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工心理压力、心理韧性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基于智能化采煤场景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史恭龙 刘希希 +4 位作者 王雪 罗振敏 齐泓辰 李红霞 田水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53,共7页
为了探究智能化采煤场景下矿工心理压力、心理韧性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心理压力、心理韧性直接影响矿工安全绩效;心理韧性能够调节心理压力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程度,设计采煤机智能监控系统实验,利用PyCharm软件模拟设备操作、TSST实验... 为了探究智能化采煤场景下矿工心理压力、心理韧性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心理压力、心理韧性直接影响矿工安全绩效;心理韧性能够调节心理压力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程度,设计采煤机智能监控系统实验,利用PyCharm软件模拟设备操作、TSST实验激发被试心理压力,使用EDA、HRV生理传感器和ErgoLAB软件监测并判断被试压力状态,通过SPSS 27.0软件进行假设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矿工心理压力对安全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韧性对安全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韧性在心理压力与安全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化煤矿企业对矿工心理干预培训提供理论支撑,实现矿山安全生产效能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煤矿 生理参数 心理压力 心理韧性 安全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井掏煤造穴卸压增透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童校长 文虎 +3 位作者 徐鹤翔 刘厅 温鸿达 程小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为实现深部强突出煤层高效卸压,基于地面井掏煤造穴卸压增透技术,推导了掏煤孔洞周围应力分布解析解,分析了泥浆压力、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对掏煤区煤体应力及位移影响规律,并以张集矿A组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煤体... 为实现深部强突出煤层高效卸压,基于地面井掏煤造穴卸压增透技术,推导了掏煤孔洞周围应力分布解析解,分析了泥浆压力、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对掏煤区煤体应力及位移影响规律,并以张集矿A组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煤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孔洞周围应力和位移分布影响最为显著,黏聚力由2 MPa降低至0.5 MPa,峰值环向应力降低5.04%,剪胀角的影响效果最弱;塑性区和破碎区范围与掏煤直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孔洞壁面附近位移量最大且衰减迅速;孔洞内部泥浆支撑压力会显著抑制卸压效果,在0~2 MPa影响显著;相同造穴半径条件下,泥浆压力越大,对应破碎区和塑性区范围越小,在泥浆压力较低时,破碎区和塑性区的范围对其数值变化较为敏感;在进行地面井掏煤造穴卸压后,掏煤区域煤层瓦斯压力由2.35 MPa降低至1.46 MPa,降低了37.8%,瓦斯含量由7.23 m^(3)/t降低至5.76 m^(3)/t,降低了20.3%,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约10倍,钻孔数减少24%,减少21%钻孔量。该技术为深部突出煤层安全快速区域消突提供了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地面井 煤层卸压 应力重分布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科学与工程视域下脆弱性研究评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水承 张成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6,共9页
脆弱性为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全球变化及可持续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脆弱性的新视角研究系统安全问题,近些年在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 脆弱性为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全球变化及可持续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脆弱性的新视角研究系统安全问题,近些年在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对脆弱性研究的定义、来源、理论模型、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指数计算方法,进而对其定义、特征要素、模型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目前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脆弱性研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定义,脆弱性特征要素研究有待开展,可行有效的评价模型和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发展。未来,需要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成熟的脆弱性理论成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特点,逐步完善规范脆弱性的定义,深化脆弱性特征要素研究,建立系统、可行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和综合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丰富安全科学理论体系,为提升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安全科学与工程 扰动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矿工大五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田水承 聂玉蓉 +1 位作者 陈磊 张筱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32,共11页
为进一步预防由矿工人格特质和心理因素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选用大五人格作为人格特质,从情绪角度出发,研究大五人格特质和情绪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同时考察情绪在大五人格特质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SPSS26.0和... 为进一步预防由矿工人格特质和心理因素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选用大五人格作为人格特质,从情绪角度出发,研究大五人格特质和情绪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同时考察情绪在大五人格特质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SPSS26.0和AMOS26.0软件分析问卷信效度;其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情绪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这3种人格特质以及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宜人性和尽责性这2种人格特质以及正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有负向影响作用;正性情绪在开放性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负性情绪在神经质、开放性、外倾性和宜人性这4种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可依据工人的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追溯其安全隐患和制定策略干预员工不安全行为,从而提高现场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SEM) 矿工 大五人格特质 情绪 不安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模型构建
5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3 位作者 李红霞 田方圆 宁世强 冯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深入探究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而,以人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核心,构建“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由安全科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管理科学4个核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工效学等边缘学科组成;核心研究主体为行为人,聚焦于个体与人、物、信息、环境等之间的神经交互过程;“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揭示了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作业人员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行为变化的全过程。综上,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研究为理解作业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填补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神经安全管理学 学科建设 理论基础 “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噪声环境下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识别
6
作者 田水承 李红妍 +3 位作者 张倩 石炎彬 宁世强 王雨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8,共8页
为了深入探讨煤矿井下噪声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和模糊贝叶斯网络技术构建矿工不安全状态识别模型,通过采集矿工心率、ERP成分、反应时、正确率及主观心理问卷数据,分析噪声环境对一线矿工在生理、心理及行为... 为了深入探讨煤矿井下噪声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和模糊贝叶斯网络技术构建矿工不安全状态识别模型,通过采集矿工心率、ERP成分、反应时、正确率及主观心理问卷数据,分析噪声环境对一线矿工在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综合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心率、N2、P3、反应时、正确率及主观心理问卷可作为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表征指标,通过模糊贝叶斯网络推理可知,噪声组一线矿工的不安全状态异常概率54%,且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个体能力指标,二级指标中心率和主观心理问卷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风险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状态 噪声 一线矿工 模糊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覆岩裂隙−渗流区域演化规律及工程应用
7
作者 孔祥国 赵天烁 +7 位作者 林海飞 赵鹏翔 王旭 蔡雨初 季鹏飞 和递 李可 徐传玉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目的和方法】覆岩结构对卸压瓦斯抽采有重要影响,为探究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瓦斯运移规律,采用物理相似性模拟实验方法分析覆岩裂隙形态和渗流能力演化规律,研究特厚煤层覆岩裂隙−渗流特征区域演化机理,提出特厚煤层覆岩裂隙−... 【目的和方法】覆岩结构对卸压瓦斯抽采有重要影响,为探究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瓦斯运移规律,采用物理相似性模拟实验方法分析覆岩裂隙形态和渗流能力演化规律,研究特厚煤层覆岩裂隙−渗流特征区域演化机理,提出特厚煤层覆岩裂隙−渗流特征区域识别方法,依据该识别方法在实验工作面进行定向钻孔抽采实践。【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覆岩中间区域离层量和裂隙密度分别为两侧区域的47%和31%,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模式。开采初期,覆岩的裂隙−渗流特征在空间分布具有同步性,随着工作面进一步推进,覆岩受到不同程度的采动影响,覆岩逐渐开始分区演化,中间区域裂隙−渗流特征明显小于四周,两侧区域则随着层位的增加而递减,裂隙率、裂隙熵、连通性系数和渗透率范围分别为1.0%~8.5%、0.15~0.90、0.10~0.65和6.34×10^(−9)~7.78×10^(−7) m^(2)。(2)基于覆岩裂隙和渗流能力对瓦斯运移的影响,将覆岩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低位湍流区、中位压实区、中位过渡区和高位恒流区,基于裂隙率、裂隙熵、连通性系数和渗透率在不同区域的时空演化规律,建立特厚煤层覆岩裂隙−渗流特征区域演化模型和判定流程。(3)根据覆岩裂隙−渗流特征区域演化模型,分析中位过渡区和高位恒流区为抽采优势层位,设计钻孔垂距为6~25 m,将钻孔抽采纯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分为初始波动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下降阶段,回采期间工作面甲烷体积分数均小于1%,工程实践效果良好,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定向钻孔布置的合理性。研究结果为瓦斯抽采钻孔参数的优化和煤层瓦斯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上覆岩层 裂隙−渗流特征 钻孔布置 瓦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评《大学生安全教育》
8
作者 付春岚 成连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1-411,共1页
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基本上处于社会的主动保护之下,较少直接面对社会风险,因此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公共安全教育既要重视传授安全知识,更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和危害,掌握应对安全事件的方法和经验,提高... 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基本上处于社会的主动保护之下,较少直接面对社会风险,因此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公共安全教育既要重视传授安全知识,更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和危害,掌握应对安全事件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可让大学生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和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公共安全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人为灾害的技能,并在紧急情况下具备相应的应急反应能力,减少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保障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 高校大学生 人为灾害 安全事件 自我保护能力 主动保护 应急反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服务评估——以西安市危化企业为例
9
作者 李磊 王帆 +2 位作者 支梅 房子豪 李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824,共8页
为充分了解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服务状态,找出保险机构的服务弱项,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合法权益,发挥安责险防灾减灾功能,针对保险机构保前咨询、保单签订、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和保险理赔等安责险服务全过程展开评估。首先,参... 为充分了解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服务状态,找出保险机构的服务弱项,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合法权益,发挥安责险防灾减灾功能,针对保险机构保前咨询、保单签订、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和保险理赔等安责险服务全过程展开评估。首先,参考安责险相关法律、规范、文件和方案要求,从基础性、时效性、明确性、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专业性、真实性和便捷性等9个方面构建安责险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指标权重的影响,使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通过引入主、客观偏好系数进行线性加权,得到综合权重;最后,结合西安市20个区县危化企业的安责险投保实例,计算出保险机构的服务评分及等级。结果表明:人民保险的服务等级为良好,太平洋保险、太平保险、平安保险、人寿保险和天安保险的服务等级为一般,各保险机构的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安责险服务现状。研究有助于评估安责险服务状态,为进一步完善服务要求、促进服务落实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事故预防技术服务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食品安全为背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10
作者 周学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247,共1页
立德树人是中国开展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加油站”。由王彦波等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一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结合食品安全... 立德树人是中国开展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加油站”。由王彦波等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一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结合食品安全发展背景,深入分析教学改革优秀案例,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为进一步实施与深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工商大学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输送人才 立德树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软煤层顶板长钻孔定向压裂瓦斯超前治理工程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秉义 李树刚 +1 位作者 陈冬冬 张群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目的和方法】针对碎软强突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区域预抽钻孔施工过程中喷孔强度大易造成瓦斯超限,钻孔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在分析现有区域瓦斯超前抽采卸压技术现状及适应性、近煤层顶板钻孔间接压裂的裂缝扩展延伸特征研究基础上,... 【目的和方法】针对碎软强突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区域预抽钻孔施工过程中喷孔强度大易造成瓦斯超限,钻孔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在分析现有区域瓦斯超前抽采卸压技术现状及适应性、近煤层顶板钻孔间接压裂的裂缝扩展延伸特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泥岩层顶板长钻孔套管内定向喷砂射孔分段水力加砂压裂区域瓦斯超前抽采卸压技术,并根据地层特征优化设计了钻孔孔身结构。在安徽淮北芦岭煤矿开展了现场工程试验,完成1个钻孔的钻探施工和套管固孔,孔深520 m,下入一级套管110 m,直径219 mm,二级套管520 m,直径114.3 mm,水泥浆带压固孔。分9段进行射孔压裂,累计射孔39次,形成78个孔眼;单段注液量210~420 m^(3),最大泵注压力17.8~28.3 MPa,加砂比例2.5%~3.3%。【结果与结论】压裂钻孔抽采第257天时,累计抽采瓦斯纯量超过8×10^(5)m^(3),区域预抽率达15.5%。压裂钻孔水平段左右两侧0~15 m和15~30 m范围内瓦斯体积分数降幅分别达27.05%和11.36%;距压裂钻孔平面距离0、15 m处瓦斯压力由2.78 MPa分别降低至1.14 MPa和1.75 MPa,压力降低幅度超过37%。区域瓦斯超前抽采卸压效果明显,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超前抽采卸压区域预抽钻孔百孔喷孔率和喷孔强度分别降低了57.89%和67.11%;预抽钻孔一次成孔率提高19%,补孔率降幅达74.87%,钻机施工平均台班效率同比提高了34%。预抽钻孔施工期间,未发生瓦斯异常事件,安全效益显著。该技术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矿井瓦斯灾害超前治理提供借鉴,已进一步推广至淮南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软煤层 超前抽采卸压 定向压裂 顶板长钻孔 泥岩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负荷对胶轮车司机不安全行为的眼动研究
12
作者 田水承 聂玉蓉 +1 位作者 郑昕尧 赵一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82,共9页
为探究煤矿胶轮车司机认知负荷与其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胶轮车司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基于认知负荷的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眼动试验,采集被试在低、中、高3种认知负荷状态下的行为、眼动以及心电等不安全行为数据特征... 为探究煤矿胶轮车司机认知负荷与其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胶轮车司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基于认知负荷的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眼动试验,采集被试在低、中、高3种认知负荷状态下的行为、眼动以及心电等不安全行为数据特征指标和主观量表得分,并使用SPSS 26.0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显著性、平均值以及标准差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难度的增加,心电指标中的LF/HF指标、NASA量表得分、行为指标(反应时间、正确率)、眼动行为指标(瞳孔直径、注视时长)显著增加,心电指标(SDNN、MEANRR、RMSSD、VLF、HF)和注视次数显著降低;随着认知负荷的增加,胶轮车司机的不安全行为水平会逐渐上升,即认知负荷会影响胶轮车司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减轻胶轮车司机的认知负荷,降低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轮车司机 认知负荷 不安全行为 眼动指标 煤矿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认知视域下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
13
作者 田水承 尕永泰 +2 位作者 毛俊睿 王清焱 张筱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了提高矿工隐患辨识能力、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首先,研究基于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内涵及形成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组合赋权法... 为了提高矿工隐患辨识能力、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首先,研究基于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内涵及形成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通过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分类法将指标分为三级;最后,采用云模型法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是一种受外部信息、环境、个体感知及认知水平影响的安全行为能力不佳状态;(2)照明条件、对比度、表现形式、微气候、经验、视野、噪声、情绪是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3)H煤矿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评价结果为比较安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矿工 云模型 视知觉 不安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及水平评价
14
作者 王莉 朱婉婷 张世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4,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干预不安全心理,在探究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水平研究。首先,结合文献调研与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得到13个主范畴和37个核心范畴... 为进一步研究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干预不安全心理,在探究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水平研究。首先,结合文献调研与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得到13个主范畴和37个核心范畴;然后,通过问卷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群组G1法和反熵权(AEW)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进行组合赋权,构建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测量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水平,拟定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进行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水平划分。结果表明: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心理及行为表现等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其中领导表现、安全管理、单位支持、心理过程、心理特征指标赋权值较大,确定为重要影响因素;计算得出71.43%的矿工具有较低的安全拒绝敏感性水平,其工作状态不易受到拒绝行为的影响;约6.5%的矿工具有高度和重度的安全拒绝敏感性水平,这类群体在工作中容易因为拒绝行为产生不安全心理,进而引发不安全行为倾向。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衡量矿工安全拒绝敏感性水平,减少矿工不安全心理因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拒绝敏感性 矿工 扎根理论 群组G1法 反熵权法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瑶 张洋杰 郑学召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23,共12页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的关键手段。系统梳理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涵盖信息测定、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和应用展示等核心...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的关键手段。系统梳理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涵盖信息测定、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和应用展示等核心模块,并分析了各环节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在信息测定环节,多传感器融合与智能巡检技术提升了监测能力,但极端环境适应性不足;网络传输中,5G、边缘计算等技术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但井下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仍需改进;数据处理环节,大数据平台、AI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推动了智能化决策,但数据质量与模型可解释性仍是瓶颈。应用展示层通过智能预警与移动终端增强了交互体验,而安全管理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未来研究需聚焦传感器抗干扰能力、轻量化AI模型、多技术融合与网络安全防护,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集成化与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信息系统 物联网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4-tiny的安全标志检测
16
作者 赵重保 叶亭君 +4 位作者 费斐 康士明 赵雷 王瑶涵 宋泽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为有效实现高效安全标志检测和对不安全行为预警,基于深度学习YOLOv4-tiny模型引入ECANet注意力机制,结合Soft-NMS算法提出1种用于检测安全标志的模型。模型中数据集包含2000个安全标志,其中训练集1620张、验证集180张和测试集200张。... 为有效实现高效安全标志检测和对不安全行为预警,基于深度学习YOLOv4-tiny模型引入ECANet注意力机制,结合Soft-NMS算法提出1种用于检测安全标志的模型。模型中数据集包含2000个安全标志,其中训练集1620张、验证集180张和测试集200张。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检测精度达到97.76%,比YOLOv4-tiny和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分别提高了7.55百分点和9.23百分点;改进的模型可避免YOLOv4-tiny和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中出现的过拟合现象,泛化性能更好,在检测小目标区域和弱光条件下目标时,改进模型优势更加突出。研究结果可为施工场地安全标志的智能化监控与风险预警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标志检测 计算机视觉 YOLOv4-tiny 注意力机制 Soft-NM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行为的群体演化和干预策略研究:基于多智能体仿真分析
17
作者 王新平 申宇 +2 位作者 苏畅 孙林辉 袁晓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205,共9页
随着我国多数矿山企业正实现从“系统智能化”向“智能系统化”的跨越,矿工群体逐渐呈现知识化、年轻化的特征。为推进矿工安全行为管理,结合后悔理论构建了包含情绪反应的矿工安全行为决策模型,并制定了考虑矿工风险偏好异质性的互动规... 随着我国多数矿山企业正实现从“系统智能化”向“智能系统化”的跨越,矿工群体逐渐呈现知识化、年轻化的特征。为推进矿工安全行为管理,结合后悔理论构建了包含情绪反应的矿工安全行为决策模型,并制定了考虑矿工风险偏好异质性的互动规则,通过多智能体仿真的方法,探讨了正念和警示两类事前干预策略下矿工群体安全行为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仅靠处罚这一事后控制手段并不能有效促进矿工选择安全行为;在事前干预策略中,正念策略比警示策略更有利于促进矿工的安全行为,且这两种策略具有协同效应。此外,矿工之间的互动强度会影响安全行为决策,连结的邻居数量越多,邻居更新越快,矿工会越倾向选择不安全行为。最后,在陕西榆林某矿山企业开展了现场实验,实证检验了正念策略和警示策略对矿工安全行为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安全行为 群体演化 后悔理论 多智能体仿真 ANYLO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和线上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胜忠 李红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0-1027,共8页
2021年末,面对中国疫情常态化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挑战,西安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探讨疫情下高校制动和封闭化管理期间,大学生如何应对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变化,保证线上学习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研究采用心理安全... 2021年末,面对中国疫情常态化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挑战,西安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探讨疫情下高校制动和封闭化管理期间,大学生如何应对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变化,保证线上学习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研究采用心理安全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线上学习投入量表对58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安全感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线上学习投入与心理安全感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安全感对积极应对方式和线上学习投入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对线上学习投入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安全感和线上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通过心理安全感的获得和积极应对方式的培育可以提升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线上学习投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与应急管理 心理安全感 线上学习投入 应对方式 新冠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工程领域脆弱性“玻璃心”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水承 张成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164,共5页
为将脆弱性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安全工程学科,在脆弱性已有的三大特征要素基础上加入扰动度特征要素,提出脆弱性四特征要素(扰动度、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建立脆弱性"玻璃心"模型及适用于该模型的指标体系和指数公式。研究... 为将脆弱性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安全工程学科,在脆弱性已有的三大特征要素基础上加入扰动度特征要素,提出脆弱性四特征要素(扰动度、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建立脆弱性"玻璃心"模型及适用于该模型的指标体系和指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脆弱性四大特征要素间并非独立或递次关系,而是相互交叉影响;脆弱性"玻璃心"模型可以较好地表示各特征要素间的复杂关系,将该模型应用于煤矿火灾事故进行检验,建立煤矿火灾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脆弱性指数公式计算煤矿火灾的脆弱性程度,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煤矿火灾脆弱性的真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脆弱性 “玻璃心”模型 指标体系 指数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水承 王钧钰 +1 位作者 李红霞 冯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39-3949,共11页
为科学合理配置安全资源以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以近3 a来的45起典型事故案例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取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5个特征;运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构建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判断矩阵,并采用SPS... 为科学合理配置安全资源以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以近3 a来的45起典型事故案例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取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5个特征;运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构建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判断矩阵,并采用SPSS 26.0软件对5个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MATLAB R2018a软件制散点图,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量化分类。结果显示:提取的5个变量相互独立;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可分为有意内因型(第一类)、偏有意外因型(第二类)和无意外因型(第三类);三类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综合危险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对于分类中每个事故中人的不安全状态的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分级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不安全状态 一线矿工 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