射装置液压系统中的伺服阀内漏故障为例,介绍容积效应对液压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某型伺服阀出现内漏超差分析,确定是由于伺服阀控制腔连接管路过长及液压管路容积效应的影响,使得控制腔连接管路中的油液体积变大,从而导致伺服阀内漏超差。经实际分析,提出减小伺服阀控制腔管路体积,通过仿真及试验,伺服阀内漏满足指标要求。从而说明了容积效应对导弹发射装置液压系统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效应 液压系统 液压管路 AME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器流道结构优化数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金文 张鸿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4-78,共5页
采用Micro-PIV测量技术和realizable k-ε湍流方程配合多孔介质模拟壁面粗糙元的微尺度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对齿形流道的灌水器内流流场分布情况进行试验测量和模拟计算,发现在流道齿尖区域大范围存在低速回流区,仔细分析发现该三角区内有... 采用Micro-PIV测量技术和realizable k-ε湍流方程配合多孔介质模拟壁面粗糙元的微尺度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对齿形流道的灌水器内流流场分布情况进行试验测量和模拟计算,发现在流道齿尖区域大范围存在低速回流区,仔细分析发现该三角区内有上下叠加的涡旋出现,通过湍流强度分析,流动滞止区主要表现在叠加小涡处。依此对齿形流道提出斜削齿尖和圆弧削尖2种优化流道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的流道数值建模及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在流场分布、压力降变化、水力性能指标3方面的对比分析中显示,圆弧削尖的流道改造效果均优于另两种流道,流动特性得到了较大改善,在防堵和稳定出流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器 流道结构 抗堵能力 水力性能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莉 王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328-1330,共3页
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和超临界水的特点,同时探讨了其工艺流程。结合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出存在问题并展望解决途径。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氧化 废水处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区域地热评估算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强宜 张怡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3,99,共5页
针对现有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探测和评估方法变得更加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区域地热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域地热所具有的环境相似性,将多种环境条件作为评... 针对现有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探测和评估方法变得更加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区域地热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域地热所具有的环境相似性,将多种环境条件作为评估因子,利用该区域已经得到的地热测量值进行评估因子神经网络训练,通过训练后的地热评估神经网络完成该区域的地热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地热评估值与真实测量值基本相同,在地热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地热 环境因子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流场的可视化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6
作者 金文 张鸿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5,共4页
流动可视化技术是微尺度流动研究的重要试验手段,Micro-PIV是获得整场、瞬态、定量的微尺度流场的可视化测量技术,与PIV测试原理基本相同。在常规PIV测试平台上通过选择恰当的试验仪器设备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搭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M... 流动可视化技术是微尺度流动研究的重要试验手段,Micro-PIV是获得整场、瞬态、定量的微尺度流场的可视化测量技术,与PIV测试原理基本相同。在常规PIV测试平台上通过选择恰当的试验仪器设备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搭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Micro-PIV试验系统,并在测量技术上排除外界干扰因素,从而提高了高端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利用该系统对边长为800μm方形断面齿形微通道细小的顶角部位内流流动特征进行可视化测量,得到精细的流场分布定量信息,发现该流动区域内存在一个完整的涡,并且涡随流动发展呈形成、移动、消散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IV 微通道 可视化流动 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亚青 李娜 +2 位作者 周屈兰 田明泉 沈吉兆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8-681,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的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进行了试验和模拟,研究了煤粉浓缩器结构参数对煤粉浓淡比的影响,由正交设计获得了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的最优组合结构.结果表明:与由经验设计得到的结构相比,优化结构煤粉浓... 采用正交试验的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进行了试验和模拟,研究了煤粉浓缩器结构参数对煤粉浓淡比的影响,由正交设计获得了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的最优组合结构.结果表明:与由经验设计得到的结构相比,优化结构煤粉浓缩器的浓淡分离效果有所提高,为采用试验方法对惯性煤粉浓缩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 结构优化 正交试验 浓淡比 分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