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低频共模电压的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双分解-求和控制算法研究
1
作者 王彩勤 刘江 宋卫章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0-1136,共7页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占空比的数学模型。此外,采用一种简化估计方法实现低频共模电压的无传感器检测,有效抑制了由零序注入分量引起的三倍基频共模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了谐振抑制,并对低频共模电压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并网逆变器 D-D-Σ并网电流控制算法 低频共模电压 零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2
作者 程勇 颜宇尧 杜光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对原基本电压矢量所在扇区进行细分并结合理想电压矢量位置选择第二最优电压矢量,最后由开关切换次数最少原则确定零矢量。其次,为进一步减小计算量,所选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基于直交轴分量误差最小原则算出。此外,为确保系统控制性能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良好,根据电机的运行状态优化设计了价值函数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减少了电压矢量的寻优次数和控制器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跟踪能力,降低了控制延时,减小了电流和转速脉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矢量位置 矢量作用时间 价值函数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式AC-DC变换器母线电压纹波前馈控制方法
3
作者 贺虎成 李凯凯 +2 位作者 王承海 翟恒 王嘉若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6-827,共12页
在两级式AC-DC变换器中,前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固有的瞬时功率波动特性会造成母线电压存在二倍频纹波,影响后级CL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质量。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二阶广义积分(second order general... 在两级式AC-DC变换器中,前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固有的瞬时功率波动特性会造成母线电压存在二倍频纹波,影响后级CL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质量。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二阶广义积分(second 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l,SOGI)的可变增益母线电压纹波前馈控制方法。采用SOGI提取母线电压纹波信息,基于品质因数Q与电压增益的关系和母线电压纹波对归一化频率的影响,解析了母线电压纹波对CLLLC谐振变换器输出电压的影响机理,得到Q值与前馈增益系数Ka的关系,采用仿真寻优加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前馈可变增益系数曲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无前馈控制,所提控制方法对CL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输出电压纹波降低了72%,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AC-DC变换器 CLLLC 可变增益前馈控制 纹波抑制 SO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分割路面状态识别下汽车主动悬架EMPC控制
4
作者 寇发荣 王倩磊 +1 位作者 张新乾 陈奕晓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203,共9页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及验证;设计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将悬架动力学模型转化为预测模型,确定代价函数和约束条件,根据路面识别结果匹配代价函数最优加权权重;离线划分系统状态参数区域,求解各状态分区内系统的最优控制律;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下,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与被动悬架、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inear-quadratic-gaussian Control,LQG)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相较于LQG控制,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可在随机路面下改善悬架性能,且在脉冲路面下对悬架的调节时间降低20%以上,悬架的平顺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路面识别 DeepLabV3 语义分割 主动悬架 EMPC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预测控制
5
作者 黄向慧 李彦龙 杨方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38,43,共6页
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控制存在权重因子选择困难,并且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电压矢量幅值和方向受限,磁链脉动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磁链观测器的PMSM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引入模型预测磁链控制解决了权重因子选... 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控制存在权重因子选择困难,并且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电压矢量幅值和方向受限,磁链脉动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磁链观测器的PMSM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引入模型预测磁链控制解决了权重因子选择困难的问题,但是带来了预测磁链误差较大的问题;其次,通过6次在线遍历寻优得到最优矢量和磁链误差;然后,通过选取第二电压矢量来减少磁链误差,并选取零电压矢量来调节幅值的大小;最后,利用磁链无差拍控制原理确定各个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型预测磁链控制相比,保持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的同时,减少了转矩和磁链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超螺旋观测器 无差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F的浅水效应下无人船自适应路径跟踪控制
6
作者 郭强 王嘉琪 +1 位作者 张显库 马道成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71,共9页
[目的]旨在解决无人船于浅水域路径跟踪控制中面临的路径依赖约束问题。[方法]基于精确安全需求设立航行过程中的性能与可行性约束条件。针对控制器对路径参数的依赖问题和收敛需求,结合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BLF)及固定时间收敛策略,设... [目的]旨在解决无人船于浅水域路径跟踪控制中面临的路径依赖约束问题。[方法]基于精确安全需求设立航行过程中的性能与可行性约束条件。针对控制器对路径参数的依赖问题和收敛需求,结合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BLF)及固定时间收敛策略,设计一种依赖于路径参数、能够在固定时间内收敛的控制器,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和自适应鲁棒项处理非线性项与环境干扰。通过“大智”号智能无人船模型模拟浅水效应环境进行仿真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在不违反约束要求的前提下,路径跟踪误差能够快速收敛到预定区域,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优于无约束的情况,证明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结论]所提控制策略在解决船舶路径依赖约束问题上,能够确保固定时间内实现精确的路径跟踪,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更复杂的水域环境和更高精度的路径跟踪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导航 路径规划 目标跟踪 路径跟踪控制 约束优化 输出约束控制 浅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研究
7
作者 寇发荣 王佳欢 +2 位作者 李强强 韩楚寰 宋阳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194,共7页
针对轮毂电机引起电机激励与车辆悬架系统耦合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面的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搭建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分析定转子偏心距和车速对不平衡电磁力的影响,并开发了以理想天地棚... 针对轮毂电机引起电机激励与车辆悬架系统耦合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面的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搭建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分析定转子偏心距和车速对不平衡电磁力的影响,并开发了以理想天地棚为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被动悬架和传统的天棚控制,自适应滑模控制悬架系统使轮毂电机偏心距降低了12.4%,减小了不平衡电磁力,有效抑制了电机与汽车垂向振动耦合效应;同时使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降低了16.1%和4.2%,并保持轮胎动载荷在合理范围内,显著提升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电机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不平衡电磁力 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非线性吸振器的轧机振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8
作者 刘飞 冯梦雨 +1 位作者 马超 罗瑞雪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共7页
针对板带轧机动态轧制过程中的非线性垂直振动控制问题,引入含有碟形弹簧的非线性吸振器。首先,考虑轧机垂直方向上动态轧制力的非线性约束,建立非线性动力吸振器控制下的两自由度轧机辊系垂直振动数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系统的幅频... 针对板带轧机动态轧制过程中的非线性垂直振动控制问题,引入含有碟形弹簧的非线性吸振器。首先,考虑轧机垂直方向上动态轧制力的非线性约束,建立非线性动力吸振器控制下的两自由度轧机辊系垂直振动数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方程,讨论阻尼、激励幅值和非线性刚度对非线性动力吸振器振动抑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分析频域曲线、时域曲线得出,吸振器可以增大谐振频率与主共振频率之间的差距,缩短轧机辊系从不稳定状态收敛于稳定周期的时间。结果表明,加入非线性吸振器能够有效增加系统的抗振能力,抑制系统的垂直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 垂直振动 非线性吸振器 多尺度法 幅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横轴截割机器人直墙拱形巷道自动成形控制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宏伟 王赛赛 +3 位作者 王川伟 薛力猛 张恒 孙思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9,共12页
针对掘进机在直墙拱形巷道掘进过程中存在定位难、截割效率低、成形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短横轴截割机器人及其自动成形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串联式短横轴截割机器人结构,构建了短横轴截割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截割臂升降油缸、滑... 针对掘进机在直墙拱形巷道掘进过程中存在定位难、截割效率低、成形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短横轴截割机器人及其自动成形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串联式短横轴截割机器人结构,构建了短横轴截割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截割臂升降油缸、滑移油缸及回转油缸伸缩量与截割头末端位姿的数学关系,提出了短横轴截割机器人直墙拱形巷道自动成形控制方法;其次研究分析了短横轴截割机器人截割头包络空间与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空间耦合关系,确定了截割过程中截割轨迹关键点位置,提出了基于截割轨迹关键点的“弓”型截割轨迹规划方法;然后根据建立的短横轴截割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求解截割头在跟踪截割轨迹的过程中运动控制量和截割、修帮、扫底3个任务各个关节控制时序;最后以模糊PID为例,建立了短横轴截割机器人自动成形控制方法,利用Adams软件对短横轴截割机器人进行截割运动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弓”型截割轨迹规划方法能够完成直墙拱形巷道的截割轨迹规划,控制截割头对截割轨道进行跟踪控制,实现了直墙拱形巷道断面的自动成形截割,截割成形的巷道最大欠挖量为48 mm,最大超挖量为21 mm,满足煤矿巷道成形质量要求。研究得出短横轴截割机器人可在沿巷道中线不左右移机的情况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直墙拱形巷道断面自动成形截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形截割 截割机器人 拱形巷道 轨迹规划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二阶积分器的高频脉振电压注入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奇勋 王一航 +2 位作者 史柯柯 张玉峰 杜光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8,共10页
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需要使用多个滤波器滤除杂波信号,会使系统产生延时且估计误差较大,本文提出广义二阶积分器代替滤波器滤除杂波,实现对转速和转子位置估计精度的提高。针对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精度和动态性能较差的问... 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需要使用多个滤波器滤除杂波信号,会使系统产生延时且估计误差较大,本文提出广义二阶积分器代替滤波器滤除杂波,实现对转速和转子位置估计精度的提高。针对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精度和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广义二阶积分器的速度环和电流环位置误差信息提取方法。采用广义二阶积分器代替位置观测闭环的带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提取电机速度和转子位置信息,简化参数整定过程,提高位置观测精度;同时用2个广义二阶积分器串联取代电流环中的低通滤波器,提取基频电流分量,增加电流环带宽,减小系统延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位置观测精度和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 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 广义二阶积分器 电流环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型鲁棒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虎成 邵贺 +2 位作者 桂浩亚 徐景哲 李凯凯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存在脉动大、抗干扰能力差、权重因子需要反复调试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改进型鲁棒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设计转速环自抗扰控制器,并引入一种连续且平滑的新型fal函...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存在脉动大、抗干扰能力差、权重因子需要反复调试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改进型鲁棒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设计转速环自抗扰控制器,并引入一种连续且平滑的新型fal函数,进一步提高了自抗扰控制的控制性能。然后,设计了一种无权重系数的价值函数,优化系统控制性能的同时简化了设计过程,解决了权重因子调试的问题。最后,采用两步预测降低延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高了控制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型鲁棒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系统脉动,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和参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转矩控制 自抗扰控制 价值函数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改进积分型时变滑模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勇 李思卿 李森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7,共8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改善对于电机的控制方法,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积分滑模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提出积分滑模控制在运行中遭遇未知干扰后易产生转速超调的问题。然后,通过定义自调节的积分初值来消除运行过程中因积分累积所...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改善对于电机的控制方法,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积分滑模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提出积分滑模控制在运行中遭遇未知干扰后易产生转速超调的问题。然后,通过定义自调节的积分初值来消除运行过程中因积分累积所产生的超调,改善转速超调问题。其次,为了提高滑模控制在电机整个运动的全局阶段的收敛性,提出基于预测在线寻优的时变滑模控制,通过预测控制变量来选出当前时刻的最优滑模面,使得状态变量可以更快收敛到滑模面,进一步降低转速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与控制速度。最后,建立扩张状态观测器来观测系统的未知干扰,对控制器进行补偿,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并且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积分滑模 时变滑模 全局收敛性 扩张状态观测器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联接双电机系统功率平衡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虎成 谭阜琛 +2 位作者 刘博涛 邵贺 王承海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3,共12页
针对刚性联接双电机系统因参数摄动和负载变化导致的系统输出功率不均衡问题,基于转矩闭环矢量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自抗扰模型预测(ADRC-MPCC)转矩交叉耦合功率平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刚性联接双电机系统的统一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分... 针对刚性联接双电机系统因参数摄动和负载变化导致的系统输出功率不均衡问题,基于转矩闭环矢量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自抗扰模型预测(ADRC-MPCC)转矩交叉耦合功率平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刚性联接双电机系统的统一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功率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其次,通过确定合适的转矩反馈补偿系数,提高了系统中双电机的同步性能;最后,设计自抗扰控制器对转速环、磁链环和转矩环的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并通过简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逆变器开关状态进行选择,减少了控制器的运算时间。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参数摄动和负载扰动情况下刚性联接双电机系统的输出功率平衡,验证了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 刚性联接系统 同步控制 自抗扰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SM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低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建文 李洋 +1 位作者 袁艺博 张钰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6,47,共11页
针对现有PI与ISMC控制下光伏并网系统LVRT过程响应速度慢、不对称故障时控制效果较差或抖振效果明显等问题,提出一种NFTSM控制的LVRT控制策略。考虑光伏并网系统外部条件多变的特性,采用双指数滑模超平面与控制率,选取指数趋近律加速趋... 针对现有PI与ISMC控制下光伏并网系统LVRT过程响应速度慢、不对称故障时控制效果较差或抖振效果明显等问题,提出一种NFTSM控制的LVRT控制策略。考虑光伏并网系统外部条件多变的特性,采用双指数滑模超平面与控制率,选取指数趋近律加速趋近速率,构造出具有调节有功、无功输出的非奇异快速滑模控制器,并验证其稳定与收敛性,简单且有效地实现了光伏并网LVRT。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NFTSM控制的光伏并网LVRT具有收敛速度快、谐波含量低、抗外界干扰与抖振抑制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低电压穿越 积分滑模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 谐波含量 抖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的感应电机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虎成 徐景哲 +3 位作者 谭阜琛 刘洵文 张杰 翟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9-160,共12页
针对采用传统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算法的感应电机在面对复杂扰动时控制性能降低的问题,基于矢量控制系统,提出了感应电机的自抗扰(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无模型预测控制(model-free predictive... 针对采用传统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算法的感应电机在面对复杂扰动时控制性能降低的问题,基于矢量控制系统,提出了感应电机的自抗扰(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无模型预测控制(model-free predictive control,MFPC)方法。首先,结合转速环和磁链环数学模型,设计了转速环和磁链环的ADRC控制器,对负载变化和内参摄动产生的内外扰动进行观测并补偿。其次,为避免内环控制器对电机参数的依赖,基于无模型控制原理,建立了dq电流环的超局部方程,将控制量之外的变量视为干扰量,并引入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干扰量。最后,结合预测控制思想设计了电流环控制器,得到开关状态作用于逆变器。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相对PI算法有更好的抗扰性和鲁棒性,可以有效提高感应电机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自抗扰控制 无模型控制 超局部方程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自适应有限时间一致性算法的微电网二次控制
16
作者 程勇 姚磊茹 +1 位作者 成琦 赵建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822-5830,共9页
随着微电网规模日益增大,如何快速稳定完成二次控制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首先针对现有微电网中分布式二次控制器的收敛速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有限时间的分布式二次控制,所提的控制器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分布式的... 随着微电网规模日益增大,如何快速稳定完成二次控制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首先针对现有微电网中分布式二次控制器的收敛速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有限时间的分布式二次控制,所提的控制器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分布式的方式来获取当前情况下最适合的有限时间控制器的收敛系数,从而加快二次控制的速度。其次针对分布式控制器易受到扰动而无法完成控制目标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滑模控制的分布式有限时间控制器来消除扰动影响。然后通过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方法分析了所提策略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在4个不同的算例下验证了本文所提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分布式二次控制 有限时间 自适应策略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侧附加电容磁复位正激变换器电气性能分析及参数设计
17
作者 刘树林 庹汉宇 张元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008-6017,共10页
由于二次侧附加电容磁复位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未见附加电容对电气性能影响及其设计方法的研究报道。为此,该文通过深入分析附加电容C_(b)对变换器工作模式和能量传输过程的影响,指出变换器... 由于二次侧附加电容磁复位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未见附加电容对电气性能影响及其设计方法的研究报道。为此,该文通过深入分析附加电容C_(b)对变换器工作模式和能量传输过程的影响,指出变换器存在四种组合工作模式,且励磁电感断续导通模式(DCM)/正激电感连续导通模式(CCM)最佳。C_(b)不仅能将励磁能量传输到负载,还可调节开关管电压应力,在负载不太大时实现续流二极管零电流关断(ZCS)和开关管低电压导通。通过分析C_(b)对变换器电气性能的影响,指出开关管电压应力随C_(b)增大而降低,开关管低电压导通性能随C_(b)和正激电感的减小而提升,并提出了一种确保变换器工作于最佳模式且可最大程度提升电气性能的参数设计方法。实例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激变换器 磁复位 低电压导通 零电流关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阀半主动悬架线性变参数μ综合鲁棒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寇发荣 李盛霖 +1 位作者 杨旭东 邢龙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231,286,共12页
针对电磁阀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多个性能目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一种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μ综合鲁棒控制器。建立电磁阀非线性阻尼力力学模型并开展台架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构建了七自由... 针对电磁阀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多个性能目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一种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μ综合鲁棒控制器。建立电磁阀非线性阻尼力力学模型并开展台架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构建了七自由度悬架系统的非线性LPV模型;对悬架参数不确定性和系统建模误差进行分析,并考虑传感器测量噪声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和混合不确定性的LPV-μ综合鲁棒控制器;最后进行整车电磁阀悬架系统仿真和实车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随机扰动下该控制器使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46.47%,俯仰角加速度降低46.47%,侧倾角加速度降低50.68%,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可控性。试验结果表明:LPV-μ综合控制下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36.6%、30.14%和39.47%,并且保证悬架动挠度小于0.06 m,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半主动悬架 非线性和不确定性 线性变参数系统 多目标控制 线性变参数(LPV)-μ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空气悬架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寇发荣 杨旭东 李盛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3,共11页
针对车辆空气悬架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式空气悬架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考虑悬架系统非线性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建立复合式空气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多模式切换控制器以确定不同... 针对车辆空气悬架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式空气悬架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考虑悬架系统非线性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建立复合式空气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多模式切换控制器以确定不同车身高度下的最优阻尼控制模式;采用未知输入观测器估计悬架系统状态量,并设计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控制直线电机输出对应模式下的电磁推力;最后,对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下的悬架动态性能进行仿真与台架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协调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提高车辆在复杂工况下的平顺性和操稳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系统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在时域和频域内分别降低了32.5%和33.7%,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空气悬架 多模式切换 未知输入观测器 径向基神经网络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淑萍 杨莉莉 +2 位作者 武心宇 周晋宇 宋国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针对因结构复杂导致的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故障定位方法(VMD-CNN)。首先,利用PSCAD/EMTDC软件构建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模型,获得故障电流数据,应用克拉... 针对因结构复杂导致的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故障定位方法(VMD-CNN)。首先,利用PSCAD/EMTDC软件构建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模型,获得故障电流数据,应用克拉克变换对其解耦,获取故障电流的线模分量;其次,对得到的线模分量进行变分模态分解(VMD),得到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选取特征信息最丰富的IMF分量作为VMD-CNN模型的输入;然后,利用高效的分类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判别故障发生的区域,将提取到的IMF分量作为SVM输入进行训练学习,可以准确判断出故障发生区域;最后,搭建VMD-CNN模型进行故障定位,挖掘出行波信号中蕴藏的故障信息,同时通过麻雀搜索算法优化CNN中的超参数,实现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线路的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过渡电阻为100Ω,不同故障位置情况下的定位相对误差均在0.17%以内;故障位置为460 km,不同过渡电阻情况下的定位相对误差均在0.25%以内;过渡电阻为50Ω,不同故障类型情况下的相对误差均在0.3%以内。所提方法能够提升不同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下的定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三端直流输电 故障定位 变分模态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