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9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在前向激光散射颗粒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会玲 韩星星 +2 位作者 赵蓓 高冰 汪加洁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31,共14页
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优化是前向激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待测颗粒群粒径分布呈现双峰或多峰的情况,由于反演过程中的寻优参数成倍增加,反演计算量成指数增大,传统反演算法存在寻优效率快速下降,鲁棒性和反演... 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优化是前向激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待测颗粒群粒径分布呈现双峰或多峰的情况,由于反演过程中的寻优参数成倍增加,反演计算量成指数增大,传统反演算法存在寻优效率快速下降,鲁棒性和反演精度迅速恶化等问题。通过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在多维函数求解寻优中的特性,针对前向激光散射法中颗粒粒径分布反演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数形式的自适应概率阈值和非线性变化的收敛因子,提高了鲸鱼优化算法在反演寻优过程中平衡全局搜索以及局部寻优的能力。通过反向学习方法进行初始化以及借助贪婪原则进行个体更新,可以实现对颗粒粒度分布的精确快速反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在不同程度随机噪声下服从正态分布、Rosin-Rammler分布和Johnson'S_(B)分布的单峰及多峰分布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与反演精度。将该算法应用于聚苯乙烯标准颗粒群的实验测量,得到了很好的反演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抗噪性能和测量准确性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激光散射 群智能优化算法 鲸鱼优化算法 颗粒粒度分布 多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无源干扰电磁散射研究进展综述
2
作者 郭立新 左炎春 刘伟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50,共23页
高对抗环境下的无源干扰电磁散射研究一直是计算电磁学、电子对抗和战场数字孪生等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未来战场红蓝对抗博弈建模、装备设计优化和战术战法升级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面向新质作战能力生成需求,开展... 高对抗环境下的无源干扰电磁散射研究一直是计算电磁学、电子对抗和战场数字孪生等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未来战场红蓝对抗博弈建模、装备设计优化和战术战法升级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面向新质作战能力生成需求,开展典型无源干扰电磁散射研究现状梳理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箔条云和角反射器两类典型无源干扰电磁散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当前对无源干扰电磁散射建模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场景构建,散射计算,试验验证,效能评估。对几何建模的研究集中在干扰物与环境的动力学耦合效应研究方面,对无源干扰物的散射计算集中在大场景分区耦合散射计算方面,对无源干扰散射试验多集中在可控试验及内外场联合试验理论研究方面,对干扰效能评估主要集中在干扰物优化设计与投放策略制定方面。目前,对无源干扰物与环境复合方面的研究依旧面临场景构建逼真度低、仿真计算效率较低、试验验证理论体系不完善、效能评估手段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制约了新质作战能力的生成与提升。需要结合多物理场耦合手段实现无源干扰物与背景复合几何和散射高精度建模,需要引用智能化评估方法实现无源干扰物干扰效能评估与优化设计,需要将可控技术引入内外场试验设计中以实现无源干扰物雷达特性测算融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干扰 几何建模 电磁散射 红蓝对抗 散射试验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TD算法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3
作者 魏兵 何欣波 +4 位作者 陈萌 李昭敏 李林茜 闫林波 冯浩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79,769,共20页
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算法由于其简单、高效、能够处理复杂介质等特点,在计算电磁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FDTD算法的提出、发展与完善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国内FDTD算法在复杂环境电波传播... 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算法由于其简单、高效、能够处理复杂介质等特点,在计算电磁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FDTD算法的提出、发展与完善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国内FDTD算法在复杂环境电波传播、电磁耦合计算、核爆和雷电脉冲传播以及地下目标探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FDTD算法方面的相关探索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FDTD) 电波传播 电磁耦合 核爆脉冲 雷电脉冲 地下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F超视距多模耦合传播机理研究
4
作者 李国军 弓树宏 于全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27,共17页
VHF频段(30~300 MHz)超视距电波传播主要包含电离层体散射或面散射(含流星余迹)、对流层体散射或面散射,以及地形地物衍射3种媒质模式。当前主要是针对单一媒质传播模式独立开展传播计算、信道建模、链路分析等相关研究。事实上,电离层... VHF频段(30~300 MHz)超视距电波传播主要包含电离层体散射或面散射(含流星余迹)、对流层体散射或面散射,以及地形地物衍射3种媒质模式。当前主要是针对单一媒质传播模式独立开展传播计算、信道建模、链路分析等相关研究。事实上,电离层、对流层存在多种折射率梯度结构不规则体,使得电离层、对流层超视距链路均存在折射、反射、散射、衍射以及连续媒质传播5种传播模式。同时,电离层、对流层不规则体折射率梯度结构的时空随机演化,导致电离层、对流层的层内与层间传播模式相互耦合,共同作用于实际传输链路,此时基于单一媒质传播模式的VHF超视距链路电波传播计算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工程计算分析。本文从电离层、对流层折射率梯度结构基本属性出发,分析了电离层、对流层5种传播模式的适用条件,提出了VHF超视距多模耦合传播计算方法。针对单一媒质、模式、效应难以有效解释的VHF超视距链路观测现象,基于折射率梯度结构的链路损耗计算方法阐明了VHF超视距多模耦合传播机制,初步证实了多模耦合传播机理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超视距传播 对流层-电离层-地形地物 多模耦合 链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奇昊 孟肖 +2 位作者 林善伟 董春雷 郭立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共9页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面散射存在明显差异。含植被地面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含植被地面背景下超低空探测的多径效应问题,本文从电磁散射建模角度出发,使用结合了基尔霍夫近似(Kirchhoff approximate,KA)和积分方程方法(integral equation model,IEM)优点的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acet-based modified two-scale model,FMTSM)进行粗糙地面电磁散射建模,相较于传统的双尺度方法(two-scale model,TSM),精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然后,利用FMTSM针对粗糙地面的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讨论入射频率、相关长度以及均方根高度对粗糙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FMTSM与矢量辐射传输(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VRT)理论相结合,利用FMTSM-VRT对VV极化下的双层植被地面电磁散射特性进行计算,并对其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入射频率、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下布儒斯特角的变化规律。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随入射频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超低空预警系统中有效削弱多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双层植被电磁散射 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MTSM) 矢量辐射传输(VRT)理论 布儒斯特角特性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微波通信中的无源互调问题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翔 王小丽 +4 位作者 孙冬全 双龙龙 胡天存 崔万照 LEI Wang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是大功率多通道微波通信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现象。PIM干扰对具备收发天线共用体制、高发射功率、高接收灵敏度等特点的航天微波通信有着严重威胁。PIM在航天通信系统中普遍且长期存在,有效解决... 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是大功率多通道微波通信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现象。PIM干扰对具备收发天线共用体制、高发射功率、高接收灵敏度等特点的航天微波通信有着严重威胁。PIM在航天通信系统中普遍且长期存在,有效解决PIM问题是相关通信载荷顺利研制和在轨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中国下一代空间通信应用中,极高发/收比PIM问题更为复杂多样,PIM干扰控制成为航天工程研制和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技术。该文从机理、分析预测、检测定位及抑制技术等方面,全面总结了PIM问题的特点及研究现状,探讨了解决PIM问题的关键技术,结合航天应用背景,深入分析了PIM研究重点及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为航天工程中的PIM相关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通信 无源互调(PIM) 非线性干扰 微波部件 低P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侯其锋 张芝 杨锆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杭州4所高校的942名大学生的不同网络成瘾状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的人口资料、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研究采用卡法、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大学生网络使...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杭州4所高校的942名大学生的不同网络成瘾状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的人口资料、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研究采用卡法、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3种状态,所占比例分别为10.0%、74.7%和15.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络用户中,3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别,其中网络成瘾组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而另两组中男生低于女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抑郁、焦虑、孤独得分均显著高于网络成瘾倾向组,网络成瘾倾向组的抑郁、焦虑、孤独得分显著高于网络未成瘾组,而自尊得分和自我控制能力则呈现了相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状态 人格心理特征 自我控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的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叶开文 刘三阳 高卫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81-2984,共4页
针对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在实数编码时搜索能力较弱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的混合优化算法(BBO/DEs)。通过将差分进化的搜索性与生物地理优化算法的利用性有机结合,以解决原算法在局部搜索时容易出现早熟的问题;并构造一种基于Levy... 针对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在实数编码时搜索能力较弱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的混合优化算法(BBO/DEs)。通过将差分进化的搜索性与生物地理优化算法的利用性有机结合,以解决原算法在局部搜索时容易出现早熟的问题;并构造一种基于Levy分布的变异方式,确保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保持多样性;最后通过实验比较,选取了合适的试验策略。利用高维标准测试函数对相关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克服搜索能力不足的缺点,并继承了原算法的快速收敛性能,可以有效兼顾精度与速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优化 差分进化 实数编码 试验向量 Levy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E人工电子加热和过冲实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海龙 王茂琰 +3 位作者 吴健 吴军 徐彬 黄际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36-2842,共7页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MSE)是发生在极区中层顶附近的一种异常强大的雷达回波,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热有时能引起过冲现象.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2006年开始开展PMSE加热实验,通过三年的PMSE观测及加热实验,观察到PMS...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MSE)是发生在极区中层顶附近的一种异常强大的雷达回波,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热有时能引起过冲现象.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2006年开始开展PMSE加热实验,通过三年的PMSE观测及加热实验,观察到PMSE回波强度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且层数之间变化迅速.另外本文也得到PMSE加热特征曲线OCC(Overshoot Characteristic Curves)图,回波功率随高度变化的剖面图、回波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存在明显的过冲现象.本文开展的PMSE加热实验研究,为将来我国独立开展PMSE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冲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 尘埃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及网络自我效能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其锋 杨锆 陈岚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83-488,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浙江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42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状态和拒网自我效能进行了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及网络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网络成瘾进行预判,并为进一步的网络成瘾干预提供理论基础.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浙江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42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状态和拒网自我效能进行了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及网络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网络成瘾进行预判,并为进一步的网络成瘾干预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拒网自我效能、网络自我效能组间网络成瘾状态的差异,运用相关分析研究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网络自我效能的关系,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组比例分别为12.3%和19.1%,东西部院校之间没有差异,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与拒网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现显著负相关,而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与网络自我效能总分关系不显著,拒网自我效能较低的大学生其网络成瘾比例高于拒网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拒网自我效能中上网的刺激源和习惯性反应两维度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增强大学生的拒网自我效能对预防网络成瘾可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抵抗网络不良刺激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预防网络成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自我效能 拒网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参数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几何衰减因子优化
11
作者 余越 王利国 +6 位作者 王彪 阳志强 张格 靳皓然 吴振森 赵保银 巩蕾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波长与表面起伏高度的相对数值会直接影响目标表面粗糙度的判定,因而波长是影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聚焦波长影响,基于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建立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的函数关系。结合实验测量,反演各入... 波长与表面起伏高度的相对数值会直接影响目标表面粗糙度的判定,因而波长是影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聚焦波长影响,基于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建立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的函数关系。结合实验测量,反演各入射波长下模型中六参数,并凝练波长对六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模型误差,拟合推导出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几何衰减因子中增加一个与波长呈指数相关的系数,可以明显提高大散射角时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的精度,并减小受波长影响产生的模型误差,目标样片的均方根误差较优化前减小约40%;波长主要影响六参数中的b、k_(b)、k_(d)、k_(r),其数值变化范围和趋势转折点波段位置与样片材质和表面粗糙度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鉴别伪装和反伪装目标,以及目标的态势感知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几何衰减因子 多波长 六参数模型 遮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动网格的电磁轨道炮动态电磁特性仿真
12
作者 闫林波 何欣波 +2 位作者 魏兵 杨谦 李林茜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精确、快速求解电磁轨道炮电磁特性,对于电磁轨道炮动态特性研究和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OMSOL动网格功能,提出一种新的网格划分形式—滑移网格+动网格划分。对电枢区域及枢轨接触的轨道部分进行滑移网格划分,对于其余轨道部分... 精确、快速求解电磁轨道炮电磁特性,对于电磁轨道炮动态特性研究和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OMSOL动网格功能,提出一种新的网格划分形式—滑移网格+动网格划分。对电枢区域及枢轨接触的轨道部分进行滑移网格划分,对于其余轨道部分进行动网格划分。这种划分方式不但能解决“静网格”计算准确性低(粗网格)与计算复杂度高(细网格)的问题,也能准确求解瞬态以及快速移动的模型的动态电磁特性。采用脉冲激励电流对所建立的电磁轨道炮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了三种静网格与本文提出的网格划分方式的计算时间、计算单元个数。并对不同网格划分方式对于电枢运动速度、电枢中心位置处电流密度分布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网格划分方式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全局微分方程 动网格 电流扩散 激励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谱沉降电子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俊明 张北辰 +1 位作者 刘瑞源 吴振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9-1437,共9页
利用极区电离层自洽模型,考虑沉降电子引起的电离,计算了极区电离层的高度积分电导率和F层电子浓度,模拟了不同能谱分布的沉降电子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能谱分布沉降电子对电离层电导率的影响不大,在能通量一定的情况下,平... 利用极区电离层自洽模型,考虑沉降电子引起的电离,计算了极区电离层的高度积分电导率和F层电子浓度,模拟了不同能谱分布的沉降电子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能谱分布沉降电子对电离层电导率的影响不大,在能通量一定的情况下,平均能量是影响电导率大小的决定因素.而能谱对F层电子密度影响较大,随着平均能量的增加,能谱对电子浓度的影响越显著.在平均能量大于1 keV(甚至更低)时,修正的麦克斯韦分布谱能明显地增强F层电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 电离层 沉降电子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瑾 陈晏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为更好地完善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技术,讨论了GIS技术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优势及其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基于GIS的物流管理技术符合物流特点,能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物流配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复射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任宽芳 段庆威 +1 位作者 张策 韩香娥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1-660,共10页
尺寸远大于波长的非规则形状物体的三维散射场的精确快速计算是波与物体相互作用领域的基础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处理复杂形状物体的散射问题。电磁计算领域中的多种高频方... 尺寸远大于波长的非规则形状物体的三维散射场的精确快速计算是波与物体相互作用领域的基础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处理复杂形状物体的散射问题。电磁计算领域中的多种高频方法和混合算法近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为解决电大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但对大的介质目标的散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射线模型中,由于缺乏波阵面形状特性,其计算精度和效率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介绍的矢量复射线模型(vectorial complex ray model,VCRM)仍用射线描述场,但将波阵面曲率作为射线的内禀属性来描述波的会聚和发散。基于微分几何和相位匹配推导出的波阵面方程给出了入射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的波阵面曲率矩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所发展的VCRM可在射线意义下严格计算射线上任意点场的振幅和相位。将VCRM与物理光学相结合,则可进一步解决射线模型中场的焦散问题。该模型所计算的椭球、真实液柱和悬滴的三维精细散射场已经得到了实验验证。可计算的电尺寸参数达到104量级,在个人计算机上所用时间在千秒以内。此外,该模型的一个简单应用澄清了自19世纪以来艾里彩虹理论中的若干问题。本文将对VCRM的发展做一个综述,从实用角度对该模型的概念和算法做简要、清晰的介绍,并以VCRM在光学成像、彩虹研究和椭球、真实液柱及悬滴等超电大目标三维散射为例展示它的使用方法、计算结果,具体阐述VCRM以上所述的优势。VCRM适用任意形状的波与表面光滑非规则形状物体的相互作用,在电磁计算、自由曲面光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流体光学测量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追踪 矢量复射线模型(VCRM) 电大尺寸 高频方法 非规则目标 彩虹理论 流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短期预报方法的误差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业文 刘瑞源 +2 位作者 吴振森 张北辰 刘俊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147,1228,共8页
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用自相关分析法和改进的克里格插值法对中国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进行短期预报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预报误差的大小在地域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时间上,在二分季节误差较大,误差日变化的峰值出现... 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用自相关分析法和改进的克里格插值法对中国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进行短期预报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预报误差的大小在地域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时间上,在二分季节误差较大,误差日变化的峰值出现在午后。而相对误差则是在冬季最大,在夏季最小;相对误差的日变化为双峰结构,峰值出现的时间在8点和20点附近。从总体上看,在提前一小时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时,相对误差为12%左右。通过统计对比单站预报和区域重构对最终预报误差的影响可以看出,单站预报误差起主要作用。因此,改进单站预报方法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报精度。同时,也需要增加并合理布局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台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短期预报 单站预报 区域重构 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活动对中山站F2层峰值电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盛 张北辰 +5 位作者 刘瑞源 郭立新 刘俊明 武业文 胡红桥 黄德宏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利用中山站1995—2006年的电离层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当地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的依赖性,研究发现在中山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阳10.7厘米通量指数F10.7P增大而增大,其饱和或放大趋势不明显。除冬季12—16 UT、20—... 利用中山站1995—2006年的电离层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当地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的依赖性,研究发现在中山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阳10.7厘米通量指数F10.7P增大而增大,其饱和或放大趋势不明显。除冬季12—16 UT、20—2 UT与夏季2—11 UT以外的绝大部分时刻,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mF2月中值随F10.7P变化斜率随季节、地方时而变化。在日变化中,NmF2随F10.7P变化斜率极大值出现在磁中午附近,明显大于其他时刻,在夜侧变化斜率整体较小,且在分季和冬季的夜侧以及夏季全天,其斜率随地方时变化不大。在年变化中,日侧斜率最大值出现在两分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小;而夜侧斜率在夏半年(10月—3月)整体上要大于冬半年(4月—9月)。结合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的特殊地理位置,分析了上述NmF2变化特征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F2层峰值电子浓度 太阳10 7厘米通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的介电常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应乐 李瑾 +1 位作者 王明军 董群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共2页
提出了电子介电常数的计算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电子的非相对论散射截面,进一步得到了电子的非相对论性介电常数,发现电子是一色散介质,介电常数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得到了导体的等效介电常数,验证了所得电子介电常数的有效性;填补... 提出了电子介电常数的计算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电子的非相对论散射截面,进一步得到了电子的非相对论性介电常数,发现电子是一色散介质,介电常数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得到了导体的等效介电常数,验证了所得电子介电常数的有效性;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介电常数 非相对论散射 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反位缺陷碳化硅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久旭 杨银堂 +1 位作者 王平 郭立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8-1103,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含有SiC反位缺陷或CSi反位缺陷碳化硅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SiC缺陷在纳米管的表面形成了凸起,CSi缺陷在纳米管的表面形成了凹陷;这两种缺陷都导致在纳米管的导带底附近形成了缺陷能级,使得纳米...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含有SiC反位缺陷或CSi反位缺陷碳化硅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SiC缺陷在纳米管的表面形成了凸起,CSi缺陷在纳米管的表面形成了凹陷;这两种缺陷都导致在纳米管的导带底附近形成了缺陷能级,使得纳米管表现出n型电导;导带顶到杂质能级间的跃迁使得纳米管的光学带隙呈现了减小的趋势。这些结果对碳化硅纳米管电子器件和光学器件的研究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纳米管 反位缺陷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波基片集成波导的高增益连续扫描周期漏波天线
20
作者 尹佳媛 吴简 +2 位作者 邓敬亚 周世钢 曹新月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89,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提高增益并在宽边进行连续波束扫描的慢波基片集成波导周期性漏波天线.带有贴片的周期性盲孔组成的慢波结构可降低电磁波在基片集成波导中传播的相速度,导波波长可因此减少50%.与一般的基片集成波导周期漏波天线相比,...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提高增益并在宽边进行连续波束扫描的慢波基片集成波导周期性漏波天线.带有贴片的周期性盲孔组成的慢波结构可降低电磁波在基片集成波导中传播的相速度,导波波长可因此减少50%.与一般的基片集成波导周期漏波天线相比,这样的慢波基片集成波导周期漏波天线中相邻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可减少一半,使得相同长度的慢波基片集成波导周期漏波天线中辐射单元的数量增加一倍.因此,慢波基片集成波导周期漏波天线的辐射效率和增益可以显著提高.此外,由于辐射单元下方慢波结构的贴片被延长,辐射单元的阻抗匹配被改善,反射波被抑制,在边射方向不存在开阻带.因此,辐射波束可以从后向到前向连续扫描.对所提出的天线进行了制作和测试,在13.4~15.4 GHz工作频率范围内,扫描角度达到72.7°,最大增益为8.47 dBi.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漏波天线 基片集成波导 慢波 开阻带 连续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